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话”是本世纪最响亮的政治口号之一。早在本世纪初,西方思想界为了摆脱社会危机,开始了各种思想领域的对话。在宗教认识上,西方基督宗教随着宗教学的发展而认识到许多东方宗教观念,尤其是佛教、印度教和中国儒道思想,形成了“与东方对话”的高潮。在20世纪的“对话”氛围中,西方基督宗教率先开始了各种对话。首先,基督宗教强调自身各派的“对话”、“谅解”,从而在其内部形成基督宗教“普世”和“合一”运动。在基督宗教的合一运动影响下,著名新教神学家蒂利希极力主张未来的教会乃是具有“新教特性的天主教会”,即力主新教与…  相似文献   

2.
论罗马天主教会的新教会学任延黎当代罗马天主教会的新教会学把教会在世界上的存在与基督的道成肉身作类比,论证教会也集神圣性与世俗性于一身,因而担负着关心和参与世俗事物、在地上扩展天国的使命。新教会论等神学革新为罗马教会的改革开放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作者任...  相似文献   

3.
在其《系统神学》第三卷中,潘能伯格探讨了教会论。他使用标记与被标记物这一符号学范畴,从几个主要方面探讨了教会和天国的关系,包括作为天国标记的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关系;教会伦理问题;以及教会生活中基督救恩临在的标记形式,即圣礼与圣职。其中不乏对新教的某些教会论理解带来的挑战,如教会与社会的张力关系、婴儿洗问题、基督临在于圣餐的性质问题、女性圣职按牧的理据等等。他从终末论的角度论及了教会的使命:虽然有许多的不完美,但教会团契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上帝国度的范本,最终的终极圆满将藉着基督再来而实现。  相似文献   

4.
高英 《天风》2010,(9):16-18
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下称“世基联”)自1948年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宣告成立以来,在推动基督教三大宗派(罗马公教会/“天主教”、东方正教会/“东正教”以及基督新教)的普世合一运动中,已走过“花甲”之年,结出了令人欣慰的合一硕果。“世基联”下属专委会之~“信仰与教制委员会”(下称“信教会”),是早在1927年在瑞士洛桑成立的跨宗/教派组织,注重从信仰传统和各宗/教派教会体制(教制)层面上,探讨和推动教会合一。  相似文献   

5.
1、导论:新教教制,起源与创制路德改教肇始的基督新教教会经过五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和演化已被证明为人类精神史上的一种伟大的创制和成就。我们知道,自从使徒们在教会初期召开的耶路撒冷会议(徒15:1-19)上确立了教会之普世大公性方向以降,基督信仰以教会制度化(institutional)形式迅速成长  相似文献   

6.
苏喜乐  郑飞阳 《天风》2023,(8):45-47
<正>在基督新教教会,“像”(圣像,Icon),往往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是一个没有太多讨论余地的存在,“唯独圣经”的宗教改革传统使其在新教教会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摩西律法中(参出20;参申5)关于“像”的诫命更是深刻地影响了世世代代基督徒对于圣像的信仰心理。教会历史中对于圣像的争论从基督教诞生起就没有完全停止过,更遑论对中世纪东西方教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圣像破坏运动。同时,又有如大马士革的圣约翰这样的教父,透过基督道成肉身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正>很高兴在这次中西部神学毕业生教牧培训班上给大家介绍《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以下简称《教会规章》)。《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是中国教会走上联合道路后作为后宗派时期教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规章性文件,它虽然还很初步、很简要,却包含和体现着中国基督新教教会最基本最核心的教义教规内容,对中国教会的建立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享。一、《教会规章》的重要性二、《教会规章》制订过程三、《教会规章》内容简介  相似文献   

8.
《天风》2020,(11)
正将临期作为礼仪年历的第一个节期,呼召我们以"期待基督再来"开始我们的朝圣旅程对于大多数中国基督新教教会而言,圣诞节无疑是所有教会节期中最受重视的节日,然而对于圣诞的预备节期——将临期,大家却知之甚少。甚至有些教会在将临期时就已经开始唱圣诞诗歌了。本文将带领大家共同探索教会年历第一个节期将临期的来源、牧灵意义和崇拜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苏喜乐  郑飞阳 《天风》1994,(收录汇总):45-47
在基督新教教会,"像"(圣像,Icon),往往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是一个没有太多讨论余地的存在,"唯独圣经"的宗教改革传统使其在新教教会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摩西律法中(参出20;参申5)关于"像"的诫命更是深刻地影响了世世代代基督徒对于圣像的信仰心理.  相似文献   

10.
有学者指出:基督新教在中国的走向,实因国际国内的局势、国内外的政治以及文化的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即便基督新教在近代历史上的传播是一种文化的传播,若置于社会史的视野加以考察,也不能够排斥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国的可能性,甚至还不能排斥个别的传教士利用历史的时机不恰当地谋取教会甚至个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区域是宗教斗争的重点区域,基督教和本土宗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教会和政府的斗争错综复杂。在这一背景基础上,分析德国统一前后的宗教生活对于认识德国的教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这需要借助不同时期宗教信仰的成员比例和做礼拜的次数的调查。通过德国的ALLBUS数据库,可以得知,基督新教教徒宗教热忱普遍低于天主教教徒。西部德国信教人数基本没有变化,占人口的80%左右,而东部德国无神论者则占到了70%左右。这体现了不同区域、不同路径的宗教世俗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张远来 《天风》2010,(5):42-43,46
<正>基督新教在华的历史迄今已经超过200年,200多年来基督教在华的历程伴随着华夏民族的命运,跌宕起伏!对自我发展之路的探索,对如何去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而进行相应的教会体制改革以求生存与发展,这一急切而又敏感的命题,  相似文献   

13.
小田 《天风》2010,(10):46-48
自同光、光以降,清室颓势毕露;当时,在华基督新教为示同政府友善,并试探皇族改宗基督之可能,在甲午战败之后和辛亥覆亡之前,曾先后向慈禧太后和宣统帝等晋献圣经。本文由当时教会杂志和档案有关记载辑写而成,材料翔实,可补史乘。  相似文献   

14.
美北长老会是所有来华基督新教中一重要差会。近代以来,它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本文运用中英文献档案,分别从传教、教育、医疗三个方面论述美北长老会19世纪在广东的传播与发展情况,以期更加深入地展开对教会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地说,中国基督新教教会的信仰渊源与美国的奋兴主义和欧洲的敬虔主义密切相关。宗教改革时期高举的"唯靠圣经"、"唯靠基督"和"唯靠信仰"的原则,在中国教会从不会过时。因此,如果不基于上帝的启示,不以圣经作为神学的"规范",就没有中国教会所能接受的神学可言,也就没有真正的中国神学。尽管神学不可否认会含有一般信  相似文献   

16.
韩国基督新教鸟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韩国基督新教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奋起抗争、军人独裁统治时期迅猛发展和民主宪政时期衰颓不振的历史脉络作出粗线条勾勒,概述韩国基督新教的民族主义、民主性和现代性诉求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沧桑情境中的曲折表现,尝试揭示韩国基督新教作为普世性基督宗教与局域性韩国宗教传统相结合的产物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融特质及其固有困境.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东正教历史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东正教历史钩沉高崖东正教(东方正教)是基督教三大主要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之一。东正教于1054年与罗马基督教公开分裂,而单独建立教会,自选教会最高首脑(牧首)及教会机构各级神职人员,在世界上有8个牧首区,9个独立教会,教徒约一亿,在世界...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加尔文对路德神学的继承和创新,分析了加尔文在他自己的处境和那个时代对神学伦理学和新教教会制度方面的重要贡献。这些贡献,至今影响着全世界的新教教会,并必将对中国教会的教会神学创制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智慧篇》被犹太软和基督新教视为“伪经”。他们所持的理由是,它的原著不是希伯来文,著作时期太晚,成书又不在圣京耶路撒冷。圣经上说:“这(个)家就是永生天主教会,(它就是)真理的基础和柱石”(第前三,15)。这段经文应理解作“只有教会支撑和保管着由天主所默启的道理”(思高圣经译注)。那么《智慧篇》既是教会保管的圣经,又是圣传和教会的训导一贯予以认定的,所以它是一篇圣经的正典著作,便是毫无疑问的了。  相似文献   

20.
教会是谁的?     
教会是指蒙神呼召,靠着耶稣的宝血成为圣洁,以及在各处求告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一帮人(参林前1:2)。经上还记着说,教会是神的家(提前3:15),圣灵的殿(林前3:16—17),基督的身体(弗1:23),基督的新妇(林后11:2)。由此看来,真正的教会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