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缅跨境民族地区,国家力量由弱到强建构的国家认同、基督教信教群体中波动发展的宗教认同、对民族文化的体认所体现的民族认同以及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共同构成和塑造了区域内的社会认同结构。近代以来基督教信教群体内这一认同结构的发展、演化,正是基督教在该地区中国化进程的历史写照。三者之间互动关系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国家认同为里层、民族认同为中层、宗教认同为表层的"三层椭圆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引导边疆民族地区基督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佛教形成于亚洲,也主要在亚洲传播.在逐渐形成的"一带一路"中,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或种族的优秀文化相互交流交融,在文化等领域形成了日益紧密的联系.在这一进程中,我国与周边其它国家和地区在佛教交流方面亦乘东风之便,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典型的代表是古萨贺尔国的高僧——阿底峡尊者.这位高僧于公元1040年启程,跋山涉水来到阿里古格地区宣扬正统佛学,试图改变蒙藏佛教的衰颓之势.可以说,他的莅临推动了蒙藏地区佛教文化的历史性转变,迄今为止其佛学思想、法脉传承影响了包括蒙古国、尼泊尔、布里亚特等国家和地区在内的整个蒙藏佛教流传区.  相似文献   

3.
领土与国家权力的严格重合是现代民族国家的一个特征.现代意义的国界与古代意义的边疆之内涵差别,体现了现代民族国家国际体系不同于与传统国际关系的特征.在现代民族国家国际体系的冲击和压力下,为了抵抗外来威胁、保持国家统一,清朝末年采取了的一系列边疆建省举措,使中国传统"大一统"框架内的边疆意识和边疆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实现了从边疆向国界的转化.国家主权在边疆地区得到更确实的体现,这是一个使疆域"领土"化的过程,也是从传统性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化的体现.国际体系的压力导致了国家内涵的改变,但中国的统一内涵并没有丧失.  相似文献   

4.
在一般的意义上,现代化的任务在于建构赋有主权的民族国家与承载现代性价值的人 权。这在中国的语境中被转述为"民主"与"科学"的实现。但是,民主与科学自"五 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迄今仍被确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时代性课题。这就迫就使我们不能不 回眸反思:何以符合现代化规律的"民主"与"科学"历90年沧桑依然难以落实?而回眸 的结果犹如醍醐灌顶:这其中的缘由,除了客观的历史境遇以外,"五四"精英们的原初价 值中竟存在着难以调和的二难矛盾,由此导致了"民主"与"科学"难以有效地进入实践 领域。由于陈独秀乃"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又是倡导"民主"与"科学"的先驱, 因此,本文借助剖析他的价值思维以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曾指出:“世界历史是个整体,而各个民族是它的‘器官’”。世界或人类社会与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具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此,在社会发展规律系统中,既有在局部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特殊规律,也有在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一般规律或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6.
《原道》2015,(4)
"战国策派"是在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和爱国主义情怀,以复兴民族文化为宗旨,以救亡图存、建立强大统一的民族国家为伦理目标。忠于国家,孝于民族,是他们呼吁国民树立适应"战国时代"的国民伦理与民族伦理。在抗日御侮的现实情境下,他们以"民族至上,国家至上"为主旨,高举民族主义的大旗,挽救民族危亡,重建民族文化,进而建立民族国家,表达其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是"战国策派"构建民族国家的伦理核心主张,由此彰显的民族主义则是他们构建民族国家的伦理原则,但其民族主义却游离在政治与文化之间。  相似文献   

7.
正民族乡镇如何乘借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融入国家的战略机遇实施之中,促进民族乡镇持续健康发展,笔者经过一番调查和思考,结合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的实际,形成以下看法。一、准确理解民族乡镇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1.有助于民族乡镇增强内生动力。"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包括民族乡镇在内的各个民族地区来说,可以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东南  相似文献   

8.
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培育和完善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优秀思想观念和文化精神,已成为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路径和精神保障.以中国苏州寒山寺为代表的寒山精神与文化,就是这种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对世界有巨大穿透力和影响力的地方文化[1].  相似文献   

9.
弘道 《天风》2022,(6):45-46
"以色列"(())这个名字在圣经中有几种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用法."以色列"既可以当做个人的名字,也可以当做对民族和国家的称呼.本文尝试对这些不同的用法加以归纳和总结,从而明白"以色列"这个词的含义在以色列历史上的演变经过.  相似文献   

10.
宗教纷争与国际地区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国际地区间冲突频繁发生,天下并不太平。其中,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由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引发的流血冲突乃至局部战争十分引人注目,充分验证了“民族、宗教无小事”这一论断的正确性。本文则着重就宗教纷争与国际地区冲突问题作一些分析。一、宗教纷争是国际地区冲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国际地区冲突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围绕着利益关系进行的。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某一国家内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涉及到领土、安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会制度、民族、意识形态以及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谈民族民主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问题。作者大谈“不发达国家在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性”,却避而不谈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国家面临着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把民族民主革命进行到底的首要的革命斗争任务。作者完全混淆了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界线,抹杀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原则区别,企图用阶级调和论代替阶级斗争观点,用改良道路代替革命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作者胡说什么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在亚非民族民主国家里今天“在一定程度上执行着无产阶级专政的一定职能”,它“在客观上体现着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原则”。按照作者的看法,亚非地区的无产阶级可以完全放弃在民族民主革命甚至社会主义革命中的领导权。作者企图对亚非人民进行说教:他们完全可以建立没有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似乎不经过革命斗争,不经过无产阶级专政,亚非国家就能够过渡到社会主义。文章的后半部详细叙述了一些亚非国家向“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过程。作者大谈这些国家里的“社会主义因素”,似乎这些国家里的一些小资产阶级甚至资产阶级的政党空喊几句“社会主义”的口号,在社会经济方面进行一些不痛不痒的改良工作,就是“向社会主义过渡”了。因此,作者所说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十足的小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这与科学的社会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回良玉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关心各族穆斯林群众的生产生活。近年来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政策,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和帮助穆斯林聚居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大对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为穆斯林聚居地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国家一系列支持西部地区发展优惠政策的实施,穆斯林群众的生活水平将会有更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民族文化出现复兴曙光之际,我们在当代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努力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对世界的独特贡献就在于它崇尚道德的精神,这是中华文化的真正"国粹"。当前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重新反思我们近百年来受到的西方价值观的影响,着力弘扬中华文化的群体和他人价值导向、义以为上的道义追求、义务为本的责任意识、等差礼让的人际伦理、人心自律的主体精神,只有重新弘扬中华文化的这些核心价值观,才会为民族唤回灵魂,才会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凝聚力,才会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粘合剂和调和液,真正重塑起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  相似文献   

14.
奂平清 《学海》2014,(4):24-32
受多元文化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对费孝通的"多元一体"、"和而不同"与"天下大同"的思想和理论,人们有许多认识与解释上的偏差,如强调"多元"、差异或"不同",而忽略其理论中"一体"与"和"的方面,这种误解与曲解,不仅造成认识与理论上的混乱,对现实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也有不良的影响。对于这些认识与解释上的偏差,需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加以厘清和批判,以促进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指导我国"十三五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指导思想,对我国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长期以来,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致富。在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牢固树立五大新发展理念,必定能推进民族地区城镇化"量"与"质"的全面提升,有利于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科学无神论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受特殊地缘文化、特殊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加强民族地区高校科学无神论教育,对于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地区高校中的指导地位、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为民族地区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宗教观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强的特点,而科学无神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到位的问题。针对这些现象,可以在坚持"以人文本"的前提下,通过理论育人、实践育人和制度育人,加强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科学无神论教育,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其成长为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古典儒家提出的与大一统有关的三种观念进行了分析:第一种是公羊学,主要是董仲舒提出的作为宪法秩序之建立程序的大一统,第二种是董仲舒要求确立儒术为新王官学的大一统,第三种是孟子提出的强调仁德对于治理之绝对价值的"定于一"。这三种大一统观念均与近代以来人们基于民族国家理念而形成的"领土统一"观念无关,而恰恰足以消解后者。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9,(5)
虽然欧洲一体化的程度已经很深,但欧洲仍是由许多民族国家组成,这一局面并没有被后民族时代所改变,民族国家仍然是欧洲的基本单位。哈贝马斯提出了公共领域的概念,这在民族国家的建构中至关重要,欧洲层面上的公共领域能否产生还有待进一步考察。作为欧洲社会支柱的福利国家,其实施依然存在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封闭性。而在文化层面上,欧洲认同号称"多元统一",这种提法看似高深,实则揭示了欧洲文化认同的脆弱。鉴于此,民族国家仍将是欧洲难以超越的历史阶段。欧洲所能做的,不是进一步超越,而是扬弃民族国家的弱点,寻求民族国家与超民族实体之间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9.
《判断力批判》是一部包含着丰富内容的美学与文艺理论著作,长期以来一直为后代理论家和文艺家所重视,在西方文艺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判断力批判》中分析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美的分析。第一个契机是"质"的契机,认为审美的本质特征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第二个契机是"量"的契机,即所谓"无概念的普遍性";第三个契机是"关系"契机,指的是对象和它的"目的"之间的关系;第四个契机是"模态"契机,认为一切审美的判断,如果它是审美的话,都必然有一种共通感。康德比前人更能充分认识到审美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审美现象中的许多矛盾对立,而他的企图不是忽视或否定矛盾对立的某一方面,而是使对立双方达到调和统一。  相似文献   

20.
松潘地区苯教中"大鹏鸟"形象大量出现在神像背屏正上方、苯教寺庙屋檐正脊中部和庙宇内的柱头上,表明其在苯、佛融合中强化的护法神身份。该形象在上古时期的汉文化、苯教和印度教记载中相似度较高,后进入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在不同的传播背景中又发生了变化,且演变轨迹及成因,随着民族的迁徙而复杂难辨。本文试从现存岷江上游松潘地区苯教寺庙的踏查资料中,考述大鹏鸟形像特征的多元化生成背景,并探寻变化的根源,认为大鹏鸟在多元信仰中具有重要的调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