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工程哲学的兴起是21世纪以来中国哲学界的一个新创造,是对社会工程生成、发展、功能、规律的关注与追问:哲学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追问究竟何谓社会工程,什么使得社会工程成为工程,社会工程与实践、生产是什么关系,社会工程对人和人类社会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2.
社会哲学视野下的知识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哲学视野下的知识经济金兑(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100037)一、知识经济的界定近来,知识经济成了热门话题。社会哲学家应当从自己的特殊视角去审视它。知识经济,用通俗、简明的话来界定,就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Econo...  相似文献   

3.
人是具身心智的存在者,其存在方式独特性在于:他既依赖于物理形态的身体,又有存在论上不可还原性的主观性。因此如何在现代世界观中一致且完备地解释和理解人遂成了心智哲学的大问题。如果坚持现代世界观的基本立场一致性,那么对意识的解释和理解不可避免存在着"难问题"所界定的不完备性。人们大致从三个进路来处理不完备性的局面。然而,原则上它们都无法实现一致且完备的要求,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根本的局限,即不可能通过认识论的方法在两种存在论形式(无和有)之间实现等价转换。尽管在认识论上这是一个悲观的结局,但另一方面它又是积极的,因为它显示了个体经验在存在论上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4.
曹典顺 《学海》2006,42(5):126-131
如何建构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实践的探索,而且需要哲学的论证。哲学一直从理性化的角度把握思想中的时代,并为这种孜孜不倦的追求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理论学说。重新审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哲学的发展史中吸取营养,必然认识到个人与社会分离的当代哲学旨趣。  相似文献   

5.
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参与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技术创新是经济与技术相互结合或相互统一的,既具有经济特征又具有技术特征的技术—经济范畴;在实现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过程中,管理起着关键性作用。技术创新首先是技术本身的过程创新,包括技术本身的不断完善化,以...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指出,文化不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直接观察到的事物,认识文化需要具有哲学的思辨能力,不研究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而论证其存在于世的可能性本身的哲学即是文化哲学.从狭义上讲,文化哲学是20世纪之前主要在德国形成的、欧洲哲学思想的特殊流派.作者随后分析了文化哲学和文化学之间的差异、哲学与科学之间的主要区别以及理念与概念的不同.作者认为,文化是我们从现实生活中挑出的、对我们重要而有价值的事物,在尝试理解我们用来进行这种划分的根据时,哲学规定了文化的理念.哲学就是对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把所有关于人、个人、个性的问题列入历史唯物主义,这个问题在最近几年迫切起来了。历史唯物主义在研究其他问题的同时研究人的问题吗?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的问题当作个别课题,还是赋予它以某种其他意义呢?既然个人的问题在社会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一般,那末,这个问题是以何种形式出现的呢?我们认为,研究这些问题必须注意凯列、科瓦尔宗提出的观点,即,人的问题在一般历史进程概念中、在社会现实中的特殊作用是通过它在社会哲学范围内存在的特殊形式和特殊功能而实现的。毫无疑问,这个论点具有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基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个人实践活动过程,通过排除某些抽象时间理论来阐述他对个人时间和社会时间关系的理解。在个人时间层面,他扬弃了由内在体验、关系性感觉和自我意识等构成的抽象意识时间,扬弃了对个人劳动进行抽象表达的量化时间,在更高层次上认为个人时间体现了个人的实践活动及其过程。在社会时间层面,他扬弃了社会时间的概念化阐释与经验化抽象的历史,认为社会时间表现为一种生产活动的积累与传递,构成了个人实践活动的条件;社会时间总是在个人的具体实践中通过个人时间被展示和被表达出来。所以社会时间是个人时间显现的条件,而个人时间是社会时间展现的载体,两者共同构成了个人-社会时间统一体。厘清个人时间和社会时间的关系,对于深刻认识人类实践活动和社会历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活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时指出:"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 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 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6页)这段话鲜明地表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哲 学研究的学术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立场。 首先,哲学作为"批判",指向的是批判者"自身的物质环境"以及批判者自己的哲 学。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和青年黑格尔派来说,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即当时的"德国现 实",他们的哲学即当时的"德国哲学"本身。他们应当既批判当时的德国现实,又把自己  相似文献   

10.
从纯学术的立场看,邓小平从来没有像经典作家们那样创作出任何理论名篇,因此,直 到今天仍有一批学者感到困惑:邓小平理论究竟是哪种意义上的"理论"?把邓小平当作理 论家,是不是中国"以吏为师"的传统在新时代的表现? 不必讳言,中国确实存在"以吏为师"的传统,当今时代确实也有人从这一意义来理 解"邓小平理论"。然而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如果站在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立场,就会 看到,邓小平理论根本不是从"纯"学术的意义来讲的,而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立场来讲的,是在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诠释学的立场上来讲的。  相似文献   

11.
<正>北京大学丰子义教授新作《发展的呼唤与回应——哲学视野中的社会发展》于2009年7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发展的理论审视",首先对"发展"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哲学反思,对发展做出了新的阐释;而后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挖掘,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产业哲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业哲学的兴起”是哲学对于产业和产业发展的关注与追问:哲学以自己的方式追问究竟何谓产业,什么使得产业成为产业,产业对于人和人类社会意味着什么。一面对近代产业革命引起的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马克思指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工业是自然界对人,因而也是自然科学对人的现实的历史关系”。(马克思,第88-89页)恩格斯也指出:“英国工业的这一次革命化是现代英国各种关系的基础,是整个社会的运动的动力。”(《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13.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被动地纳入了全球化的进程,面对三千年未有 之变局,嬗变中的中国社会见证了我们民族的抗争与复兴。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标志性成果,无疑承载着时代的精神诉求。从反映和指导实践到与实践脱节,毛泽东时代 的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曲折的发展轨迹。为了更好地应对世界历史的召唤与挑战,我们需要对 那个打上毛泽东思想烙印的时代进行梳理与反思。 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了传统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生活世界,从此以后"尊尊亲亲"的 儒家理论已不能承担起凝聚全民族力量的使命,如何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题。在变化了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从存在形态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把一般生产力区分为个人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也可以说,马克思是从微观和宏观这双重视角来考察生产力的,个人生产力是微观的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则是从宏观总体角度考察的生产力。这对范畴不仅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看来有必要恢复其科学含义和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5.
对护理技术范畴中一些重要概念的产生与历史演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护理技术的内涵和特征.护理技术由经验性技术要素、实体性技术要素与知识性技术要素构成;人和护理技术的关系构成了护理技术的本体;护理与技术在相互作用、双向建构过程中展示了人的本质力量;系统性、依赖性、规范性,发展性和价值性是护理技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王鲁宁 《学海》2001,(5):74-78
发展哲学是一种应用哲学 ,它是最高层次的哲学思维在社会领域中的贯彻和运用 ,它将人们的发展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概括而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发展哲学所探讨的重点 ,是关于人们的现代社会发展活动的根本观点。社会矛盾是发展哲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 ,科学界定和把握这一概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它是正确反思关于当代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诸多观点的逻辑起点。其次 ,它是科学回答与有效解决当代社会发展中许多重大问题的思想前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涌现出许多新的矛盾 ,在这种背景下探讨社会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 ,是面对社会…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在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哲学的层次对社会控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一、社会控制论与社会哲学的关系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控制论的问题不仅是社会学,而且也是社会哲学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为什么要控制?应...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哲学是一种世界观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是一种新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对于从事哲学研究的人,特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这似乎是个一般性的常识。然而,最近几年来的中国哲学界,有一些人,其中也包括某些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人,却试图对这个所谓的常识性观点发起挑战,倡导哲学应回归到它的本来含义,将爱智慧视作是哲学的本性,“哲学即是智慧之学”,哲学教学的目的应是“转识成智”,即将人们所掌握的知识转化成智慧。尽管在时下的中国哲学界,这还只是部分人的声音,但它具有渐趋增强的趋势。从表面上看,它似乎关涉的只…  相似文献   

20.
伦理学从哲学母体中分离出来,有了本学科“古老而年轻”的历史,这是伦理学自身的进步,也是哲学发展的进步。有待人们反思的问题是:伦理学离开哲学究竟能走多远?存在一个非哲学的伦理学吗?对道德的伦理学思考和对世界的哲学思考可能分离吗?真正的哲学不触及道德人生吗?真正的伦理学不是哲学的吗?……本文针对片面强调二者分离的倾向,力图通过揭示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