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问题,是目前尚无人深入探讨和专文论及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希望能引起汉语语法、修辞学界的重视。陈望道先生指出:修辞“大体可分为广狭两义:(甲)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乙)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又说:“凡是成功的修辞,必然能够适合内容复杂的题旨,内容复杂的情境,极尽语言文字的可能性,使人觉得无可移易,至少说写者自己以为无可移易。”(同上)可见,修辞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选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主观思想感情,以求达到最佳表达效果的积极活动。据此,我们认为:词类活用既是语法现象,又是修辞现象。  相似文献   

2.
张炎荪  于广元 《学海》2001,(6):129-133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修辞与文化不可分割.汉语修辞与汉文化的结合研究已初见端倪,并透示出在新世纪研究的新趋势.这一研究展示了一个新颖的视角,显示了修辞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一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揭示了修辞所包蕴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研究必将提升修辞学研究的品位,"与时俱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一、《杂纂》是一本修辞著作我曾多次说过,中国古代的修辞理论是十分丰富的,不限于题为修辞学的专著或文论诗话词话概艺等等,笑话、传说、故事中也有精彩的修辞学理论。李义山的《杂纂》,大概是游戏笔墨,所以修辞学史家们是不会当作修辞学史资料的。郑奠、谭全基编的55.2万字720页的《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中就是一句也没有提它。但反复研读,我以为,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精彩的修辞学著作,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又那么简洁。当然这是广义的修辞学,其中也包  相似文献   

4.
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修辞学,是富于开拓精神的修辞学者不恬然自安于现状而必然要提出的呼吁。呼吁过后,在中国修辞学界,接着出现的是一些修辞学家用自己提出的新方法指导下的修辞研究的实践的热潮。这种实践便是探索而不是谱序式的阐释。当今的修辞学已不仅是新生的朝霞,也不再是令人神驰的未来远景,它已成为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现实。张炼强教授的新著《修辞理据探索》的问世便是一个说明。  相似文献   

5.
修辞和语法属于两个领域.但同属于表达范畴.由于对语言修辞美的追求,往往使句法受到侵蚀.我们从句子修辞效果追求的角度动态地观察句法受侵蚀的情况,可以发现有三种情形:"零"句法现象(全侵蚀态)、变异句法现象(半侵蚀态)、常态句法现象(零侵蚀态).  相似文献   

6.
研究修辞与逻辑的关系,对于准确地理解逻辑和正确地运用修辞手法都有好处。本文拟就有关修辞与逻辑的几个具体问题,从一个侧面谈谈二者的关系。同语辞格与同语反复在语言表达上有一种压缩性的判断句,它的主语、判断宾语是用同一个词语构成的。例如: ①事实就是事实。②帝国主义就是帝国主义。③“我就是我”。这类语句,有的修辞书上称做同语辞格。同语辞格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谈到同语辞格,人们往往会想到逻辑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代表作和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经典,《资本论》研究乃是常议常新的话题。或许由于《资本论》所涉及问题的现实性和尖锐性,百多年来有关的研究在旨趣上往往趋于两极化,或偏于反对,或偏于辩护。本专题之拟议,目的首先不在于关切现实,而在于推究学理,庶几改进有关的哲学研究。《资本论》的逻辑因其作者有所指引和强调,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仍多未发之覆。至于较逻辑更为隐蔽但更具理论建构性的修辞,《资本论》研究一向疏于关注和评论。马建青的"《资本论》的目的论修辞"从深层修辞的角度重新梳理并评议了《资本论》中目的论解释  相似文献   

8.
逻辑、语法、修辞是三门不同的学科,但他们又是近邻。因此,在分析句子的时候,必须三者兼顾而不可偏执一端;否则,就有可能产生失误。比如有些同志仅从语法或逻辑着眼,用语法的常规和逻辑的要求对句子作一般性的分析,而忽视了修辞的特殊需要,结果把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看作了病句。如: (1)靠住二天门的石坊,向四下里眺望,我又是骄傲,又是担心。骄傲我已经走了一半的山路,担心自己走不了另一半山路。(《雨中登泰山》)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探新》自1980年创刊试办到1985年公开发行,至今已逾十多年。这十多年间,《心理学探新》这株幼苗在有关领导、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作者及编辑同仁的共同努力、勤奋浇灌和培养,现已茁壮成长起来了。《心理学探新》在心理学的理论探讨、应用研究、传递信息、培养人才、交流经验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厚爱。1992年《心理学探新》被北京大学图书馆选录为中文核心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逻辑与修辞之间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由于有些修辞现象,似乎不能从逻辑上加以解释,可以不受逻辑约束,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了一种“逻辑管不了修辞”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它要求人们必须遵循逻辑规律和思维形式的规则。然而,在言语交际中,由于社会的、心理的、美学的因素的影响,由于对象、语境的制约,人们却常常采用一些反常的表现方式,选取一些变形的修辞手段,造成言语材料表里语义的离异,以取得婉转曲折、生动逼真的表达效果。这些表现方式和修辞手段,由于往往人为的加上一些感情的晕圈或遮掩的纱幕,所以常呈现出违情背理、超越逻辑的状态,致使一些人得出“和逻辑不相一致”、“不能做逻辑的解释”的结论。其实,艺术修辞是并不违反逻辑的。下面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一、转义修辞手段是逻辑和言语关系的问题。我们知道,语言是思想的外  相似文献   

12.
词类活用是汉语中尤其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即“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①活用后的词不仅语法功能、词汇意义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常常伴有显著的修辞意义。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文学语言的突出特征,是“艺术最主要的特点。”②因此,使抽象空泛的概念具体化、实感化;使静止平淡的事物动态化、鲜明化是修辞的重要功用。古人往往通过活用的词去调动读者的生活积淀,启发人们的联想,从而收到形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什么样的思想内容该用什么样的句子形式来表达才准确、恰当、完美和收到理想的交际效果,并同上下句子协调一致、连贯畅通,这是运用语言的技术技巧问题,也是修辞学研究的问题之一。如果句式选择不当,句子读起来不通顺,那么除了影响修辞效果之外,还会导致这样那样的语法毛病,诸如句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照应不周、上下脱钩、缺少联系、互相矛盾、句间关系不融洽,等等。这不仅只是修辞问题,而且又牵涉语法问题。修辞和语法是紧密联系而又互相渗透着的,语法是建立修辞的重要基础之一,大凡有语法问题的句子,也就谈不上会有什么好的修辞效果;某些有修辞问题的句子,从语法的角度看,也会属於语法问题。句式选择不当而造成主语残缺就是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修辞与语义的关系向来密不可分。修辞侧重形式,语义侧重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因此,修辞是以语义为基础和导向的,其对形式的侧重是以对内容的关注为前提条件的。符合语义内容的修辞形式效果是显著而积极的,背离语义内容的修辞形式效果是被削减而消极的。离开了语义的修辞是空洞的,难以维系。反过来,修辞作为一种以语义内容为建构基础,以表达效果为测评标准的能动性的行为活动,其发展和变化也会对语义内容产生影响,从而推动语义的演变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修辞实际上是一种以语义表达为终极目标的行为活动,修辞学实际就是一门"语义运动学"。  相似文献   

15.
《庄子》一书以其幽默的语言、独特的艺术手法在卷帙浩繁的中国历史文献中独树一帜。以往对《庄子》的研究大多是对其哲学进行纯粹的理论论证,或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明《庄子》的修辞、文风之美,很少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庄子》的修辞方式,我们不妨选取《庄子》中最为经典的"鲲鹏""畸人"意象作为切入点,来探究庄子意象的取材来源、意象塑造的目的,并由此分析庄子在该意象之中融入了怎样的哲学思想。除此之外,还可以分析庄子如何借助修辞对其哲学思想进行更好地言说,进而总结出《庄子》哲学修辞在思想上以及写作方式上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本山传媒的发展壮大,一系列优秀的小品风涌而生,并且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试图从语体修辞学这一角度出发,分析《本山快乐营》中的小品独有的语体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17.
《理论心理学问题探新──潘菽心理学思想研究》评介陈家耀重庆教育学院(重庆630067)唐自杰教授新著,重庆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理论心理学问题探新—一活藏心理学思想研究》一书,是第一本系统研究我国心理学泰斗,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  相似文献   

18.
本刊在最近几期中,相继登载了《从“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看逻辑与语言的冲突》,《思维形式和语言形式的矛盾》(附平平的来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完全符合逻辑》;《修辞与逻辑三题》;《谈逻辑与语法的关系》等文章。文章的作者,有的是逻辑学的专业工作者,有的是语言学工作者,有的则是逻辑学的业余研究者或初学者。但是,他们在文章中都共同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逻辑与语言的关系问题。研究逻辑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将给逻辑科学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因为,逻辑学在  相似文献   

19.
在最近的五十年里,我们已经看到逻辑的领域从语法学到语义学和语用学的扩大。但是,仍然存在问题:我们如何从逻辑过渡到修辞?换言之,在形式系统的研究与言语风格和修辞手段的研究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吗? 作为逻辑学家,我对于人们在价值问题上意见不一致这一事实很感兴趣。按照经验主义的逻辑实证论的观点,这种不一致的产生,原因就在于价值判断是主观的,从而是不能加以证实的。然而我却不能接受这一结论。这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价值判断的逻辑吗?它们能通过推理被加以证实吗?  相似文献   

20.
古文今译,不但要掌握词义、懂得句法,而且必须考虑到逻辑修辞。这是因为古人行文很讲究逻辑修辞,而古汉语中有些逻辑修辞手段是现代所没有的,有些逻辑修辞手段现代虽有,但使用方法也并不是完全相同,这给古文今译带来了一定困难。有许多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如果忽视逻辑修辞,只注重字字落实,照字直译,便会“望文生义”,或生疑难,或出偏误。下面先提出逻辑上的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