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青花瓷产生了动人的艺术魅力。明代青花瓷,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青花瓷由最初的"外销瓷"逐渐扩展,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使用的"内销瓷";从最初汲取海外文化因素,交汇融合,到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化,形成中国瓷器的新品类,正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是中国外销瓷的黄金时期,各种瓷器精品迭出,其中很多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包括销往西亚与中东地区的兼具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青花瓷,以及充分体现了中国化色彩的“耶稣瓷”。这些瓷器的制作与对外贸易,极大推动了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青花瓷又名"白地青花瓷器",简称"青花",属于釉下彩瓷的一种,在古时使用频率非常高。由于其质地坚硬、耐磨,平常人家中多将其当容器用,达官贵人多将其作为家中装饰品,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现代生活中,"青花瓷"被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体现了我国青花瓷文化的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1],它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蜚声海内外,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青花瓷器的成长与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特别是明初永乐、宣德两朝,伊斯兰风格的青花瓷器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瓷器吉祥装饰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艺术之瑰宝.它那精美的图案、深刻的吉祥文化内涵、丰富的想象把细腻的瓷器装饰得更加靓丽,令人"陶"醉"瓷"迷、爱如珍宝.  相似文献   

6.
16世纪-19世纪初期,超过3亿件中国瓷器漂洋过海来到西方,由此可见,瓷器贸易在当时的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论述景德镇繁荣的制瓷业,体现了青花外销瓷深受欧洲人的喜爱,并且展示了瓷器对于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经济往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中国外销瓷是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中国瓷器征服了世界,瓷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7.
正陶瓷是跨越中世纪东西方世界的一条友谊纽带,同时也是一座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许多文物会随着历史的消逝而消亡,而瓷器以其耐久无缺,成为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理想媒介。"耶稣瓷"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既负载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又反映了西方国家丰富的宗教内涵。  相似文献   

8.
婴戏图在宋代瓷器装饰中十分流行.瓷器婴戏图的流行一方面受宋代婴戏题材绘画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当时政治、民俗心理和幼教观念的影响.婴戏图原本是绘画的表现内容,后来为制瓷匠师们借鉴用在瓷器装饰上,从而成为自宋而始的、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当时儿童日常生活及成长活动的方方面面,显示出了宋代育儿方式的多样性,同时也向我们展示出宋代儿童积极、活泼、向上的整体精神与生活面貌,充分体现了宋代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宋代瓷绘婴戏图的画面简洁生动,十分注重意境的表达,也印证了宋人崇尚自然、注重意味的普遍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在中国艺术市场瓷器专场拍卖中,明代青花瓷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无论是从构图,器型还是艺术价值等方面,都受到了众多收藏家的热捧,这其中绘有婴戏纹图案的青花瓷也成为了一个热点。笔者特别注意到,在明代嘉靖时期出土的青花瓷上,大量绘制有夸张凸出后脑、蓝袍加身、额前一撮三角髻的婴孩形象。他们栩栩如生、耐人寻味,引起了后世的种种猜想。瓷器婴戏纹的出现可上溯至唐代,至明达到高峰,而嘉靖青花婴戏纹形象正是当时崇尚道教与期盼子孙兴旺心理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瓷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代社会,瓷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都在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中国各大瓷器中,禹州钧瓷作为河南瓷器文化的代表瓷种,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进入新时期以来,禹州钧瓷文化却受到了来自外部与自身的各种冲击。在新的环境下如何保护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在继承祖先文明精粹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使之能够在当代再度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是我们应当予以重视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元代青花瓷器绘画的类型风格 所谓瓷器绘画"专指以绘画工具使用陶瓷材料或在陶瓷立体器皿表面、或在瓷版平面上的绘画表现"[1].  相似文献   

12.
寿州窑传统制瓷技艺是陶工们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包含着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情感,代表着传统制瓷技艺的精华,是寿州窑传承与保护的核心内容。手工艺的"活态传承"是对寿州窑瓷器最好的保护和继承,因此,对寿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好方式就是在生产中保持其核心技艺和核心价值,并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寿州窑文化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重获需求土壤,变成民众乐于接受的文化形态,才能使之具有持久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3.
张颖 《美与时代》2014,(12):130-13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瓷器的国家。在古代,瓷器是中国对外贸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两三百年前,西方席卷着一股“中国风”。人们穿柔软的中国丝绸,喝醇香的中国茶,用精美的中国瓷器。从明末清初的瓷雕发展和出口外销瓷的主要品种和题材两个方面阐述明清时期瓷雕艺术对外销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健 《美与时代》2006,(9):72-73
迈森手工瓷器是欧洲和德国的骄傲,近300年的历史文化渊源及精良的手工品质为人们所称道,被誉为"欧洲第一瓷".本文追溯其起源与衍生过程,通过对其特有的优美造型、别致的彩绘图案等的介绍,道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今天,手艺依然决定着产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磁州窑系属于宋元时期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民窑体系,而扒村窑则是磁州窑系的重要一支,其处于河南省中部的禹州境内,其和当时修武当阳峪窑、鹤壁集窑等知名瓷窑有着相似之处,均以白地黑花瓷作为主要的产品。在进行瓷器装饰的时候,将中国传统书画和瓷器的外形进行结合,显示出质地古朴、风格独特、题材多样的特点。本文通过整理前人的研究材料和结合美术的知识,对扒村窑瓷绘风格进行研究,然后挖掘出扒村窑瓷绘风格产生的文化渊源与文化内涵,为人们了解扒村窑所蕴含的社会历史信息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虎像有着深厚的审美文化意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在社会生活层面的"虎威吉祥";其次是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里的"龙虎和合";最后是在精神与人格理想层面上的"虎虎生生"。而欧阳巨波、欧阳雨梦的《中国瓷上虎文化》是一部以"瓷上虎纹饰"为切入点,探讨虎文化在陶瓷上传播和发展的专门著作。在多年有针对性地虎纹饰瓷器收藏基础上,作者通过实际藏品的研究,以图并文的方式整理出虎纹饰的瓷上艺术史与审美文化史。该著以博物学知识为基础、立足于艺术学的视角,借助美术考古与民俗学的方法,来进行艺术品鉴、文化溯源、民俗揭示。它既是一部艺术史的专题著作,又是一部古代艺术品收藏与品赏的文化推广读物。  相似文献   

17.
齐地自古以出土陶、瓷闻名于世。本文以年代线索勾勒出齐地陶、瓷器自远古时代直至明清的发展脉络,再以今淄川区和博山区两地为代表的淄博窑发现和发掘的窑址和出土器物特征为依据,将从南北朝中的北朝至明清的古齐瓷器分为九期,并一一综述各期古瓷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人称茶为"恰依"。茶文化是维吾尔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茶也已经从最初的消暑解渴、强身健体,发展成为今天维吾尔文化中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今全球陶瓷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众多中国家庭也开始购买和使用外国品牌瓷器。中国作为千年的瓷器生产大国,在大规模提高瓷器生产力的同时,也应当注重传统手工瓷的发展,在借鉴国外品牌瓷器设计特点的前提下,也应当积极地发展本土的瓷器品牌,设计生产出焕发生命力的瓷器。  相似文献   

20.
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一个鼎盛的时期,当时全国窑场林立,瓷器品种繁多,无论是官窑亦或民窑都多产"实用之器"。宋瓷独特的造型设计体现了宋代统治阶层及文人士大夫和市民生活个层面对其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化的朴实、文质彬彬和优雅的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