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016年12月24日在北京举行,由首都师范大学、《哲学动态》编辑部、北京建筑大学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主题为“都市马克思主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光明日报》理论部等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都市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当代都市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线索、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都市社会理论的现状”“城市、空间研究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市社会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5月10~12日,"空间理论的政治向度"研讨会在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会议由《哲学动态》编辑部和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共中央编译局、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山东省委党校、广东惠州学院、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等2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哲学动态》、《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江海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9月21-23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学术研究杂志社、现代哲学杂志社协办的"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来自全国的67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包括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研究员等马克思主义领域的专家学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学术研究》和人民出版社等国内著名期刊、报纸的编辑与研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学术讨论会综述宁梓(南京大学哲学系)为纪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写作150周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南京市社联、南京大学哲学系和江...  相似文献   

5.
<正>王伟光,1950年出生于辽宁丹东,祖籍山东海阳。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2年考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获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198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教学,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和发展动力、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利益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利益关系及利益矛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主要有:《社会主义矛盾、动力与改革》、《经济利益、政治秩序、社会稳定》、《谈谈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利益论》、《科学发展观的研究与实践》、《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基本问题》、《效率、公平、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党校工作规律研究》、《王伟光自选集》、《王伟光讲习录》。主编的著作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科学发展观概论》、《社会主义通史》(八卷本)。译著主要有:《历史与阶级意识》、《西方政治思想概论》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多篇论文为《新华文摘》转载。  相似文献   

6.
<正>马俊峰,男,山西人,1954年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和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承担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重要报刊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社会科学文摘》、人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学术讨论会在南京举行为纪念马克思写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150周年,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江苏省哲学学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社...  相似文献   

8.
为了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创作160周年和当代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松涉逝世十周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中日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于2005年4月23日至24日在南京联合召开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及其当代价值暨第二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国内学者60余人,与来自名古屋大学、大东文化大学、早稻田大学、情况出…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9月19日,由南京大学与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共同主办,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出版社、孙明经纪录片工作室、辟邪工作室、上海21世纪民生美术馆、南京先锋书店共同承办的"遭遇景观:居伊·德波的电影空间与情境主义思潮"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南京大学和电影艺术领域的20多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学者们主要围绕着20世纪法国激进左派居伊·德波的先锋电影艺术和激进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7月7日—8日,第十一届《哲学分析》论坛——"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哲学分析》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吉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无神论》2021,(4):71-74,封3
正2021年6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领导小组、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中国无神论学会承办的第九届科学无神论论坛在南京大学成功举行。论坛以"百年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为主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0月24~25日,由韩国庆尚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和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三届"中韩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在韩国庆尚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南京大学,以及韩国中央大学、仁荷大学、朝鲜大学、东亚大学、蔚山科学大学和庆尚大学的30余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5月13~14日,由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现象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现象学与马克思"专题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二十余位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研讨会主题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对话的当代性。与会学者指出,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交叉研究重新激活了各自的思想传统,敞开了对经典思想的多维解读空间。复旦大学吴猛教授作了题为"《资本论》中的‘对象性’概念及其语义学意义"的报告,认为分析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都继承了弗雷格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正>唐正东,男,1967年8月生,江苏省常熟市人。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及国外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5.
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和江苏省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主办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中国和英国经验国际学  相似文献   

16.
尚庆飞 《哲学动态》2023,(2):118-1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明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推动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诉求。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立胜研究员通过撰写《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可能》等学术论文,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体系建构、学术研究范式的更新;通过组织举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并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分会,推动学界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学者将其视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学者将其理解为“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被赋予这样两种不同的理解,这一研究出现了同一概念走向不同解读的复杂格局。南京大学哲学系刘林元教授早在21世纪初就关注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发表了系列相关学术论文,并与他的团队撰写出一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本刊委托南京大学哲学系尚庆飞教授深度访谈刘林元教授,试图在进一步辨析“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的基础上,就其产生与发展机制、目标使命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大卫·哈维(David Harvey)于2017年5—6月间应邀第二次访问南京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和教学活动,并参加了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心举办的"第四届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暨纪念《资本论》出版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大纲》专题讨论会"等。在此期间,笔者对哈维教授进行了深入的学术采访,主要涉及哈维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思想历程,以探究其学术思想形成发展的基础,对理解哈维当下学术思想不失为一种借鉴,对  相似文献   

18.
正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和南京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暨纪念《资本论》出版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6月3—4日在南京大学召开。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大卫·哈维、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荣休教授安东尼·奈格里、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莫伊舍·普殊同、法国蓬皮杜文化发展中心主任贝尔纳·斯蒂格勒等十余位国外专家,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参  相似文献   

19.
陈硕  李乾坤 《哲学研究》2012,(3):124-125
<正>2011年10月22—23日,"第三届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此次会议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国内外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与空间哲学研究,2011年6月11日,由《哲学动态》编辑部,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哲学系、《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二届空间理论与城市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