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现象与技术密不可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技术及其权力如何分配?技术如何与社会发生相互作用,技术对社会价值、社会信念、社会伦理等具有何种影响?技术在全球化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这些都是需要人们深人思考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全球化与技术"成为第15届国际SPT会议的主题.本次会议于2007年7月8~11日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查尔斯顿市召开,由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和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联合举办.来自美国、荷兰、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101位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市场经济改革开放至今,变化巨大,但也在发展中出现了诸多社会道德问题,有些问题已相当严重.如何评估当前的道德状况?造成社会道德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如何根治或如何重建?带着这些社会上下都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基地于2011年12月17日至18日组织召开了"当前中国社会道德问题与道德重建"专项研讨会.本次会议邀请的学者覆盖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专业领域,周孝正、竹立家、刘光明、杨义芹、张海涛、张傅等一批在各个专业领域各有建树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伦理学基地的葛晨虹、龚群、肖群忠、李茂森、曹刚、郭清香、杨伟清、张霄等研究员,部分杂志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也都参加了会议.会议旨在汇聚各方相关专家,切实"会诊"社会道德问题,集思广益,诊断病根,开出具有建设性的社会道德问题治理"药方".会议讨论热烈而深入,主要围绕下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3.
2012年9月19日,"渤海视野:宗教与文化战略"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宗教学五十人高层论坛在天津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哲学学部、浙江大学全球化文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与中国宗教学会联合举办.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四川等地的研究机构与高校的知名学者,以及商界、文化界之翘楚四十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宗教信仰与中国文化战略之关系的基本原则与主张,与会嘉宾针对多个议题展开了多角度、多面向的学术交流,不仅提出了"宗教与文化战略"问题的重要性,而且就这一问题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展开分析,并为如何回应这些现实难题提供了思路.经过一天的讨论,与会嘉宾最终就宗教与中国当代文化战略的关系达成共识,提出了颇具前瞻性与建设性的《渤海倡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经济全球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站在什么高度、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化 ,企图通过全球化 ,化掉已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 ,实现资本主义一体化。也有学者认为 ,全球化不等于资本主义化 ,不等于西方化 ,全球化最终有利于社会主义。 (参见孙显蔚 ,第 2 1 - 2 3页 )问题不在于对这些观点的简单肯定或否定 ,而在于从哲学角度如何给经济全球化定位、定性、定方向 ,即以什么根据确定之。本文认为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和方法 ,特别是他的世界历史的理论和方法 ,是…  相似文献   

5.
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于 2 0 0 1年 8月 4日- 6日在青岛举行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山东省委党校、聊城市委党校、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约 3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上 ,学者们就全球化及其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影响和作用以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近一个时期 ,与全球化呼声相应的是“反全球化”的声浪 ,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学者们认为 ,尽管存…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0月11日,由中国伦理学会青年伦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伦理学前沿与青年学者的学术担当"高层论坛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教授,副会长李建华教授、王小锡教授,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及部分刊物代表参加论坛。与会学者围绕伦理学研究现状、伦理学研究方法以及青年学者的学术担当等问题展开讨论。一、伦理学学科发展和学术创新伦理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哲学社会科学,其学科发展现状如何?面临何种挑战?又存在哪些问  相似文献   

7.
张露 《道德与文明》2012,(1):153-154
2011年10月24日,"经济伦理与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高层学术对话在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光明日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和媒体的12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对话.与会学者共同探讨了当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发展背景中经济伦理学应予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显示了我国经济伦理学研究的良好态势和学者们强烈的学术责任感.对话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艳 《美与时代》2014,(12):25-25
经济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促使先进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老旧工厂的衰退所导致的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存在实际或潜在的污染问题,最终这些昔日繁华的老旧工厂的用地成为城市记忆的“伤疤”。如何对这些老旧工厂功能以及景观从新改造、利用和开发,己经给众多领域学者的研究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谭培文 《学海》2004,1(1):5-10
所谓马克思的利益观,即关于利益决定思想、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及其相互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性观念.马克思利益观是否能中国化?它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主要对中国哪些领域、在多大程度上产生了什么影响以及中国化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中国化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如何?等等.这些都是马克思利益观中国化课题所需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以及世界"公民社会"的发育,带来了许多具有全球性、普遍性的新问题.近年来,国内学界"公共哲学"思潮的出现和兴起,就是学者们以积极的姿态,试图从理论上尝试对这些问题做出深度回应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者和研究中国问题的国际学者一直在讨论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大多数讨论着眼于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家庭工业、专业化商品市场、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和传统的私人银行信贷系统.但很少人注意温州经济奇迹的一个显要特点:即"仪式经济"的复兴与扩张包括神灵崇拜、修建庙宇、生命周期家庭仪式、传统农历节日、社区宗教游行活动、佛教道教仪式、基督教教会、祖先祭奠、由宗教激发的为社区项目和慈善事业筹款活动、占卜和风水.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阶层和政府官员一向认为所有这些仪式花费都是"封建迷信","毫无用处","浪费".但是,这些仪式花费在抗衡温州经济造成的个人财富积累,促进财富再分配和社区建设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温州的仪式经济体现了乔治·巴塔耶所谓的追求"自主存在"的自由和权利,也就是通过直接接近神圣的世界,来超越人世的羁绊.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生活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这样的全球化的境遇中,有着近二千年历史的中国道教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道教怎样去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新世纪对人类的文明与和平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无疑是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医学伦理学是否可教?如果可教,应该教规范还是教价值?如何拉近医学伦理学教育与现实的距离?怎样评价医学伦理学教学的效果?不仅是临床医生和卫生管理工作者,即使作为医学伦理学研究工作的学者也都对这些问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这影响了医学伦理学学科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14.
刘潜 《哲学动态》2005,(6):62-64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与信仰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首届科学与信仰学术年会"于2004年12月28~2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和美国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题为"全球化语境下的科学与信仰",分议题包括全球化语境下的"两种文化"、科学与宗教、科学与意识形态等.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1月15~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中国伦理学会经济伦理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八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四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媒体单位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一、经济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经济伦理的关系?对于这一问题,与会学者既有宏观层面的理论探讨,也有微观的实证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王泽应教授认为,社会主义以整个社会的发展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福祉为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16.
1980年6月,首届"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在南京艺术学院成功召开。时隔35年,2015年11月28日至29日,一批中国民族音乐学学者又在此齐聚一堂,以"反思与建构"为主题,共同探讨近些年民族音乐学在中国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未来学者们如何在反思中进一步建构、完善该学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自罗尔斯<正义论>问世之后,全球正义(global justice)研究在西方学界逐渐兴起.近年来,面对日益加快的全球化进程及其给全球秩序所带来的挑战,我国不少学者也开始关注全球正义问题.何谓全球正义?全球正义研究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全球正义是否有实现的可能?本文拟结合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对这些问题做一初步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哲学研究初探(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全球化"呼唤"文化哲学"研究 作为今天学术思想界的一个流行术语,"全球化"无疑在激发人们进行各个方面的思考.但是,对于当今的哲学研究来说,它所指称的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究竟意昧着什么?或者说,哲学研究究竟应当如何应对"全球化"这样一种在当今突出表现出来的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维度于一身的西方文明的征服扩张趋势呢?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 ,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伦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推进我国学术界对当代中国经济伦理问题的研究 ,进一步探讨转型时期我国经济领域出现的伦理问题 ,由上海宝钢 (集团 )公司教委、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上海市伦理学会和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联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经济伦理学术研讨会”于 5月2 4至 5月 2 6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 8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夏伟东教授代表中国伦理学会致辞。会议围绕当今中国经济伦理领域的热点、经济伦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美术史在当下艺术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教学重点可能放在"图片欣赏课程",所以对于美术史教学的讨论也从未间断过。文章基于"中国美术史"和"西方美术史"的教学过程,对"艺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在东西方艺术史的教学中建立全球化的视野和关联"以及"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中概括性地梳理出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和逻辑"等问题有一些思考,希望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陈述以提出适应当代大学生美术史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