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女性与自然都是生命的生产者这一理论主张出发,社会主义生态女性主义者席瓦和米斯辨析了"从上面看"与"从下面看"两种生存视角的不同,强调其生存观是替代资本主义父权制经济模式的选择,并描绘了生态女性主义生存型社会的基本轮廓。社会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生存观主张整体主义的和谐自然观,强烈反对机械论自然观,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重新建构了自然与女性之间的关联性,纠正了早期生态女性主义的本质主义倾向;在尊重自然界和女性的价值基础上,较好地处理了生存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在实现生存性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否定男性的贡献;契合了当前全球环境正义运动关于正义和平等的要求。社会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生存观清晰地展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多元生态伦理主张,为人类正确处理生存和发展关系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和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伊格尔顿的女性主义研究是其身体理论的延续,其理论资源主要来自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目的在于寻找一种理想的政治模式,这一模式将女性的某些文化品德以及女性的反叛力量视为重要条件,女性、文学及美学的亲缘关系,也促使伊格尔顿关注女性主义。无论是批评还是赞扬女性主义,伊格尔顿均以其政治理论及政治目标作为评价标准,由此可见,伊格尔顿的女性主义批评并非单纯地从女性解放立场出发,而是基于其理论建构与政治诉求的需要,在他看来,女性主义不具备独立意义,而是作为政治过程的一个环节,一个具有关联作用的有效点。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性主义是在对女性的社会身份和自然生态现状关注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理解人类与自然,女性与男性之间关系的角度。通过这个角度对河套地区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寻找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态女性意识,为打破二元论思维模式、构建新型生态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与生态主义思想结合下产生的,它强调女性必须和自然结成同盟,在解放女性的同时解放所有生命。中国古代神话中,女神与自然世界关系密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域回溯中国神话中的生态智慧,可以丰富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乃至最终解放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5.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与宗教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隐含着人类历史的文化基因.男女两性共同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文化.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视角下社会性别研究的兴起,学术界对宗教的研究也开拓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学术旨趣,如女性与宗教这一新动向的出现.云南民族众多,由于其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发展的不均衡性,其宗教类型齐全,信仰内涵丰富.在此背景下,本文拟对近些年来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与宗教的相关研究情况,分别作一宗教人类学理论视角下的概述.  相似文献   

6.
西方女性主义圣经批评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基督教女性主义者质疑圣经的男性中心主义。19世纪最重要的女性主义释经著作是伊丽莎白.斯丹顿主编的《妇女圣经》。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主义圣经批评成为西方特色鲜明的学术科目。抨击父权制观念、谋求建构女性的主体性阅读地位及其文化传统、主张上帝具有双性同体的特质,是女性主义圣经批评的理论特征。妇女主义圣经批评在反对性别歧视的同时,兼而反对种族偏见和阶级压迫。  相似文献   

7.
当代环境伦理学家麦茜特推出的伙伴关系伦理既是对自我中心伦理、同心圆伦理和生态中心伦理的突破,也是对后两者的有机融合,且鲜明地指向了社会正义和生态正义。伙伴关系伦理挑战了父权制和生态女性主义的惯常叙事,描绘了人类和自然非控制关系的良好愿景,指明了重构人类社会内部正义努力的方向。但非人类的自然如何以平等的伙伴身份捍卫自身利益,人类又如何在不干预的前提下尊重自然之自治性,以及如何在不撼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治愈地球,又成为牵制伙伴关系伦理践行的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8.
伍尔夫是20世纪著名的女性主义先驱者。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伍尔夫充分展现了其女性主义思想,并从经济、文学等方面强调了女性解放之必要。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伍尔夫在本书中所体现出的许多观点有着紧密的关连。将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置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视域下,围绕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等方面展开论述,将会对这部女性主义文学著作有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激进女性主义,将"技术"纳入了其研究视野。在激进女性主义看来,生育技术是父权制压迫女性或男性向女性生育权力领域进攻的武器;医疗技术因"缺乏女性的声音、立场和视角"而使女性在医疗技术系统中成为"他者"。整容技术带给女性的只有"对女性身体的殖民"。避孕技术、"人造子宫"技术等引领的"生物科技革命"是女性摆脱成为"生育机器"从而实现性别平等的良好契机。总体上,激进女性主义技术研究者对现代技术呈现出某种矛盾的心理。相较于其他女性主义流派,它在更深层次上突出女性价值、立场与视角来阐释技术,这对技术领域性别平等问题的解决是有利的。但它凸显性别差异,过度张扬女性价值,以摆脱"性别统治",这等于变相承认了事实上的性别不平等及其现存"合理性",使其在技术领域追求性别平等呈现简单化与"粗暴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周冏 《伦理学研究》2020,(1):122-127
一直以来,女性主义以消除所有形式的性别压迫为其核心政治目标。第一波女性主义论证其正当性的理据在于两性拥有同样的理性能力,因而女性应当在政治权利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方面拥有和男性一样的权利。而这忽略了两性之间的差异,并且无益于解决家庭领域内的性别不平等状况。为此,在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之后,女性主义转而关注女性独特的身体体验,一方面揭示了父权制如何以身体为对象而建立统治,另一方面又从建构论的角度论述了性别主体在身体实践中形成的过程,从而提出身份政治的主张。但是对身体的强调可能会导致本质主义的困境,同时女性群体内部存在着不同的身体体验,难以形成统一的女性主义立场,因此导致女性主义自身合法性的危机。为此女性主义试图在肯定多元体验的基础上,思考一种差异政治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