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色类别知觉效应(Category Perception, CP效应)表明, 在颜色之间物理差异距离相等的前提下, 个体区分不同类别的颜色比区分同一类别的颜色更快、更准确。这一效应产生的机制成为普遍进化理论和Sapir-Whorf假设之间争论的重要证据。支持CP效应由语言驱动的学者提出了CP效应单侧化、受语言即时任务影响、跨语言研究和神经生理机制等证据, 以表明语言在CP效应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支持CP效应具有普遍性的学者以CP效应双侧化、婴儿的CP效应、跨语言的反证等证据提出了质疑。近年来, 出现了第三种观点, 认为在颜色CP效应中语言驱动机制和普遍机制并存, 这种理论是普遍进化理论和Whorf假设的折衷观点。从支持CP效应由语言驱动的证据、支持CP效应独立于语言的证据以及支持两种机制并存的观点等三个方面入手, 可分析颜色CP效应的产生机制及语言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未来研究可从概念系统渗入知觉系统的角度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2.
殷融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7):1141-1155
语言进化是进化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镜像系统假说、工具制造假说与传授假说从不同角度对手部动作与语言进化间的关系进行了解释, 三种假说都认为人类语言起源于手部动作经验。相关实证研究发现:手语与口语具有一致性特征、语言与手部动作具有共同的神经基础、手势发展可以预测语言发展水平以及手势可以提高工具制造知识的传播效率, 这些研究为三种假说的具体观点提供了实证支持。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需要关注手势语与口语在进化中的发展关系, 以及人类语言进化与其他认知特征的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语言——自然选择的一种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even   Pinker 《心理学报》2007,39(3):431-438
该文认为人类的语言能力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产物。人类的语言与自然界中其它复杂的生物学适应相类似,也具有特定的机能。语言的特定机能在于编码叙事性信息并与他人分享,这与人类认知活动中因果推理所具有的高度社会性特点相一致。两个新的研究领域,进化博弈理论和分子进化选择理论,都证实了语言是一种受到自然选择的进化适应  相似文献   

4.
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颜色词作为一个特殊词类,是探讨语言与认知关系的重要途径。文章综述了颜色知觉和颜色词分类等领域的研究,重点介绍了有关颜色词与认知的两种理论:颜色词的普遍进化理论和语言关联性假设,前者认为颜色词与颜色认知是相对独立的,后者认为语言与认知相互影响。文章综述了与这两种理论有关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研究提出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如研究颜色词的联想意义、颜色词与民族心理、复合颜色词的加工及对认知的影响、通感现象、颜色词的概念组织等。  相似文献   

5.
在上一期我们解释了艺术之所以能存在的心理基础,然而除此之外,我们的审美规律是否与进化有关?我们需要再次强调:并不是人类心智的所有机制都具有进化适应性,但它们确实是进化过程的结果。艺术审美对生存繁衍可能并不具备重要的功能,但它却可以反映我们心智的进化特征。挪威心理学家罗尔夫·雷伯同两位美国心理学家诺伯特·施瓦茨及彼得·温克尔曼提出:我们越是能流畅地在心理上对一个事物进行加工,就越容易产生正向的美学感受。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太过新异的刺激带有潜在风险性,面对新异且难以理解的事物时,人们会产生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Jugen Habermas,1929——)是法兰克福学派第2代的主要代表人物,当代最活跃、最有影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哈贝马斯评价西方学者一般高度评价哈贝马斯及其理论体系。《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辞典》的编者R·A·戈尔曼认为,哈贝马斯在有关方法论、哲学、政治学等重大问题的许多争论中,均是个核心人物,他制订了一种把语言哲学与社会理论综合在一起的交往能力理论,发展了行为和社会进化理论,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奠定了规范的哲学基础。”英国学者戴维·麦克莱兰认为,哈贝马斯象他的前辈一样,不仅讨论方法论问题和作为  相似文献   

7.
刘彤冉  施建农 《心理科学》2007,30(1):134-135,172
“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这种“元认知”能力被看成是人类最复杂的认知能力之一;目前学者们对人类的元认知能力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研究,这时人们不禁会问:这种普遍存在于人类身上的基本认知能力,在动物身上是否也同样存在呢?一些学者做了实验研究加以考察,并提出两个相反的观点;这个领域的研究也在这样的争论中不断发展,通过对动物元认知模式的研究,科学家可以回答这一问题并试图描绘出动物进化的图谱,以及认知因素在物种进化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从物种学角度探讨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起源提供了很好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8.
Irwin   Silverman 《心理学报》2007,39(3):541-545
该文认为处于萌芽状态的进化心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对人类心理运行机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解释与预测。该文也讨论了进化心理学研究遭受到的两种批评,其一是文化的重要性没有得到重视;其二是进化历史是“假想的故事”。同时作者认为完整地理解心理学研究课题需要进行最终水平的因果分析,只有掌握与运用自然选择理论才能从最终水平上理解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Michael   C.   Corballis 《心理学报》2007,39(3):415-430
人类语言具有复杂多变的递归结构,漫长的物种进化过程中唯独人类精通语言。语言的进化始于大约两百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语言在当时作为一种认知适应对于人类应对自然界带给人类的挑战(如动物掠食与森林毁坏)有很大帮助。人类进化过程中学习与文化因素形成一种选择压力促使人际交流语法化,人际交流语法化引发大脑容量增加,然而,最初的语言进化与基因无关。学习与文化压力也使交流的媒介依次变为手语模式、表情模式与语言模式。交流媒介的逐渐变化最终导致了FOXP2基因突变,FOXP2基因突变让智人具有了自主的言语能力。与地球上其它的人科动物相比,人类的语言能力使人类在进化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灵语点滴     
灵语点滴田玉梅灵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现象,它在各种文化和历史背景中都反复出现过。威廉·詹姆斯(1902年)曾认为它是一种强烈的宗教经验,把它称为“无意识行动’。本世纪50年代以后,一些西方学者从语言学、社会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等角度对灵语做了一些深入、细...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就是人们拿来彼此交谈,进行思维的有声语言……"①在论及人类的原始语言时,那种认为思维离不开有声语言的传统理论——我们姑且称之为"语言思维论",无一不持上述观点。显然这是以对手势的否定为前提的。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一文中斯大林同志曾写道:"手势语言……其实这并不是语言,甚至也不是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代替有声语言的语言代用品……。"②由此,以这一论述为基础的"语言思维论"对手势的否定,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具有传统的经典性。但是,在本文论述中将会发现,对这种"经典性"的怀疑,不仅来自于自然科学的论证,同样也来自于为"语言思维论"经常援引的经典著作本身。本文试图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角度,从手、言语的发音器官和脑的辩证关系入手,以证实手势在思维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由此论证思维产生语言(在本文中都特指有声语言)远胜于语言产生思维。语言不仅是劳动的产物,同时也是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  相似文献   

12.
进化心理学和差异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个分支。进化心理学认为智力是一种进化的适应。差异心理学中智力是个体差异变量。本文试图整合二者的观点。认为智力既是进化的适应,也是个体差异变量。这将启示进化心理学家去研究更广范围的心理特质,允许智力研究和差异心理学运用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本文还介绍了与智力进化相关的热带草原法则和Kanazawa的Savanna—IQ互动假说。  相似文献   

13.
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关系是探讨语言与认知关系的重要领域.对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关系,普遍进化理论认为,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相互独立;语言关联性假设认为,颜色词对颜色认知有重要影响;折衷的理论认为,颜色认知既受光波的物理属性影响,又受人眼的生物特性影响,还受语言和文化影响.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作者提出了颜色词与颜色认知关系的相互作用理论,认为颜色认知包括物理-生理、认知-智力、社会-文化三个水平,涉及物理、生理、认知、智力、语言和文化六个因素;三个层次、六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颜色世界.  相似文献   

14.
实际可行的伦理准则及其进化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认为,现代科学,特别是认知科学、进化生物学和进化心理学中的许多发现和说明直接关系到伦理学的一些传统的、基本的问题。这些发现和说明可以和文化研究结合一道,从而揭示我们的社会行为、情感和直觉。同时,一切可以产生实际作用的道德体系都要以伦理自然主义为基础,都要考虑到某些源起于人的生物属性的动机和倾向,都要以最小程度的强制和最大程度的自主服从,去促进人类的团结与合作。本文的目的之一是,确立某些实际可行的伦理准则,并且以此改进人们的社会管理和社会交往过程。  相似文献   

15.
会议由山东社科院等单位联合发起,于989年10月在齐国的故都——山东临淄召开,参加这次盛会的有国内外学者100余人。现将研究、探讨情况略述如下: 关于《管子》与会者认为《管子》是一部驳杂难辨的典籍,对其内容的看法未趋一致。一些学者认为,《管子》由三部分组成:管仲遗著、后人对管仲遗说的记载和阐发、后人伪托之笔;一些学者则认为《管子》中没有管仲遗著,只有管仲遗说和伪托之笔; 关于齐文化多数学者认为齐文化源于上古的东夷文化;亦有人认为齐文化由姜尚肇始,传至管  相似文献   

16.
编后话     
这一期刊登的有关学术会议报导,强调坚持列宁提出的哲学党性原则,强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同时也强调要坚持党的学术上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认为这都是必要的。一段时期以来,许多作者积极投书本刊,参加关于实践唯物主义问题的讨论。这一期我们又选用了五篇。在这一组文章中,有的作者主张用实践本体论来克服实践唯物主义把“实践”和“物质”视为“二元本体”的矛盾;有的作者则认为,实践唯物主  相似文献   

17.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商定的1986—1987互访计划,哲学研究所副所长陈筠泉同志和我两人于1986年12月7日至29日,对苏联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学术访问。在此期间,我们先后访问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基辅的哲学研究机构、大学的哲学系和一些哲学杂志编辑部。我们受到了苏联学者们的热情而隆重的接待。在访问中,我们与近一百名苏联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我们了解到许多单靠看书和资料是很难了解清楚的情况。例如,关于辩证法范畴体系的研究,过去我们认为在苏联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栏来稿很多,除了已经发表的以外,还有一批积稿。因此,这一期安排较大篇幅多发一些。另外,这一期“读者评议”栏中有同志提出,要把逻辑和语法、修辞结合起来判定病句,要注意到语言上的约定俗成。尽管对某些例句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从原则上说,这个意见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9.
黄翔 《哲学分析》2023,(1):134-147+199
激进生成认知(REC)认为心灵和认知的基础性状态和功能无需操纵表征内容,并坚持这种“基础心灵”的存在对认知科学哲学和心灵哲学来说是革命性的。REC的革命性特征受到一系列质疑。一些学者认为REC难以替代表征主义因而其革命无法成功;另一些学者认为它拥有内在主义特征因而难以具有革命性;还有学者认为它不符合革命性科学理论的标准。在分析这些质疑之后,可以提出一种以批判性能力为出发点来理解REC的革命性的新方式,并探讨该革命性会带来的更强的概念整合能力、更为宽广而融贯的自然主义和丰富的哲学后果。  相似文献   

20.
过分自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过分自信是指人们对自身绝对水平的高估, 使得对自己的评价优于实际水平, 广义的过分自信是一种非理性的过于优化的估计, 还包括对自身相对水平的高估。基于进化心理学理论和生态理性假设提出的进化模型认为, 过分自信是一种快速启发式认知策略, 在适应和生存中具有优势, 是进化选择的结果。根据对个体知觉偏差的不同假设, 进化模型分为二项式模型和正态模型, 都得出了一致的研究结论。与过分自信的自我提升理论、权重差异理论和信息差异理论相比较, 进化模型具有许多优点,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探讨和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