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玲 《天风》2024,(3):53-55
<正>教牧人员通常是教会内负责牧养的牧者,自蒙召奉献开始,他们就担负起牧养、关怀和辅导基督群羊的责任,而教牧人员自身是否需要被牧养、关怀和辅导呢?如果需要,谁来牧养、关怀和辅导他们呢?教牧人员是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承接着超越身体的灵性生命工作的特殊人群,他们也会出现灵性低潮受伤(spiritual low tide injury)的经历,并且比普通信徒受到的影响更深。因此,教牧人员的灵性低潮受伤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种现象,是他们心灵深处的呐喊。  相似文献   

2.
肖安平 《天风》2016,(10):30-31
正爱的辅导是用基督的爱关怀、辅导、牧养、帮助人。在此是基督教的一种生命关怀方式:生命关怀与教牧辅导紧密结合,牧养加关怀,辅导加关怀,并且注重爱的辅导。这可以成为今天求索的一种教牧辅导新模式和教会牧养新方法,以加强生命关怀,促进教牧辅导的高效,提高教会牧养和生命关怀的质量以及教牧辅导的帮助转化能力。爱的解读:十架之爱有人给"爱"这样一个解释:十字架样式的爱(参约壹4:10)。这对爱作了深刻的理解。此爱是神圣的,有爱的特殊意义即爱的赎价:爱的赐  相似文献   

3.
<正>导言爱的辅导是用基督的爱关怀、辅导、帮助人。在此是基督教的一种生命关怀方式,与过去的方法不尽相同,具有建构意义和动力价值;是将生命关怀与教牧心理辅导(简称教牧辅导)紧密结合,辅导加关怀;并且注重爱的辅导,以爱为焦点,综合各种辅导方法,成为今天教会求索的一种教牧辅导新模式,以加强生命关怀,促进教牧辅导的高效,提高教会牧养和生命关怀的质量以及教牧辅导的帮助转化能力。作为教牧辅导的理论和方法,爱的辅导给人以切实和温暖的关怀  相似文献   

4.
一、教会需要被牧养圣经非常清晰地表明:教会是需要被牧养的。保罗认为教会牧养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基督徒在基督里生根建造,牧养他们直至生命、灵性成熟。(参西1:28-29)我个人也是这样在神面前领受的,教会牧养焦点是牧者和羊群建立一种家人一样美好的关系,带领信徒在基督里成长。  相似文献   

5.
包智敏 《天风》2010,(4):60-61
<正>《服侍可以不流泪》定价:15元教会进书可享折扣网上订书www.ccctspmbook.org作为教会的牧者和传道人,一生都在牧养和辅导他人,但是谁来牧养他们?其实他们也需要关怀,他们是一批活在巨大压力之下的人——如果他们没有在圣灵中得安息的话!  相似文献   

6.
一本圣经,可以说就是上帝与他的子民"灵性交往"的记录,而教会则是这一灵性交往的延续。这位上帝,一方面借着神迹奇事带领以色列人;另一方面,也借着颁布律法、重申诫命以及管理,来牧养以色列人的灵性生命。那么,教会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以及疫情后,应当如何开展有效的探访事工,回应上帝的呼召和使命呢?"线下聚会暂停"期间以及恢复礼拜以来,杭州市基督教鼓楼堂对探访工作进行了一些反思,探索和尝试了一些办法,来应对牧养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尽力为弟兄姊妹提供与上帝的"灵性连接通道"。我们期待这些反思和总结,能引发一些共鸣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曹惠云 《天风》1997,(3):22-23
关心重视传道人的生活是教会自养的重要方面,今天中国各地教会中,经过一定造就,相对专职的传道人数以万计,如何切实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必要帮助,解决他们的各种后顾之忧,使他们可以全力以赴治理、牧养神的家,是每一个信徒的本分,也是担当一定领导职位的教会同工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有些地方,的确出现对传道人“光培不养”的情况,导致圣工的损失。我们一方面要在教会中树立关怀传道人的风气,另一方面也要提醒作传道的同工们学会正确对待生活境遇,以下两文就是对这一问题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关心重视传道人的生活是教会自养的重要方面,今天中国各地教会中,经过一定造就,相对专职的传道人数以万计,如何切实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必要帮助,解决他们的各种后顾之忧,使他们可以全力以赴治理、牧养神的家,是每一个信徒的本分,也是担当一定领导职位的教会同工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有些地方,的确出现对传道人“光培不养”的情况,导致圣工的损失。我们一方面要在教会中树立关怀传道人的风气,另一方面也要提醒作传道的同工们学会正确对待生活境遇,以下两文就是对这一问题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陈逸鲁 《天风》2002,(2):50-51
“教牧辅导”(Pastoral Counseling)在当今牧养学上有着重要影响。亦是现代西方心理学和心理辅导在教牧学上的反映。近20年来在神学教育中得到,海外大多数教牧人员或多或少都受到这方面的训练,中国教会在城市牧养中也应积极吸取这方面知识,并通过此了解当代教会在神学上尤其是人论上的发展和变化。首先教牧辅导在神学上有着几个主要原则: 1、完整的人观教牧辅导认为人由灵、魂、体三者构成,并且强调灵、魂、体  相似文献   

10.
陈明 《天风》2002,(7):31-31
新约圣经中提摩太前书、后书、提多书常被称为“教牧书信”。也可以说是保罗一生牧会的经验总结或是保罗临终留给提摩太和提多一封遗嘱。他教导他们怎样牧养教会和管理教会等一系列关于组织教会的事,当然这些教导也适合我们今天牧养教会。  相似文献   

11.
东正教会的丧葬仪式和纪念死者,其本质不在于准备后事和追思等外部形式,而是祈祷,就是向上帝、圣母、圣徒祈祷死者灵魂的平安和未来得救。祈祷是东正教对死者的灵性关怀的集中体现。东正教会对死者的祈祷包括送终祈祷、守夜祈祷、安魂祈祷、安葬祈祷和日后悼念五个阶段。与中国儒家传统丧葬礼仪突出其社会功能的特点相比,东正教丧葬仪式具有更多对死者的灵性关怀的取向。这种对死者的灵性关怀同时对生者具有缓解悲痛、生命安慰和道德教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为 《天风》2014,(3):56-57
<正>神学院是培养教会牧养人才的地方,是培养传道人的大本营,而进入神学院的神学生们是一群肩负神圣使命和教会托付的特殊群体。神学院不仅是个学习的地方,更是个塑造灵性的地方。对于我们这些正在神学院里装备的神学生来说,要如何在这几年的校园时光中操练我们的灵性呢?我想在此与弟兄姊妹分享三点。一、神学生要笃信笃信是什么意思呢?"笃"字有忠贞不渝、至死忠心、踏踏  相似文献   

13.
引言 这是本专栏的第一篇文章,我们要在此探讨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就是牧养辅导与一般心理辅导在本质上有何分别?至于如何进行辅导,往后必谈. 辅导这个专业,乃源自西方社会,在西方的传统里,辅导素来是教会的专职.可是,现代社会却把这个职事逐步夺走.  相似文献   

14.
詹海烈 《天风》2002,(11):28-29
汕头教会自从80年代初期复堂以来就一直重视查经。随着查经时间的延续,参加查经人数的增加,以及查经后分小组交通分享所显示出的良好效果,我们感觉到教会的整体素质在提高,信徒对真理有进一步的认识,灵性生命得到长进。一、查经栽培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教会不但要重视对广大信徒群体的牧养,同时  相似文献   

15.
卢龙光  美瑞文 《天风》2008,3(4):40-42
引言 这是本专栏的第一篇文章,我们要在此探讨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就是牧养辅导与一般心理辅导在本质上有何分别?至于如何进行辅导,往后必谈. 辅导这个专业,乃源自西方社会,在西方的传统里,辅导素来是教会的专职.可是,现代社会却把这个职事逐步夺走.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1,(11):F0003-F0003
今天,越来越多的教会书店敞开大门,用琳琅满目的属灵书籍服侍信徒。随着教会福音和牧养事工的深入,书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从个人的每日灵修和生命成长,到用圣经指导信徒的生活;从传道人的装备,到教会的管理经验;从传递福音的信息,到牧养用的课程——都离不开好书。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教会书店在信徒的身边。  相似文献   

17.
詹静波 《天风》2014,(2):22-24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基督教逐渐适应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形成自身多元化发展的特性。各年龄段、各文化水平、各种职业阶层的人们都开始走进教堂,寻求和接受真理。这样的情形对教会的教牧和发展带来比以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其中,青年事工是教会牧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年轻人富有朝气和活力,是教会各项开拓性事工的有生力量。近年来各地教会越来越重视青年基督徒的牧养关怀,相继成立了各类青年聚会、青年团契、青年小组,使教会凝聚起更多年轻基督徒,使他们的属灵生命更好地获得栽培和成长。在年轻人的群体中,有一群刚刚加入的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8.
《天风》1997,(6)
“教牧在教会中的角色”是教会兴衰的关键,所以主内肢体应时常加以关注和为此祷告。我作为退休的老牧师,愿就这问题略述己见,籍以彼此分享并共勉。 “教牧”是蒙神特召,愿意献身跟主工作的男、女圣徒,他们的职责是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徒6:4),牧养主的群羊(参约21:15—17)。所以,教牧既要充当高举基督十架的福音宣传员,领人归主,又要担任信徒灵性生命和生  相似文献   

19.
岳清华 《天风》2016,(10):14-15
正教会的牧养工作可以善用网络资源,力求做到多元化的牧养、有效性的牧养。信徒多、工人少是目前中国教会极其普遍的情况,"牧养不力"、"教会供应不足"是大多数教会存在的问题。网络的普及本是好事一桩,却因为被滥用或误用而偏离它本应有的实质和功用。如何善用网络资源以丰富教会供应,笔者认为有三条途径可行。一、通过网络培养义工要改变牧养不力和讲台的供  相似文献   

20.
詹静波 《天风》2014,(2):22-24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基督教逐渐适应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形成自身多元化发展的特性。各年龄段、各文化水平、各种职业阶层的人们都开始走进教堂,寻求和接受真理。这样的情形对教会的教牧和发展带来比以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其中,青年事工是教会牧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年轻人富有朝气和活力,是教会各项开拓性事工的有生力量。近年来各地教会越来越重视青年基督徒的牧养关怀,相继成立了各类青年聚会、青年团契、青年小组,使教会凝聚起更多年轻基督徒,使他们的属灵生命更好地获得栽培和成长。在年轻人的群体中,有一群刚刚加入的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