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15,(7)
<正>编者按:无论你在何岗位、担任何职务,总会有退休的一天,但神的工作不会因为你的退休而停止,依然需要继续推进向前。因此,交接棒的问题必须提上议事日程。圣经中有不少交接棒的例子,摩西与约书亚、以利亚与以利沙等。为了传承天国使命,无论基督教两会与堂会都要做出预备。本期讨论领袖接棒问题,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2.
《天风》2015,(10)
<正>学习同工配搭侍奉是我们侍奉的第一功课,只有在同工的彼此配搭中才能完成教会的牧养。健康的教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服侍者能做好配搭侍奉,做好团队侍奉。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同工的配搭侍奉?一、共同的异象,同负使命用什么能把不同背景和性格的人凝聚在一起,彼此相爱,同心服侍,而且没有任何私心呢?那就是共同的异象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5,(7)
<正>领袖接棒需要老一代领袖对新一代的培养和帮助,也需要新一代对老一代领袖有尊重和谦卑的态度。教会领袖工作交接,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教会的领袖接棒必然需要领袖培养。这就需要新老两代人的"刀杖合壁",用心培养、操练和服侍,使得教会青黄相接,薪火相传,可持续发展。关于领袖工作的交接,圣经中有很好的例子。摩西是以色列人中伟大的领袖,当摩西被呼召兴起的时候,有神特殊的恩赐和带领,所以当亚伦和米利暗毁谤摩西的时候,神亲自做见证向他  相似文献   

4.
正"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参可10:45)基督的教训贯穿了历代的教会。教会是基督道成肉身在地上的延续,自然要履行基督服侍人的使命。一个健全的教会,必定既宣教又兼顾服侍。教会作为社会的一个实体,理应发挥教会的社会职能,主动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同时,教导信徒信仰与生活并行,信心与行为一  相似文献   

5.
<正>退休是异象的传递,是使命的传承,是接力棒的交接,是新时代的开始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正从快速发展期逐步进入小康稳定期,基础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居民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养老保障和各种社会福利,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老有所养"在许多地方正在稳步实现。社会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老龄化时代。而当年复堂的第一代牧者,现在也正步入退休,我们是否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6.
<正>教会合一是上帝的心意,并且不只是教会,而是所有的一切,将来都要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参弗1:10)。教会担负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在人与人之间缔造和平。若教会自身都有纷争,又怎能承担起这使命?《哥林多前书》中,保罗最忧心的就是哥林多教会的纷争。因此在书信开头的问安和感恩之后,保罗就单刀直入地指出他们  相似文献   

7.
杨联涛 《天风》2023,(5):26-28
<正>读到《启示录》6章至16章七印、七号、七碗(简称“印、号、碗”系列)的灾祸异象,人们不禁要问:异象中可怕的战争、饥荒怎样、何时发生?我们该怎样解读“印、号、碗”系列?约翰借这些异象要向亚细亚众教会及后世教会传递什么信息?我们可以从文学修辞角度对“印、号、碗”系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用心地训练一个团队,并能对新一代委以重任,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侍奉传承系统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与巨变,我们也迎来了中国基督教冬去春来、重新出发的蒙恩岁月,上帝使用这四十年的历程造就装备了一代教牧。他们有机会与中国教会的前辈们一起侍奉,带着不能违背的异象与托付,在中国教会百废待兴的年日里,渐渐成长为新的历史时期中被主使用的一代仆人和使女。如今,改革开放之初蒙召的一代牧者己渐渐步入退休之年,各地教会正面临着复堂之后的第一波教牧  相似文献   

9.
张效法 《天风》2011,(8):42-45
近日我们杭州思澄堂按立了24位同工为牧师、教师和长老,当受职同工侍立主前,庄严宣誓,领受异象,受主差遣时,所有人都很感动!确实,圣职是一种"誓约与圣约"。受职礼既是一种蒙恩的见证,也是一个宣誓立约奉献自己的时刻,既蒙受从神得到与此圣职相符的力量、恩赐和祝福,也是领受教会差派为主作工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高中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同时也是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如果把一个人一生的教育看成是一场接力赛的话,那么高中教育则传递着至关重要的—棒。也就是说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德才兼备是衡量人才的标准,学会做人就是进行品德教育,学会学习是智育,学会发展是培养综合能力。在这几个方面里,学会做人是学生成才的先决条件,对学生的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兵 《天风》2009,(8):19-21
毋庸置疑,人类在二十一世纪最大的特点就是进入了网络时代。在这样一个一“网”打尽天下的时代,因着网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开始缩短;因着网络,社会的信息和资源得到有效地共享;因着网络,教会得以拓展她福音和牧养的空间。但同时网络也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低俗、色情内容的泛滥,不负责任的虚假信息的传播,使人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而在现实社会中却备感孤独……网络对于教会牧养事工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可以说,今天任何一个肩负着牧养使命的教会,都不能不正视网络存在的现实。一个不懂得如何面对网络和使用网络的教会,是一个固步自封、落伍于时代的教会。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5,(7)
<正>作为一个组织负责人第一位的任务,是帮助组织正确地选择接班人,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英国文学家刘易斯说:"这个世界需要的是一位真正具有灵感的,勇敢的杰出领袖。"教会需要好领袖,教会领袖还要做好交接班的工作,培养出有灵性、有智慧、敢担当的接棒者。一、作为领袖务要先挑选好接班人培养接班人,意味着有取舍,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成为接班  相似文献   

13.
宣教的途径     
余江 《天风》2001,(2):1
教会作为道成肉身在世上的延续,始终肩负着传扬幅音的大使命。上帝将这一神圣的使命托付给教会,也为不同处境的教会,预备了最适合本地宣教的途径。 由此,我们可认识到,教会的使命不变,但宣教的方式可以因地而异。圣经向我们启示了万古常青的真理,在任何时代,任何处境,都能发出相应的亮光。如马太福音13章中,耶稣讲了面酵的比喻:“天国好像面酵,有妇人拿来,藏  相似文献   

14.
本刊前几期已经讨论了讲台工作、教会传道人的问题、教会的团结同心问题、青老交接问题。也分几期讨论了教会组织与管理的各方面问题。我们认为,这些专题的讨论都是属于“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这一大的任务下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相信已经引起了同工们的注意。 本期起我们刊出有关教会自养方面的文章,作为交流和探讨,盼望读者留意。  相似文献   

15.
在其《系统神学》第三卷中,潘能伯格探讨了教会论。他使用标记与被标记物这一符号学范畴,从几个主要方面探讨了教会和天国的关系,包括作为天国标记的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关系;教会伦理问题;以及教会生活中基督救恩临在的标记形式,即圣礼与圣职。其中不乏对新教的某些教会论理解带来的挑战,如教会与社会的张力关系、婴儿洗问题、基督临在于圣餐的性质问题、女性圣职按牧的理据等等。他从终末论的角度论及了教会的使命:虽然有许多的不完美,但教会团契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上帝国度的范本,最终的终极圆满将藉着基督再来而实现。  相似文献   

16.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争取自由、民主和解放进行斗争.今天,我们在谈论教会内部团结的时候,都明白"团结就是力量",都清楚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只有团结合一才能见证教会确实是爱的团契、确实是基督的身体;只有团结,我们才能凝聚力量推进事工发展,兴旺福音.  相似文献   

17.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只有基督是这个身体的头,我们大家都是肢体。各个肢体作用虽有不同,其本身却并无高下贵贱之分,而应当以兄弟姊妹相待,以民主的精神相互合作,共同为我们的教会服务(格前12,27-31)。梵二会议也强调指出,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既然每个人都有灵性,而且都是按天主的肖像所造,既然都拥有同一本性和出自同一本原,既然都是基督所救赎,并且都拥有同一超性使命和命运,就越发要承认,人人根本上一律平等。”(教会牧职宪章29)我们承认在社会上人人平等,在教会内更应当人人平等。教会是一个服务的共融体。她是为传…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中国教会一直在谈"办好教会",原则问题大家有共识,譬如坚持三自原则,要健全教会的规章制度、民主管理、人才培养等。但是办好教会的内容决不单单就是这些,在《马太福音》第28章里面,主耶稣托付门徒把他的名传到地极,叫万民作他的门徒。可以说教会从起头,教会的核心使命就是要在神的恩典与周围未信的人群之间作传递和作见证,让神的恩典临到众人,也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人可以作基督的门  相似文献   

19.
陈顺鹏 《天风》2010,(9):14-15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争取自由、民主和解放进行斗争。今天,我们在谈论教会内部团结的时候,都明白“团结就是力量”,都清楚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只有团结合一才能见证教会确实是爱的团契、确实是基督的身体;只有团结,我们才能凝聚力量推进事工发展,兴旺福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尝试从教会论的角度探讨基督教会社会关怀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本文通过对教会的性质和使命的探讨,指明作为宣讲、服待和团契的教会,其社会关怀具有神学的意义,与教会的本质和使命是分不开的。教会的社会关怀不仅仅是传福音的工具,而且是教会福音事工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福音的宣讲中,教会应在属灵生活与社会关怀之间、在现世与终末之间有一个适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