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直觉模型认为有意识的道德推理过程发生在道德直觉判断之后。那么, 道德直觉判断又是怎么形成的, 是否受认知推理和情绪的影响?实验1首先验证道德直觉判断的存在; 实验2考察了道德相对主义对道德直觉判断的影响; 实验3考察了厌恶情绪对道德直觉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 (1)道德绝对主义比道德相对主义条件下, 个体更倾向于做出道德直觉判断, 说明道德直觉判断受认知推理影响。(2)厌恶情绪比中立情绪启动条件下, 个体更倾向于做出道德直觉判断, 说明道德直觉判断受情绪影响。因此, 道德直觉判断会受认知推理和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兴的哲学运动,实验哲学改变了以往哲学家们在"扶手椅"上玄思冥想的传统研究方式,推动哲学走出书斋,开展实验。通过收集和分析大众对哲学问题的直觉回应,实验哲学对以往哲学家提出的许多哲学命题进行了验证或反驳。反对者对实验哲学的方法论基础提出了质疑,认为大众直觉的不稳定性使其不具备作为证据的信度与效度,哲学研究仍然应当依靠"更加优越和稳定"的"专家直觉"。实验哲学对直觉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实证检验,指出哲学家直觉在经验检验中存在显著的局限性,会受到"掩饰效应""功能固着"等相关效应的影响,进而形成认知偏差。实验哲学的这种直觉"民主化"有助于我们更客观、有效地化解一些哲学争议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哲学研究中,大量的哲学论证其前提依赖于直觉,从直觉出发建构哲学论证是当代哲学的一个主要特征。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是:专家直觉与大众直觉哪一个更为可靠?传统哲学家认为专家具有洞见,大众则充满偏见,这种立场被称之为专家辩护。实验哲学家反驳了这一看法,认为专家直觉和大众直觉同样不可靠,所谓的洞见不过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偏见。追索这一思路,本文认为哲学在根本的意义上是人间之学,专家和大众直觉都值得同等对待。本文一方面引介讨论实验哲学对专家辩护的批评,另一方面从概念上理清直觉和理论的关系,指出专家辩护不能成立的深层原因,进而在此新理路下,重新理解哲学与科学的区分、重新理解哲学的本性。  相似文献   

4.
在幼儿对主人公的行为意图做出判断后加入奖惩任务,用意图"有无"判断和星星分配的数量作为考察"副作用"效应的指标,探讨幼儿在不同规范标准下能否利用理性策略对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断。结果发现:(1)幼儿对带来积极和消极"副作用"的行为意图"有无"判断没有差异;(2)相比于消极"副作用",幼儿倾向于给带来积极"副作用"的行为者分配更多的星星作为奖励;(3)"副作用"效价对4、 5、 6岁幼儿分配行为的影响是一致的;(4)在道德规范标准和约定规范标准下,"副作用"效价对4、 5、 6岁幼儿分配行为的影响是一致的。结果表明:(1)使用星星分配数量作为指标考察幼儿的行为意图判断更敏感。(2)幼儿会把违背规范的行为推断为有意的,遵守规范的行为推断为无意的。且这种表现在4~6岁之间具有稳定性。不同规范标准下,幼儿的这一表现没有差异。(3)研究结果支持了意图判断"副作用"效应的理性推理观点。  相似文献   

5.
直觉与分析     
哲学兼具综合与分析。分析是一种认知模式,因而受制于分析者的判断、直觉和感受性。诉诸直觉会遭遇分析哲学家的四种诘难。第一个诘难是直觉与分析的联系并不紧密,对此的回应是:没有分析的直觉将无法言说,而没有直觉的分析是含糊而盲目的。第二个诘难是,直觉是一种认知活动,没有结构与之对应,而理论是关于结构的阐释,因此没有关于直觉的理论。然而,正是因为心智缺乏结构,心智才得以看"入"与看"着"自身,若不求助于直觉,理论就不可能建立。第三个诘难是反对把直觉纳入语义学的哲学分析中,对此的回应是:理论建构只有基于直觉才是可能的,并且分析性思维在每一步骤中都渗透着直觉。第四个诘难是"诉诸直觉是心理主义的一个实例",但不借助于直觉,分析、永恒实体、思想、涵义或真等概念都得不到理解。  相似文献   

6.
人的认识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过程,自然包括理性和非理性、逻辑和直觉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侧重从科学创造的角度.说明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性和统一性。第一,直觉的爆发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逻辑的运演。直觉是一种自由创造的思维,但这个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丰富广博的知识积累.潜心专注的刻苦钻研,其中内涵了大量的逻辑知识和逻辑方法的准备。逻辑的力量对直觉的影响表现为下面两种情况。一是直觉的判断方面。当科学研究进入微观和宏观领域时.直觉的判断显得特别重要。我们识读到一个新信号或新图象时.并不一定…  相似文献   

7.
王新玲   《心理科学进展》1990,8(2):34-39
一个道德行为的产生必定伴随四种主要心理过程或心理成份:(1)解释情境,看看有哪些可能的行动过程及其对人们的可能影响;(2)作出关于哪种行动过程合乎道德的判断;(3)将道德价值观置于其它个人价值观之上,并作出按道德原则行动的决定;(4)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实施道德行为.这些成份是按其逻辑顺序提出的,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且每个成份中都包含着认知——情感联系.一些研究实例可以说明各成份.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人兴趣谓词与分歧困惑莱斯索翰(Lasersohn),斯蒂芬森(Stephenson),麦克法兰斯(MacFarlance)等哲学家将"funny""tasty""delicious"之类的谓词称为个人兴趣谓词(predicates of personal taste)。含有个人兴趣谓词的句子似乎都涉及一些无法取消的主观因素,如个人判断或意见。如何理解这些在直觉上看起来不  相似文献   

9.
贡华南 《学海》2002,(2):42-47
近代以来 ,重建中国哲学的努力始终关涉着哲学方法论的探讨。牟宗三的智的直觉理论无疑是这种努力的自觉表现。同大多数的哲学家一样 ,牟宗三对此问题的追问一直以西方哲学为其参照者与对话者。具体说来 ,智的直觉概念的提出乃是基于康德的这样一个问题 :即理性存在者只具有直观现象界的能力 ,而没有直观本体界的能力。因此 ,我们对本体界一无所知。牟宗三则认为 ,人作为理性存在者不仅具有智的直觉 ,而且形上问题就是以智的直觉为基础而建立的 ;否定智的直觉 ,“不但全部中国哲学不可能 ,即康德本人所讲的全部道德哲学亦全成空话”① 。关…  相似文献   

10.
规范性判断     
在日常道德生活中,我们总被告知应该如何行动。这实际上表达了关于行动的一个规范性判断。然而,规范性判断是否具有普遍客观性却受到了很大的质疑。本文通过依次考察西方当代几个著名的哲学家有关该观点的论证表明,规范性判断是我们道德生活中存在的一个客观事实,而且,它不但具有客观性,还具有实践性,正是这种客观性与实践性的双重特征使得规范性判断能够成为我们的日常行动的道德指南。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库恩的范式;(2)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3)劳丹的研究传统;(4)凯德洛夫的研究纲领(历史和逻辑统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恢复理性的过程。为了消除在科学发展观中库恩所带来的非理性主义因素,科学哲学家在两个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一是通过构造性纲领的上浮,使构造性纲领结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近年来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此,我们尤其需要进一步认真清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中一些未能得以深度理论分析的问题。我们看到,后康德哲学家对旁观理性与行动实践关系的解读是对康德实践理性的进一步发展,但未能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处理旁观与行动关系中的高度。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一解读模式没有突破主客统一的哲学范式,更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观与方法论层面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在主客体直接统一的基础上理解"旁观者"与"行动者"的关系,而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对"旁观者"与"行动者"的关系展开历史发生学的解读。这一方面终结了近代德国哲学传统从非现实历史性视角探讨旁观理性与行动实践关系的解读范式,另一方面从方法论层面提升了处理旁观理性与行动实践关系的哲学理论格局。  相似文献   

13.
雅斯贝斯说过,在轴心期,"理性和理性地阐明的经验向神话发起一场斗争(理性反对神话),斗争进一步发展为普天归一的上帝之超然存在,反对不存在的恶魔,最后发生了反对诸神不真实形象的伦理的反抗。"然而,雅斯贝斯的上述判断应当说显得过于笼统。事实上是,经过轴心期,古代中国、印度、希腊、犹太呈现出十分不同的神观,或者分道扬镳,或者殊途同归。这包括:(1)中国的宗教信仰最具连续性特征,当然,不只中国,古代埃及和巴比伦也是如此;(2)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犹太民族的"神"体现了典型的断裂性或突破性特征,并且无比彻底;(3)希腊的情况最初与中国十分接近,即古老传统并没有改变,但之后由于基督教包括犹太教的渗透和传播,又逐渐融入断裂的或即革命的崭新宗教样式;(4)相比之下,印度宗教的演化可能最为复杂:其经历了由传统到断裂,复由断裂再回归传统的过程。总之,轴心时期诸文明的神观各不相同,宗教之路各不相同。雅斯贝斯的论述或观点实际上存在着概念的模糊与混淆,在他这里,神话与神观是几乎不分的,精英与大众是几乎一样的,无神论理性等同于宗教伦理,东西方的神观或宗教看上去完全相同或根本没有差别,而这实际上是将轴心期的作用或意义概念化或夸大化了。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被试对来自直觉的建议和来自理性的建议采纳程度的差异以及采纳直觉性建议的条件。实验1采用定性选择任务,考察不同来源的建议和时间压力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2采用定量判断任务,考察不同来源的建议和任务难度对建议采纳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无时间压力和任务难度小的条件下,相对于直觉性建议,被试对来自理性分析的建议采纳程度更高;(2)在有时间压力和任务难度较大的条件下,被试对来自直觉的建议的采纳程度会提高。  相似文献   

15.
哲学是一门科学。和其他所有科学一样,哲学也力求确立经过严格证明的真理,但这不是为了优等民族和国家,而是为了所有有思想的人们。但是应当注意到,就某一点来说,哲学是唯一的科学,它以其两大特点区别于其他科学。在分析宇宙存在的本性时,哲学能使这种分析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即是说它不仅研究能研究的世界方面,而且研究无法进行任何分析的世界方面,后者构成最普遍的观念和判断的内容。为了顺利完成这个任务哲学家应当具备思辨才能,即理性直觉;哲学家的理性直觉,甚至应当比数学家更发达。另一方面,在研究世界的基本要素和方面…  相似文献   

16.
现代多元社会中,宗教与信任之间的关联更加复杂;用任何单一维度理解二者关系都是不充分的。根据长三角宗教信仰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1)基督徒群体与佛教徒群体在政府信任上没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宗教归属并不影响人们的政府信任水平;(2)无宗教归属的社会大众对不同宗教的信任,同他们对政府的信任之间,有着不同的相关关系。据此,可以拓展对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解,一方面,不应把基督徒视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来特别对待,而是通过一般适用于全社会的绩效因素等培育政府信任;另一方面要建立各个宗教之间的理性互动空间,消除社会大众对基督教的不合理想象。  相似文献   

17.
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型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平  迟毓凯 《心理科学》2007,30(2):403-405
传统的理性主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一系列理性推理的结果;而当前的社会直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包括直觉系统和推理系统两种加工,很多时候人们的道德判断更多的是一种直觉和情感的结果。近期神经心理学研究的一些成果证实了社会直觉模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采用眼动追踪法考察面孔部件相似性判断中,其他部件对目标部件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做出"很相似"判断和"一般相似"判断的平均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做出"很不相似"判断的平均总注视时间;(2)判断目标部件的相似性时,被试对目标部件的注视不一定显著多于对其他部件的注视;(3)目标部件相似性判断中,被试对其他部件的注视在相似性加工的中期阶段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表明:(1)做出"很相似"判断和"一般相似"判断的加工过程比做出"很不相似"判断的加工过程更复杂;(2)面孔部件相似性判断中,其他部件会影响目标部件的判断;(3)其他部件对目标部件相似性判断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相似性加工的中、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时间压力对类比推理的直觉加工的影响。实验1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以48名大学生为被试,在不同时间压力条件下对不同相似性言语类比推理题进行喜好度判断和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用图形类比推理题代替语义类比推理题,以56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发现:(1)时间压力下,对跨领域言语类比推理的直觉加工效应显著高于逻辑加工效应;(2)时间压力下,低难度图形类比推理题的直觉加工效应显著高于逻辑加工效应。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图形类比推理的逻辑加工效应优势明显;(3)时间压力对类比推理的直觉加工和逻辑加工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经典四卡问题呈现方式的改进,逐一呈现与命题对应的检验证据,要求被试判断每一证据在命题检验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证真偏向"依然存在,但从正确率来看,顺证真与顺证伪没有显著差异;(2)发现了显著的顺序效应,与逆向检验相比,顺向检验有更高的正确率与更短的反应时;(3)被试加工与命题"无关联"刺激时存在明显困难,其正确率显著较低。这些结果说明个体在判断不同证据对命题检验的作用时会受到命题内在方向性的影响,个体可能会采用一些固有推理图式以及简单的匹配策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