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高兴来到美丽的新加坡,参加由中新两国宗教界联合举办的宗教文化展这一重大活动。籍此宝贵机会,我愿与大家分享近年来中国天主教为构建和谐社会所做的努力。旨在与来自宗教界的朋友们一起,共同探讨宗教如何为世界和平、和谐作贡献这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和谐文化建设问题,涉及全面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等多对范畴之间的关系,认真思考这几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对于当前的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走出去",这是一种具有时代要求、中国特色、亚洲特征、国际影响的"全球文化意识"。它作为一种文化对话与合作的路径,能够为中国社会的和平发展奠定文化精神资源,塑造一个和谐共享的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佛教以人间佛教的社会姿态,积极主动地走出去,与海外相关地区的佛教信仰体系展开不同形式的对话与合作,从而在倡导国际文化新秩序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许彩丽  吴必康 《学海》2006,(3):69-75
耗费了无数人心血的《北爱尔兰和平协议》终于达成,但是北爱人民并没有享受到随之而来的和平。本文从分析北爱宗教分裂和宗教歧视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冲突化解理论的剖析,指出在北爱这样一个宗教严重分裂的社会,没有宗教的宽容精神,就难以实现社会的真正和解以及和谐。  相似文献   

5.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什么讲“和谐世界”?这是一个凝聚着世界人民共同关切的题目,一个浸润着佛教深邃智慧和不懈追求的题目。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种种原因导致的局部战争和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  相似文献   

6.
和平心理学把提升人的幸福与尊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实现世界和平作为终极研究目标。但在研究领域内部,不同流派存在的观点并不一致,也难以统一到同一个理论框架中。关于和平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类模型:积极和平心理理论模型、和平文化心理理论模型、和平进化心理理论模型。以上三种研究模式都认同回归心理学的和平价值,挖掘个体和平潜能,建立星球公民责任感。未来的和平心理学需要克服现有人性观的片面性,树立全面的人性观; 克服过分强调积极和平的倾向,建立全面的和平心理学研究观; 超越零和思维,深入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内涵,推动我国和平心理学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伊斯兰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精华,主张和平、宽容、进步和发展。当今社会,尊重文化多样性,将传统的宗教文化资源转化为总体性社会和谐的资源,共建  相似文献   

8.
张正 《天风》2008,(5):32-34
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理想目标。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绝对主流和个人高尚品德的修养,也是基督教圣经中基本教义的一贯的教导。我们说虽然和谐社会包含的意义及追求的目标因时而异,但“和谐社会是人类永恒的思想主题和价值追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诠释”。和谐的价值与效应被每个时代的人所认同。笔者试对基督教与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思想、现代和谐社会理念、千古不变和睦家庭境界、理想和平世界美景中的关系及责任进行比较,作出对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睦教会之重要性、合理性、指导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源头的齐鲁文化,其实体是由儒、道、法、墨等文脉构成的,它们揭示了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脉络,并以多元理论诠释了实现普遍和谐与稳定的思想。基督教是西方传统文化“基因图谱”的根源,它以宗教的方式阐释了上帝是造就人类社会至善至美的始动者,信奉上帝所言而行是创造和谐的必然。本文通过对不同文化生态模式的比较,析离出中西方和谐观各自产生的本源及对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宁心 《天风》1995,(1):30-31
当联合国总部大厦在纽约东河河畔奠基时,人们把《圣经》放在一个罐子里,然后把它深埋于基穴中,作为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的基础。这一举动代表了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告诉人们:圣经是和平的基础,什么时候人们遵守了圣经教训,就有平安喜乐,就能与人和睦,世界就有和平。什么时候人们违背了圣经教训,所临到的就是不幸、灾难与战争。 基督教信仰素以仁爱和平著称,我们所信的神是赐平安的神(耶29:11)。  相似文献   

11.
沈明燧 《天风》1996,(8):2-4
作为一个基督徒,无论说话行事,都应以和平为本。 按照圣经原文和平有以下几层意义:平安、健康、幸福、和谐、安慰、完全等。而且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譬如说:平安二字,不单是你有平安就满足了,而是要帮助别人也要有平安。  相似文献   

12.
身振 《法音》2006,(11):10-12
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家和万事兴”,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国与国的和谐,有利于人类的和平发展、社会的祥和稳定。但当今时代,环境污染、恐怖主义、战争流行、贫富悬殊等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和平、世界和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宗教因人而产生,也因人而存在。当今世界,人类在科学技术、物质文明方面取得空前成就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强烈冲击着伦理观念、传统信仰、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人类在享受前所未有物质文明的同时,亦时感精神空虚、道德沦丧…  相似文献   

13.
计文 《天风》2010,(2):29-31
宗教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社会的一支巨大力量。宗教和谐——不同宗教之间的和谐以及同一宗教内部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全球伦理”和“宗教对话”的倡导者孔汉思(HansKvng)说:“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国家间的和平。”  相似文献   

14.
觉光 《佛教文化》2007,(5):20-24
佛教注重生命自觉和智慧启迪。对人类道德的提升,精神的开展,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对建立人类社会的和谐秩序,维护世界的永久和平,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履行佛教在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责任,不仅是社会对佛教的要求,也是全球佛教适应时代的共同趋势,更是佛教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关于社会责任,其外延广泛,内涵复杂,标准繁多,目前尚无确切的定义。  相似文献   

15.
吴伟庆 《天风》2010,(9):18-20
基督教是一个十分注重“和谐”的宗教,在圣经中“和谐”又常被称作“和好”、“和睦”或“和平”,基督教所传的福音常被称为“和平的福音”(参徒10:36;弗2:17)或是“和好的道理”(参林后5:18—20),因为基督来到世界,就是要在上帝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参弗2:14—15;赛65:17—25)建立和平,正因为如此,基督被称为“和平之君”(参赛9:6)。  相似文献   

16.
张明华 《法音》2005,(3):47-47
2月1日至3日.应印度尼西亚多元文化协会邀请.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代表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召开的第一届多宗教和平与和谐教育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共融与信仰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有和平才能发展,要发展必须有和平。而和平主要体现即必须和平相处。和平相处就是要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情怀,而“四海之内皆兄弟”就是表达出一个共融的实现,把我们整个的一切都在相互参与、相互分享、相互完成、相互成就。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团队、一个家庭,成为一家人。只有这样,才能和平,才能发展。而如今世界上有着许多不尽人意的事情发生着,因为还未将和平的宝贵、发展的可贵得以实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民族利益上都没有得到和平的真正实行;无论在宗教信仰上,还是文化优先上都未达到一种内在的和谐。因而大家都在倡导和平与发展这样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纪华传 《中国宗教》2018,(10):24-25
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平,首先需要社会上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乃至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处。当今世界上的各种种族暴力、恐怖主义,有不少是由宗教之间的隔膜与冲突而引起的。因此不同宗教或文化间的和平对话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就佛教教义看,佛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在其传播的过程中是靠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进行的,未曾因为信仰的原因而发动战争。中国佛教史上的儒释道关系,可以对文明交流互鉴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范恒山 《天风》2005,(8):40-41
圣经的中心信息是“和好”,即在基督里与上帝、自然、他人及自我和睦相处、同归于一。“和谐”,顾名思义就是安全、和睦、和好、合拍、和平,健康、一致。保罗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相似文献   

20.
《中国穆斯林》2023,(1):23-25
<正>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和平”是“伊斯兰”一词的重要含义之一,与和平紧密相连的,便是和谐。伊斯兰教倡导和谐,鼓励穆斯林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此营造社会和谐。清高的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说:(2:208){???????????????}“你们当全体入在和平教中。”(2:208)那么,穆斯林应当如何去促进社会和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