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赫羽 《法音》2013,(8):35-40
《地藏菩萨本愿经》在天台宗判教中划归为法华涅槃时,属于一乘圆教。《法华经》之圆顿,在于其会三乘法为一佛乘。而《地藏菩萨本愿经》之殊胜则在于,将世间法也导归佛法。本文试图以"身"这一概念管窥其导归之法:看菩萨如何导众生之功利动机归道德之行;导众生之生死恐惧归菩提大愿;导众生之家庭伦理归出世善根。佛教中,  相似文献   

2.
绪说已经讲了三归与五戒,现在继续再讲八戒。学佛之道,乃是逐段前进的,也是层层向上的,归依三宝,只是信佛学佛的初初入门,五戒十善,才是实践学佛之道的真正开始。本来,在律典之中的佛陀时代,凡受三归的,也必连带着接受五戒;所以三归五戒,从其根本要求上说是分不开的,后人之只受三归不受五戒者,只是一种接引众生的权宜之计而已。  相似文献   

3.
现存《修真十书》四个版本,底本相同,均未出明《道藏》之外。据《文渊阁书目》《千顷堂书目》《遵生八笺》《盘山语录序》等,《修真十书》极有可能存在单行本;对《道藏目录详注》三个版本所录《修真十书》六十四卷之谜团进行分析对比,得出消失的四卷为"梁丘子黄庭内外二景玉经注解"。关于《修真十书》的成书时间与编辑者,传统认定为宋代石泰,亦有不作定论否定前者,目前国内学界通识为元初南宗徒裔,西方学界观点则有1250年萧廷芝之说和1340年之说。比较上述观点,侯赛因1340年之说更具合理性。基于《修真十书·杂著捷径》与余觉华《修真捷径》文献同源之关系,可推测得出余觉华编、刊《修真十书》。  相似文献   

4.
<正> 洪武二十七年甲戌(1394年),汪仲鲁撰《文公先生年谱序》有云,“当时《年谱》与《行状》二文并传,故《年谱》所载,求师取友,注述本末,出处进退,居官蒞政,前后次第,悉详年月书之。而《行状》则惟以发明求端用力之精义微旨,造道成德之渊奥要归。所以承先圣,道统之传,信有在也。”此《年谱》与《行状》之大别也。《年谱》指朱子门人李方子所撰之最初《年谱》,久已失传。王懋(?)《朱子年谱》沿之。《行状》则指黄榦之《朱子行状》。《行状》、《年谱》  相似文献   

5.
上尊王之分护大千也,甘露以洒之,慈云以覆之,香风以熏之,惠日以暖之。忽恍乎无相之体,通洞乎有形之类。演正法,降毒龙,在清凉之山。苑经行之地,其山也。左溟渤,朽孟津,恒岳揭其前,阴  相似文献   

6.
上尊王③之分护大千④也,甘露以洒之,慈云以覆之,香风以熏之,惠日以暖之.忽恍⑤乎无相⑥之体,通洞乎有形之类.演正法,降毒龙,在清凉之山.苑⑦经行之地,其山也.……  相似文献   

7.
《龙门秘旨》是道教专论金丹的书。其文简练,其理通达,其意微妙。正文不到二千字,却将精、气、神三宝归一之理,用通俗的语言阐明了丹法的要领。《龙门秘旨》非邱真人处机所作,而为后人托名。以邱氏所著诸书相比,无邱氏笔法风格。其后序“自然之功用,并非矜心作意也,大道真传,不敢自私。”此论甚明,乃一后世好心者,“一不忘祖、二不忘民”以备后人学习。《龙门秘旨》对修炼金丹的人。主张性命双修,反对持宗派己见。“谈道者,  相似文献   

8.
"新仁学"是牟钟鉴先生二十多年来对儒学的创新和探索的理论结晶,不论是"三大命题"还是"十大论著",对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道德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对当代"儒医"的培育更具重要的借鉴价值。"以仁为体,以和为用"的悬壶济世之"仁心仁术"思想;"以生为本,以诚为魂"的济世救人之"人命至重"思想;"以道为归,以通为路"的大医精诚之"普通一等"思想;"仁修论"中"清心寡欲"的淡泊名利之"廉洁行医"思想等,对促使当代医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儒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法音》1986,(1)
大品经游意一卷(《续藏经》本)唐释吉藏撰。《大品经》者,即《摩诃般若波罗密经》也。自曹魏高贵乡公廿露五年,朱士行既从昙柯迦罗集梵僧羯磨受戒,于洛阳讲《道行般若》,叹为大乘之要。以译理不尽,西求大本于于阗。得正本九十章,遣弟子送归。至晋元康元年,竺叔兰、无罗叉译为晋文,名曰《放光般若》。于是义学之侣,莫不志归般若,宗申本无。支孝龙讲之,帛法祚注之,安惠则写之,康僧渊诵之。哀帝请竺道潜、于法开、支道林先后出京讲《放光经》。道安居襄阳十五年,每岁再讲《放光经》。罗什入秦,重译《道行》,名曰《小品般若》;重译《放光》,名曰《摩诃般若》。世称此二为“大、小品经”焉。又译龙树造《摩诃般若经释论》,名曰《大智度  相似文献   

10.
一棵树     
许琛  姜艳 《天风》2006,(12)
.二C4,,4 中速、稍慢 许深、姜艳词曲 尹~、 乏:通 65丘五3 沉冻 雨中 吹,灵 暖,夏 尹门、 上互6一 箱献 严军 过朴料(过抗有.阵 一 一一 1树树2 ︵以.二︵以 互」- 生命 生机 在成 满春 长。 光。 尹自、 }之二之l通二5- 栽在溪水旁。 挺立在山岗。 产,、尹~、 卜乏二之孟通二,- 经风雨, 有索取, 1效粮 乏通i之』.通3一}且 立名二 树中 生命 洲脚、 妇藻i 人生, 翩︵U无︵ !︵ 果实 天踢 茂赞 儿颂 叶常 汛恶 儿感 根诚 曰户..、J..‘ 且主互通“一!乏通 好比一裸 沪口,、 之盘之工二 信仰人 尹.、 之乏么乙2‘ 同生 树 l盔.互…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的神性爱是全无差异的普遍之爱,儒家的人性爱则是亲疏有别的差等之爱,这是学界中具有广泛性的一种看法。然而,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以及后儒的文本分析显示:儒家仁爱涵盖天、地、人,既是君子人格和政治伦理之基,也是天地大化、生生不已之源,本质上乃是一种具有普遍性、超越性的爱。在实现之道上则讲究由亲到疏、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直至天地万物的次第性之序。然而,这一次第之序既合乎自然人伦,也因合着生生之道的大仁而成为天伦之序。对此,既要看到仁爱具有以爱亲行孝为起点,然后外推的差别性,也要看到仁爱上达天命、下贯万物、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的普遍性。在本质上和践行上,仁爱都带有普遍性和超越性与顺序性和差异性的双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道教史上,《道门通教必用集》(简称《通教集》)是目前所见首部详实记载道士科仪教习具体进程的教材性典籍。全书包含两篇序和八篇正文,序一主要阐述编书缘起,即江原朴庵道士吕元素“因宗丞二江李公(李中大)有请,得都下道经数百卷,皆吾蜀所缺者。  相似文献   

13.
朱子对于《尚书》并未有专书论之,但他对这部经典却有着精深的理解,对《尚书》思想的诠释是深刻的。朱子在治《尚书》的过程中,不仅重考证,而且重义理。训诂考证方面,在朱子的《尚书》学中主要是对伪《古文尚书》及《孔传》、《书序》的考证辨伪;在义理阐发方面,朱子提出治《尚书》要"求圣人之心",并强调重在以义理解之,通其所可通,毋强通其所难通。可以说,重义理阐发而又不废章句训诂是朱子对《尚书》经典诠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穷与通     
正庄子在《让王》中说:"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得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我们知道,庄子强调"乐天安命",所以对人的现实处境,采取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穷也好,通也罢,都能乐而开怀,要做到是很不简单的。读《周易》,我们发现,古人对于穷通,可能还有另一种认识。《周易·系辞下传》中  相似文献   

15.
隋释智(岂页)说,门人灌顶记。此疏古作六卷,金陵刻经处会入经文,作十卷,与《玄义》合刻。历代疏释此经,三分科判,盈缩不同。智者之科,以《序品》及《寿量品》天龙集信相菩萨室为序分,自《寿量品》四佛告说及《忏悔》、《赞叹》、《空》三品半为正宗,以下十三品为流通。正宗之中,《寿量》明常果为宗,《忏悔》灭恶,《赞叹》生善,《空品》导成为用,尤以《忏悔品》及《空品》为宏经之纲骨。《五悔法门经》即《金光明经·忏悔品》别译,为西土行人昼夜六时行道之通轨。是故受持此经者,应先谛了此疏,识忏处  相似文献   

16.
《乐记》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乐而生音,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人心感何物而乐以生音也?熊十力先生言:"乐本和,仁也;礼主序,义也。"人心感和而生乐,仁自在其中也,以和固具真实、健动、至善之仁德者故;人心感和而乐所生之音,即有序之礼者是也,义亦自在其中,以有序之礼一为和乐之仁权衡而宜以错之,故无有失义之患耳。是则惟人心感和乐所生之音,体仁载序,行而敷礼弘义,"以教人平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据此本文从音乐起源之哲学思考、音乐之价值判断、音乐实践之秩序与音乐教育之宗旨四个维度,对音乐蕴昭人类文明所道之和乐礼序,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6,(5):163-169
通三统是公羊学中重要理论,具有多重理论意义。通三统要求存二王后,要求以天下万民为本,不私一姓,是对特定政权之合法性的限制。三统之说源于三正,这是其天道依据;其实质则为忠、敬、文三教,蕴涵着德教文质互变的规律。"通"三统的真正思想力量不在于要把三种不同的"统"并包进来,而在于以一贯之道去"通"这三统。仁政施于上,德教行于下,是三统所要通的一贯之道。此道百代所同,是一切政制之宪,是最为根本的政治合法性,也因此而构成儒家政治最深刻的宪章。  相似文献   

18.
金祺  张艳 《中国道教》2001,(4):32-35
《道教义枢》是一部旨在“显至道之教法 ,标大义之枢要”的道教教义经典。编著者孟安排是生活于唐高宗至则天朝时期的著名道士。按照通行的观点 ,认为《道教义枢》是在借鉴先前问世道教教义巨著《玄门大义》的基础上编撰的。孟安排在《道教义枢》的序中谈及他编撰这部书的动机和方法时是这样说的 :其有支公十番支辩 ,钟生四本之谈 ,虽事玄虚 ,空论胜负。王家八并 ,宋氏四非 ,赭道正之《玄章》 ,刘先生之《通论》 ,咸存主客 ,从竟往还。至于二观三乘 ,六通四等 ,众经要旨 ,秘而未申。唯《玄门大义》盛论斯致。但以其文浩博 ,学者罕能精研 ,遂…  相似文献   

19.
文王六十四卦卦序将履卦[■]放在小畜卦[■]之后,与孔子所说的"富而教之"之意相通。履与小畜相辅相成,互为其用——畜以致履,履以保畜。履有补阙之象,即通过自修,"克己复礼"来复性全生。履卦"上天下泽",为天地万物有其定序之象,圣人因之而制礼,以体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之旨。履卦亦有父慈子孝之象,圣人据此而制定孝亲、祭祀之礼,以体现报恩之情、固本之宜。从履卦之字形结构来看,履有依栖安息之所及复归于道之意。礼教之成可以化所难化,通所难通,故履卦卦辞"履虎尾,不咥人,亨"寓有礼教已成之意。履卦之"上天下泽",虽有上下之分,而更重上下交孚之用、交济之情;虽具尊卑之分,而更重合和感通之功。故圣人制礼并非以尊卑等级为重。履卦六爻之辞及其象义,则因其时位而分别寓有素位而行、守中不失、无礼则凶、光明不疚、乾惕不息、成德达道之旨,而其要则在"内止至善""外明明德"。故礼之用在于全人生、定民志及平治天下。明白圣人制礼之依据及其旨归之后,我们在制定适应新时代之礼仪时就要以实现复性全生、上下交孚为鹄的,以激发人的先天创造力为宗旨,而不应以束缚人、限制人为目标,以避免再次发生"以理(礼)杀人"之悲剧。  相似文献   

20.
雅俗     
正性善性恶的讨论,古今中外都有过,难有结论。其实比较妥当的说法是人皆有善恶两面,就像人都有雅俗两面一样。人性是比较稳定的,雅俗的划分也是比较稳定的,比如说金圣叹归纳的五大恶俗,后经人补益为十条的人之十大恶俗,今人对比一下便有答案。这十大恶俗分别是:一,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二,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三,遇美人急索登床;四,见到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