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洪与中国道教目录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道教目录学是中国古典目录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本文对葛洪的道教目录学思想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 :葛洪是中国道教目录学的创始者 ,其代表作《抱朴子内篇》中的《遐览》篇则是中国道教目录学史上的第一部道教目录学著作。  相似文献   

2.
葛洪是东晋时期一位卓有建树的道教神学理论家,所著《抱朴子》一书,由《内篇》二十卷和《外篇》五十卷组成,是晋以前道教理论和方术集大成的一部恢弘巨制。学者们对于葛洪道教思想的研究多着重于《内篇》。依葛洪自叙:"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  相似文献   

3.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葛洪一生"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①主要著作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神仙传》等。葛洪作为一名"兼修医术"的道教徒,其医药思想也极为深远广博。本文主要通过对《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的窥探,以了解其医药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 葛洪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他的代表作《抱朴子内篇》(亦简称《内篇》)为当时的神仙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葛洪集宗教家和古代科学家于一身,是一个理性主义的有神论者,在《内篇》中形成了自己的道教哲学体系。下面,我们对葛洪的哲学思想,略作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5.
《抱朴子内篇》(下文简称为《内篇》)①是晋代葛洪(公元283—363年)的代表作,它不仅是金丹派的养生著作之一,而且还是道教养生大全。由于早期道教的养生著作大多亡佚,而《内篇》中却包含有丰富的养生思想,因此,对《内篇》中的养生智慧进行认真地发掘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一、养生理论基础(一)养生本体论《内篇》从宇宙本体论的高度来论证长生久视的思想。它认为“玄”或“气”是宇宙的本源,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玄”或“气”产生的。它说:“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P1)“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  相似文献   

6.
<抱朴子·诘鲍篇>出自<抱朴子>外篇,是晋代道教学者葛洪的学术著作.抱朴子是葛洪的自称,并以此名书.而鲍敬言其人不详,根据他与葛洪的辩论来推测,应与葛洪是同时代的人,也就是两晋时期的思想家.他的生平、著作均不可考,曾著有<无君论>,而今仅见于<抱朴子·诘鲍>中.所以<诘鲍篇>就成为了解鲍敬言思想的重要资料.那么,鲍敬言的无君思想具体内容如何,他和葛洪的辩论是怎样展开,二者之间的分歧主要是在何处,从中如何窥见二人的学术旨趣,以及二人辩论的历史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老庄道家是道教的理论来源之一,道教学者葛洪总体上对老庄持维护态度,但也在生命观和政治观上对老庄提出了批评。通过认真辨析《抱朴子》中"道家"和"黄老"的内涵,以及葛洪对老庄道家的态度,可以看到葛洪的道教仙学既批判地继承了黄老之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黄老之学,这是葛洪道教仙学的独特性所在。  相似文献   

8.
庄子思想与道教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古代巫术、方术依托道家在汉代形成的、以追寻长生不死成为“神仙”为主要目标的、人为的世俗宗教。正如晋代的道教理论家葛洪所说,“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内篇·勤求》),“夫神仙之法,所以与俗人不同者,正以不老不死为贵耳。”(《抱  相似文献   

9.
《抱朴子》的内容涉及治国安民、处身立世、修身养性、神仙方术、养生延年等各个方面,也蕴含着值得珍视的心理保健思想,以下试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否泰付之自然”葛洪在政治腐败,家道中落,仕途坎坷的逆遇之中,不尚权贵,安贫乐道,将立德立言视为君子之本,以归隐著书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他的人生道路上,道家道教既是他的终身事业,亦成为他贫贱不移、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对于道家道教这种心理保健功能,葛洪有着明确的认识,他说:“外物弃智,涤荡机变,忘富迁贵,杜遏劝沮,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①。”道家道教…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首先发现和利用食醋化学氧化作用的,是中国道教中的炼丹道士。炼丹道士通过炼丹实践,观察到许多食醋与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在许多有关道教炼丹的著作中,记载了食醋对某些有色金属及矿物的氧化、溶解、还原、置换作用以及醋与碱的相互作用。道教将食醋美其名曰“华池佐味”。食醋是古代道教炼丹中的必备之物。古人炼丹用醋不仅扩展了醋的用途,而且客观上提高了醋的酸度、浓度,相应地推进了食醋酿造质量的发展。晋朝著名的炼丹家葛洪(公元281-361年)继承了中国早期炼丹理论,结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留下了完整的著作。他的《抱朴子·内…  相似文献   

11.
试析葛洪《遐览》的道教书目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洪是中国道教史上的著名人物 ,《抱朴子内篇》为其代表作 ;该书以篇为卷 ,且各卷之论述又相对独立完整 ,《遐览》为其卷之 1 9。本文对《遐览》的书目特征和社会功能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作者认为 ,《遐览》是中国道教目录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道经目录。  相似文献   

12.
禁咒术是道教中最具特色的道术之一。禁咒术本是秦汉方术的一种,经过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的理论化,提出了"气禁"理论。这一理论提出之后影响非常深远,是后世认识和看待禁咒术的主流思想,使禁咒术具有了合理性。本文讨论的核心就是葛洪"气禁"理论提出的背景以及他如何将禁咒术置于道教的知识体系中,即如何在成仙的目标下使禁咒术成为道教理论的一部分。郭鸿玲,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5级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3.
冲虚古观地处罗浮山南麓,道教称第七洞天(朱明辉真洞天)、第三十四福地(仙人华子期治之)。创建人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生于晋武帝大康四年(公元二八三),晋时任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是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从郑隐学道,得其丹法,后师事南海太守鲍靓,著《抱朴子·内篇》,整理炼丹方术,发展外丹理论,以达长生久视之愿。东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三二七)到广州访邓岳,邓曰,罗浮  相似文献   

14.
前此曾论述葛洪神仙思想的现代意义,①此再论想谈其历史意义。葛洪的神仙论在道教神仙这个核心信仰方面,有重要的历史和理论意义。主要讨论神仙问题的《抱朴子内篇》,对其以前的神仙思想,作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总结,并有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通过梳理《抱朴子外篇.用刑》所展现的"刑治"思想,来对葛洪的思想体系概貌作一全面的把握。葛洪将刑罚视为"国之神器",对刑罚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作了充分论证。葛洪的刑治思想是秦汉黄老道家涵容法家思想的延续与发展,也是其自身思想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把握道教的社会政治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谈《遐览篇》的道书数目——兼谈错误估计和错误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录学上称最早的道教经书目录,是刘宋陆修静(406—477)于明帝太始七年(471)因敕上的《三洞经书目录》。其载道教经书并药方、符图等1990卷。事实上在这之前已有道书目录,这就是东晋葛洪(284—364)的《抱朴子·遐览篇》。但《遐览篇》所载道书究竟是多少?以往诸家说法不一,也都有错误。如方维甸在《校刊抱朴子内篇序》中说282种,侯外庐等同此说;范寿康在《中国哲学史通论》中说291部;  相似文献   

17.
无知与奸诈     
晋代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约公元284—364年)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儒家和道家,著有《抱朴子外篇》、《抱朴子内篇》、《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神仙传》、《隐逸传》、《集异》等书。受其生活年代的文化背景及现实的影响,葛洪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炼丹家,然而其对封建迷信的危害却有一定的认识,并力图破除一些迷信现象。今读到其中两则故事,遂生联想,乃作札记。  相似文献   

18.
葛洪是东晋时著名的道教神学理论家,他在《抱朴子·内篇》一书中不仅反复论述了神仙不死、神仙可学、学仙方法(注1)的宗教思想及其炼丹术,而且还在许多地方论述了当时的各种道士,他的这些论述,成为我们探讨、研究道教道士的宝贵资料。从历史上看,道士是由方士演变而来。而所谓方士主要是指起源于战国燕齐一带近海地区的中国古代好讲神仙之说或奇方异术者。如秦之徐福,汉武帝时主张“祠灶”的  相似文献   

19.
从养生之法到炼丹之术,葛洪的道教炼养实践与他的道教教义理论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践、理论体系。本文分析了其理论的形成过程:借助《道德经》中的"有/无"话语结构,葛洪进一步阐发其对"玄"的理解,最终落实到对"形"与"神"的讨论,从而实现将"长生不死"这一理念合理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余植 《中国道教》2009,(2):14-17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属今江苏省)人,是两晋之交著名的道教学者、神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出生江南士宦豪族.他学识渊博,儒道兼治,为两晋少见的"博闻深洽"[1]①之士,一生著述甚多,现存的主要有<抱朴子>内外篇,<神仙传>和<肘后备急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