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失能老人照护服务体系问题,对于保障失能老人的生命尊严与生存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失能老人生存需要的服务供给、人才培养、制度安排、组织监管等问题,是照护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元素.坚持人本理念以及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与效益目标,是照护服务体系构建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2.
介绍长期照护服务的概念及意义,从筹资方式、照护形式、法律保障、护理质量监督与审查、人力资源等方面总结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长期照护体系的经验。鉴于我国长期照护服务存在日益增长的需求难以满足、以家庭护理为主、专业护理不足等现状及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应提高政府意识,构建多元化筹资、多形式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并建立相关人力培训及质量监控体制,加强医疗照护与社会照护资源的合作与整合。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7,(12)
<正>在中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2300万,近1亿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超过1500万老年人有长期照护需求。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4亿多老年人,其中有5000万失智老人。为了帮助居住在教会养老院中的高龄、失能、患病或孤寡老人,以及教会定期探访的社区困难老人,基督教全国两会社会服务部发起了"周婆婆"爱心  相似文献   

4.
老年照护服务:扩大资源并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文炯 《学海》2015,(1):88-93
现行老年保障体系中,最为薄弱的是老年照护服务。这几年虽然开始受到重视,但这一领域依然是资源不足且配置不合理,如若不加强改进,则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之趋势。因此,需要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构建起更加有效的老年照护服务体系,其核心:一是尊重价值规律,运用市场机制,提升老年照护服务资源动员能力,使更多资源能够进入老年照护服务领域;二是根据社会公平的原则,明确界定老年照护服务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切实推进均等化;三是明析政府职责定位,充分发挥家庭、企业、社会组织等各主体的作用,实现多元共治,营造老年照护服务健康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宁养照护开始于1974年,近年来发展较快。美国宁养照护的方式、内容与特点:针对终末期患者,医生尊重患者、家属共同做出的选择,不作强制性建议或要求;选择的时机为病程晚期;服务团队的成员间分工协作;只提供不加速死亡、也不延迟死亡的照护措施;居家宁养照护经济、适用,成为首选。在中国,无论是社会接受程度,还是宁养照护机构提供的服务,与美国都有相当的差距。建议:加强政策支持,建立服务体系,开展人员培训,形成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6.
王保全 《天风》2018,(4):32-33
当前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i5年)》中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目前,我国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  相似文献   

7.
农村“五保”老人的生存权及其道德辩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五保"老人的生存权及其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议题之一.让"五保"对象能"善养"和"善终"是我国政府"五保"供养工作的基本目标.据调查,农村"五保"老人的"存在"状况表现出三个基本特征,即生存现状的脆弱性、精神供养的缺失性和供养保障的差异性."五保"老人的权利保障作为一个公共利益问题具有"应得性",作为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又具有"法定性".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这一问题,农村"五保"老人的保障就有可能转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甚至引发"人道主义危机".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决好占中国人口将近70%的农民的健康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完善现有的卫生服务体系、构建真正惠及全体农业人口的卫生服务体系又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试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新时期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解决好占中国人口将近70%的农民的健康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完善现有的卫生服务体系、构建真正惠及全体农业人口的卫生服务体系又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试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新时期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衰患者往往经历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焦虑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等身体心理症状,是实施姑息照护的主要对象。但由于其疾病轨迹的不确定性、人们对姑息照护认识不足、缺乏有效工作模式等原因,导致姑息照护使用比例很低,通过系统回顾国内外慢性心衰姑息照护实施现况,建议我国一方面可以加强姑息照护的宣传教育、积极探索慢性心衰患者姑息照护实施的最佳模式和最佳时机,并注重对整个家庭进行需求评估;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以推动姑息照护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9,(5)
<正>在中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2300万,近1亿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超过1500万老年人有长期护理、照顾的需求。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超过4亿的老年人,这其中有5000万失智老人。为了帮助居住在教会养老院中的高龄、失能、患病或孤寡老人,以及教会定期探访的社区困难老人,基督教全国两会社会服务部发起了"周婆婆"爱心厨房项目。通过与教会养老院合作,我们将募集到的奉献款为这些老人购买营养丰富、搭配均衡的爱心餐,以此为他们的生活增添幸福的馨香之气。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8,(5):65-65
<正>在中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2300万,近1亿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超过1500万老年人有长期护理、照顾的需求。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超过4亿的老年人,这其中有5000万失智老人。为了帮助居住在教会养老院中的高龄、失能、患病或孤寡老人,以及教会定期探访的社区困难老人,基督教全国两会社会服务部发起了"周婆婆"爱心厨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 心理学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怎样才能更好地构建全面系统的多主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如何推动心理学自身的发展?这些问题一直受到广大心理学者的关注。以复原力为例, 通过对个体、团队以及社区心理复原力建设路径的理论总结, 加上实践案例, 以期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知识借鉴与参考, 并反思心理学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与角色。心理学专业研究团队可以通过整合其在社会支持体系中的应用, 推动心理学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并不等同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二者在建设目标与内容上存在差异。本文尝试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内涵、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困难以及试点方案应着力探索的若干问题等三个方面谈谈个人思考。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5,(5)
<正>"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老年人。近年我们常常会看到关于空巢老人的新闻,看到很多老人因子女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离家后独守"空巢",因此而产生了种种心理问题。作为基督徒,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一现象?前段时间某杂志发表的《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报告称,内地农村老人自杀问题"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研究发现,很多老人自杀,除了生存艰难、疾病缠身以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亲情缺失。是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人在,但亲情已不在。其实,作为基督徒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父母我们会怎么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并分析国内外老年长期照护相关政策与文献,且对我国试点地区老年护理保险制度进行比较,指出我国试点地区护理保险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筹资机制不清;补偿人群局限,公平性欠佳;照护服务需求评估标准不够科学;医学护理与照护服务节点不清。因此,今后应该从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着手,加强对护理保险制度研究,建立以需求评估为基础的客观的照护等级评估模型,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对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城市大中型医院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功能定位、制度层面、筹资及服务提供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我建设以及综合配套改革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并对社区卫生与医院协调发展的现有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构建科学合理、切实维护群众健康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癌症幸存者概念介绍,癌症幸存者照护计划的定义、内容和模块、结局指标、照护计划的作用、使用现状和使用障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介绍了幸存者照护计划的模板内容、结局指标以及在临床照护过程中对患者结局、医患沟通和健康照护体系的作用,详细阐述了幸存者照护计划的使用状况以及不同人群中该照护计划的使用情况,总结了幸存者照护计划使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一定的见解,能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城市大中型医院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功能定位、制度层面、筹资及服务提供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我建设以及综合配套改革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并对社区卫生与医院协调发展的现有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构建科学合理、切实维护群众健康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历史、管理、哲学、心理、社会等多个视角来看,社会心理服务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归根结底是基于人、为了人、服务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既要遵照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也要观照复杂社会及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心理服务不等同于心理健康服务、社会风险防控或是心理咨询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也不仅仅是消解心理问题,不能过度依赖心理学专业人员。科学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需要基于整合的思想,围绕理念、目标、对象、内容、方法、组织、制度、人员、技术、评价等要素全面展开,并体现本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