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性质和特征朱宝信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不是哲学思想形成的早期,而是马克思在早期就形成的成熟的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早期形成的哲学思想,就是研究他从1841年的《博士论文》到1845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5年间哲学思想发展的轨迹。此后,马克思就在已经形成的哲学思想指导下,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就其性质而言,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不是人道主义的唯物主义,也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在内容和结构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实践唯物主义以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强调的是主客体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对立。主张以实践的辩证法解决主客体的对立,通过实践的辩证法,人朝着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方向前进。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与旧哲学相比,具有主体性和实践性这两个显著的基本特征。在其形成过程中,还有四个不同于旧哲学的显著特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动力,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2)马克思哲学形成的重心,不是唯心唯物的本原之争,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践;(3)马克思哲学形成的线索,开始于人的本质的论证,继续于  相似文献   

2.
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作为一个“问题”被我国学界提了出来 ,并明确地将当代意义作为课题来加以研究。由于问题关涉到对马克思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意义的基本估价 ,关涉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哲学境域中的生命力及其发展前途 ,所以引起了理论界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探讨。一、作为问题的“当代性”的提出马克思哲学本质上属于当代哲学 ,具有当代性质和当代意义 ,这在学界已形成共识。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并非是一种现成的“给予物”或“上手状态” ,它有待于理论上的阐扬和历史性的生成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是被作为“问题”提出来的。它…  相似文献   

3.
异化新探     
异化概念作为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基本构架,长期来是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领域里引人注目的、突出的问题。尤其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史上,是研究马克思本人思想发展的中心所在,也是东西方探讨和评论马克思学说中争论的焦点。国内哲学界公开发表的著述并不多,观点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里,就异化问题的探讨,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求教于诸位老师,若有不当之处,乞望指正。  相似文献   

4.
在本刊的上一期里,我们发表了《开展中国哲学范畴的研究》的评论员文章,希望哲学史界重视中国哲学范畴的研究工作。开展中国哲学范畴的研究,把握中国哲学范畴的形成、演变以及各范畴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对弄清中国哲学的发展规律,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哲学范畴的发展不是自身的推演,而是根源于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实践。这里我们发表金春峰同志的《从范畴看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发展及其规律》,作者通过中国哲学史上“和”、“反”、“斗”、“合”、“分”等范畴的形成、发展及其同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研究,探索中国辩证法思想的发展规律。这是一种新的尝试。研究中国哲学的范畴,是一个重要课题,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我们欢迎大家从不同的方面撰写论文。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访杨耕博士本刊记者杨耕,1956年生,安徽合肥人,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副教授。主要著作:《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的社会研究方法及其当代意义》(即将出版)、《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概览》(合著)、《当代社...  相似文献   

6.
论坛荟萃     
于幼军: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发展理论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是从本世纪60、7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发展是一个伴随着人类社会全过程的永恒的主题。马克思毕生都在关注和思考人类社会发展问题,其主要思想是: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相似文献   

7.
拙文《试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哲学发展轨迹》(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2期)有幸得到了唐正东和徐亦让同志的专文教正(见《马克思人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以人为本》,分别载于《哲学研究》1994年第8、9期。以下简称唐文和徐文)。感谢之余,不能不遗憾地指出,这两篇文章的观点相近,都对马克思哲学作了思辨的抽象化的理解,否定了唯物史观的深刻的人学内涵及其历史发展的真实逻辑,抹煞了马克思一生特别是中期和晚期的巨大的哲学贡献。徐文和唐文还涉及到某些引文和具体细节的理解问题,由于无关宏旨,恕不…  相似文献   

8.
(1981年4月26日至同年5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根本分歧李英 《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第3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论述党风的思想牛甲 英等《人民日报》1981年6月8日论马克思和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关系 〔东德〕W·毕雅拉斯等《哲学译 丛》1981年第3期马克思思想的形成〔英〕R·博尔基 《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1年第6期论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关士勋《学 习与探索》1981年第3期再谈马克思的不断革命论—答徐经泽同 志辛仲勤等《文史哲》1981年第 3期也谈马克思论“人化了的自然”张帆 《哲学研究》1981年第4期毛…  相似文献   

9.
青年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中的哲学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从前苏东学界到我们自己的学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三个组成部分的边界被过分硬化了。以笔者近期对马克思一系列哲学、政治经济学文本重新解读所形成的看法,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从我们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解来说,如果不深入地了解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科学建构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进程,就根本不可能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无论是青年马克思哲学的早期流变过程(1843-1844年),还是科学方法论的形成(1845-1846年),特别是他在对资本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10.
<正>马克思的理论说到底是一种关于人的解放及其发展的历史学说,其中关于财富的思想则构成了马克思揭示人的解放及其发展问题的一个基本理论维度。对此,笔者曾在《马克思财富思想的哲学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政治哲学史上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政治哲学流派的独具特色的政治哲学传统,其思想实质与马克思发动和实现的哲学革命是一脉相承的。随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要实质性地推进该领域的相关研究,需要辨析和澄清某些前提性问题,即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路径的差异、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与问题域、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知道,"二战"之后,某些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派在研究旨趣上发生了政治哲学转向,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不是指向其既有的经济关系,而是指向其道德伦理规范;强调理性认识在社会结构形成中的建构功能,甚至将经济关系本身也纳入这一建构的对象之中。这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路径相比较,恰好形成了一个相反的研究路径。本文以一定的历史背景为依托,从理论与现实两个方面对这一研究路径进行检视和分析,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动态,进而更全面地探寻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2.
汪行福 《哲学动态》2006,1(10):16-22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其政治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建构有重大影响。从康德到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贯穿着一个重要的思想线索,即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以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和内在超越。这一过程以康德哲学为起点,经过费希特,最后在黑格尔哲学中得到系统地铺陈和展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对马克思来说不是外来的,而是内生于马克思所批判继承的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之中。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说:“如果先前没有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那么德国科学社会主义,即自古迄今唯一的科学社会主义,便…  相似文献   

13.
评判《哲学的贫困》的价值意义理应将其置于同时代的思想图景之中。同斯密、黑格尔和蒲鲁东等同时代的思想家一样,马克思创作《哲学的贫困》也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理论宗旨,力图完成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内在整合。但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之间关系的认识、资产阶级社会及其经济生活的理解、社会未来发展图景与实现途径的展望等方面,马克思不仅给出了与上述三位思想家根本不同的答案,而且还深入批判了他们的论点,彰显出他在这一时期所实现的思想变革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不断加强并深化对生产关系概念的研究和认识,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唐正东先生在《哲学研究》2011年第6期上发表的《马克思生产关系概念的内涵演变及其哲学意义》(以下简称唐文)一文,堪称这方面最新、也最具颠覆性的研究成果。但是,对唐文的一个总的判断——马克思在1857年前后才完成了对生产关系概念的科学认识,此前无论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还是《哲学的贫困》,"马克思尽管有时候用的是生产关系概念,但他头脑中想的却只是交换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在批判宗教、批判各种“宗教批判”理论及方法的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青年时期对宗教的本质及其“尘世”根源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从人的理性或自我意识的认识根源→政治根源→经济根源的演变过程,得出物质生产与交往关系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基础性地位的重要结论。宗教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的切入点,对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关键性意义。深入研究马克思宗教批判与唯物史观形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宗教批判的思想涵义与方法,提升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辨析力,避免因片面理解马克思的宗教理论所导致的或“左”或右的宗教政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存在一个从康德-费希特形而上学转向黑格尔辩证法,并运用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论证自由原则的阶段。但仍存在分歧的是:自我意识究竟接近康德-费希特还是接近黑格尔,理性主义国家观如何与自由的自我意识相并存。回到1840年前后德国的思想语境以及青年马克思的探索历程中去,从历史法学派争论、基督教人格主义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演进出发,可以发现:以自由的实现为原则,建构将现实和理性结合起来的法和国家哲学,构成了马克思思想发展初期聚焦的问题意识。相应的,较之借助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实现的"唯物主义转向",由"物质利益难题"所引发的"市民社会解剖",以及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唯物史观"的制订,构成了马克思思想发展中更为关键的理论转变。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在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研究中,黑格尔哲学一直被视为马克思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进而在马克思哲学的阐释方式中形成了一种强大的黑格尔主义传统,这一传统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形成了巨大影响。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一阐释路径存在一定的限度和问题,因此,近年来便试图在这一传统之外寻找一条新的哲学道路,这就是近康...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马克思的无神论宗教观形成的时期。宗教和宗教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针对从宗教的、哲学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的重读及其对现代哲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现代哲学的性质及其何去何从的问题,在学界已经争论良久且观点相当对立.哲学确无定论.但这并不意味着哲学的演进没有一以贯之的逻辑,也不表明现代哲学没有现代的规定性.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和研究的思想理论样本,重新探析唯物史观,对于理解和推进现代哲学,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内哲学动态》79年第四期、第八期和80年第二期共发表了三篇论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文章,引起了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关心。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工作,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推动。韩学本同志的《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念及其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力图把马克思的异化观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联系起来,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自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问世以来苏联和东欧哲学家对马克思异化观的评价。但我们认为,这种评价是值得商榷的。马克思在《手稿》中论述的异化思想,在内容上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