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有关《老子》10章"载营魄抱一"的诠释,是老学史上的一段公案。~1它曾被古人视为"谜语""隐语",人们对它有着五花八门的解释,诸如魂阳魄阴、魂在肝魄在肺、神载魄抑或魄载神、形神相守不离等等,不一而足。遗憾的是,这当中的很多看法非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把问题搞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曲折。我们可以看到,单就经文本身而言,  相似文献   

2.
守一     
道教修炼方术。守持身中魂神,使之不受外界牵扰,与形魄相抱为一的内修方法。道教认为,人身藏魂、魄、精、神,其中魂与魄,神与形(精生形)相合相依,人才能生存。魂、神属阳,好动驰,魄属阴,喜静止;而声色财货,又常诱人神昏魂驰而不守舍。如不制止,魂神将离形魄,以致病死。因此,修道者须割弃嗜欲贪念,断绝魂神外驰的通路,使其长  相似文献   

3.
道教词典     
身神 道教气功名词。道教认为,人与天地相应,天地所有者,人身亦有。故天地间有神,人身中亦有神。人身中之神,总名“身神”。《云笈七签》卷五十五《思神诀》谓身神有“三魂、七魄、三元、五真、一神、百神、三万六千神”,身神的邪正取决于心,“心正则神正,心邪则神邪”。主要身神有二十四神,即上景八神,包括脑神、发神、皮肤神、项神、膂神、鼻神、身神、目神;  相似文献   

4.
道教词典     
身神 道教气功名词。道教认为,人与天地相应,天地所有者,人身亦有。故天地间有神,人身中亦有神。人身中之神,总名“身神”。《云笈七签》卷五十五《思神诀》谓身神有“三魂、七魄、三元、五真、一神、百神、三万六千神”,身神的邪正取决于心,“心正则神正,心邪则神邪”。主要身神有二十四神,即上景八神,包括脑神、发神、皮肤神、项神、膂神、鼻神、身神、目神;中景八  相似文献   

5.
道教辞典     
五神 古代人体精神名词。(1)指五脏神。河上公《道德真经注·成象第六》:“神,谓五脏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脏尽伤,则五神去矣。”(2)指头与四肢之神。《真诰》卷五:“当存五神于体。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魂魄观念往往联结着“有神”与“无神”之争。王廷相别具一格的魂魄观,从气化宇宙论维度界定人的魂魄,认为人的魂魄是“气”所产生的灵妙作用。他认为,魂魄因气的集聚而生成,亦因气的散失而消逝,魂魄并不能在人殁后转化为鬼神。“魂”与“魄”作为气的作用的显现,本质上同根同源,故不能分而为二,因此他否定了“魂”“魄”二分观念。他对儒家经典中的“鬼神”与世俗宗教和民间信仰中的“鬼神”作出准确区分,并对人的魂魄回归作出新的解释,否定了世俗宗教和民间信仰所说的“鬼神”的存在。王廷相的魂魄观从“形气”切入,侧重陈述“气”的质性,较为彻底地贯彻了无神论,是中国古代无神论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田素良 《天风》2001,(9):42
华东神学院毕业十余载,皆在穷乡僻壤的农村教会中事奉神,农村教会的信徒,热心爱主事奉的精神可嘉。但他们的信仰基础差、底子薄,诸多信仰、崇拜方式带有“迷信”色彩,对此我们广大教牧人员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守一"之说源自<老子·十章>的"载营魄抱一",是指专注于内在之魂魄,使形体不离,与道相合为一.到了汉末六朝,以"守一"来做为修仙养生之法,而所守者,则为三丹田的三一,头部九宫的雄一、雌一,以及守身中诸神徊风混合的帝一.到了唐宋以后,更由于内丹修炼之盛行,因而也有人将内丹修炼之方式,引入"守一"中,于是守一即是炼化精、气、神,使三者合一.  相似文献   

9.
一、“以人为本”的宗教观与“以神为本”的宗教观从宗教发展的历史来看,在欧洲, “神”与“人”的对立是自文艺复兴开始凸显出来的。在中世纪,有神论的宗教观,确切地说,使基督教的宗教观的独占统治达到了顶点,不仅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如哲学、道德、文学艺术和科学成了它的婢女和仆人,而且人也成了神的创造物和奴仆。在宗教中,神或上帝是作为世界之“本”,即从本体论的意义上被确定为世界的“本原”的。因此,上帝被说成是具有创造一切的、至高无上的无限和绝对: 它创造了万物,又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它威力无边,赏罚分明;它预知你的来生,又支配你的今  相似文献   

10.
安静倾听     
陈以琳 《天风》1997,(4):13-14
这宇宙中充满神的话,就如在我们中间充满着空气,虽然无形却一刻也不能离开它。神用他大能的声音响应着宇宙,万有都是因他的话而有,也都因他的话而立,神的话是独一的、永恒的。“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1:1)“道”字在原文中乃“逻各斯”,就是神的话。  相似文献   

11.
安静倾听     
这宇宙中充满神的话,就如在我们中间充满着空气,虽然无形却一刻也不能离开它。神用他大能的声音响应着宇宙,万有都是因他的话而有,也都因他的话而立,神的话是独一的、永恒的。“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1:1)“道”字在原文中乃“逻各斯”,就是神的话。  相似文献   

12.
单渭祥 《天风》2005,(7):28-29
不要作糊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5:17) So do not be foolish,but understand what the will of the Lord is.(EPHESIANS 5:17) 说到“神的旨意”,因为大家都感到它十分高深莫测,所以有些莫衷一是。正因为此,个别人利用人们对神旨意的敬畏崇拜心理,就冒名“神的旨意”,来蒙哄他人或抬高自己。甚至随便说所谓“预言”,把撒但的欺骗和自己的私意当作“神的旨意”。甚至一件明显不符常识、不合公理的事,就因为被人说成是“神的旨意”使许多软弱的信徒看得“合情合理”,有人也因为听说它是“神的旨意”,就不敢不信,以为提出怀疑就是怀疑神。结果当然是误人害己,有辱主名。  相似文献   

13.
道教辞典     
七伤修道学仙之士的七种禁忌。据《迴天九霄经》载,学道者虽身有仙相,应自然合真,但有七败之伤,若不能修身消除,则难名列仙班。《云笈七籖》卷九十一《七部名数要记·七伤》谓:“学贵六合,宜慎七伤”。所谓七伤者:一、带真行伪,淫色丧神,则魂液泄漏,精光枯干;二、外形在道,而心抱阴贼,愿人破败,嫉贤妒能,妄造罪原,毁慢同学,攻伐师友,致邪魔攻身;三、饮酒洞醉,损气丧灵,五腑攻溃,万神震惊,魂魄飞散,内外朽零,必召邪魔入形,定将身灰幽冥,四、心忿口诤,嗔喜失节,性乖不恒,气激神散,内真飞扬,魄离魂游;五、不依科盟,漏泄天真,定身死  相似文献   

14.
小品三则     
解答当人类最初出现在这星球上时,一群神聚在一起,决定玩个游戏。“我们将人生的秘密藏起来。”一个神建议道。“好主意。”另一个神赞成。“但我们要把它藏在哪里?”“就放在世界最高的山顶上好了。”一神提议道。“不”,另一个反对。“人类会更努力的爬上山来。”“那么将它放在海底如何?”“不。他们会发明潜水艇。”众神一个个陷入沉思,试着找出藏秘密的最好地点,最后,终于让其中之一想出一个好主意了。“我知道了,”他大叫着,“我们将它藏在每个人心中──他们一定不会想到去那里找。”当我们在外在世界寻求内在灵魂的解答,就…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但他们不是重复“无神”的阐述,而是向前推进无神论。马克思说:“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无神”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处于起点位置。在其逻辑建构中处于底层位置。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底层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其他一切理论的前提。坚持“无神”思想,未必是马克思主义;不坚持“无神”思想,肯定不是马克思主义:抛弃“无神”思想而又自称马克思主义,是假马克思主义;坚持而又超越“无神”思想,才是马克思主义。“无神”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位置,要求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时,把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摆在其应有的适当位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和否定。  相似文献   

16.
在我年长后,通过对道家文化的接触,认识到“神”之于技艺的重要。它是技艺的生命、也是生命的根本。可以引用贞白先生所言:“凡质象所结,不外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道家的观点历来是“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个也”。它表明了这样一个普遍现象:万物神全则生机活泼,生生不息,如草木春发;失神则死气沉沉,若枯木寒灰。类同此理,技艺方面所需的生命力当然不外于是说。神既然这么重要,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它虽然看不见,又摸不着,却可以“体悟”到它的存在。要着意于这个问题,我们先不妨来看看这个中国方块字的字形…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论心理 社会因素与肿瘤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传统中医学的情志所伤与肿瘤的关系传统中医学将人的心理思维活动称之为神 ,而人的一切组织器官是物质形态。“形神合一”是中医基本核心理论之一 ,也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体现。它是在朴素的唯物主义心身观基础上产生的。我国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对“形神合一”理论阐述颇多 ,认为形与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形是神的物质基础 ,神是形的主宰。张景岳在《类经、针刺类》中说 :“形者神之体 ,神者形之用 ;无神则形不可活 ,无形则神无以生。”反应了“形神合一”是中医的生命观。形与神之间的平衡、和谐对人的健康是至关…  相似文献   

18.
道教官观,是道士修道、祭神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道教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一个重要窗口。围绕道教宫观而形成的“神缘”网络,则是“五缘”(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文化中的重缘之一,它是以宗教信仰为基础,以宗教社群为纽带的社会人际关系。从道教本身来讲,它就是一个庞大的“神缘”网络,而道教官观则是这一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长期以来道教宫观一直是道教信众的聚会点,发挥着它所特有的神缘功能。一、神仙信仰的教化功能道教宫观供奉的神灵,既包含着道教奉神的原则,又具有一定的劝善教化功能。道教众多神…  相似文献   

19.
博爱与狭隘     
陈大治 《天风》2004,(1):50-50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里的“世人”原文有世界、世人、宇宙之含义。它告诉我们,神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神爱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神创造的一切。所有的人都包涵在神广博的爱中,这其中包括爱上帝的和从来没有想到上帝的人。  相似文献   

20.
程颢说“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朱熹大概43岁开始一直到晚年,反复以心、性、情来对解这里的易、道、神.朱熹认为易道神是从天的角度来论,相应地从人的角度来看,就是心性情.借用程子的易道神话语来阐发其心统性情思想,这是朱子对程子思想的一个创造性转化和诠释.在朱子的诠释下,“易体”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