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海洁 《天风》2008,(14):4-6
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全国上下都在不断地关注灾后的救援、安置等事宜。面对这一巨大灾难,与以往救援行动有一点不同之处,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帮助受灾者重建家园,更重要的是受灾者心灵家园的重建。全国各地招募心理专家组织并培训了许多志愿者,深入灾区进行危机辅导。这一方面让我们看到心理援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 《天风》2012,(12):60-61
南京基督教青年会于2012年10月20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成立100周年纪念活动。基督教青年会亚太协会会长丘颂云、总干事亚玛达,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会长徐晓鸿、总干事涂汉桥等国内外基督教青年会的领袖200多人参加了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3.
周宵  甄瑞 《应用心理学》2023,(4):317-325
灾难事件容易导致青少年出现创伤心理反应,影响其身心发展,因此青少年创伤心理干预已成为公众所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不过,当前关于青少年创伤心理疏导存在着服务力量分散、系统协同性欠缺,心理服务侧重短期心理干预、忽视长期的心理疏导,心理干预视角片面,缺少家庭参与等方面的局限。为了弥补这些局限,帮助灾后青少年积极应对创伤及其相关情绪,有必要从家庭系统的视角对灾后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强化家庭与社会、学校和医院的协作,提升灾后青少年家庭心理疏导的能力;关注父母心理健康,提升其心理素养;改善夫妻关系和教养孩子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升父母创伤心理相关知识和技能,协助父母对青少年开展长期心理呵护。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位于四川盆地边缘的都江堰市从晨光中渐渐醒来,紧依在都江堰景区玉垒山下的南街清真寺,是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清真古寺,也在晨曦中露出她肃穆的面容。中午时分,200多名回族群众在清真寺为  相似文献   

5.
灾疫伦理学:当代应用伦理研究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疫伦理学诞生并构成应用伦理新领域,既因为当代灾疫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因为灾害学、灾害伦理学、生态学、环境哲学、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公共卫生伦理学等新学科迅速发展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学科背景和肥沃的学科土壤,还在于生态理性哲学为其提供了本体论思想和认知论方法。灾疫伦理学的最高使命是为创建生态文明架通实践理性桥梁;其基本目标是引导人类进行生境重建和家园重建;其首要任务是围绕"自然、生命、人"的共在互存、共生互生而引导人类重建存在信念和生存方式;其基本工作有二:一是构建其承载和表达如上三者的学科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二是探索灾疫防治的国际行动方案和国家平台,从宏观与微观维度展开灾疫防治伦理方案及实施措施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全国协会赴三都县开展扶贫工作调研5月21日至24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全国协会一行赴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开展工作调研,为新一年度的"精准扶贫攻坚行动"确定工作方向。南京基督教青年会、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杭州基督教女青年会、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等负责人及同工参加调研。调研先后走访了三都县福利院、县职业技术学校,考察了当地养老服务专业发展、师资、设备与建设情况,了解了当地扶贫工作情况及扶贫项目成果展,参观了以水族马尾绣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宗教》2017,(8):47-49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将与上海青年会、女青年会强强联合,发挥团体自身优势,为贵州黔南的养老服务事业、为国家宗教局在贵州的扶贫工作贡献团体的智慧和力量!为响应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响扶贫攻坚战的决定,响应国家宗教局扶贫贵州三都的号召,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发挥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8.
邱云 《天风》2013,(9):18-20
2013年5月,我参加了中华基督教青年会(YMCA)、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YWCA)在广州召开的社会服务工作经验交流观摩会。作为会议的…项日程,观摩了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的社会服务项日。广州作为广东省会,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贸易核心区域,外来务工人员多,人口流动量大,社会服务工作起步早,同时利用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充分借答境外先进的社工理念和成熟的实践经验,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竞标。社会服务工作在这里开展得风生水起,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9.
陈伟 《天风》2014,(7):38-40
基督教青年会(The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简称YMCA),是国际性的跨宗派的青年活动团体和社会服务团体,是伦敦商人乔治·威廉(G.Williams)于1844年为“提高青年灵性修养”而建立的.1851年传到北美后发展比在英国还快.1855年各国青年会在巴黎开会决定成立“基督教青年会世界协会”,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相似文献   

10.
青年会是基督教的外围组织,倡导基督教的服务与献身精神,它的活动涉及教育、文化、医疗、慈善等诸多方面,职业指导便是其中之一.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不仅发起了许多职业指导活动,而且还创立了一些职业指导机构,为青年择业、就业提供服务.基督教青年会是近代中国职业指导事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围绕着中国基督教青年会所开展的社会服务事工,来探讨它的神学意义,从而引起对社会服务事工的再思考。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社会服务事工在其百年历程中,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今都有所贡献,为基督耶稣做了美好的见证。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社会服务事工具有"四性":即教会性、服务性、专业性、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宗教》2012,(10):82-83
九峰村位于四川省彭州市,"5·12"大地震中,这个距映秀镇约25公里的村庄灾情极为严重。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灾情和人员伤亡,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以谋生计。留守的妇女们守望着破碎的家园,对生活的前景感到非常迷茫。本着"雪中送炭、拾遗补缺、帮其所需、救其所急"的信念,成都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以下简称成都青年会)在彭州市九峰村开展了"四川活力娃娃"生产自救计划,提振了灾区民众的生活信心,推动了生产自救。成都青年会与香港基督教青年会免费为九峰村妇女们提供布料及工具,由她们一针一线缝制出一个个小布娃娃,取名为"四川活力娃娃"。活力  相似文献   

13.
在汶川地震后的1年半时间里,灾后心理援助服务积极开展,但援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震后灾区民众心理重建形成了阻碍.从人类学的角度,对震后心理援助进行反思,针对心理援助特点、核心理念、援助方式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心理援助应该将心理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学融合、以当地文化和习俗为切入点和以学校为中心等对策,以期有效地干预灾区民众震后的心理危机、促进我国突发灾难后心理援助服务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理想的高度     
他出生于金融世家——祖父曾协助创建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父亲则创办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1927年,他随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就读于上海青年会中学。在学校里,由于他口才出众,同学们都认为他长大后最适合去当律师。  相似文献   

15.
在汶川地震后的1年半时间里,灾后心理援助服务积极开展,但援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震后灾区民众心理重建形成了阻碍。从人类学的角度,对震后心理援助进行反思,针对心理援助特点、核心理念、援助方式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心理援助应该将心理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学融合、以当地文化和习俗为切入点和以学校为中心等对策,以期有效地干预灾区民众震后的心理危机、促进我国突发灾难后心理援助服务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大地震使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的损失,社会生产、生活几近瘫痪,灾区人民的幸福指数急剧下降.提升灾区人民的幸福指数,不仅是灾后重建的应有之义,更是灾后重建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宗教》2015,(2):40-41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的梦,我们动员每一位同工、义工,以及每一个被服务对象为实现这个梦而努力。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在上海建立之日起就确定了把信仰通过"爱"来诠释、通过服务来表达的方针,践行在"不分信仰、不分民族、不分男女、不分肤色、不分年龄"  相似文献   

18.
陈旻 《天风》1995,(12):18-18
日住月来。星移斗换,中国YMCA(即基督教青年会)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春秋,在这桂花飘香的金秋季节。中国YMCA迎来了自己110周年诞辰庆典。 10月14日早晨,在上海具有悠久历史的兰心大戏院门口,青年会中学的Y铜管乐队正在高奏迎宾曲,欢迎来自国内外的宾朋好友。场内场外,胜友如云,高朋满座。9时正,30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已全部入坐。由中华YWCA(即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施如璋先生主持的感恩崇拜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19.
赵烨烨 《天风》2007,(22):42-44
序言"千牵手"活动,是由新加坡触爱国际社会服务(Touch Commu—nity Services Internat ional)、上海乐群社区服务社、上海青年会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共同举办的大型义工领袖培训项目。由来自新加坡和中国两地年轻人共同参加。2006年的"千牵手"是整个大型"千牵手"项目的启动与开始,活动圆满实现了200名青年人的"牵手";2007年实现200对200,共300至400名年轻人的"牵手";到2008年,计划将最  相似文献   

20.
我和中国羽毛球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着叙述作者早年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工作期间参与中国羽毛球运动的点滴历史往事,对基督教青年会服务社会、提升青年人格素质的宗旨作了生动的描述,并对青年会今后的发展提出殷切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