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6岁壮族儿童颜色命名及颜色爱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言一些心理学家很早就觉察到很小的婴儿就已表现出辨别颜色的能力。1881年W·Preyer 发现,婴儿出生42天时,已能对周围带色彩的物体表示愉快神态。他曾用红色和绿色作为实验的材料,结果两岁以下的幼儿还不能回答颜色的名称,到三岁以后才能有把握地说出某些颜色的名称。在J·F·Dashiell的研究中发现,幼儿到三岁时对颜色命名仍是不稳定的。W·H·Cook 对西欧儿童的研究结果指出,6岁儿童对红、绿、蓝、黄四种主要颜色的命名正确率为62%。我们以8种常见色卡为实验材料曾对我国不同民族的儿童做了颜色匹配、颜色命名及颜色爱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5岁幼儿还不会正确命名任何颜色;2岁幼儿中有40%会进行1种或2种颜色命名;2.5岁幼儿有80%左右能进行某些颜色命名,正确率可达到25%;3岁幼儿命名正确率呵达50%。在颜色命名的实验中,还发现:正确命名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5岁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个阶段表现出一种“飞跃”现象,平均正确命名率达到90%,到6岁时达到94.5%。从幼儿对颜色命名的趋势来看,幼儿对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似乎都是先是红色,然后是白和黑,再后是黄  相似文献   

2.
3—6岁白、哈尼族与汉族儿童的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云南地区白族与哈尼族3—6岁儿童的颜色命名能力发展,并与北京地区汉族同龄儿童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民族的儿童的颜色命名能力都伴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但汉族儿童的颜色命名能力发展略高于哈尼族与白族同龄儿童。总的来看,儿童对不同颜色正确命名能力的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性,即黑、白、红三色较易正确命名,其次是黄、绿、蓝三色较难正确命名,命名正确率最低的颜色是橙与紫。  相似文献   

3.
我国汉,蒙,壮,维族儿童颜色命名能力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我国汉、蒙、壮、维族3—6岁儿童的颜色命名能力发展的水平及差异.采用8种常见色片:红、橙、黄、绿、蓝、紫、黑及白作为本实验用色样。结果表明:4个民族学前儿童的颜色正确命名率均随年龄而提高;汉族及蒙族儿童的颜色命名正确率高于同年龄的壮族及维族儿童;不同颜色命名正确率的次序为红色;黑色和白色;黄色、绿色和蓝色;橙色和紫色。4个不同民族儿童都表现了一致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幼儿的颜色辨别、颜色命名和颜色爱好的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工作者感兴趣的问题.国外的心理学家很早就对这些问题作过研究.W·Pre-?yer(1881)很早就发现,婴儿出生后到42天时,就开始对有色彩的物体表示愉快的感觉。用条件反射法,发现婴儿在2个月末和第3个月初就可以对红、绿、蓝色灯光形成分化,幼儿已有了区别颜色的能力。R·Staples 于1932年采用了”偏视”方法研究了婴儿的色调识别能力。她将颜色不同的圆形,  相似文献   

5.
3—6岁不同民族儿童颜色命名发展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该文报告了我国大陆地区的汉族、蒙族、维族、壮族、白族及哈尼族3-6岁儿童的颜色命名发展的水平与差异。采用8种常见色片,即红、橙、黄、绿、蓝、紫及黑、白作为本实验用色样。结果表明:6个不同民族儿童的颜色正确命名率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不同民族儿童的颜色正确命名率存在一定差异。从总平均结果值来看,汉族儿童正确命名率为75.7%,蒙族为74.9%,哈尼族为59.8%,壮族为57.8%,白族为56.3%,维族为42.9%。对不同颜色的正确命名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但总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正确命名颜色的先后发展次序是:先是黑色、红色、白色,然后是黄色和绿色,再后是蓝色,最后是紫色与橙色。对儿童给予早期颜色命名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和促进其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作者近年来对中国儿童同色配对、颜色命名和颜色爱好方面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中国儿童在同色配对中,到2.5岁阶段表现出一种“飞跃”现象,正确配对率达95.8%。中国儿童对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沿着如下规律,先是对红色能正确命名,然后是白和黑,再后是黄和绿,最后是蓝、橙和紫。对颜色爱好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汉族、朝鲜族、维族或是壮族儿童在学前期阶段均倾向于以暖色调及鲜艳色调(如红、橙、黄色调)为喜爱色,而不怎么喜欢冷色与灰暗色调(如黑、蓝、紫等色调)。  相似文献   

7.
弱智儿童的心理障碍表现形式很多.最主要的是情绪障碍、反应迟钝和注意不集中等.但其感知觉的心理特点表现怎样?对颜色知觉和颜色爱好的特点如何?对此还没有进行过研究.正常儿童的同色配对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2.5岁阶段表现出“飞跃”迹象.在颜色命名实验中,1.5岁幼儿均不会正确命名任何颜色;3岁儿童命名正确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自然界是一个丰富多采的色彩世界,婴儿出生后便已开始接触各种色彩的刺激。对婴、幼儿色觉发展的研究,研究者们一直很感兴趣。在我们的前一项实验中曾对3—6岁学前儿童的颜色命名及颜色再认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岁幼儿可以命名部分颜色,对8种颜色的正确命名率为:红(93.3%)、白(90%)、黑(83.3%)、黄(53.3%)、绿(43.3%)、蓝(26.6%)、紫(10%)、橙(6.7%),平均数为50%,儿童随年龄增长,正确命名率逐步提高,到6岁时,8种颜色的命名率平均数达94.5%。但3岁以下的幼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了北京地区与香港地区4岁-5岁儿童的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无论北京地区儿童或是香港地区儿童,对颜色的正确命名率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5岁儿童的颜色正确命名率明显高于4岁儿童。对8种颜色的正确命名百分比,香港4岁儿童为77.25,5岁为86.75;北京地区儿童4岁为77.75,5岁为86.75;(2)北京地区与香港地区4岁与5岁儿童对8种颜色的正确命名率,总的趋势是处于同一水平,没有明显差别。(3)对8种不同颜色的正确命名的易难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命名正确率较高,有的较低,北京地区儿童按命名易难(正确命名率高低)次序为:红、白(100%),黑、绿(97.2%),黄(94.4%),蓝(80.5%),橙(66.6%),紫(22.2%);香港地区儿童为白、黑(100%),绿(92.2%),蓝(85.4%),红(85.0%),黄(76.7%),紫(69.4%)及橙(42.6%).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我国3——6岁壮族与蒙族儿童颜色爱好的异同。结果表明:3——6岁的壮族儿童的喜爱颜色顺序为红、黄、绿、橙、白、紫、蓝、黑;蒙族儿童的喜爱顺序为紫、红、蓝、绿、橙、黄、黑、白。不同民族的儿童颜色爱好,表现有其共同性,也有其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学前儿童颜色命名及颜色再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包括两项实验。实验一采用8种不同颜色对120名3~6岁学前儿童进行了命名实验。实验二采用12种颜色对120名3~6岁学前儿童进行了颜色再认实验。结果表明,3~6岁儿童对颜色的正确命名和对颜色的再认能力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对8种颜色的正确命名百分比,3岁为50;4岁为67.5;5岁为90;6岁为94.5。不同颜色的正确命名的易难程度不同,有的命名正确率较高,有的较低,按其易难次序为红、白、黑,黄、绿、兰、橙、紫。3~6岁儿童的正确再认平均分数,3岁为0.30;4岁为0.38;5岁为0.55;6岁为0.64。学前儿童对颜色的命名及对颜色再认的实验结果均表明5岁阶段似乎是这方面能力发展的一个明显“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3-6岁儿童颜色及图形视觉辨认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增慧  林仲贤 《心理学报》1983,16(4):94-101
本研究对120名学前儿童(3—6岁)进行了12种颜色和12种图形的辨认实验。实验刺激用速示器分三种速度(0.01秒、0.05秒、0.1秒)呈现。结果表明:呈现速度对辨认正确率有着明显的影响。3—6岁儿童对颜色和图形的辨认能力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学前儿童对颜色的辨别,在三种呈现速度条件下,均以对黄、红、绿三色的辨认正确率为最高;对图形的辨认在不同呈现速度条件下出现优势与劣势图形之分。优势图形正确辨认百分比较高,而劣势图形则较低,这种优劣势图形的产生可能与图形的空间结构特性及进行言语“句子化”编码的难易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3~6岁儿童对11种基本颜色命名和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3~6岁儿童11种基本颜色的命名和分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汉语儿童对11种基本颜色的正确命名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顺序是白、黑、红、黄、绿、蓝、粉红、紫、橙、灰和棕。(2)汉语儿童对基本颜色分类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3~4岁儿童对基本颜色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5岁儿童有了一定标准,并出现按“彩色/非彩色”和“冷色/暖色”分类的倾向。6岁儿童颜色分类标准更明确,开始由主观标准向客观标准转变。  相似文献   

14.
引言幼儿颜色辨认能力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广泛关注的问题。现行中等师范学校教材认为一年级学生一般只能分辨三种不同程度的红色、二种黄色、蓝绿不分。丁祖荫教授用12种颜色对幼儿园儿童进行测试,认为大班儿童能进行配对——指认——精确命名为黑、淡棕、粉红、绿;能笼统命名的也只有六种颜色。此研究只探索了现状而未探查其潜在可能,因而尚不能提出应掌握什么颜色的建议。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心理学研究组以40种颜色让大班儿童配对辨认,表明有31种颜色正确掌握人数显著大于错误人数。但该实验未进行指认、命名综合测试,因而未揭示颜色表象保持和学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幼儿颜色爱好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幼儿颜色爱好的一般性特点。被试是4-6岁儿童,共340名,分为5个年龄组。使用红、橙、黄、绿、蓝、紫、棕、浅绿、浅蓝、粉红、黑和白,共12种颜色。以图片做呈现颜色的材料。采用表示不同颜色特性的5种图片(无意义图形、蝴蝶、小熊衣服、瓜果蔬菜和小彩笔).要求被试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实验结果表明:幼儿喜爱的颜色主要是鲜艳的红、橙暖色调和明度大的颜色;这种颜色偏好与客体对象的颜色特性无关;幼儿阶段儿童的颜色爱好具有突出的共同特点,表现出有别于其它年龄阶段的明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朝鲜族与汉族4—6岁幼儿颜色爱好异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儿童颜色爱好的问题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前人曾在3岁以上的年龄儿童作过一些研究。卡兹(S.E.Katg)对西方5—15岁儿童进行的颜色爱好的研究结果表明,颜色爱好的顺序是:蓝、绿、红、紫、橙;温肇桐对中国小学生颜色爱好的调查结果是:男生是紫、黄、橙、绿、红、青、黑、白,而女生是绿、橙、紫、红、黄、青、白、黑;陈立、汪安圣对我国儿童的颜色爱好研究的结果表明:从学前到学龄没有多大变  相似文献   

17.
谢书书  张积家  朱君 《心理学报》2019,51(11):1229-1243
采用色环搜索单任务和双任务范式, 考察语言中区分蓝、绿的汉族和语言中蓝、绿混用的纳西族对蓝色和绿色的辨别是否存在颜色范畴知觉效应(Categorical perception, 以下简称为CP效应)。结果发现:(1)纳西族对蓝色和绿色的区分比汉族困难, 体现了语言的作用; (2)语言中蓝、绿混用的纳西族与语言中区分蓝、绿的汉族都出现显著的蓝绿CP效应; (3)两个民族被试的左视野的CP效应受到图形记忆次任务的显著干扰, 说明左视野的CP效应与右脑激活有关。整个研究表明, 颜色CP效应既存在普遍的知觉机制, 也存在语言驱动机制, 语言的作用存在直接效应。研究结果支持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相互作用理论。  相似文献   

18.
开发孩子的智力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孩子的智力潜力呢?日本心理学家波多野谊余夫等指出:应答性环境对儿童早期智力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谓应答性坏境就是能对孩子的活动作出适当反应的成长环境,即客观的环境能对孩子主观努刀作出应答.事实证明应答性环境不仅对孩子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而目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也有重要作用.一、应答性坏境对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1.创造应答性坏境有助于儿童智力早期开发.著名心理学家沃森通过对两个月的婴儿实验友现:婴儿摇动使玩具也随之转动的体验,对婴儿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事,而且这还会增加儿童活动的兴趣和能力.但物理坏境本身并不具有应答的意图.如果儿童的社会坏境——周围的大人们能对儿童的活动给予积极的应答就能产生极大的作用.比如,婴儿对你笑,你也对他笑;若他凝视你的脸,你就作出明显的回应,并抚抱他;若他发出什么声音,你也就同样发  相似文献   

19.
几种色光呈现条件下人眼红、绿光感受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阈值法探讨了人眼在红、橙、绿、蓝4种色光适应条件下红、绿光感受性的变化及机制。结果表明:当背景及目标均为稳光时,在不同的背景光条件下,人眼554nm(绿)及656nm(红)光感受性的变化显示了明显的感觉颉抗性效应,且不受色觉适应的影响;如果所呈现的背景光是稳态光,目标先是闪烁光,除辨别是现在554nm背景光上的656nm(红)目标,在其余条件下,均未发现颜色感觉颉抗效应;如果背景光是闪烁光,目标光为稳态光时,在不同的背景光条件下,人眼对554nm(绿)及656nm(红)波长的辨别结果有感觉颉抗效应存在,并且辨别感受性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4~6岁幼儿颜色偏好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少英  葛列众  朱瑶 《心理科学》2004,27(3):669-670
本实验采用对偶比较法.对4—6岁幼儿进行颜色偏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4—6岁的年龄段中,幼儿颜色偏好顺序依次为:红、黄、橙、蓝、紫、绿;男女幼儿的颜色偏好有明显差异;不同年龄之间的幼儿颜色偏好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