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企图将哲学和其它科学区别开来,使它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人。他认为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呢?本文作些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求知是人的本性” 大家都知道,古代希腊哲学以讨论本体论的问题为主,认识论所占的地位并不象在近代哲学中那么显著。但是,哲学既然是一门知识,要讨论它就不能不牵涉到认识的问题;因  相似文献   

2.
胡塞尔被西方一些人捧为“非常伟大的哲学家”,他的现象学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胡塞尔的思想在几十年中有较大的变化,其文又晦涩难懂,这给人们对它的研究和了解造成了一定困难,深入研究胡塞尔的哲学是很有必要的。一胡塞尔不赞成实证主义对哲学的看法。实证主义者贬低或否认哲学,通常是认为哲学只有认识论或方法论的意义,如马赫认为哲学是科学的认识论,分析哲学认为哲学只是为科学提供一种分析方法。胡塞尔极力想提高哲学的地位,认为否认哲学具有本体论意义、否认哲  相似文献   

3.
本体论 认识论 世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论 认识论 世界观李彦如作为世界观的哲学对象,是人与自然即主体与客体及其统一所构成的现实世界整体。这个对象是最丰富和具体的,它既可以从具体的、完整的形态为人所把握,也可以分化、抽象为许多特殊的形式或侧面为人所认识。本体论就是关于万有之本原或本质的学说,是从本质及其表现这一特殊的方面去看待、把握现实世界的。而认识论则是从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统一这一认识的特殊角度去看待、把握现实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都是对世界整体的一定的写照,但又都是不完全的,故而是特殊形式的世界观。完全意义的世界观,就是明确地以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现实世界为对象,以回答人与自然是如何统一的问题为中心的哲学。因此,我们可以说哲学就是世界观,哲学包含着本体论和认识论,但却不能把世界观简单地归结为本体论或认识论或本体论加认识论。从古希腊哲学到近代哲学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看作是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世界观这样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和三种思维方式。但这三者又不是互相外在的东西,也不简单地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们中在前的问题的解决为在后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础;在后的问题的解决又是在前问题解决的真正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相统一  相似文献   

4.
“本体论”是旧哲学的范畴,它有其特定的含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本来已不再延用这一范畴,但是近几年在关于物质概念,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又提出了本体论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直接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对象,内容和体系,所以就引起了关于本体论的提法是否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有沒有本体论的讨论。现就这一讨论述介如下,供研讨参考。一、有没有和认识论截然无关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5.
以语言为主体的符号学目前正日益成为科学文化系统中的研究热点。它不仅可能成为未来具有新的方法论价值的学科,而且将成为科学文化系统中最具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价值的科学基本门类。从本体论上看,符号现象同样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我们所观照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符  相似文献   

6.
一在哲学中,认识论同本体论不同,是一门反思的学问。它研究的不是人的意识、思维以外的事物发展过程和规律,而是通过(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的意识、思维活动体现出来的认识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本身。  相似文献   

7.
论系统工程方法与科学认识的程序学说张华夏系统工程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是科学哲学,特别是它的科学认识程序学说;而系统工程方法论的研究和哲学概括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哲学和一般认识论,并构成为一门新兴哲学学科系统辩证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工程的认识程序...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文章中对斯大林作了多次的攻击,说斯大林“忽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多方面的性质,贬低列宁的哲学遗产”,说斯大林“实际上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割裂开”,等等。另一方面,作者对苏共纲领则大肆吹捧。在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结构和职能问题上,作者提出一些同其他苏联哲学家不同的意见,其中主要的有:一、作者反驳Π.B.科普宁等人反对把哲学划分为若干部分的论点。二、作者反驳了《哲学词典》中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使用“本体论”一词的论点。三、作者表示既反对那些否认辩证逻辑的人,也反对那些把哲学归结为逻辑的人,也反对那些把辩证逻辑看作是一门独立学科的人。四、作者表示反对夸大或贬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职能。五、作者认为在许多苏联著作中,只是从本体论方面、而没有从认识论和逻辑方面阐述物质、运动、空间和时间问题,辩证法规律问题以及历史唯物主义问题。六、作者不同意B.И.切尔克索夫关于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绝对同一的论点,也不同意П.B.科普宁把认识论的全部问题包括到逻辑之内的论点。七、作者不同意某些哲学家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伦理学、美学、无神论等等的职能的论点。  相似文献   

9.
论现代自然科学对哲学的影响及其新的表现形式王兵一、科学史研究以科学哲学为中介对现代哲学影响日益深刻。科学史作为一门对科学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认识、反思和研究的学科,其性质联系了科学和认识论两大领域。它通过科学哲学这个中间环节推动了哲学认识的深化。首先,...  相似文献   

10.
论坛荟萃     
龚榆:论唯物辩证法的性质与功能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世界观以独立于人的思维之外的世界作为研究对象,因而是一门本体论的哲学。唯物辩证法用世界固有的客观规律来描述世界的本质,它的方法论功能正是来自于世界观的科学原理。这种由科学原理构成的方法论,不同于认识论领域的方法论。后者是纯粹意义上的方法论。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哲学研究的“一般规律”既是存在规律,又是认识规律,是二者统一的规律,也就是思维正确反映存在运动的规律。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用“认识规律”来限定唯物辩证法,这就等于取消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相似文献   

11.
1 实践范畴不仅具有认识论的意义,而且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有人认为,与旧唯物主义主张的“自然本体论”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实质上是一种“实践本体论”或“实践一元论”。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是能够成立的。问题是对“实践本体论”或“实践一元论”的提法作何种理解。近来,一种有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实践之“元”不具有“万物本源”的涵义,它只表现为哲学的逻辑起点,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思维辐射的轴心。笔者认为这种意见明显地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从康德的“世界公民”、黑格尔的“世界历史个人”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思想的历史演变,进而认为,康德哲学的意义决不仅仅在于它是近代哲学主题由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变的完成者,更主要的是它开启了近代哲学主题由认识论向历史观的转变这一“新的哲学变革”;黑格尔哲学以其“宏大的历史感”和否定性辩证法使历史观的探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则使历史观真正奠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成了近代哲学主题由认识论向历史观的转变。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现汽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重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实质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然本体化之误吴国盛在中国当代的哲学文献中,不难看到这样的说法:探究自然界本身如何是本体论的工作,探究人们如何探究如何把握自然界,是认识论的工作。本体论与认识论课题的划分是一种元哲学的工作,但它同样基于某种哲学前提,自然的本体化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自然的本体化倾向由来已久,在我国哲学界亦根深蒂固,虽然没有出现“自然本体论”的旗帜,但自然本体论的一切观念都已被接受,并且在潜意识中发挥作用。过去十多年来,有许多人大胆探索,修改甚至突破原有的哲学体系,但大都没有意识到自然本体化倾向对他们的制约,因而表现出在哲学创新上的不彻底性。自然本体论者把自然科学所提供的自然界演化图景当作终极的实在图景,上升到本体的高度,使人成为一个派生的、偶然的、无足轻重的角色。可以鲜明的指出,自然本体论的要害在于消灭“人”,把“人”降低到“物”,把“人”“物”化。应该说,中国哲学界过去十多年的人本化哲学运动正是为了拯救“人”,突出和强化“人”的因素,它的最终目标是与自然本体论格格不入的。但是,由于自然本体化倾向没能得到彻底的清除,相反在潜意识中发挥作用,人本化哲学运动因而极不彻底,作为人本化哲学运动之中坚力量的实践本体论和认识主体论在理  相似文献   

14.
哲学对象问题在国外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在国内近年来争论也多起来。哲学要现代化,这是无疑的,但如果对象问题都解决不了,现代化从何说起?大家的意见分歧很多,一一字斟句酌,咬文嚼字,势将陷入问题的海洋,难以抓住关键,而抓不住关键,讨论就难以得到明显的进展。我们认为关于哲学对象的讨论中的关键问题是:本体论能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为什么呢?在西方至少从休谟以来就有一种极端的观点:本体论是伪科学,人  相似文献   

15.
试论自然哲学的学科建设吴国盛1自然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着漫长的历史,但在我国当今的学术界,自然哲学并未被当作一门学科对待。原因很复杂。我国的近代科学事业本来起步很晚,关于自然哲学的专门研究更少,谈不上形成一门学科。1956年制定的我国第一个科学发展规划将“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简称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作为一项纳入其中,标志着这方面的问题已构成了一个学术领域,需要专门研究,但它毕竟只是一些“问题”,不太象是一门学科。后来,“自然科学哲学问题”被冠以“自然辩证法”的名称,名称一变,本来是一个问题域,现在倒象是一门学科,结果在规划书上写道,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就这样,自然哲学问题、科学哲学问题在“自然辩证法”名下得以研究讨论。80年代以来,从“自然辩证法”名下独立出了一大批分支学科,其中包括“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技术哲学”和“技术社会学’等,但“自然哲学”始终没有独立出来。这并不是说没有人研究自然哲学的问题,相反,在自然辩证法界,研究自然哲学问题的人占相当大的比例。自然哲学未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们只研究自然科学中的自然观“问题”,不把它当成“哲学”来研  相似文献   

16.
三、本体论的途径关于这条途径,我们也是首先说明其根本结构: 1.这条途径,开始于实证本体论或逻辑学。我们认为它有三种不同的样式:第一,形式逻辑和本体论,它们包含着科学的形式原则,因而起着一般认识论的作用;第二,物质的或局部的本体论,它是一个封闭的统一体,并构成各门实证科学的特殊原则或先验规范,因而起着特殊的认识论的作用;第三,生存环境的本体论,它构成一切科学的本体论和逻辑的基础。——按照这三种本体论基本样式建立本体论途径的情况,这条途  相似文献   

17.
读了黄楠森、丛大川同志的《本体论能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载《哲学研究》1985年第12期,以下简称“黄文”)一文颇受启发,但对于其中所表述的一些基本观点却不敢苟同,现提出来就教于黄、丛两位老师及同志们。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是把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二条当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意思来理解的。这种理解未免过于狭窄。笔者认为,马克思这段话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对整个认识论发展史的一个总结,是对旧哲学认识论的根本缺陷的揭示,是从实践这一新的视角对“认识如何可能”这一近代认识论的重大理论课题作出的科学解答,是认识论的革命性变革的标志。如所周知,自古以来,认识论一直是哲学研究的课题之一。不过,在古代,认识论是从属于本体论的,那时,哲学家们主要关心的是“世界是怎样”的问题。进入近代以来,认识论日益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日益成为哲学家们讨论的热点,成为重大的理论课题。“认识如何可能”之所以是认识论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是由认识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论坛荟萃     
本体论是哲学的核心部分,理由很简单,本体论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及其一般规律,而其它部分,例如认识论,其对象只是世界的一部分或一方面。不能象有的同志那样,认为认识论高于本体论,而实践论又高于认识论。就世界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只能说实践在世界中,而不能象有些同志那样,认为世界在实践中。实践本体论、实践一元论都夸大了实践的作用,过分抬高实践的地位,使之脱离物质,脱离世界,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是格格不入的。实践是检验一切认识是否真理的最后标准,因而它是一切科学的最后的基础。但实践也不是不可言说的无条件者,它毕竟是人的实践,而具体的人总是受一定历史时代条件制约的,具体的实践也离不开一定的认识指导,离不  相似文献   

20.
哲学究竟是本体理论、认识理论抑或人本学理论?就拿目前苏联和我国关于哲学性质问题的这一争论来说,如果了解了历史的发展过程,即能够了解历史本身就经历了从本体论走向认识论、又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走向人本学的这一前进运动过程,我想对于问题的解决会是很有帮助的。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它可以反照出我们的认识究竟处在一个何种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