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家建 《学海》2022,(5):53-63
基于经济学的不完全契约思想,“控制权”理论从目标设置、考核验收、激励分配三个维度研究政府组织的结构特征和运行逻辑。近年来,在中国政府治理的研究中,“控制权”理论被广泛运用,在组织结构、政策执行、项目制三个领域中都有大量研究借用“控制权”理论进行分析,学术影响显著。但是,学界对“控制权”理论的运用条件和适用度还缺乏深入讨论。同时,从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视角来看,“控制权”理论忽视了组织内非均衡权责的特征,仅从“控制权”的角度难以完整讨论中国政府治理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法轮功”不是宗教,但它却利用了宗教的名义,其中“法轮”是佛教的术语,“功”是道教术语,而“世界末日”论则源于传统基督教的说法。李洪志利用人民群众不了解这些术语的真正含义,拼凑了“法轮大法”歪理邪说,使很多群众上当受骗。应该说明的是,我国宗教工作部门和宗教界对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的邪教本质早有警觉,早在1996年就通过各种形式对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组织的歪理邪说提出了批判,已故的赵朴初先生和中国佛教协会机关刊物《法音》,最先点名批判“法轮功”及其教主李洪志,并斥之为“附佛外道”。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同志在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中,也明确提出了“法轮功”是邪教组织的精辟见解。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学界出现的一大学术景观,就是“中”“西”“马”这三大思想学术传统的对话。时至今日,各方学者都作出了相当的努力,且已产生积极的效果。在现代社会,思想多元化及其良性互动,既是社会合理分化和开放的表现,又是它得以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大陆已跨人现代性大门,尚未完成的社会转...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心理传记学方法对熊十力人格进行研究。明确了熊十力在家庭、人际关系和学术中“狂”者人格表现;从地缘环境、家庭环境与遗传、书籍文化、同伴因素以及时代背景等方面剖析了熊十力“狂者”人格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熊十力“狂者”人格及其生涯形成的整体动力论和心理动力学原因。发现成长倾向和对父亲的深刻认同是塑造熊十力“狂者”人格和生涯走向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胡晓光 《法音》2001,(2):17-20
在一般佛典中,“唯识”与“唯心”这两个概念是不作分别的,如“万法唯心”与“万法唯识”实际就是同义语。有时“心”与“识”组成一词--“心识”或“识心”,都是把“心”与“识”当成同一范畴。“心”与“识”虽在概念内涵方面有共通部分,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名相,其词义与使用形式并不完全一致。汉译佛典中的“心”,源自印度梵文两个不同词汇:一是“质多”(citta),二是“汗栗驮”(hrd)或“干栗驮耶”(hrdaya)。“质多”之心是指意识活动的心,而“汗栗驮”或“干栗驮耶”之心则是指肉团心和树心、核心、心要。肉团心即心脏…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育和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目标在于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学会学习更偏重于学习的“术”的培养;合作、生存偏重于适应社会“术”的效果追求,最终目标是对做人这一“道”的价值追求。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胡晓红 《学海》2023,(2):164-172
为维护数字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欧盟出台《数字市场法》以强化对数字经济领域的规制。《数字市场法》基于渠道理论建立守卫思想,提供仅适用于数字经济领域掌握核心平台服务企业的“守门人”规则,以事前的义务框架实现数据的开放、共享与可获取。我国推出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延续我国传统反垄断规制的分析框架与思路,以事后监管为主进行执法补救,不足以预防平台经济领域中的垄断行为。我国尚需借鉴欧盟平台经济领域“守门人”义务规则,建立“负面清单+例外豁免”分类监管相结合的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监管规则体系,以实现数字经济市场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各门科学理论的发展与其概念的完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概念的明确化和具体化,这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这项任务不仅有术语学上的意义,而且有方法论的意义。这对于多含义的科学概念尤其重要。“统一性”这个概念就是这种多含义的范畴之  相似文献   

9.
王邦维 《法音》2009,(9):12-16
一、“民族”与“众生” 现代学术意义上理解的“民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种意义上的民族,也可以有地域意义上的民族,也可以有文化意义上的民族.也可以有宗教意义上的民族,其他方式,其他内涵意义上的理解还有不少。  相似文献   

10.
“多少”概念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量判定任务,分别用2~30和5~100范围内点子图为刺激,研究个体“多”和“少”概念的发展。结果发现:在5~100点子条件下,随年龄的增长,个体“多”概念的判断值、“少”概念的判断值、“多”“少”概念的临界值均显著增大;7~9岁是个体“多少”概念发展的转折期;个体对“多少”概念的认知具有相对性;在本实验的两种条件下,随年龄增长,个体“多”概念的判断值、“少”概念的判断值、“多”“少”概念的临界值逐渐趋于刺激点子数最大值的2/3、1/3、1/2,“多”概念与“少”概念判断的不确定距离逐渐趋于刺激点子数最大变化范围的1/3或略小于1/3。  相似文献   

11.
根据《资本论》的相关论述,马克思是基于一个完全的资本主义世界才提出资本积累概念的。但问题是,当马克思将资本积累理解为雇佣工人以及所需的生产资料在数量上的增长时,他就不得不考虑资本主义对非资本主义的渗透所带来的更多无产者,由此,“资本积累”被证明不可能在单一的、完全的资本主义世界中被理解。在马克思身后,卢森堡、维克斯等人都回应了马克思理论中的上述难题,尽管卢森堡侧重于对非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关切,而维克斯更注重完全的资本主义语境的前设与价值理论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哪一种思考,都至少说明马克思的资本积累概念仍有进一步探讨和阐释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人对福的概念 “福”字在中国传统上代表着“好兆头”,更常以平安、快乐、欢笑、爱情和荣华富贵等,作为“幸福”的表达和描写。向来中国人对“福”字特别有亲切感,在喜庆贺词中常常出现福字的对联。  相似文献   

13.
曹剑波 《宗教学研究》2002,8(4):110-115
本文通过对“无”这个概念的不同含义的发掘 ,认为哲学史上的“无”含义有三大类型 ,第一类是万物皆有 ,而无无的“无” ;第二类是有无统一的“无” ;第三类是万物皆“空”的“无”。并从变化发展和物质存在形式二种角度探讨了有无统一的“无” ,从本原、语义、自性三种角度探讨了万物皆空的“无”。在此基础上 ,分析比较了对作为道教和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的“无”与作为佛教基本概念的“空”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1,24(3):334-338
“儿童心理理论”(children’s theory of mind)的发展研究是西方80年代以来发展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一个迄今已取得长足进展并前景看好的热点探索领域。本来,“心理理论”这一术语最初常常不过是指称儿童发展着的“常识心理学”(folk psychology)的一种试探法(heuristic)。但后来有许多发展心理学家进一步提出儿童对心理生活的认识真的是一种“理论”,这就形成了所谓“理论论”(The theory—theory)。  相似文献   

15.
淳法 《佛教文化》2007,(5):91-91
佛教的“空”,是社会中最被误解的概念:许多人把“空”看作是空无所有、虚无消极、或视为万念惧灰的逃避态度等,这些都是错误的知见:佛教的“空”有三种内涵:  相似文献   

16.
孙克星 《法音》2007,(6):8-11
“自性”和“佛性”是《六祖坛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其中犹以“自性”概念在《坛经》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令人瞩目。在《坛经·行由品》中,六祖惠能就谈及其悟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并向五祖弘忍说到:“何  相似文献   

17.
李洪志的“法轮功”是一种邪教,或者说是一种附佛外道。所谓附佛外道,就是歪曲篡改佛教的一些概念、观点、思想、理论的异端邪说。现就对李洪志《转法轮》书中的“末世论”、“天象说”、“业力说”、“特异功能”等反动思想,予以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18.
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暂不从哲学角度来判定这个立论的正误,只想借用这位老哲的一层意思:“善”对于“人”的行为“本初”、心理“本初”、立业“本初”是何等重要! 眼下,在“真”、“善”、“美”三面旗帜中,“真”曾经走俏过,“美”正在走俏,只有“善”似有垂落之势,不知你是否已经察觉?  相似文献   

19.
王哲  孙宇浩  傅小兰 《心理学报》2009,41(4):283-291
已有研究显示物体的成因等变量会影响人造物概念的分类;但这种影响的中介变量为何,基于设计和基于用途的理论有不同的假设。实验采用物体自由命名任务,在陈述物体的功能时,操纵角色词的类型(旁观者“有人”和使用者“你”),比较被试对物体的命名在领域水平的分类倾向。结果发现,呈现“旁观者”角色词时,呈现或不呈现物体自然形成的成因故事会造成不同的分类倾向;但是在呈现“使用者”角色词时,成因故事对分类倾向的影响消失了。提示物体的功能是成因和分类的中介变量,支持基于用途的人造物分类模型  相似文献   

20.
吴强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216-216
随着“风险刑法”理论的兴起,社会风险与日俱增,抽象危险犯的概念进一步受到重视,刑法法益的保护提前化倾向愈加明显。在渎职犯罪领域,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在呼唤着将“抽象危险”的概念引入到渎职罪章中,这也是刑法在剧烈的社会改革中时俱进的的表现,然而“抽象危险”的概念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必须在坚持刑法基本原则与我国当前的发展实际,进行合理地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