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胡锐 《中国道教》2010,(1):15-18
一、道教宫观的内涵和外延道教的宫观是道教神圣宗教理念的屋化空间,集中反映了道教的神学思维和理念;它随着道教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可以这样说,宫观是道教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也是道教文化的最重要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2.
道教与旅游──道教旅游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道教神仙思想的产生与旅游的关系,“游”在道教中独具的宗教精神象征意义及旅游在道教宗教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分析,指出道教与旅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道教旅游文化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尹志华 《中国宗教》2014,(10):38-39
道教起源于中国,在古代曾传播到越南、朝鲜和日本等亚洲国家。近代以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和华人移居海外的增多,道教传播到了世界上许多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各国一度出现过探索东方哲学和神秘主义的思潮,不仅学术界兴起了道教研究热,而且出现了传播道教信仰的社团。进入新世纪,来中国学道的人逐渐增多。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的道教信徒先后成立了道教协会。美国和德国有不少道教修炼团体。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于2007年举办的国际道德经论坛、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国多元的宗教文化格局中,道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宗教。只有深入研究道教,才能深刻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相较于日本和西方学界,中国的道教学术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是中国大陆较早对道教进行研究的专业学术机构。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学人三十多年的接续努力与不断探索,当前中国的道教研究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深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与北京东岳庙管理委员会、青城山道  相似文献   

5.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道教得到恢复与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道教宫观得到修复,道教人才得到培养,道教文化得到弘扬。40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古老的道教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笔者深感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后道教的发展历程,参与了道教的恢复与发展工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道教的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尤其是道教文化建设的空前繁荣,促进了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和总结我国宗教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探索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6.
祭天、通神、避邪等道教仪式都离不开香。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道教逐渐衍生出了独特的香文化。道教香文化主要体现在道教斋醮焚香、养生修行、用香神话等方面,它的长足发展与历史时期朝廷对道教的重视不可分离。道教香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形而上的精神哲理,亘古以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刘艺 《宗教学研究》2004,2(2):65-71
在我国,萨满教、苯教、道教、佛教等各形态宗教都对镜有极广泛的运用,其中以道教表现得最为突出.道教在科仪法术中、自身修炼中以及道教玄理的阐发中对镜展开了全方位的运用,这对镜本身的形制、纹饰、铭文以及功用的扩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道教与镜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积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道教文化之旅》大型系列丛书以100所正式开放的道教宫观为对象,每册介绍一个宫观。向社会人群提供优秀的道教文化"产品",有利于提升道教形象、扩大道教影响。为打造道教文化精品,满足信教群众及道教文化爱好者需求,中国道协研究室以道教宫观为研究对象,推出《中国道教文化发现之旅》大型系列丛书,并在近日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向社会大众提供了一系列优秀的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9.
“乙酉年香港道教节”于3月22日起在香港盛大举行,今年道教节以“和谐人生”为主题,“道教———土生土长的宗教”为副题。旨在倡导世人在这纷乱繁嚣的环境中,应以道家、道教的人生观,求取生活平衡而达到和谐宁静。“香港道教节”由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办,目的是使香港人正确认识道教的教理教义,进而尊崇道教,是每年一度香港道教界的盛事。今年的道教节已是第五届,主要活动内容包括:香港道教青年营、道教节斋宴、道教文化展览及学生征文比赛、文艺汇演、联欢晚宴、道教音乐会、讲座及千人祈福会等。出席道教活动的除香港地区的道教朋友外,尚有…  相似文献   

10.
《道教唱道情与中国民间文化研究》一书,是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张泽洪教授的新成果,由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张泽洪是当今国内外勤于学术创作的学者,他对道教斋醮科仪、道教史之道派关系、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等领域的研究,以考证精审、思想锐利为学界所注意。道教唱道情与中国民间文化的研究,就是张泽洪学术创新的一个有益探索。该书所研究的主题是道教唱道情,道情从宋元时期开始流行于中国社会,作为一种宣扬道家思想的说唱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教》2012,(2):8-9
去年10月在南岳衡山举办的"国际道教论坛"是研讨和弘扬道教文化的一次盛会。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如何巩固论坛的成果,进一步推动道教文化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局,是当前中国道教界必须认真思考的时代课题。有鉴于此,中国道教协会于3月2日  相似文献   

12.
吉宏忠 《中国宗教》2014,(10):47-49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不仅仅是信仰的载体,更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凝聚。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文化的精华,多融合于道教。无论在古代的"三教"中,还是在现代的"五大宗教"中,道教都堪称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旗帜之一,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几千年来,道教的发展经历了鼎盛,也经历了衰落。特别是近代以来,道教与传统文化"同呼吸、共命运",承受了巨大的冲击。在欧风美雨甚至是全盘西化的影响下,传统的学问和道德都被质疑,甚至是被推翻。  相似文献   

13.
魏晋时,中国道教随着移民的脚步开始向日本传播,在唐宋时达到了高潮。但与儒学、佛教在日本的传播相比,道教在日本历史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态,一方面道教因曾被日本朝廷明确禁止,故在史籍文献中很难找到有组织的教团道教进入古代日本的记录,也找不到可确证的道士和道观;但另一方面,日本历史和社会文化中却留存有许多道教因素,成为日本在道教存在的鲜活证据。本文通过回顾近百年来日本学者有关道教在日本的研究成果,反思他们有关"日本的道教"的争议,并提出用"道教在日本"来概括道教在日本的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4.
廼贤是中国诗史上唯一的葛逻禄诗人,在当时诗文声名极大。他浸染于道教文化,和玄教大宗师吴全节等高道相交甚善。道教文化影响着廼贤的价值理念、生活方式,丰富了他诗歌的主题。廼贤常选取“山”、“鹤”等凝聚着道教文化的意象;诗中清奇的神仙境界,时寄退想。延贤的涉道诗篇,反映了元代道教盛行的一些情况;见证了色目人溶于中原文化,受到道教影响的史实。  相似文献   

15.
<正>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思想渊源“杂而多端”。流行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哲学思想、神仙方术、祭祀祭礼等,均为道教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道教在这些传统思想的滋养之下,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信仰体系。正因如此,才有“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丁常云 《中国宗教》2018,(11):28-30
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道教的新发展第一,道教文化研究机构的成立,开创了上海道教文化研究工作的新局面。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随着上海道教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以及与世界宗教界的往来日益频繁。上海道教界有识之士很快就意识到开展道教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上海市道教协会文化研究室于1987年正式成立,标志着上海道教文化研究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研究室聘请教内外著名的学者和道长担任研究工作,确定研究课题,开展道教文化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为更好地弘扬道教文化,让人更加直观地了解道教文化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举行期间,在论坛主会场华侨宾馆大堂进行了道教出版物展示。《中华道藏》《老子集成》《道教文化之旅丛书》《中国道教邮册》《中国道教风貌》《道藏养生》《中国道教神仙造像大系》《道教文化丛书艺术精华系列》《道教养生方法精粹》《水陆神全》《神仙传记》《唐山玉清观道学  相似文献   

18.
唐代是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唐代的文人道诗颇多。唐代文人道诗描绘了道教神仙世界、道教信徒生活以及道教胜地景象,反映了当时的道教文化形态和儒释道融合的趋势,其中不乏文学佳作,为后人了解唐代的道教文化拓宽了研究领域。历代文士、诗人创作的反映道教文化的诗作,通常被称为"文人道诗"。  相似文献   

19.
道教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已经、正在和必将彰显其蕴藏着的中国文化精神.为了进一步提升道教的现代性,增强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能力,彰显道教在建设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当且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我们认为"文化道教"的理念在当代社会应当得到高扬.  相似文献   

20.
道教旅游文化与道教文化旅游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旅游文化"与"道教文化旅游"是道教文化与旅游经济研究领域里两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