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丹     
烧炼丹砂铅等矿石及药物的道教方术总称。包括三种烧炼术,一为神丹,二为金液,三为黄白。与内丹相对称,统称丹道、金丹道。炼丹术在我国起源甚早,汉武帝时,已出现“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白”(《史记·封禅书》)的记载。汉桓帝时,方士魏伯阳作《参同契》,假借易卦爻象,以论烧炼金丹之事,言坎离水火龙虎铅汞之法象,而配之以阴阳五行昏旦时刻为进退持行之符候,成为在理论上、实践上给炼丹术以深远影响的“万古丹经王”。魏晋时流行有《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等书。东晋葛洪著《抱朴子内篇》,宣扬金丹道为“仙道之极”,认为“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  相似文献   

2.
道教辞典     
华颐 《中国道教》1990,(4):60-61
张伯端(984—1082)北宋道教徒。又名紫阳,字平叔。天台(今属浙江)人。曾涉猎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少为太学生,举进士不第,后为府吏。因触犯“火焚文书律”,遣戌岭南,后转成都。传说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遇异人刘海蟾,授以“金液还丹火候之诀”。乃改名“用成(诚)”,号“紫阳”。作《悟真篇》,阐发道教内丹之法。强调先“命”而后“性”。三教合一思想显著,“教虽为三,道乃为一”,认为“  相似文献   

3.
认识火候《悟真篇自序》说:“仆幼亲善道,涉猎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惟金丹一法,阅尽群经及诸家歌诗、论、契,皆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银朱砂,白金黑锡,坎男离女,能成金液还丹,终不言真铅真汞是何物。不说火候法度,  相似文献   

4.
道教辞典     
炼形道教修炼术语。一、炼养身形。即通过导引、行气等炼好身体,为“得道成仙”创造条件,义同“筑基”。《至游子》卷下:“学道者必先养其身,而后可与议矣。”“止行炼形可乎?奇士曰:斯住世矣,为其返老还少也。”《云笈七签》卷四十九《玄门大论三一诀》:“守神炼形为中乘。”二、炼养“内丹”。即通过“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等阶段,实现三归二、二归一而“结胎成丹”。《灵宝毕法·金液还丹第七》云:“则大药将成,谓之金液;肘后抽之入脑,自上复下降下田,则曰还丹。又复前升,遍满四体,自下而上,则曰炼形。”又云:“此采药三百日,数足胎圆,而飞金精减一卦,勒阳关如旧,罢  相似文献   

5.
认识火候 <悟真篇自序>说:"仆幼亲善道,涉猎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惟金丹一法,阅尽群经及诸家歌诗、论、契,皆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银朱砂,白金黑锡,坎男离女,能成金液还丹,终不言真铅真汞是何物.不说火候法度,温养指归."张伯端怨嗔丹家没有把最关键的东西昭示天下.  相似文献   

6.
《周易参同契》以《周易》卦爻象数作为符号,既说明外丹炉火,又隐含内丹修炼。“乾坤”多数学者认为就是比喻外丹炉鼎和内丹人身,本文认为还比喻金丹练就的形象以及阳极盛和阴极盛之时的火候。“坎离”主要指外丹的铅汞药物和内丹的元精(元气)、元神,而没有表示火候的涵义。“八卦”主要用于表示火候,实际上只用六卦(除去坎离二卦)。“十二消息卦”表示人身能量流的阴阳变化,即炼丹火候的阴阳消长变化。《参同契》巧妙地借用了《周易》卦爻符号表示火候,从而解决了时空、质量、场的转换问题,构成时空统一的、可顺可逆的四维模式,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相似文献   

7.
"外丹何以长生"是外丹理论的核心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回答几易其说,从汉代的通过祭祀、封禅召唤仙人以成仙,至葛洪提出的"假求於外物以自坚固",至其后的外丹是矿物之精华、是天地之元气,最终的演化为外丹是"道"的显化,故服之可长生。炼制外丹的材料也从五金八石发展为唯铅汞论,乃至真铅真汞。真铅真汞并非现实中的金属,而是阴阳二炁、先天一炁,传统的外丹炼制方法对此已无处下手,而内丹术则从人体自身找到了办法。唐宋内丹兴起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外丹理论已经走向终点,而内丹理论承接转向,开创出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华颐 《中国道教》1988,(4):41-43
隋唐五代在道教教义方面最突出而又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最大的,是钟吕金丹道的崛起。何谓钟吕金丹道?即道教仙人钟离权、吕洞宾所倡导的内丹修炼术。何谓内丹?简单地说,即将人体比作“炉鼎”,以体内之精、气为药物,运用“神”去烧炼,认为社会使精、气、神凝为“圣胎”,“圣胎”可以离开躯体而为身外之身,永世长存。这个所谓“圣胎”,或称神丹,亦称内丹。宋翁葆光《悟真篇注序》有一段解释: 夫炼金丹大药,先明天地未判之前,混沌无名之始气,立为丹基。  相似文献   

9.
《道藏》洞神部收录《太清金液神丹经》卷下为可信的葛洪之作,此文在研究葛洪生平经历、三国两晋时期的外国地理以及南海西域出产丹砂、香料之国等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史料价值,陈国符称之为“晋代外国地理志”。随着对葛洪研究和古代西域南海地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神丹经》卷下的文献价值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丁宏武,文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副教授。  相似文献   

10.
老子思想与《内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万物负阴而抱阳”与人体阴阳平衡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42章,以下引该书只注明章次)“冲气”是指阴阳二气相互涌摇融合。老子这句话说明了天地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的和合构成的。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以“气”为化生万物的元素的思想,中国哲学史中的“天下一气”、“生死一气”的思想皆由此而出。《内经》直接把这一思想引入了中医学。《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把阴阳二气的作用当作天地万物的总规…  相似文献   

11.
魏晋名教与自然论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名教与自然”在中国思想史上是思想家们常常论及的一个问题,表现在魏晋时期更为突出,照陈寅烙先生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中说法:当时“凡号称名士者其出口下笔无不涉及自然与名教”之问题。一、无不涉及名教问题之由来为了说清这点,先从“名教与自然”中的“名教”之含义说起。“名教”从广义上说是指一种由儒家所倡导的伦理纲常、礼教道德,如汉魏名士蔡器宗庙之议所说:“夫君臣父子,名教之本也”(《后汉纪》卷二十六),南朝郑鲜之所说:“名教大极,忠孝而已”(《宋书·郑鲜之传》)。这里的“名教”具有名词特征…  相似文献   

12.
曹剑波 《宗教学研究》2002,20(1):104-111
本文以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为研究对象,着重挖掘《周易参同契》中外丹炼制的原理、要素、过程和功效。“鼎室中自是一天地”、“同类相从”思想和“三五与一”的模型是《周易参同契》中外丹炼制的原理。以太一炉为鼎炉,以铅汞为药物,以“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为火侯,是《周易参同契》所建构的外丹炼制的三大要素。其外丹炼制的过程为:1“以金为堤防”,筑固炉鼎;2用“六一泥”“固塞其际会,务令致完坚”;3采药归炉;4炼黄丹和灵丹;5伏食制玄黄。服食外丹的功效有:强身健体、发掘人体潜能和修道成仙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道教炼丹术信仰中,有几种矿物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们是丹砂、汞、黄金、铅等。丹砂古代又称丹,炼丹术这一名称就是由此而来。丹砂又名朱砂、辰砂,它是一种红色固态矿物,其成分是硫和汞。在现代矿物学中,常在“汞矿”名目下讨论丹砂。据研究,我国古代认识的丹砂形态有两种:一种呈结晶状,晶形属三方晶系,常呈菱面体或板状。中国古代文献中常描述这种丹砂单晶如“樗蒲子”、“紫石英”、“石榴子”、“斧劈”、“镜面”等等。另一种虽常呈块状,但不现完全解理,还有的则呈粒状、粉末状等等,质量较差。优质丹砂晶体具平行菱面的完全解理,鲜红者显金刚光泽,暗色者近似金属光泽,透明至不透明,条痕鲜红色。汞又叫水银。是一种白色液态物质。天  相似文献   

14.
魏代富 《管子学刊》2011,(2):118-120
1.而礼不使也 《内篇一·二》:“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案:此处脱“其”字。《晏子春秋集释》(以下简称《集释》)以为“以下文例之,‘其’字衍。”未若加“其”字为顺,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以下简称《校注》)以为脱也),  相似文献   

15.
关于《唐虞之道》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竹筒中,被整理者题名为(唐虞之道)的一篇共包括29只简,竹简的形制和书体都与题为《忠信之道》的另一篇相同,所以可以肯定二篇之间应该有较密切的关系,以下,拟就精虞之道冲的几个小问题提出来讨论。一、《唐虞之道》与《尚书·尧典》郭店竹简与“六经”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六德》与《语丛一》中都曾提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表明“六经”作为一个整体至少在此时已经存在。除了象(五行)、(消衣)。《成之闻之》等篇直接称引《诗》、(书》以外,有些篇章虽未提及经典的名字,但其讨论的内…  相似文献   

16.
《抱朴子内篇》(下文简称为《内篇》)①是晋代葛洪(公元283—363年)的代表作,它不仅是金丹派的养生著作之一,而且还是道教养生大全。由于早期道教的养生著作大多亡佚,而《内篇》中却包含有丰富的养生思想,因此,对《内篇》中的养生智慧进行认真地发掘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一、养生理论基础(一)养生本体论《内篇》从宇宙本体论的高度来论证长生久视的思想。它认为“玄”或“气”是宇宙的本源,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玄”或“气”产生的。它说:“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P1)“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  相似文献   

17.
“神道”最先是在《观·彖传》中提出来的,历来对它的解释存有分歧,大致为二说:一为神明之道,二为自然之道。本文认为,“神道”可分为三个层次:神明之道、自然之道、道德之道。自然之道为本,为体;道德之道为末,为用;神明之道只是表。《周易》提出“神道”这一概念,落脚点是设教,即设置政教。所谓“神道设教”就是以神道对人民实施教化,以建立一个等差有序又和谐相得的社会秩序。“神道设教”是以天道(自然之道)为依据的,同时又体现出鬼神的意旨,而其实质乃是合乎统治阶级利益同时又有利于整个社会安定、发展的道德之道即人道。从某种意义上看,“神道设教”是《周易》的宗旨。  相似文献   

18.
张阳 《中国道教》2014,(2):53-55
正张伯端,天台人也。少无所不学,浪边云水。晚传混元之道而未备,孜孜访问,遍历四方。宋神宗熙宁二年,陆龙图公诜镇益都,乃依以游蜀。遂遇刘海蟾,授金液还丹火候之诀,乃改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修炼功成,作《悟真篇》,行于世。张伯端生平正史中皆不见其传,《正统道藏》中《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以下称《仙鉴》)卷49记载:张伯端,天台人也。少无所不学,浪迹云水。  相似文献   

19.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百年文献学研究历程中,德国MEGA2编辑专家英·陶伯特的编辑与研究工作可谓至关重要。正是陶伯特首创了MEGA2试编卷中“费尔巴哈”章的编排架构,构想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整版框架,并最终正式提出了时间顺序版“费尔巴哈”章。值得一提的是,陶伯特所构想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完整版是理解MEGA2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重要中介,它为我们在比较视域下编排中文二版《德意志意识形态》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南五祖     
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南宗五位祖师,即张紫阳、石泰、薛式、陈楠、白玉蟾。相传张紫阳于宋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遇异人授以“金液还丹诀”,修炼成道,以“金丹之道”授石泰,泰授薛式,式授陈楠,楠授白玉蟾。白玉蟾在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授彭耜、留长元、赵汝渠、叶古熙等,自此,逐渐形成道派。元初,此派由于与北方的全真道的观点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