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区域心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整合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心理学主张将不同区域的文化为背景来比较不同区域人群的心理共同性和差异性,它侧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区域心理与行为差异的研究,而区域心理差异的形成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人文地理学作为与区域心理学相呼应的学科则在很大程度上给与区域心理学很大的支持。因此,他们之间的整合既有利于区域心理学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国内区域文化发展战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文化发展战略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公共管理者的认识.在我国,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经历了一种从高度同质化到有区域特色,从增加财政文化投入、强调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到推进文化创新,从强调文化自身建设到推进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提高文化竞争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以文化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这样一种公共政策思想的演变.这种演变的价值指向是"人本、创新和多样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刻板印象(regional stereotype)是一种涉及知觉者的关于某个地区人群群体的知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区域刻板化既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区域刻板化的形成既有心理因素,也有社会因素、个体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卫 《学海》2003,(5):83-87
社区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鼓楼区作为南京市中心城区、先进城区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特色和经验。但调查表明 ,该区社区文化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持续性不强、缺乏自主意识及参与群体单一化等制约因素 ;为此 ,本文提出 2 1世纪初鼓楼区要创建社区文化客观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树立创新意识 ,塑造富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文化形象 ,抓好队伍建设等战略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侗族是一个传统上长期只有语言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侗族社会历史、故事传说、产生、生活、习俗、信仰等,都是靠口头文化世代传承下来的。但在传承的过程中是不稳定的、易丢失和变异的,这些因素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和阻碍音乐文化的发展。而侗文是基于侗语语音而形成的符号,它是侗语的载体,本文通过对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侗文在音乐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区域文化能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宝库和智力支持,不仅在于其历史内涵的深度、影响力的强度,还在于它对于人才成长可资借鉴的价值.河洛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营养.  相似文献   

7.
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的城乡文化心理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与乡村民众的心理与行为的差异在城乡二元结构的中国显得尤为显著,形成城乡心理与行为差异的众多因素之中,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文化影响并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人格、情感定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价值体系、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因此通过文化的视角,利用文化心理学这个载体,在文化心理学的视域下来探讨文化与城乡文化心理的关系,文化与城乡心理差异形成的原因,以为更好的理解和解决当代出现的城乡矛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异彩独放的地域文化,齐文化之所以具有重实效、崇功利、尚法治、重变革、扬兵学、倡开放等特点,与创造这一文化的齐人性格有莫大关系。齐人性格是先秦人群中最活跃、最具多样化的性格之一,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拟就在齐人性格特点、形成原因及演变方面作一浅显论述。  相似文献   

9.
高龙彬 《管子学刊》2014,(4):125-126
正我国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整体视野下的儒家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区域文化。中华文化不是各个区域文化的简单叠加,而是不同民族或地域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文化形态。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作为齐鲁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潍坊文化,亦是展现出具有区域色彩的文化群体性格和个性特征,这些构成了"潍坊学"的一些基本要素,也就形成了对潍坊文化的"解释学"。"潍坊学"是指在潍坊既有历史地理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农业区域品牌的形象建设对提升地域的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构建兼具品牌视觉识别性与区域特色的农业区域品牌,需要对地域文化进行充分挖掘。以河北沧州农业区域品牌为例,深入挖掘沧州地区地域文化特色,从品牌文化建设、品牌标志设计、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三个方面出发,将地域文化特色和品牌形象建设进行整合,形成系统性的品牌形象设计融合策略,增强沧州农业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行为研究的重要补充,文化产品研究在文化心理学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化产品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可以揭示不同时空下文化本身、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特征.中国未来的心理学研究可以利用文化产品来研究揭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心理差异,以及近几十年社会巨变对中国人的和行为的影响,最终促进国家进步、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A content analysis of material generated by the 1994–1995 foreign policy review process in Canada was conducted in an effort to understand how culture came to be officially constituted as the third pillar of Canadian foreign policy. The analysi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actors in terms of modes of legitimization of cultural diplomacy. State agents, by refusing to consider culture as a referent object in a broadened notion of security and by assimilating it into a system of civic values, resisted pressures from academics and groups that favored introducing societal conceptions of culture as relevant for the making of foreign policy. The result is nevertheless a new, albeit defensive and still ambiguous, form of implication of foreign policy in the cultural mission of the state in Canada.  相似文献   

13.
文化心理学的双重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浩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5):795-800
文化心理学具有双重内涵。一种内涵可以表达为“文化心理”学,关注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以“文化心理”为主要研究内容;另一种内涵可以表达为文化“心理学”,强调研究者的文化负载,以“心理文化”为主要研究内容。当前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未能有效整合“文化心理”与“心理文化”,这妨碍了对文化心理学的整体理解  相似文献   

14.
文化心理学的方法论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浩 《心理学探新》2005,25(4):7-10,30
对于文化心理学存在着多种层面的理解。可以视其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心理学理论思维的转化,也可以视其为心理学方法论上的一种变革。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化心理学具有文化补偿的性质;从现实的角度看,文化心理学又面临着文化并置的局面。文化心理学方法论的建立,关键是如何处理与主流心理学方法论的关系。这是文化心理学发展的前提。也是其方法论困境的根源,同时也是摆脱这种困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化认知理论旨在从个体层面研究与文化因素相关的个体风险感知差异。它以"格-群"维度划分文化世界观,"格"维度衡量社会的制度化程度,"群"维度衡量社会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程度,由此编制文化认知量表以测量个体文化理念差异。目前已验证认同保护认知、偏见同化与群体极化、文化易得性、文化可信性、文化认同确认五种作用机制,并在情感启发式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文化冲突模因作为中介变量建立理论模型。后续研究可推进文化认知测量工具的跨文化检验与本土化修订,并在具体风险主题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切实可行的公共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心理学中的文化意识在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中经历了3次重大衍变。跨文化心理学视文化为心理规律的干扰因素,认为理论研究应力求“去文化”;文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是文化的“投射”,寻求理论的“文化敏感”;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则认为心理与文化是相互灌注、相互建构的关系,因而更加关注“心理”、“意义”与“现实”的双向建构过程。本文详细分析了上述几种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历史背景,对其各自的意义、问题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人们在网络上留下了各种反映其心理过程与文化特征的信息。这些庞大多样的互联网数据为文化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首先,当前文化心理学存在文化差异和文化变迁两种研究取向,互联网数据相较传统来源数据在这两种研究上均存在若干优势;其次,针对4种类型的互联网数据,文化心理学家利用文本分析、多媒体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互联网使用行为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再次,基于互联网数据及其分析方法,文化差异与变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最后,当前基于互联网数据的文化心理学研究存在效度、技术与理论局限,未来研究需通过合理抽样、检验新指标有效性、准因果分析、充分运用新技术、数据驱动等方法来提升方法效度、结果深度及理论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文化智力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智力是指人们与来自不同文化的其他人打交道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新文化的能力。文化智力的结构与测量,与其他相关构念的关系,以及不同的开发方法成了现有研究的重点;另外,也有实证研究表明,文化智力对一些结果变量有显著影响,例如认知结果、情感结果以及行为结果。本文对文化智力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势与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刘金平  乐国安 《心理科学》2005,28(6):1514-1519
为获得当事人和咨询师对心理咨询中领悟质量的评定依据,采用协商一致的质性研究方法分别对13位当事人和15位咨询师的访谈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当事人的评定依据包括影响力和特性;而咨询师的评定依据包括影响力、特性、类型、产生方式以及当事人对领悟的接纳程度。结论:领悟的影响力和领悟的特性是评定领悟质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