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一带一路"与伊斯兰教有不解之缘 "一带一路"沿途是世界上典型的多类型国家,以及多民族、多宗教聚集区域,古代四大文明古国诞生于此,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也发源于此并流传至世界各个角落。"一带一路"以经贸合作带动人文交流,以人文交流促进经贸合作,必将在各民族、宗教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区域涉及到65个国家、44亿人口。"一带一路"区域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也是一条民族、宗教交流的走廊。"一带一路"沿途各国的文化类型、民族、宗教种类复杂多样。"四大文明古国"诞生于此,佛教、道教、印度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各种宗教均发源于此,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已传播到五大洲各民族中。  相似文献   

3.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不仅引起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更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而积极的支持。古老的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进行经济交往的重要通道,更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共融共建、共同发展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召开伊斯兰教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研讨会,为"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可谓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来参会的,有伊斯兰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和工商界人士,还有远道而来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知名人士,可谓群贤毕至、高朋满座。在此,我谨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对本次会议的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出席会议的中外代表致以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中国伊斯兰教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研讨会"经过两天认真而热烈,有时甚至是激烈的研讨,马上就要落下帷幕了。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会,有一个很好的题目,有比较宽阔的眼光,在多层面上研究了中国穆斯林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如何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为国家战略做贡献的问题。研讨中提出了许多闪烁着担当与责任,智慧与追求的真知灼见,我收获很大,相信大家也是收获很大。  相似文献   

6.
此次会议是关注"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过程中各种地方经验在文化、族群和宗教等方面互动,将中国置于国际空间背景中去思考,而文化互鉴助力经济发展不是简单的提法,更是在充满复杂性和挑战的实践中来实现。以"‘一带一路’——从空间和文化维度理解中国如何应对世界"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于2018年7月7日在复旦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7.
一、"一带一路"的多重内涵与多种合作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商业、文化与宗教交往的大动脉,凸现出中国作为陆上和海上大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丝绸之路"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共需互利"、"平等包容"、"和平精神"和"互学互鉴"。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5,(6):1-1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年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涉及的历史悠久,地域广大,内涵丰富,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这一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4月25日至27日,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全世界150个国家和92个国际组织的6000余名外宾参会,共商"一带一路"合作高质量发展,引领"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走深务实",行稳致远。201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首次向全世界发出"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我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在世界上获得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从一国走向区域、走向世界,深入解读"一带一路"的内涵本质和世界意义很有必要。一、"一带一路"是历史记忆,也是中外重构的新时空说起"一带一路",自然会想到古代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就有三条,即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要打通中亚、西亚、南亚、非洲和欧洲,把世界上  相似文献   

11.
古老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而且是一条友谊之路,文化之路,宗教传播发展之路。今天我们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时,重温丝绸之路与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关联,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伊斯兰文化的交流,继承丝路传统,保护丝路古迹十分重要,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各种文化的交流创造了辉煌的世界文明史。  相似文献   

12.
尊敬的萨巴赫埃米尔殿下,尊敬的阿方主席、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先生,尊敬的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盖特先生,各位代表团团长,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4年前,我在这里向阿拉伯世界发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邀请。今天,我们怀着对中阿合作美好未来的憧憬再度相聚于此。  相似文献   

13.
陈长松 《法音》2015,(6):55-56
5月13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广济寺举办"文明互鉴——弘扬玄奘精神"座谈会。会长学诚法师,副会长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演觉法师、宗性法师,玄奘研究中心主任黄心川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南京、西安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近30人出席。与会人士探讨了玄奘大师的历史功绩,玄奘精神的内涵和现代价值,以及如何发挥佛教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国内新闻     
《天风》2020,(1):61-63
基督教全国两会消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秘书长顾梦飞同工于2019年11月20日,出席"基督教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圣经与'一带一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本次研讨会围绕圣经与"一带一路"的主题,讨论如何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鼓励和引导宗教界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独特作用,为打造和完善"一带一路"经济走廊贡献智慧和力量,推动民心相通,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愿景。  相似文献   

15.
韩立鹤 《法音》2015,(6):57-58
6月8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一带一路"佛教文化系列讲座在北京广济寺正式启讲。中国佛教协会名誉理事、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教授应邀做讲座。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副会长演觉法师、宗性法师,秘书长刘威,副秘书长张琳、卢浔、常藏法师、刘宇、张军、全柏音,以及中国佛教协会本部、中国佛学院和各直属寺院的法师、工作人员出席。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支点国家建设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与印度尼西亚等伊斯兰支点国家,更是推进建设"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的应有之义;如何防范中国与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伊斯兰支点国家战略合作中的安全风险则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之一;"因国施策"才是防范"一带一路"安全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6,(1):118-124
"一带一路"战略是以资本"走出去"为基础,驱动中国的设备、服务、技术、标准、货币和文化联合"走出去",是中国传统的产品"走出去"和资本低层次"走出去"的升级版。论文首先从对外经贸格局、全球经济治理、国际分工地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角度,阐述了"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其次,从贸易、投资和工程承包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状况与特征;最后,从"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基础设施投融资、人才培养、利益保障和风险防范等视角入手,提出了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为了配合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中国伊协与外交部合作,邀请了以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最高宣教委员会秘书长谢赫·穆罕默德·宰奇·里兹格·巴达利为团长的埃及、约旦、黎巴嫩、伊拉克、科威特等国家知名伊斯兰教人士组成的代表团一行8人于2015年11月1日至9日正式来华访问。代表团在华期间访问了北京、宁夏和广东等。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新形势下推进对外合作的总体构想,对当前的内政外交具有指导性作用。中亚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处于枢纽和桥梁地位,然而外部大国在中亚竞争激烈,中亚诸国亦面临诸多问题,导致"一带一路"的实施面临诸多挑战。伊斯兰复兴是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的重要政治现象之一,随之出现的宗教极端主义挑战地区安全,因此,研究其对"一带一路"战略实践有何挑战、挑战程度如何、有无深远影响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的有关论述中,多次提到宗教及宗教文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沿线国家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影响力不断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共涉及56个国家。从"一带一路"与宗教的历史关系来看,延续约两千年之久的古代丝绸之路充满了宗教传播和交流的史实。一些国家还是世界主要宗教的发源地。可以说,"一带一路"既是文明交流之路,也是宗教交流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