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初赴日弘化的木庵禅师,是日本黄檗宗的第二代祖师,也是隐元禅师在日本建寺立宗最得力的助手。今年一月二十日(农历)是木庵圆寂三百周年忌辰,日本黄檗宗为此举行了纪念活动,并出版《木庵》遗墨集,选登木庵的部分书画珍品。黄檗山现住持(第五十七代)村濑玄妙长老为这本专集写了序言。  相似文献   

2.
伏牛山自在禅师系唐代著名禅师马祖道一(709-788)法嗣,也是河南佛教圣地伏牛山的实际开创者,亦是将洪州禅法自南方传入京洛的重要人物,然而传世文献对其记载并不多。最早收录伏牛自在禅师的资料是编于南唐时的《祖堂集》,可惜记载不详;《景德传灯录》、《宋高僧传》、《鉴诫录》及《云岩寺记》碑文,对伏牛自在禅师也略有提及。通过以上文献大体可勾勒出自在禅师的生平事迹及禅法。  相似文献   

3.
戒圆 《法音》1988,(11)
邵阳市,属湖南省六个省辖市之一.下辖三区九县,有不少僧徒和居士。据载,明清时代至民国初年佛教在这里颇为盛行。北塔寺有著名的大错和尚,五台庵有颛愚禅师,清末点石庵从日本迎“大藏经”回邵阳,民国时出尘和尚在济传庵办过宝庆佛教慈儿院。又唐大圆居士,是出生在今洞口县竹市镇白阳村的人。这一切,都引起我对邵阳市佛教的怀念和留意。今年5月26日至28日三天,我受湖南省佛教协会的委托,到邵阳市呆了三天。  相似文献   

4.
唐宋以后,佛教各个宗派大都衰微,惟有禅宗盛行。元代,临济宗作为禅宗的主要派别,不仅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传统禅法有所发展,使禅宗保持了生机和活力。尤其是南方的破庵祖先禅师(1136-1211)一支,思想活跃、法脉昌盛,在元代禅宗中影响最大。高峰原妙禅师的禅法便出于这一支,其得法法脉为:破庵祖先禅师—无准师范禅师—雪岩祖钦禅师—高峰原妙禅师。高峰禅师的参禅得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精参力究、穷彻本源而得以成就。  相似文献   

5.
<正>义净法师是著名的医僧,他翻译的众多佛经,如《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佛说疗痔病经》《金光明最胜王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等,以及著述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记述了很多佛教医学的内容,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医学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普请法,是汉传佛教结合自身的传统文化、环境气候等因素而形成的“农禅并重”的独具风格和内容的丛林清规,百丈怀海禅师首创普请制,将僧众的劳作定为丛林制度的主要内容,重要佛事。通过劳作,又可寻机教导僧众,启发他们禅机,锻炼他们悟性。欧阳镇居士的《汉地佛教丛林的普请法》从历史沿革和发展上作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7,(9)
<正>前言隋唐时期创立的天台、华严、禅、净土等宗派是佛教中国化的重大成就,其中尤以禅宗最具中国特色,"会昌法难"之后更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形成于晚唐五代时期的禅宗文献《禅门规式》,既是佛教中国化的成果,也是促使佛教进一步中国化的重要文献。在《景德传灯录》中,《禅门规式》系在百丈怀海名下,被认为是怀海禅师所制《百丈清规》的"大要"[1]。《宋高僧传》在叙述百丈怀海的生平时,  相似文献   

8.
妙华 《法音》1994,(12)
一、概述《禅林宝训》又名《禅门宝训》,正文共两卷,是宋代妙喜、竹庵、土圭三位禅师从历代禅师语录中收集整理辑录而成的。明代净善长老再次加以重新编排,收集历代禅师言行语录三百篇,所选内容皆是佛教“精简警世上乘作品”(民国道安《重印序》)。宋元明清历代丛林禅门学人及诸山长老皆以此为案头清供,视之如座右铭,并将其当作治理丛林、教化门人的训文。近代兴起丛林学堂教育后,将其作为国文兼人格道德教育的范本。关于《禅林宝训》的注释本,明清两代有五家之多:1.《禅林宝训育义》是明代余份乙亥年(1635)云栖比丘大建校正…  相似文献   

9.
《佛说安宅神咒经》是一部重要的汉传佛教早期文献,经文中的安宅观念和神煞体系均源于汉代本土信仰,该经当是后汉时期创制的一部伪经。《佛说安宅神咒经》在创制过程中,接纳、吸收、改造了本土安宅观念和神煞体系,从而将普通民众的风水信仰纳入到其宗教仪式中,这是佛教融入民众生活、获得信众的重要途径。《佛说安宅神咒经》对道教的安宅科仪及风水信仰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为我们考察佛教与道教、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孔雀王咒为《孔雀明王经》的核心内容之一。佛教最早的经典阿含四部中,孔雀作为鸟名多有出现,但不见孔雀王与孔雀王咒。在《寂志果经》与巴利藏《弥兰陀王问经》中皆有孔雀咒的出现,但前者明确禁止使用咒语,后者已允许将孔雀咒作为自护咒使用。最早的孔雀王咒见于汉译《六度集经》与巴利藏《本生经》中的孔雀王本生。在具有陀罗尼密教特征的《孔雀明王经》生成之前,孔雀王咒在佛教中的出现始于《本生经》,而《本生经》中的孔雀王咒当来源于《弥兰陀王问经》的自护咒。通过对比《本生经》之孔雀王咒与密教经典《孔雀明王经》中的孔雀王咒,可知两者在持咒对象与咒语内容、功能论上迥然有别,唯有孔雀王本生故事情节很相似。《本生经》中孔雀王咒在佛经中出现的时间可推定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3世纪之间。《孔雀明王经》生成年代当在3世纪左右,至于鲍威尔写本的时代,由其中出现的龙王名号观之,应为4世纪中期以后之物。  相似文献   

11.
《大悲咒》拉丁体梵音还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略说“咒”义“咒”是梵语“漫怛罗mantra”的意译。这个词原指《吠陀》诗集四句一首的赞歌或颂诗和《梵书》的祈祷语言;后来,发展为婆罗门教咒术的专用术语,即对神灵默祷的秘密词句。佛教,特别是大乘密教,把它继承过来,并发展为不限文句长短的祷辞。佛教在沿用“漫怛罗”一词的同时,还给本宗的咒语创造了一个专用术语“  相似文献   

12.
活得安祥     
编者按:一行禅师是当代世界著名的禅师,在法国创办了梅村坐禅中心,倡导正念禅、行禅和人间佛教。他对佛法有着独到的理解,先后出版了约八十种著作。最近在他率领法国梅村坐禅中心研修团来华访问之际,华侨出版社以及河北《禅》编辑部分别翻译出版了他的三部著作:《故...  相似文献   

13.
李湖江  倪霞 《法音》2022,(3):71-74
<正>《隐元》一书是由日本学者平久保章所著,1962年,由吉川弘文馆出版发行第一版,1998年新版三刷。日本学者对于隐元禅师传记的研究,该书并非最早,如1916年就出版了高桥竹迷所著《隐元木庵即非》。除隐元禅师之外,高桥竹迷还撰写了他的两个弟子木庵性瑫和即非如一的传记。三人的传记、研究合成一册,因此单就隐元的部分而言,相对平久保章的著作就略显单薄。就目前研究隐元的著述而言,平久保章《隐元》一书堪称范本,它为后来林观潮的《隐元隆琦禅师》,以及吴疆的《蹈海东瀛:  相似文献   

14.
明清以来五台山成了汉地最著名的“汉藏佛教圣地”,遂形成了汉藏佛教音乐并存的格局。由于璧峰禅师创作“华严佛事”、“四十二奏”,蘟宏法师作《水陆仪轨》、《瑜伽焰口施食坛仪》等,故使五台山“佛事音乐”臻于完善、定型,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孙少飞 《法音》2021,(10):47-53
元代著名禅师中峰明本,时人称其为"江南古佛",是江南丛林"庵居知识"的重要代表.明本以践履头陀苦行为初心,不住持名山巨刹,深自韬晦.在其游方江南各地时,明本与苏州佛教结下了深厚的法缘.在隐遁苏州之际,明本吸引了不少参学随侍的禅僧弟子,以及由此形成的修行道场,成为中峰法系在苏州弘传的基础.在明本弟子中,虽有广交文士官宦的天如惟则,但更多的是普通的僧徒.中峰法系的寺庵,皆尊明本禅师为开山祖师.其崇高的志趣与僧格,成为该系信众的精神导师和典范.而甲乙之制(寺庙师徒相承的住持制度)的传承方式则保证了此系法脉及寺庵在苏州地方的长期存在.元明时期,作为精英僧人的惟则的师子林禅庵很快废毁,而作为普通僧众的苏籍弟子的寺庵由其稳固的传承制度及祖师信仰内核却得以长久存留,为中峰法系融入地方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自十九世纪末以来,佛教原始梵文写本(大部分是大乘经论,少量是小乘经论)断断续续地被发现。其中有些是只有藏文译本而无汉文译本的梵本。例如,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陈那的《集量论》、法称的《释量论》,愿喜的《释量疏》(以上四书晚近均由法尊法师从藏文转译为汉文)等等。这些佛教梵文原本在它们的诞生地印度,失传已久,但保存于印度四周的邻国,特别是在尼泊尔和我国西藏保存得最多。而在中亚、南  相似文献   

17.
佛教在英国     
佛教传入英国,至今已一百五十多年了。早期的英国佛教团体主要侧重于佛教学术的研究,近二三十年来的佛教组织则开始注重于佛教的实践。佛教传入英国的方式,最初是以对巴利文、梵文佛教原典的发掘、整理、注释和翻译工作为主,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巴利文学者和梵文学者,建立了一些佛学研究组织。1881年戴维兹(T.W.Rhys Davids)在伦敦成立的巴利圣典协会(Pali Text Society),是当时最早的佛  相似文献   

18.
楞严咒被称为"咒中之王",此咒随着唐代《楞严经》的翻译在中土流传开来,在元代被列入禅林清规,成为常用的咒语之一。其传播的因素包含了印度传统咒术对佛教的影响、陀罗尼信仰在中土的流行以及载体《楞严经》的传入,同时也体现了佛咒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对接受主体信仰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契嵩禅师是北宋著名禅宗高僧,受到朝野人士的尊敬与爱戴。他一生对禅宗具有高深的造诣,形成了其独特的“禅净合一”、“儒佛一贯”、“禅门定祖”等佛学思想体系。契嵩禅师还是一位著述等身的学问僧,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佛教思想和护持佛教的著作,在中国佛教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契嵩禅师还与当时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有往来,为佛教在士大夫阶层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妙心 《佛教文化》2009,(3):44-49
真歇清了禅师 真歇(1091—1151),名清了,俗姓雍,四川成都安昌人。中国佛教曹洞宗十世法裔,普陀山佛教禅宗始祖。孩童时,长得眉目清秀,大人们带他到寺庵,见佛菩萨便心生欢喜。11岁在家乡附近圣果寺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