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玉昌  张健  杨文兵 《心理科学》2014,37(3):549-554
采用ERP方法,考察了不同认知风格被试在决策过程中的框架效应。分析的脑电成分为N200和P300成分。结果发现:场依存者的反应时显著高于场独立者;场依存者诱发的N200和P300平均波幅均显著低于场独立者;大脑右半球的N200和P300平均波幅均显著高于左半球。这些结果表明,场独立者在决策过程中更具有理性,基本不受决策问题表述方式的影响,且该决策过程主要发生在大脑的右半球。  相似文献   

2.
以往关于汉字字词识别脑功能偏侧化的研究发现了左半球优势、右半球优势或者大脑两半球均势三种不同的结果。该研究采用一侧化Stroop范式(刺激分别只呈现于左视野、中央视野或右视野中),通过系统地改变刺激呈现时间以期探讨刺激呈现时间是可以解释这些不一致结果的可能因素之一。结果显示:对于右利手被试,在刺激呈现时间为60 ms时右半球出现了较强的Stroop效应,在刺激呈现200 ms时左右半球的Stroop效应没有表现出差异,在刺激呈现时间较长时左半球表现出较强的Stroop效应。该结果提示,随着刺激呈现时间的延长,语义优势发生了从右半球到左半球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脑半球功能特化是指,人的大脑两半球对认知活动作出的贡献有所不同。这方面的研究是要确定,人的高级认知活动哪些更依赖于左半球,哪些更依赖于右半球。已有的结果包括来自神经病理学研究、对正常人行为的研究、诱发电位研究、人与动物的比较研究、大脑特化个体发生的研究等各个方面的材料。这里对这些材料作个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过去,研究大脑的神经生理学家对大脑的右半球曾有过某些偏见。由于大脑右半球没有语言和逻辑功能,曾把它看作是“劣势脑”、“沉默脑”,认为它只具有一些无关紧要的功能。然而,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发展,今天我们知道,右半球有着不同寻常的功能,它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中心。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必须注意开发自己的右脑。  相似文献   

5.
范畴异同判断中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利用汉字单词和图片为刺激材料,要求被试判断同时呈现在左视野和中央视野或右视野与中央视野的二个刺激是否属同一范畴,对范畴异同判断中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对汉字单词的处理为大脑左半球占优势,对图片材料的处理为大脑右半球占优势;(2)判断方式(异判断和同判断)在左半球和右半球之间未显示出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以儿童为被试探讨了书法负荷和非书法负荷(书写、计算、英文书写)前后反应时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1)书法负荷后反应时明显缩短;(2)书写负荷后反应时的变化与书法负荷后相同;(3)计算负荷和英文书写负荷后未见反应时有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7.
对大脑语言功能偏侧化的探索起始于早期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现代脑影像学研究发现, 语言功能偏侧化涉及额叶、颞叶、扣带回、梭状回和辅助运动区等脑区。语言偏侧化与利手和静息态功能连接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右利手的语言优势位于左半球, 而左利手的则分布在左半球、右半球或两个半球; 语言功能偏侧化与利手系数、静息态半球内功能连接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与半球间功能连接呈负相关, 并且语言功能偏侧化与静息态功能连接之间的关系在左右利手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总之, 大脑语言功能偏侧化、利手和静息态功能连接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基于脑连接和遗传机制的研究将有望揭示出其底层的神经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自然界的重大发现总是推动科学前进的巨大动力。六十年代美国科学家斯佩里(R·W·Sperry)发现大脑的半球功能不对称的许多事实,即右半球在音乐、形象直觉上等存在优势,左半球在语言、书写、计算等功能上具有优势。这就是时下流行的右脑专司形象思维,左脑专司语言、逻辑思维的热闹话题。这个重要发现自然引起以大脑思维活动为对象的各门科学的密切关注,是合乎逻辑的。思维本质到底是什么?思维本质问题似乎已有定论。心理学教科书说:思维的本质是抽象。这可能是心理学界的共识。众所周知,大脑是思维器官,有抽象功能。因此,…  相似文献   

9.
等级图形加工半球偏侧化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往的研究显示,大脑对等级视觉信息的加工有半球偏侧化的现象,左半球有加工局部特征的优势,右半球有加工整体的优势。本研究采用2年级、4年级、6年级和成人4个年龄组的被试,对等级复合图形中的靶子做选择判断,通过单侧呈现来考察整体-局部加工的大脑功能偏侧化发展。结果发现反应时发展呈现从局部优先到整体优先的过程,半球偏侧化发展呈现从无偏侧化到左侧呈现较右侧呈现更强的整体优先。发展的转折点可能在4~6年级(约9岁~12岁)之间。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从隐喻语义理解角度考察了高功能孤独症成人非字面语义理解中的行为特点及脑半球参与模式。行为结果显示:高功能孤独症成人对新异隐喻句的反应时最长,两类隐喻句的反应时均长于普通成人,但错误率上两组被试间无差异。脑电结果显示:高功能孤独症组对新异隐喻句的N400波幅最大,未出现半球偏侧化现象,传统隐喻句在左半球的N400波幅大于右半球,两类隐喻句的N400波幅均大于正常被试。结论:高功能孤独症成人具备隐喻理解能力,并对新异隐喻的理解做出更多努力,但右脑功能异常仍旧存在,左右半球在总体功能或神经联通性上仍旧弱于常人。  相似文献   

11.
人类工作记忆的某些神经影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昌 《心理学报》2002,34(6):82-90
采用神经影像技术研究人类工作记忆的脑机理是目前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研究表明存在负责不同信息加工的工作记忆系统 ,如词语工作记忆、空间工作记忆等 ,其中词语工作记忆主要由大脑左半球参与 ,空间工作记忆主要由大脑右半球参与。前额叶在工作记忆中的作用相当复杂 ,包括对记忆信息的注意和抑制、管理、整合等功能。合理巧妙的实验设计、多种研究手段的综合应用必将使人类工作记忆的脑机理得到充分阐明。  相似文献   

12.
习语理解的研究对揭示右半球的语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研究发现右半球在习语加工中起特殊作用;而近期研究则发现习语加工时左半球占优势,右半球参与意义选择。关于习语理解脑机制的观点包括右半球理论,GSH假设和意义选择观点。由于西方习语自身特点和研究使用的范式,其结论强调意义选择过程,而对意义通达过程揭示较少。今后研究应从习语自身特点出发,探索右半球在引申义通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的生理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造性的生理基础很复杂。关于创造性生理基础的研究集中在大脑皮质激活与脑半球不对称两个方面。研究发现,大脑皮质激活状态对创造性有影响,低水平的皮质激活,特别是低水平的前额叶激活,较有利于创造性.研究还发现,创造性和左右半球不对称活动有关,处于创造状态时,右半球相对要比左半球激活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Stroop色词干扰效应与大脑两半球言语功能的不对称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实验旨在探讨中国人大脑两半球言语功能一侧化特征。实验测量指标为相对反应时和错误率。实验一结果表明:1.左半球对颜色反应占优势,故在实验中选用相对反应时;2.左半球的言语功能占优势。实验二将被试分为速度组与准确组,结果支持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15.
蔡厚德 《心理学报》2005,37(1):14-18
采用半视野速示术将标准刺激在中间视野呈现,比较刺激以不同偏心视角(3.5°,5°和6.5°)在左或右视野同时呈现,以检查不同偏心视角引起比较刺激知觉辨认难度的改变对汉字大写数字奇-偶概念同/异判断任务在大脑两半球间分布式加工的影响。结果显示:随偏心视角的增大正确反应时和错误百分数均显著提高;三种视角条件下左右手的正确反应时均有明显的右视野(左半球)优势;3.5°视角右视野(左半球)呈现时右手反应明显快于左手,5°视角右视野(左半球)与左视野(右半球)呈现时均为右手反应明显快于左手,6.5°视角右视野(左半球)与左视野(右半球)呈现时均为左手反应明显快于右手。这些结果提示:本研究条件下只有比较刺激在6.5°偏心视角呈现时刺激和反应可能出现大脑两半球间分布式加工,3.5°和5°视角呈现时可能为左半球单独加工。6.5°视角刺激呈现的分布加工明显由于大视角呈现时比较刺激辨认难度与注意要求的提高所致。  相似文献   

16.
希尔加德(Ernest.R.Hilgard)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通过对催眠的研究,提出一种关于意识的新观点。希尔加德认为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多个控制系统。例如,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就是两个功能不尽相同的控制系统。此外,还发现在大脑里有一个控制系统能保持人对环境中事件的警觉,而另一个系统则能产生梦。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刻中,总是有一个系统对于另一个系统处于主导地位。当我们清醒时,警觉的系统占主导地位,而在睡眠中,梦的系统占主导地位。然而即使  相似文献   

17.
黄亮  杨雪  黄志华  王益文 《心理学报》2019,51(5):557-570
已有的意图理解神经成像研究大多关注理解单一个体的中性或负性意图的脑功能定位, 而大脑理解依靠双人肢体运动表达的友好和敌对意图的动态时间过程尚不清楚。本研究记录了20名健康被试完成三种不同意图推理任务时的脑电成分。三种意图分别为:1)友好意图; 2)敌对意图; 3)中性无互动意图。行为结果发现理解敌对意图的反应时最短。电生理学结果表明, 在额中区的N250 (170~270 ms)上, 中性意图比友好和敌对意图均更负, 且友好意图比敌对意图也更负; 在大脑右半球的P300 (270~450 ms)上, 敌对意图比友好和中性意图均更正, 且友好意图比中性意图也更正。对友好和敌对意图的N250和P300进行溯源分析分别定位于额中回(BA10)和脑岛(BA45)。结果表明大脑在多个阶段对双人肢体运动表达的互动意图进行分类理解, 对负性敌对意图表现出较早的理解且晚期持续性的评价加工。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心理学事业的复兴,一些心理学科学工作者在人们认读文字、中国人辨认汉字和图形及大脑两半球的机能关系方面做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工作。他们发现在速示条件下中国人辨认汉字和图形时,多数人表现出双脑均势的认知特点。这与国外研究的结果很不同,他们的研究结果多为右半球对非语言信息(图形、音乐)的处理起主要作用,而左半球对语言信息(字母、单词)的  相似文献   

19.
汉字词匹配的偏侧化效应和事件相关脑电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研究用音同或形似汉字词对为材料检验大脑半球偏侧化问题。反应时的结果表明音同材料是右视野左半球优势,形似材料是左视野右半球优势。ERP的振幅(特别是P_(300))在音同条件下左半球比右半球显著的小,而在形似材料条件下左右半球无大差别。在两种材料的条件下,ERP潜伏期在左右半球之间也没有显出任何差别。实验结果表明左半球与汉字词匹配时的语音编码有关,而ERP(P_(300))似乎可以做它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对汉字认知与大脑两半球关系研究的一些回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定国  郭可教 《心理科学》1993,16(6):363-368
汉字可以说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表意文字,其历史之悠久和使用人口之众多也是绝无仅有的,关于汉字的特点有关文献已有相当详细的介绍,我们这里不加多述。毋庸置疑,言语是大脑的机能,而有关言语和大脑两半球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对使用拼音文字的欧美人进行的,因而神经语言学上许多著名的论断也是基于这一前提的。对欧美人进行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大脑左半球是言语优势半球,左半球具有文字处理能力;而右半球则在空间、图形知觉上占优。对于汉字认知的脑机制,争论颇为激烈,有的认为中国人对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