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道教对中国社会民俗影响是深刻的,由此也不难看出,生长于中国文化土壤的道教与中国社会的亲密关系及本身具有的适应性。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最被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华人看重,庆祝活动也最为盛大的要数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与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春节的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抵全在道教”。道教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已深人进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传统生活及传统思维方式之中,道教文化已在中国民间习俗的方方面面打下深深的烙印。在传统节日中,在居家行旅的日常生活中,在生老病死的人生驿站中,无不有道教文化的斑斑痕迹。 一、岁时节令的神灵传说 中国民间保存有各种各样流传已久、相沿成俗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及其相关的风俗习惯与道教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是源于道教的传说,甚至纯粹是道教节日。现将目前尚存并在民间仍有一定影响的岁时节日中有关道教传说标举如下,…  相似文献   

3.
明初道教文化在琉球王国开始传播, 后在闽人、册封使等多种力量的促使下,道教文化与琉球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富有琉球特色的道教文化。“虽无道士,却敬神仙”是道教文化“琉球化”的结果。除移居琉球的闽人和中国册封使外,琉球王国官方和民众也纷纷自发地建立天妃庙、天尊庙、土地庙、关帝庙等神庙进行祭祀活动,推动道教文化与当时琉球社会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4.
为培养学员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中国道教学院乾道班于国庆前夕举办了“庆十一,迎中秋”书法比赛作品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中国道教协会秘书长、中国道教学院教务长袁炳栋,著名书法家陈翰彬老师等莅临参观并为获奖学员颁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各族人民迎来了虎年的新春佳节。春节是中国老百姓最看重的传统节日,在大家充满喜悦、载歌载舞迎接新春时,宗教界与全国人民一起,祈福纳祥,共庆佳节。每年腊月(农历十二月)刚过一半,便开始有了年的气氛。腊月二十三祭灶标志着进入过年阶段(此日称为过小年),于是就有一系列节俗活动与道教信仰  相似文献   

6.
发扬道教爱国主义优良传统闵智亭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华夏民族文化形成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宗教。道教根植于中华大地。从历史来看,道教命运与国家盛衰有着密切联系。每当国运昌盛时期,道教随之而昌盛。每当国运衰弱时期,道教也随之而衰弱。道教在历史上与国运盛衰的同...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是多元共生的,不同的节日文化可以相互融合,取长补短,通过吸收和借鉴外来节日的优秀文化因素,为本土节日文化补充新鲜血液和营养成分.我们应当在保持和巩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节日文化成果中汲取营养,并有机融合、补充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系中,改进和革新中国传统节日中那些不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过节理念与运作模式,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8.
相较外来宗教而言,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自诞生之初就有着中国的社会基础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道教中国化的内涵、历程与意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历史进程的角度研究道教中国化,总结相关经验,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当代道教中国化的方向,更有效地引导当代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而深入推进道教中国化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9.
正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深刻影响着中华传统习俗,新春习俗里就蕴含着许多道教传统,如腊月初八王侯腊、腊月廿三祭灶、腊月三十换门神、正月初一天腊、正月初五接财神、正月初九斋天、正月十五上元节等。春节是华夏儿女共同期盼的佳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2019己亥新春到来之际,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江苏省道教协会协办,苏州市道教协会、吴中区上真观承办的"2019年内地与港澳道教界迎春联谊会"于2019年1月4日在苏州举行,来自内地、香港、澳门的道教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疑将要冲击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道教界也不会例外。因此 ,入世后的中国道教将要面临许多的思考。本文特录几条 ,与大家一同讨论之。一、珍惜道教文物 ,合理管理利用文物资源我们道教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宗教 ,也是惟一的中国本土宗教 ,历史文化及遗产十分丰厚。作为遗产的物质形态的文物 ,是我们道教生存发展的实物见证。一个社会、地方乃至国家 ,有了文物的装点 ,就有了历史底蕴 ,就有了文化含量。中国入世后 ,国外的商人及游人大量涌入名山大川的道教宫观 ,一次次旅游高峰的冲击 ,一次次的开发 ,对道教文物资源…  相似文献   

11.
在唐宋变革的社会背景下,道教也迎来了新的局面,新教派的出现是道教应对这一巨大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全真教作为新教派之一,从建教伊始便坚持中国本土的问题意识,并紧紧抓住中国精神传统中的核心--性命问题作为立教之本,这是道教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的革新与发展,坚守住中国化基本方向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道教戒律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协调功能。探讨道教戒律的这种社会道德意义,可以促进对道教本身和对传统社会的认识。一、道教戒律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吸收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是儒家伦理思想。儒家伦理道德重宗法等级,讲究血缘亲情关系,也重地缘伦理关系,它适合于中国传统社会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文明形态,因而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始终都居于社会伦理的核心地位。它不仅影响社会伦理,亦且影响传统政治和法律,使得传统政治与法律呈现出伦理化的特征,形成中国传统社会以伦理为本位、家国一体、君父同格的特征,而三纲五常则成为社会的…  相似文献   

13.
今天中国的道教要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也就是中国道教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兴旺发达结合,这样才能使道教在新的历史发展当中,随着中华民族的振兴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起到鼓舞支持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历史作用,这也是道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道教创始自汉朝,由道家形成为道教,有很长的历史,是中国古教之一。自昔儒释道三教并称,在中国历史上,道教也起过不少作用。我认为道教不仅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有关,对医药卫生有关,而且道教的教义,也和哲学思想有关。就是在某些朝代的政治上也起了一定的影响。有些农民起义,就是托之于道教,以组织群众、宣传反抗的,有些秘密宗教,也和道教有所联系。所以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哲学史,不能把道教抛开不谈。一定要把道教的历史,系统的加以研究,作出正确的估价。  相似文献   

15.
灵宝派为中国道教三山符箓之一,是道教史上传承绵远的道派,随着道教在台湾的发展演进,灵宝派也传入台湾并逐渐发展。本文梳理台湾灵宝道坛的兴起、分布与传承延续,通过灵宝道教会团体组织在台湾地区的创立与推广历程,道教灵宝派法脉在台湾社会的传承,说明道教有联系大陆、台湾民众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道教协会并请转中国道教学院:值此中国道教学院成立十五周年之际,谨致以热烈祝贺!十五年来,中国道教学院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热爱祖国,具有一定道教学识,能够联系广大信众的年轻道教教职人员队伍,为中国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促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如没有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性转化,怎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并化俗导世?又怎能吸引年轻才俊来为道教奉献终身?我们道教界需要从更高的高度来为道教发展提早谋划,这是道教赋予新时代道长们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通过本次学习我的最大收获和感悟。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发起主办的“道教与中国艺术展”,于2000年11月1日至2001年5月13日先后在美国芝加哥、旧金山等城市巡回展出。专门就道教艺术为内容举办展览,公开向公众介绍道教文物的艺术价值,这在国外是第一次,即使在国内也从未有过。 美国芝加哥市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亚洲部主任斯蒂芬·李特(StevenLittle)先生是这次“道教与中国艺术展”的主要组织者和发起人。李特先生能讲十分流利的中国话,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感情,对于道教以及道教在中国社会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也有较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道教的“中国化”进程是其当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化”的进程中,道教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五个认同”,并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为道教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以此为基础,道教的“中国化”进程主要体现在“教义理论体系”“组织模式系统”与“社会服务功能”的“中国化”建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柴琳  李佳嬴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78-79
道教的“中国化”进程是其当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化”的进程中,道教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五个认同”,并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为道教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以此为基础,道教的“中国化”进程主要体现在“教义理论体系”“组织模式系统”与“社会服务功能”的“中国化”建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