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与进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年哲学论坛部分成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与进路面对现时代,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出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总结、提炼能够指导当代中国实践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目前理论与现实面临的重大问题。基于此,一些中国学者重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口号,希望面向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生活实践,以一种新的理论姿态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参见李景源)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正确的学术探索方向,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当然,这项工作面临着巨大的理论困难,实…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进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困境不是一个文本及其解读的问题。文本解读的最高境界至多是在历史语境中复原马克思的肖像。虽然这种研究包含着改变意识的要求,但所能达到的仅是要求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现存的东西,或通过另外的解释来承认现存的东西,这仍然停留在纯粹精神的世界范围内。回归文本的旨趣,不管是从思维推向存在还是把存在改造成思维,抑或根本就是在传统话语中兜圈子,这种理论活动看起来很学术,实质上除了在马克思的神圣肖像面前,对某个至高无尚的思想顶点仰望之外,就无事可做了。这一境界恰恰意味着思想悲剧的诞生。用西文本解读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代心智哲学九大问题之一的他心问题,肇始于Descartes主义对心身关系的认识。问的是:我们能否知道以及怎么知道他人有心,亦即有思想、经验和情感等?对于他心问题的解决方案,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当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神经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和大脑测试技术等)的深入发展,哲学家与心理学家的知识联姻和交叉合作研究,提供了关于他心问题的若干重要成果和实证资料。他心问题不再成为"理论的死角"。当代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出现(soci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SCN,2000),在科学方法论上更加关注对社会性心智现象的神经机制考量,一系列研究成果都为揭示他心问题提供了科学旁证。这不仅说明了认识他心的可能性,而且表明了通向认识他心方式的多样性,物理学的方法并不是与他心相隔绝。本文尝试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镜像神经元系统,他知与自知、他心知觉和再认的社会标记、他心社会判断和归因入手来论证他心问题的可释性,为他心问题的论证提供一条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新进路。 相似文献
4.
科学理论表述的概念分析--哲学介入当代意识问题研究的一种有效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代意识问题研究中哲学的"尴尬" "意识(consciousness)之谜"自古以来都是哲学领域的一个专门话题,历代哲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5.
《哲学分析》2010,(3)
关于说谎的道德评价和善意的谎言的道德辩护问题,在思想史上相当惹人注目。与传统的道德哲学研究路径不同,分析哲学家们在说谎问题上的研究路径主要是意义/指称分析、心理学哲学分析、语言发生学分析、意向分析和言语行动分析。他们提示了一种试图以语言分析探询事物之本性的态度,这些看法与传统上对说谎做出价值评判有较大差异:首先,分析哲学家们自觉地把说谎当作一种言语行动,主要从语言哲学、心理学哲学而非实践哲学上进行考察;其次,他们更注重对说谎的概念分析和心理学哲学的考察。有理由认为,相对于前辈们对说谎问题的实质—实践考察,他们更加侧重于说谎问题的形式—理论分析。通过对说谎行为的观念考察和概念澄清,可以加深对人类说谎现象的了解,帮助我们解决和消解与此相关的某些智性困惑,同时也为我们对日常生活问题的哲学分析提供某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国内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一直是我国科学哲学领域的一大亮点。本文将对国内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的现状作一简要概括和评述,以期对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在新世纪的广泛展开能有所助益。一 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概念国内的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伴随着科学实在论研究的深入而展开的。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后现代科学哲学(postmodernphilosophyofscience)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科学哲学是20世纪中叶以后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性”向科学哲学渗入的结果;后现代科学哲学…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建校五十周年,人大哲学系于1987年10月26日召开科学与哲学问题讨论会,会上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科学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科学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的统一问题,一类是科学的“一般问题”。统一问题是指把各门科学统一起来,以形成一个融各门科学于一体的统一科学;“一般问题”指研究各门个别科学中具有共性的问题。根据问题的总体划分,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可分为两个时期: 一是维也纳学派时期,当时的主流方向是对科学统一问题的研究;二是维也纳学派以后,从波普到现在这段时期,其主流方向是对科学一般问题的研究。当前西方科学哲学的主流是:从波普起及其以后的一些比较有影响的西方科学哲学家的主要兴趣,都在“一般问题”的研究上,但同时他们对科学的统一问题也有某些兴趣。从当前西方科学哲学来看,科学统一问题也不失为一个方向,尽管不是主流。而在维也纳学派时期,正面提出“统一科学”这个目标,并使这项运动达到高潮的,乃是作为逻辑经验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大学的哲学或自然辩证法课本对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通常是这样解释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自然科学知识是哲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哲学对自然科学具有指导的作用。从这种观点出发,有的论者认为哲学家往往走在科学发展的前面。辩证的唯物的自然观在古希腊的哲学家那里采取了朴素的形 相似文献
10.
非线性科学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科学院院土、物理学家郝柏林教授认为,近二、三十年来数理科学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特征是“‘非’字当头”([14])。其中讲到非线性问题,这是各门自然科学中出现的非线性问题的总称。非线性科学是研究非线性问题的共性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它已经揭示出大量新的现象、事实和规律,向哲学提出许多新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使哲学得到丰富和发展。一、什么是非线性科学“线性”与“非线性”是一对数学名词。“线性”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具有正比例的关系,它在笛卡尔坐标平面上表示为一条直线,线性由此得名。“非线性”是指两个变量… 相似文献
11.
12.
作为神秘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神秘主义涵盖着体验和学说两个互为表里的层面。个体对神之在场的直接体验是基督教神秘主义学说系统的核心,而基督教神秘主义学说体系是在借助语言、逻辑和文化传统对体验本身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形成的。鉴于此,本文摒弃那种超然的、不带偏见的、条分缕析式的历史建构主义的、心理学的和现象学的研究进路,而选取一种与其核质相契合的研究方法,即神话法和象征法等。在此基础上,本文简略梳理了基督教神秘主义与教理神学间的关系,以及在此视域下基督教神秘主义与其他所谓世俗领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It is the continuity between epistemology and empirical science that the naturalism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science
emphasizes. After its individual and social dimensions, the philosophy of scientific practice takes a stand on naturalism
in order to observe complex scientific activities through practice. However, regarding the naturalism’s problem of normativity,
the philosophy of scientific practice today has deconstructed more than it has constructed. 相似文献
15.
60—70年代,系统科学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同控制论、信息论一起,崛起在现代科学的舞台上,并且日益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乃至人类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系统科学的出现不仅引起了人类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而且推动了人类的哲学理论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际哲学界2002年提出以莱布尼茨为宗的信息哲学(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简称PI)。这门学科本质上属于工具驱动的、器物层面的计算机和网络以及非器物层面的逻辑。由于莱布尼茨的哲学不能脱离东方尤其是中国的思想背景进行理解,因而,将西方提出来的信息哲学置于东方的背景之下进行探讨,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还能够解决信息哲学之所以可能的一个基本问题。一、信息哲学的基础是逻辑的变易性国际计算与哲学协会(IACAP)在追溯其历史起源时的第一句话就说:“计算与哲学的交汇可以追溯到莱布尼茨,即他的‘逻辑演算’和‘加法器’。”(IAC… 相似文献
17.
18.
司马迁作《史记》,提出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他所说的实际上也是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目标。中国文化究天人之际的结果是得出了天人合一的普遍原则,它是中国人植根于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协同发展的存在方式。以往我们理解这个命题仅局限于哲学形而上学层面,把它 相似文献
19.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其中涉及哲学思维的特点,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科学与社会进步等问题。现将讨论情况简介如下: 哲学思维的特点一种意见认为,哲学思维的基本特点是联系着主观性去追求客观性。科学的思维力求排除主观性,而追求客观性,揭示完全(当然是尽可能的)排除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