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斯兰的多元主义与宗教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多元宗教、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日益普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人类的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之后 ,西方文化以席卷一切之势同化着一切地域文化。如今人们正兴奋地谈论着的全球化趋势正是以西方文化为底色的。但西方人在主客二分思维模式指导下的对自然的宰制 ,已造成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被破坏。僵硬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过分刺激了人类扩张性、侵略性、宰制性的主体性 ,这不仅导致了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你争我夺和互相敌视 ,而且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对峙。唯扼制住这种倾向 ,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才较易于化干戈为玉帛 ;也唯有如此 ,才较易于谋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那么 ,如何抑制人的扩张性…  相似文献   

3.
<正>导言长久以来,马来西亚人以敞开胸怀接受东西方文化而闻名于世。数世纪前,随着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马来民族与伊斯兰教之间的一次重要的碰撞使得一个新的马来文化认同诞生了。考虑到未来世界的多元文化特  相似文献   

4.
才吉卓玛 《法音》2015,(4):24-27
<正>在长期的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不同文化的民族,不同的民族以不同的方式与自然环境相处,并将其改造。藏族在青藏高原上孕育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与脆弱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藏族作为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宗教信仰成为支配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重要力量,对调节藏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发挥了重要的影响。藏传佛教中对圣境(神山、圣湖、寺院等)的敬畏和崇拜文化最为典型,这已经成  相似文献   

5.
金易明 《法音》2010,(5):28-32
<正>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呼唤世界的和平,凝聚人类的力量!上海世博会的盛况,展示都市的和谐,塑造民族的未来!一600天,500天,400天……200天,百天之内,随着倒计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天天的缩小,似乎有一只无形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6,(6)
正宗教一头牵扯着深层的精神追求,一头掌握着大批信众。宗教靠民族发展,民族靠宗教张扬个性。康区藏族笃信藏传佛教,佛教安顿在藏族的精神家园,关乎民族情感与精神满足。宗教能在信徒和非信徒之间设置一道基本界线,从而赋予人们认同感~([1])。藏传佛教僧人,备受康民信奉。康区治理中,能否妥善处理与他们的关系,关系到藏民族能否认同、支持治理政策。清末赵尔丰川边新政,忽视康藏人民间之宗教性与宗教力量,违反了藏人崇尚佛教之心愿,引  相似文献   

7.
朝鲜族礼俗中的伦理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成员之一的中国朝鲜族在保持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的同时,适应新时期的实际,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独特特点的新的道德风尚。 一、尊老敬老,注重礼节。朝鲜族很讲究礼貌礼节,在使用语言上有严格的要求。晚辈对长辈必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以示尊敬,有礼貌。大人对小孩、小孩对大人,老一辈与下一辈,同辈之间,互不相识的人之间,男女之间的用语,都有比较严格的区别和要求。在  相似文献   

8.
化解民族冲突的策略——民族接触与相互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毅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1):179-184
如何消除民族偏见与歧视,进而减少民族冲突?一方面,民族接触理论认为,在民族接触与冲突之间存在着某种负相关,即个人接触越多,冲突就越少;另一方面,相互依存的观点则从对历史与现实的资料的分析出发,指出种族间的暴力很少会在相互依存已经变成制度化的地方爆发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网络普及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世界的一些政治家、思想家、谋略家自觉与不自觉地都在思考人类怎样才能活得幸福、安全和美好;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民族与民族、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关系,应以什么新理念、新原则、新方式来建构新关系、新秩序,使人人都能安身立命.  相似文献   

10.
儒家“心性之学”的界定、历史发展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心性之学”(the Philosophy of Mind and Soul)一词有广义、次狭义及狭义的理解。广义地说,它应是所有民族(包括东方、西方诸民族)的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指的是探讨人的存在的根本原理的学问。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督教神学以及各种宗教哲学思想中都有丰富的心性之学的内容,假如我们采取一种次狭义的看法,将范围缩小至中国哲学的话,那么,道家与佛学(尤其是禅宗)无疑都以心性为讨论的重点。但从约定俗成的用法来看,“心性之学”似专指儒家哲学而言。本文将对“心性之学”的讨论限制到儒家,这是狭义的说法,只是为了将问题讨论的对象缩小,并不表示否认其他各派哲学都  相似文献   

11.
龙山文化中的舜崇拜魏筌山东龙山文化的大体年代,在公元前2800—公元前2300年之间,这恰恰是传说中尧、舜、禹为部落首领的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下发掘的增多,许多不可考的上古传说不断缩小着与历史事实之间的距离。本文想通过对有关传说与史料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原道》2015,(2)
<正>中国西藏网讯近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就我国民族工作问题,接受了中国西藏网的专访。他认为,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工作要避免强化民族之间、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和非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之间的区分,更多强调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一致性,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13.
正备患备患,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具有一种不可泯灭的光辉。备患,是国学大典《经世奇谋》中的传世谋略,能降低灾难的风险,缩小困难范围,抵御灾祸的偷袭,拯救民族和人类。备患,是一支响亮的哨笛,让人警醒,给人启示。备患就是防患于未然,此乃千古绝计,没有哪个敌兵能躲开它的监视。这是由于备多力分,常备不懈,才会有备无患,避免发生不应该发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法,以911名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民族接触减弱民族本质论及其机制问题。研究1检验了民族接触与民族本质论、民族交往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少数民族被试的民族接触与民族本质论存在显著负相关,汉族被试存在负相关但不显著;研究2检验了少数民族被试的本民族文化认同和与汉族文化的相似性感知在民族接触和民族本质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文化认同和文化相似性完全中介了民族接触和民族本质论之间的负相关。文章认为民族接触可以通过增加民族之间文化相似性感知、降低内群体的文化认同而减弱民族本质论信念。最后讨论了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贡献,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民族的核心要素。文化与民族之间通过"传"与"承"两个并存、继起的环节实现有机的整合,促使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呈现出稳定、延续、再生的特征,最终形成模式化发展。维吾尔人移居中亚已有百年的历史,探讨其文化传承场景及媒介,有益于加深对文化多样性和本土化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文明摇篮之一,有将近四千年文字可考的历史记载。在漫长的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不断认识、改造自身,认识和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在浩瀚的文化典籍中,在大量生动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记载和描写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理想、追求、感情、情操,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透过历史上各种文化载体和民族道德——心理意识的积淀,可以看到我国民族具有特色的优秀道德遗产。它们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廉洁奉公。我国传统道德意识特别强调  相似文献   

17.
随着自然和社会科学的进步,现代外科在得到了空前发展的同时,许多矛盾现象也摆在外科医师的面前,例如:手术和非手术、手术扩大与缩小、手工操作和器械使用、手术实施和手术风险、经验主义和循证、临床治愈和健康之间的矛盾,如何正视和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关系到到现代外科学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心理学中的知觉和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文化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专门领域是比较新的,但它所研究的问题,却可追溯到历史的早期,通常人们总是对本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差别感到兴趣,往往把其他民族看作低级的甚至是劣等民族。很多传统的社会集团往往把他们自已简单地称为“人”,言  相似文献   

19.
摆在现代外科医师面前的若干矛盾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自然和社会科学的进步,现代外科在得到了空前发展的同时,许多矛盾现象也摆在外科医师的面前,例如手术和非手术、手术扩大与缩小、手工操作和器械使用、手术实施和手术风险、经验主义和循证、临床治愈和健康之间的矛盾,如何正视和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关系到到现代外科学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宗教伦理问题在世界各大宗教中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就是有关神与人关系的问题,因为宗教把人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拟人化为神与人的关系,使人与人的关系从属于对神的义务。不同的宗教对神与人的关系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善恶观就集中体现了这种解释,从而显示出不同宗教之间各自的特色。神是人创造的,不同的神与人关系是不同民族特定社会关系的反映,不同的宗教特色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