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的温度     
正几天前,单位里一个年轻同事敲我的办公室门,进来后问我:"我给您发了微信,不见您回复呀?"我说:"对不起,我没听见,有啥事你说吧。"可她却说:"您还是看微信吧。"说完就走了。我打开手机一看,原来是她老爸从杭州来看她,她的老爸也是我多年的文友,想今晚聚一下。你说这傻孩子,本是个有温度的事儿,就不能当着我的面多说几句话?一个楼层办公,还要发个微信。  相似文献   

2.
<正>在当代家庭中,你可能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说:“把手机放下,快去写作业。”孩子说:“不要,让我再玩一会。”父母便会陷入两难的境地,究竟是放任孩子继续玩,还是冒着争吵的风险夺走孩子手里的手机?在各式各样电子设备层出不穷的当下,我们随处可见青少年沉浸在网络世界中的现象。这些设备为他们提供了高效的学习、交流、获取信息的途径,却也在另一方面凭借其高度的娱乐性和成瘾性,成为了家长眼中的洪水猛兽。在他们看来,青少年玩手机会占用大量学习、  相似文献   

3.
<正>这是一个儿童多动症的连续个案。目前是在第七次咨询后接受的督导。来访者的父母和父亲缺位咨询师说:“这已经是我第七次和孩子、家长一起工作。我觉得咨访关系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我们用的是游戏疗法,氛围非常轻松,而且是由孩子来主导玩什么、怎么玩、制订怎样的规则、怎么分配时间。上次和父母讨论孩子有什么变化。妈妈说没有什么变化,爸爸说有两方面的变化:“一是在建立规则方面,他不再像以前那么独断专行了。上次他  相似文献   

4.
前言:你希望父爱是一种深沉如山、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还是希望父爱能够外在地表现出来,像海浪一样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呢?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一位爸爸几乎每天都早出晚归,基本上到家时孩子已经睡了。有一次回家稍微早一点,看到5岁的孩子站在门口等他。孩子:"爸爸,你能告诉我你一个小时挣多少钱吗?"爸爸:"儿子,这你不需要知道。"孩子:"可是我想知道,爸爸。"爸爸:"好吧,我一小时赚20元。"  相似文献   

5.
爸爸,回家了     
【设计理念】在《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中发现:表面上看,青春期的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明显减少,渴望独立,与家长的沟通和相处时间减少,但实际上家庭在他们的心目中的地位反而变得更加重要。在家庭里,参与孩子成长更多的是妈妈,在咨询中很多有心理困扰的学生都反馈了父爱投入不足甚至缺失的现象。本剧通过展开孩子和父亲的"误解-冲突-和解"的故事脉络,在班主任为父子沟通"搭桥"后,孩子与爸爸进行对话和情感沟通,爸爸们表示确实需要回家,回到孩子的成长中,回到孩子的心中。  相似文献   

6.
他侧耳而听     
《天风》2020,(8)
正读神学前,我在学校里做了几年语文老师和班主任,那时每到课间我就坐在教室里,常常有孩子围着我讲述他们的故事,尤其是七八岁的孩子,诉说的愿望特别强烈。"老师,我掉了一颗牙!"同时可爱地露出小豁牙给我看。"老师,我今天穿了新裙子!"然后转个圈儿展示她的新裙子给我看。"老师,周末我爸爸要带我去科技馆!"……有时候我会回应几句,有时候我只需要停下改作业  相似文献   

7.
正有些菜要大火快炒,有些菜得文火慢煨;有些话要开门见山,有些话得拨云见日。"秦小姐好!"小康堆上一脸笑,"王总来了吧?对了!我叫工厂送样品过来。什么?还没送到?唉!他们老是拖。"小康立刻拨手机,看小廖进来了。"小廖居然也来这里抢生意,他跟我从同一个地方进货,麻烦了,他报价会不会比我低?"小廖也一样小声问秦小姐,"请问我那样品送到没有?"秦小姐也照样摇了摇头。  相似文献   

8.
以勒 《天风》2015,(4):28
"把手机下",这句再普通不过的话,从刚刚两岁的儿子口中说出时,真是"一鸣惊人"。怎么感觉儿子突然长大了,会说这样的话!但当看到他那恳切的目光,和双手用力比画"放这儿"的动作时,作为母亲的我,真是深感惭愧、失职。我终于把手机放下了,儿子的小手拉着我的大手移到一边,只为了让我看着他玩积木。我心不在焉地看他玩着,手却又很不自然地伸向另一边,拿起手机,在他不注  相似文献   

9.
正孩子有了进步时要加以肯定和表扬,孩子犯了错误时也需要及时管教前段时间,有个孩子因玩手机被父亲教训,愤怒的父亲把孩子的手机从窗口扔下后,孩子也随之跳楼;一个孩子因学习成绩下滑被父亲责打,孩子一气之下喝了农药……这些不幸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令我在伤痛之余不禁沉思——作为父母,我们当如何教养孩子?一、管教儿女需从小抓起"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儿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箴19:18)圣经很注重对孩子的教导,所罗门王在《箴言》这卷书中再三地告诉我们父母当如何管教儿女以及管教儿女的重要性。以上这节经文告诉我们:管教儿女要趁早。"趁有指望"就是趁  相似文献   

10.
潘婷婷 《大众心理学》2020,(4):30-30,18
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可以帮助孩子和家长建立稳固的关系,哪怕长大后孩子和同伴互动的时间增加,亲子间的良好沟通也会保持。但和孩子玩游戏时,家长要保持"端正"的心态,家长是"玩伴"而不是"老师",需跟随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必须是教育性的。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5,(10)
<正>她展开双臂,毫无所惧地,向我跳过来……前一阵子我父亲住进加护病房,某日我带女儿去看她外公,结果十岁的小女儿加加出了病房问我"外公住这里,一定需要花很多钱哕!这钱从哪里来啊?"这个孩子一向喜欢追根究底,于是我回答"外公自己有钱,不够的话还有我们儿女会负担呀!"结果加加竟然立刻转身问:"爸爸,你有没有存老人钱啊?"爸爸一脸疑惑:"什么是老人钱?"加  相似文献   

12.
照相馆风波     
一、案例背景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是,我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聊天说:“我爸爸妈妈带我旅游的时候拍了很多照片;”“我在照相馆里拍照的时候头发的也特美丽。”听了这些谈话后我灵机一动,何不开个照相馆呢,让班里所有的孩子都加入进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尽情地去玩。刚开始孩子们都争着去照相馆里玩,可是完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孩子们不那么积极主动地去玩了。  相似文献   

13.
<正>一、家长来信孩子是一个八年级的男生,疫情以后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与父母的沟通也降到了冰点。在孩子六年级之前,家长尚能控制一下孩子的手机使用。之后,明显感觉孩子手机使用越来越失控。到了八年级,孩子几乎每天都要拿着手机,如果不给就会大发雷霆,在家里砸东西,疯狂地寻找手机直到找到为止。孩子拿着手机主要就是刷视频,一刷视频就控制不住时间,现在很难保证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佩里·克拉斯是波士顿贝尔维尤医院的一位儿科医生,每天都能见到很多前来就诊的患儿。时间一久,她便发现一个现象:为防止孩子在候诊时哭闹、焦躁不安,不少家长都会给他们手机和平板电脑让他们玩,有的一玩就是数小时,许多躺在病床上的住院患儿,床头摆放的必备物品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这个全民皆有手机的时代,各大学校为了遏制学生沉迷手机也是绞尽脑汁。有的屏蔽信号源,有的上课先交手机,拉响了学生与老师、学校之间的手机保卫战。怎样让学生们自觉地收起手机,且看以下几所大学推出的新点子。宾夕法尼亚大学:手机锁屏送"点数"为了降低学生上课时玩手机的比例,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于2015年2月联手推出了不玩手机可获免费餐的奖励政策。这两  相似文献   

16.
远去的游戏     
正真是羡慕如今的孩子,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他们便拥有那么多的玩具,什么声控的、光控的、遥控的……还有在电脑、手机上的玩的很多恕我叫不上名儿的游戏。乐趣,仿佛是触手可及,按个开关便能铺天盖地。好酷啊!儿时的我们,却有段不一样的时光。虽然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却一点儿也没能削减我们玩的欲望,相反,那些花样多如繁星的游戏。如今回首起来,那美美的  相似文献   

17.
手机响了     
正周末,女儿和儿子从外地回来了。她和老伴儿忙着做饭。俩孩子一个比一个忙,不时有电话找,两个人拿着手机开聊。还没安静一会儿,手机又响了。她用围裙擦擦手上的水,在沙发上坐下来,满是艳羡地说:"看你们忙的,我的手机从来都没有响过呢。"儿子笑:"妈,你一退休老太太,谁会找你呢?再说我们打电话又都是打座机,那个接听方便,还没有辐射。""可我的手机一次也没有响  相似文献   

18.
<正>【案例描述】五年级开学报到的那天,新班级中有一个个子矮小的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叫小建(化名),是由妈妈陪同来报到的。孩子刚靠近教室,看见陌生的老师,就默默地站在教室门口,妈妈连忙说:"小建,这是新班主任胡老师,快叫老师好。"孩子头低了下来,既不看我也不叫我,对妈妈的话没有什么反应,默然地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当时我想可能我是新老师,孩子不熟悉,不好意思。我主动和他打招呼:"小建,你好!"正巧杨老师(已任教一年的语  相似文献   

19.
欠父母的爱     
正星期天的早晨,父亲和母亲说想出去走走,我想这正是孝敬父母的好机会,于是连忙说:"好呀好呀,爸爸你们想去哪儿,我开车去,我们一家人去转转。"父亲说:"去郊外四面山看看,春天来了,山青水秀,各种各样的野花开得正鲜艳。"一家人坐在车上,我开着车朝四面山出发。儿子高兴地笑着又叫又闹:"走了,走了,我们出去玩了。"我顺便逗问了儿子一句:"你想去哪儿玩?"儿子兴奋地大叫:"去西郊  相似文献   

20.
“妈妈,你又要去传道,不去行吗?在家领我玩,你看二婶天天领着小弟弟玩,可你从不在家领我玩,也不给我买花裙子,买玩具玩,小弟弟有好多好多玩具,我一个也没有,看人家妈妈多好!”刚要出门的我,被四岁的女儿拉住了。女儿的话深深地刺入我心里,主啊,我成了个啥人啦?在孩子眼里,我不是好妈妈,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