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社会发展的人文价值导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文化问题纳入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视野,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现实所提出的一种内在要求。众所周知,在20世纪,文化问题越来越凸现于人的社会实践层面。随着当代文化的突飞猛进,人类需要一种健全自觉的自我意识来对文化进行价值导向与规范,以使其朝着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与不同学科进行对话,是深化发展伦理研究的重要路径.哈维兰的文化人类学对发展伦理学的深层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态度"这个层面,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其所倡导的文化批判、文化反省意识、文化自觉精神,有助于发展伦理学文化态度的自觉化;其二,作为其方法论支撑的"文化相对论"所存在的深层问题,有助于人们辩证确认发展伦理学的基本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际美学研究的一个明显趋势是从纯思辨、纯理论向文化领域渗透,朝着与民族文化和社会现实结合的应用方向发展.这说明,形而上学在美学中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打破,美学也可以成为一种确切的知识!正是这种知识化倾向使当代美学研究呈现出多元的和非体系化的特征.例如,近年来颇为引人注目的"审美人类学"或"人类学美学",着重把人类学的视野引入美学研究,研究不同民族审美感知的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4.
价值观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重要导向作用。研究从价值观的概念、结构、方法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对以往价值观研究进行了分析。价值观的概念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中都存在差异,但仍可提取出具有文化普适性的本质。价值观的结构在早期存在较多的结构类型,并存在混淆和界定不清的问题,后期的价值观结构研究开始逐渐凸显文化特性。价值观的研究方法从早期哲学思辨方法、文化人类学的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发展到较高实证水平的测量法和实验法,目前正在向神经科学的脑成像法发展。未来价值观研究可在文化层次、社会层次和个人层次上,对现有研究进行继承和突破,揭示出价值观对个体心理与行为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5.
伴随文化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历史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的诞生,对宗教的研究和把握已经走出原有的神学和宗教哲学视域,人们开始自觉地把宗教现象置于人的文化世界和现实生活世界之中加以把握,并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宗教问题的研究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为我们揭开许多历史之谜和破解各种关于宗教的神话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是,宗教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化形式在人类生活的自觉文化模式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还不甚清晰,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本文力求从人的生存活动和人的本性等维度探讨宗教的地位和价值,进而探讨宗教在文化模式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升到"兴国之魂"的高度,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又一次深入阐述和科学定位,充分肯定了它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对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的社会功能和地位认识和把握上的高度自觉,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责任担当的自觉。当前就是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意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7.
刘胜江  张大均 《心理科学》2007,30(2):462-464
以军校青年教师、部队青年专业技术干部、基层部队青年干部、军校生长干部学员、基层部队战士为被试,采用访谈法,研究被试的生活目标价值观,结果发现:被试无论是对价值观、生活目标价值观概念的理解,还是对生活目标价值观影响因素等问题的解释,都呈现出多元发散的趋势,在青年军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应当拥有什么样的生活目标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但青年军人的生活目标价值观从总体上看是积极向上的。  相似文献   

8.
人生在世直接面对并与之打交道的不是物,甚至也不是事,而是事情,是各种关系构成的、情理交融的系统质。人并非纯粹心理意识的存在物,而是实践价值指向的此在,是有着许多具体规定性的现实的人。现实的人是处于人类学状态的人,拥有不同信仰、世界观、价值观,即是多元存在的人。在主观真理凸显、相对主义兴起和后真相时代到来之际,最低限度需要确认的真理、真相和事情就是共在,基于共在的公共性批判才能真正解答虚无主义的难题;而公共性的批判要以真诚作为德性前提,真诚先于真理是公共理性诉求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9.
人们的消费生活方式,由消费活动的总和构成。消费活动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客体是能够为人所享用的物质资料或劳务。消费活动是人所进行的有目的的行为,其目的就是通过对物质资料或劳务的享用而获得主观满足,因此它不仅仅指外显的行为,而且还包括内潜的心理——在人的意识中居于浅层次的需要和动机等,居于最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消费生活方式是人的自觉能动的活动方式,在其自身的机制中,道德是一个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价值自觉是主体对价值及其价值观高度省思基础上,认同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自觉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念、正确处理价值关系的活动与状态。培养大学生价值自觉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效,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当前大学生价值自觉面临工具理性的负面冲击、价值虚无的裂变式传播、价值交锋激烈且隐蔽等现实困境。破解现实困境,培养大学生价值自觉要从激发主体意识、夯实理论基础、深化社会实践、厚植文化沃土、健全制度环境五个方面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1.
环境伦理学理论建构的重要支点就是对自然价值的阐发。透过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辨识不难发现,环境伦理学视阈下的自然价值问题的研探在理论上旨在矫正人们在价值问题上的一些迷悟,进一步明确人与现实世界的真实关联;在实践上则是通过自然价值的叙事,引导人们在生态文明时代树立正确的自然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宗教信仰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什么样的人、出于什么原因会信仰宗教?基于中国宗教信仰较为弥散的特征,通过对中国宗教调查的数据分析,本研究选取了因果报应信仰作为入手点,通过对信仰者的社会经济地位的考察,表明在农村地区,收入和受教育水平与相信因果报应有正相关关系,从而支持了宗教信仰可以为人们提供积极的现实的补偿的观点。作者还强调,在研究中国宗教时,要将宗教信仰的"意义"探究与当代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析方法加以结合。  相似文献   

13.
《学海》2015,(6):132-135
社会风尚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场域"。以核心价值观为视域,在科学辨识、理性审视当代中国社会风尚的内涵元素、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将构建"共享风尚"作为未来中国社会风尚的一种理想境界,构成本文探讨的思想基础、认知视野和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的基石雷莉企业文化的基石是价值观。企业文化的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意义的评价,它不象政策和程序、战略和预算那样,是“硬性”的,可以用数据量化的。它是企业人格化的产物,是深藏在人心中的信念、精神和行为取向的尺度。它通过潜移默化调节和控制人的情绪、兴趣、意志和态度,规范人的行为,指导人的活动。在构成企业文化的众多要素中,价值观居于主导地位。它是企业行为的指南和标准。价值观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价值观是经营活动的灵魂,是驱动企业前进的力量。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和激励创新的环境中,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经营哲学,它就难以迎接挑战,并把挑战转变为自身发展的机会。2.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宗旨。企业宗旨是以目标、目的和发展方向的形式反映企业的价值观。宗旨是对价值观的外现,价值观是企业宗旨的内核。3.价值观直接影响企业的信念。企业信念是企业职工对共同的生活和工作的理想、目标、观念和原则的确信、追求和信奉。每一个企业都应当从实际出发,用职工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和方法来表明本企业的信念,并鼓励职工对其信奉、笃行,使企业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应站在现实与发展的位置上确立企业的价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人类学最具“反思”精神,20世纪人类学的总特征是“我”和“他者”之间观察关系的改造.中医药文化的现代研究应当引入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自觉”概念,应当在对中医历史传统回溯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文化的自我理解和自我价值认同.而文化人类学中“他者”对中医药文化研究提供的是另一种自我观察的方法,包括人的他者、文化的他者和历史的他者.现代中医文化研究可以运用文化人类学中的自我和他者的理念和方法,思考中医学现代性中的定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不是文化?数学在什么意义上可以看成一种文化?数学属于什么文化?这一系列问题可以从不同的层次分析,这就是数学的文化观念。 文化问题是随着19世纪下半叶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兴起才受到人们重视的。1871年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文化的经典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现在的文化定义也许有上百种。一般来说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与自然相对的概念,它是指通过人的活动对自然状态的变革而创造的成果,即一切非自然的、由人类所创造  相似文献   

17.
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近年来成为人们社会生活和思想理论领域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中央党校哲学部、北京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哲学系等 2 2家单位发起的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0年 8月 2 0至 2 3日在西安召开。与会学者 80余位 ,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一、关于背景和研究方法问题。与会学者认为 ,理想、信念、信仰和价值观问题当前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有其现实背景 :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 ,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全球化和西方发达国家向我国输入其文化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贪污…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史表明,社会的进步需要许许多多有效的文化手段。现代科学中蕴涵着许多重要的文化手段,认知科学就是如此。将不同文化形态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认知过程进行归纳、比较,从中发现某些认知规律的方法,称“文化人类学”方法,它是认知科学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在认知科学的研究中,继承和发扬我国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文化手段,有助于提高我国全民族的认知科学水平。认知科学是利用计算机进行验证,探讨思维过程的信息处理机制,进而揭示认知过程的。当今,在人们对神经元和大脑处理信  相似文献   

19.
民间器乐经历过历史的漫长洗涤,是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在人类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以河南西平县仪封村为研究个案,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观照民间器乐——铜器,就会发现在民间社会中,原来只具备单一象征意义的铜器,在与社会互动时分别扮演过什么样的角色,如何满足了在不同社会下广大民众的社会需求。铜器也成为在建立现实社会秩序基础之上的一个象征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一般人的眼里,佛教通常被视为一种以出世为追求目标的宗教.但是,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佛教从来也没有完全游离于现实的社会人生之外,它自有人世的一面存在.佛陀释迦牟尼在创立佛教时,最为关注的就是现实的人生问题.佛教"四圣谛"的根本教义,"八正道"的基本内涵,无不以对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怀为基点.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佛教的精神内核乃是其人生哲学."佛"不是全智全能、具有无限威权的至上神灵,而是自觉觉他的人生导师.大乘佛教虽然有把佛、菩萨神化的一面,但是这种神化依然是以解救现实的人生苦难为基点的.佛教对所谓出世理想的追求,不是通过对现实社会人生的简单否定、一味逃避或故意轻忽,而是通过对它的热切关注、积极参与和努力改造来实现的.离开了积极的人世精神,超然的出世理想就缺少了根基,关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