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风格指知觉、记忆和思维模式上的个体差异。(Kogan 1971)即指人们在理解、储存、转换和利用信息方式上形成的差别。认知风格只同认知的方式和形式有关,它不同于特殊能力也不同于所展现出来的技能水平。这种认知风格变量同动机和气质有关,因此,有时电归属于人格范畴。认知风格的研究始于40年代末,它受自我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影响。自我精神分析心理学同  相似文献   

2.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概念或掌握一个概念的?这个问题历来是心理学在研究人的思惟和学习时所关心的问题。现代认知心理学对这一问题也有一些研究。什么是概念?有的认知心理学者提出,人们用以表现一个范畴的心理结构便叫做概念(Moates等,1980,P.208)。概念是抽象的,它代表一类事物,而不是指这类事物的任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是为记忆而记忆的,而是为解决问题而记忆的,所以把记忆放到解决问题过程中去考察将更切实际。为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及时地提取必要的知识、技能(统称为经验),所以在记忆过程中过去经验的保持是最重要的。而过去经验的保持是以提取(即回忆)来测量的。在传统实验心理学中,许多研究者创造了多种测  相似文献   

4.
所谓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指相对认知(cognition)和再认(recognition)更高层次的心理加工形式。有人把它看作是关于自己认知系统如何工作的知识水平(lesgold,A.1989)。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为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所重视。美国NotreDame大学心理学家Borkowski,J.G.(1987)基于大量对特殊儿童(包括天才、弱智、学习无能儿童)的研究,给出一明确实在的元认知模型。他把元认知理解成几个互相依赖成份的组合体,证明这些成份均具有独特(唯一)的发展规律,它们分别接受经验和教育的影响,它们对解释常态和特殊儿童学习和记忆操作的差异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施建农   《心理科学进展》1991,9(1):57-62
记忆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过程,人类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记忆。记忆的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记忆的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因此,记忆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897年,德国哲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首先开始了对人类记忆的实验研究,并于1885年发表了他的划时代的论著《论记忆》(On Memory)。如果说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是记忆过程,那么,发展心理学最关心的是记忆的发生和发展。人类记忆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广义的发展包括记忆的种族发展和记忆的个体发展。狭义的是指个体记忆的发展。下面主要是讲个体的发展)。尽管人们对此已作过数量可观的研究,但目前没有一个完善统一的理论能解释人类记忆的发展,对于人类记忆的奥秘,目前仍然处于探索之中。本文想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有关记忆发展的研究和观点,从而使大家了解到目前发展心理学界对儿童记忆发展的认识及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经过学者的不断探索,近些年来认知心理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具体从阐述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和沿革入手,揭示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机制,与此同时就认知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具身认知进行了阐述,并对认知心理学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本文所指的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是把人的心灵看作是信息加工的系统,把人的注意、知觉、记忆、心象、思维等认知过程看作是接受、加工、储存、运用和传递信息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自传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AM)是个人生活事件的记忆,它在人类认知中建构起自我、情绪、个人意义及其交互作用的主通道。对自传记忆的研究在广度上极大丰富了记忆的研究内容,并成为记忆研究乃至整个认知心理学新的方法论的增长点。利用PET,fMRI和皮层慢电位等手段对自传记忆进行研究,可以加深对自传记忆神经机制的认识。就Conway等提出的SMS模型中,自传记忆提取的神经解剖分布,自传记忆提取偏侧化问题和海马在自传记忆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和评述,并分析比较了自传记忆脑机制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乐国安   《心理科学进展》1984,2(4):10-14
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倾向于把注意理解为人加工信息的有限容量,这种有限性来源于人的心理智源(mental resource)的有限性。所谓智源涉及到心理的努力、记忆的能力、通讯的通道,它们被指派去执行一定的任务。因为有限,所以一旦它们被全部指派去执行  相似文献   

9.
汉字属表意文字,形、音、义三位一体,其中尤以字形的认知学习最为繁难,长期以来,有关汉字的心理学研究亦多集中于字形方面。教育心理学及有关学习理论将汉字字形的学习看作言语学习中图形、符号类的学习活动,(1)认为学习者的感知、记忆和思维活动是汉字字形学习的基本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对初中生进行记忆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初中生进行记忆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宋广文,牛盾(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系)1问题记忆组织、记忆策略及记忆监控等问题.是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策略指完成作业、解决问题的方式,它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居重要地位。记忆策略的获得可以有效地提高记忆...  相似文献   

11.
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宋耀武  白学军 《心理科学》2003,26(4):727-728
1 有意遗忘和认知抑制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自Ebbinghaus在1885年发表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就成为心理学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心理学家对遗忘过程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特别是对有意遗忘(intentionalforgetting)或称定向遗忘(directed forgetting)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化进化的meme理论及其难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郭菁 《哲学动态》2005,(1):54-56
一 meme概念的内涵与文化进化理论 meme一词源自英国著名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其含义是指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那个东西.为了读上去与gene(基因)一词相似,道金斯去掉希腊字mimeme(原意是模仿的意思)的词头mi,把它变为meme,这样的改变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跟英文的记忆(memory)一词有关,或是联想到法文的 同样'或'自己'(meme)一词."[1]  相似文献   

13.
三、命题演算传统逻辑学,如前所述,是以概念论作为基础的,而符号逻辑学则是以判断的演算即命题演算为基础的。现代逻辑学为了把逻辑学的对象和心理学的对象即心理作用乃至心理过程相区别,把概念、判断,推理这些名称分别代之以名辞、命题、推论式(简称为推论)。名辞、命题和推论式是对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知觉线索影响个体的高级认知--元记忆。元记忆指个体对自己学习和记忆活动的认知, 其核心成分是监测和控制。研究发现, 多种知觉线索(如字体大小、音量、文本清晰度、重量、亮度等)影响个体的元记忆监测(如学习判断和自信心评定)及控制(如学习时间分配)。这种影响可能是加工流畅性所致, 也可能基于人们的信念产生。未来研究有必要进一步探究知觉线索影响元记忆监控的条件, 并厘清加工流畅性和信念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认知的信息加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可以分几种水平:神经过程的水平以及初级信息加工水平(例如,从记忆中提取、筛选记忆中的字表,对简单的符号进行比较等);或者是较高的心理过程(即问题的解决,概念的获得)。我们这里根本不涉及神经模型,主要谈的是较高级的心理过程,但也并不忽视初级过程的模型,特别重视初级过程与复杂过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0引言老化心理学(psychologyofaging)是当代心理学研究中发展迅猛的重要领域之一,其中认知老化,特别是记忆老化(memoryaging)更是理论家探讨的热点问题。为便于行文,可将记忆老化理论分为乐观论和悲观论两类。前者认为,老年人由于不能有效运用编码和提取策略而导致记忆较差,经过训练可以提高记忆成绩;后者认为,老年人由于基本认知机制衰退而造成记忆较差,各种补救都无济于事。这里先介绍记忆老化的乐观论,其悲观论男文述及。1元记忆衰退理论(met。memofyk。hre山e。-ry)无记忆(metamemoz’y)最初是指关于记忆的认知,即不同…  相似文献   

17.
认知研究的现象学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多益 《哲学动态》2007,18(6):55-62
关于认知的研究,从心理学进展来看,20世纪70年代占主导性地位的是认知主义(cogni-tivism),或称为符号的研究定向;80年代兴起了联结主义(connectionnism),或称为网络的研究定向,它是以神经的网络加工系统为理论基础的,或者说是通过脑的生物活动来类比人的认知活动。认知心理学以其丰富的实验成果迅速改变着心理学的面貌,但与此同时也遭到诸多批判。这些批判主要反映在对其方法论的否定。美国心理学家汤普森认为,认知心理学的个体主义方法论把一切都还原为个人的认知活动,现实的行为被看成是个体的认知操作,而不是社会和历史构造的产物。[1]这…  相似文献   

18.
认知方式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贺雯 《心理科学》2001,24(5):631-632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组织和加工信息中所具有的个性化的和一贯的方式(Tennant,1988)。对于认知方式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荣格(1923)所提出心理类型理论。而对于认知方式的现代研究则由“认知方式之父”一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Witkin,1954)开创,他提出了场独立性一场依存性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此之后.认知方式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具身认知强调认知在本质上是具身的, 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传统的符号加工理论认为, 概念表征独立于主体的知觉运动系统并以抽象符号的形式储存于语言记忆中。概念表征的具身理论则认为, 概念表征与知觉运动系统具有共同的神经基础, 概念在本质上是主体经验客体时知觉与运动体验的神经记录, 而概念加工的基本形式则是身体经验的模拟与还原。关于该理论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加工引发的知觉动作变化、身体动作对概念加工的影响、抽象概念加工的具身特征等领域。今后的研究应关注符号加工理论与具身理论的整合等。  相似文献   

20.
儿童元记忆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标  缪小春 《心理科学》2000,23(6):715-719
Flavell(1976)认为,元认知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它包括对自我的认知能力(静态)和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动态)的认知,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目前国内外心理学家对于儿童元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涉及不同的方面,如元记忆、元理解、元学习等。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人们对儿童元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与此同时,仍有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