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界普遍认为谢自然是司马承祯的女徒弟,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谢自然有关传记文献资料,对其生平行止和交游进行了细致考证,指出上述说法纯属道士诞妄虚夸之辞。  相似文献   

2.
<正>神仙传记是专门用以记载仙人变化飞升等灵异故事的一种形式,题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修撰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被认为是"现存神仙道士传记中收罗最富的一部",在卷四十五《吕岩》一则中道教神仙钟离权以"黄粱梦"来度脱吕洞宾,他以神奇道术入"梦",在有限时间内让吕洞宾历经人世沧桑而得悟正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重庆大足、安岳等地的石刻中有关《柳本尊传碑》中所记载的“天福”年号作了考证,认为柳本尊作传的作者是释祖觉禅师,“天复”应为“天福”,“十炼图”题记中的年号应为蜀王王建所称。安岳“十炼图”添刻的柳本尊生卒年失实,《汉州志》所载与史实贴近。  相似文献   

4.
"刑"与"直":礼法与情感——孔子究竟如何看待"证父攘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玉顺 《哲学动态》2007,(11):12-18
在伦理问题成为当今学术热点的背景下,围绕《论语》和《孟子》中的三个所谓“案例”(父与子相隐、舜窃父而逃、舜封弟于有庳)而展开的“儒家伦理争鸣”已经进行了好几年,然而至今没有结果。问题出在哪里呢?本文将通过对《论语》所载“父子相隐”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思考。这段记载如下: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1]这段记载是说:叶公以为“其父攘羊,其子证之”是“直”,而孔子指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才是“直”。然而在近年的这场论战中,双方其…  相似文献   

5.
如同古今研《易》者都要醉心于《左传》、《国语》中的筮例一样,要探讨古代龟卜尤其是春秋时期的龟卜,比较卜与筮的发展状况,自然不可忽视《左传》、《国语》中所记载的卜例。为全面了解春秋时期龟卜发展概况,方便广大读者查阅资料,我们将《左传》、《国语》中的卜例全部摘录下来。以《左传》记载时间前后为序,分条述  相似文献   

6.
人类生存必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周礼》中就有这方面的明确记载。《周礼》虽非专门记载上古时期生态伦理学的著作 ,但其中的内容不仅具有学术研究价值 ,而且能够启发人们认识人类与自然和谐并存良知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
晏婴作为一个深受太史公司马迁赞誉的先秦齐国贤相,其事迹大多记载在《晏子春秋》之中。本文以《晏子春秋》为基本依据,以《左传》记载为印证,就晏婴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晏婴的哲学思想突出表现在其倡导并实践的对事物的朴素辩证思维以及轻鬼神重人事的无神观上。同时,本文还对晏婴哲学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和对中国现当代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通过订阅《思维与智慧》,使我受益匪浅,不能不由衷地对她三谢。一谢她教我做人。可以这样说, 《思维与智慧》的内容,许多都是教诲人们如何去做人。尤其是“卷首语”、  相似文献   

9.
论"仁内义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仁内义外”是战国时期思想家们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孟子》中的记载,告子曾经有过这样的主张。《告子上》云: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此外,《管子》和《墨子》中也有与此相关的线索。前者见于《戒》篇,其说法是: 仁从中出,义从外作。表面上看来,与告子的主张是近似的。①后者见于《经下》:  相似文献   

10.
音歆 《天风》2004,(11):27-30
前三福音,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记载了一些耶稣称呼他自己和别人对耶稣的称谓,如,基督、人子、神的儿子、神的仆人、主和大卫的子孙等等。本文主要就前三福音中所记载的耶稣称谓之一--弥赛亚这个称谓做些神学探讨和神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