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拉图尔的科学哲学观——在巴黎对拉图尔的专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科学哲学研究经过20世纪的蓬勃发展之后,目前,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代表科学哲学研究主流路径的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证方式,遇到了在原有框架内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陷入了无法自救的困境;另一方面,随着一批人文学者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和社会学的术语,对科学事实、科学实验、科学知识等基本概念的重新阐述,以及对科学知识产生的理性基础和科学家的认知活动的客观性前提的根本质疑,强烈要求更新传统的科学哲学研究模式。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全面了解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有选择性地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与科学知识社会学家进行系列专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曾在《建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与境分析》一文中,主张区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 学者的社会学抱负和哲学抱负。在我看来,一方面,SSK引入社会学维度说明科学知识,不 同于哲学家之处在于把一种建构论与经验主义联系起来,试图通过系统的经验观察和描述, 来代替先验的理性思辨,以经验社会学进路取代抽象哲学进路来回答某些传统科学哲学不能 完全回答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从哲学角度讲,SSK是借助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对科学认 识论提出挑战,其真正的哲学抱负是张扬一种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因为,在他们看 来,确立科学的知识本质,不能单纯地只靠对孤立个体的行为和信念进行哲学的或心理学的 分析,还需要考虑科学中的集体的和社会的认知行为。关键的问题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 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的真正意涵是什么,这种认识论对我们反思科学哲学有哪些重要的启 示?  相似文献   

3.
科学合理性     
从科学哲学这门学科诞生之日起,科学合理性就一直是科学哲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逻辑实证主义者主要关心科学知识的结构问题,他们对科学合理性的看法基本上等同于传统的对理性的认识,即把科学合理性看成是一种表现在论证知识结构中的纯粹的人类逻辑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社会学家采用截然不同的方式来研究科学。不仅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所用的方法相去甚远,而且他们所关注的科学侧面也大相径庭。最终我们会看到,一方面有些哲学家试图对科学知识进行逻辑分析,另一方面有些社会学家坚持认为,知识的构造具有社会性。本文试图从一种综合性的观点出发看待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心理学和科学社会学。 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已经开始明确地或不明确地运用模型来探讨科学研究的不同方法间的关系。鉴于后面将要阐述的理由,我考虑的重点将放在科学心理学与科学社会学之间的关系上。还原论模型要么坚持说社会学可以还原到心理学中更具解释性的基础领域,要么认为心理学可以还原到社会学。“补遗”模型不这样极端,按照这一模型,解释的主要任务可以由心理学或哲学或社会学来承担,余下的解释工作则需借助别的领域来完成。其他模型并未主张以某一学科为主,它们认为,科学研究的不同领域是在通过相互协作或相互竞争来解释科学本质的各个侧面,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这些领域各自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态度研究的影响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毅平 《心理科学》1999,22(1):50-53
社会学家托马斯认为“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态度的科学”,到目前为止,态度仍然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据统计,近几年关于态度的研究论文每年均超过1000篇。这与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有密切关系,本文以态度为例,浅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它的影响。1态度的认知编码认知心理学家已经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认知编码类型,如命题单元(pr000sitionalunits){类似物表征(analogrenresentatlons)、情节和语义表征(enlsodlcandsemanticrenresentatlons)及产生式系…  相似文献   

6.
相对主义与解释的可能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顿.  W  杨富斌 《世界哲学》2000,(2):11-20
一、相对主义的前后矛盾 近些年来,不同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科学哲学家都信奉了相对主义,他们之所以被相对主义吸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它具有明显的解释力。相对主义者使人有这样的印象,即信念和推理会因时代和社会群体的不同而具有多样化。较为极端的相对主义者告诉我  相似文献   

7.
谭笑 《现代哲学》2011,(2):85-90
科学修辞的认知意义在理论上基于对知识和修辞的不同认识,即知识被认为是拥有确定性的真的信念,修辞的论辩、逻辑部分被重新发掘。在这一框架下,修辞不再外在于科学知识核心,而是在从个人经验到科学假说、直至科学理论及其检验等一系列过程中都有着深刻的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8.
无神论论坛是网络科普平台科学公园以欧美新无神论运动为背景举办的在中国搞新无神论运动的大型公众活动,2012年和2013年各举行了一届。其目标是依靠科学理性的力量在中国延续无神的传统,驱除蒙昧的迷雾,缔造一个无神的未来。本文摘录了两届论坛的部分观点:1.无神论者是谁;2.中国无神论面临的四大敌人;3.中国知识分子的无神论思想传统;4.非神论—中国式的实用主义;5.特定文化语境中的无神论宣传;6.科普应该明确、准确地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无神论论坛是网络科普平台科学公园以欧美新无神论运动为背景举办的在中国搞新无神论运动的大型公众活动,2012年和2013年各举行了一届。其目标是依靠科学理性的力量在中国延续无神的传统,驱除蒙昧的迷雾,缔造一个无神的未来。本文摘录了两届论坛的部分观点:1.无神论者是谁;2.中国无神论面临的四大敌人;3.中国知识分子的无神论思想传统;4.非神论——中国式的实用主义;5.特定文化语境中的无神论宣传;6.科普应该明确、准确地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的观点看自然化的科学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导论 最近,对科学哲学自然化的讨论不怎么关心科学实践的社会本质,它们所注重的是,利用认知科学的成果来解释科学。我要证明,这种探讨有缺陷。这是因为,第一,它们采用了我所谓的认知个体主义,第二,科学实践的社会性是不可化简的。认知个体主义即这样一个命题:自主的认知个体的说明,能对所有的认知活动作出圆满的解释。认知个体主义与方法论个体主义有着一定的联系,因为认知个体主义者把个体作为他们的解释理论的分析单位,不过认知个体主义是一种更为狭隘的主张,它与社会科学哲学家所说的心理主义更为相似。按照它的观点,可以用根据自主的个体内在的心理机制所能描述的东西来定义什么是认知的。相对于这种观点,我将提出一种有关科学知识的社会本质的模型,该模型选出了几种理解“社会的”这个词的方式,任何一个较为完备的有关科学实践的模型中肯定都会有这几种方式。我的主张吸收了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但相对于伍尔伽和拉图尔(1980)、拉图尔本人(1987)以及柯林斯(1985)所提出的“构造主义的”观点和科学哲学家们最熟悉的爱丁  相似文献   

11.
对医学科学领域内存在的和某些一度充斥的唯心科学观的社会表现进行分析,从过程管理和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入手,提出防范学术腐败和发展医学科学的方法和措施,从教育和民生的角度探讨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学家必须关注的医学领域内的唯心科学观,并举例说明医学工作者的科学道德自律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1 现代科技认知方式与中药学研究方法学特征1 1 现代科技认知的主要方式现代科技认知方式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 ,理性与非理性。理性是对事物的本质、整体及内部联系认识的一种方法 ;非理性主要是指直觉、灵感、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的思维活动。在科学认识过程中 ,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是交融存在的 ;第二 ,证实与证伪。证实认为认识和理论来自经验 ,并受其检验 ,但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经验事实只能证实单称陈述而不能证实全称命题 ,而通过证伪陈述而演绎出普遍性的科学理论。证实与证伪 ,通过单纯的归纳或演绎早已不能适应其科学技…  相似文献   

13.
崔建英 《世界哲学》2016,(6):150-156
解概念的知识论分析,即研究博弈参与者在拥有怎样的信息和信念的条件下,通过策略推理可以获得博弈解,从而为这类博弈解提供合理的认知条件说明,不仅是认知博弈论领域中的焦点问题,也是认知逻辑领域中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相对于在认知博弈论领域中偏重于数学模型的建构,对解的认知条件所进行的定量化分析,在当前认知逻辑领域中如何通过定性化来描述主体所拥有的信息和信念以及探析各类博弈解的认知条件,将是本文的主要议题之一。同时,立论于解的知识论研究中是否采用统一的理性标准,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这两种研究模式的优劣,明晰了认知逻辑视域下博弈解研究的可能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作者在儿童科学概念认知领域的研究,其中包括儿童的朴素生物学、朴素物理学认知及其与心理理论发展关系的研究。作者研究了儿童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自发概念,包括对生长、衰老、疾病和死亡等生命现象的认知,探查儿童对日常生活中物理学概念(如力等)的朴素认知,力图发现儿童早期认知中的潜力,同时探明他们相应的错误概念,并采用教育干预实验,促进儿童科学概念的转化。还探查影响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因素,包括外部教育条件以及个体认知能力(如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推理能力等)。研究发现,儿童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前就对人类重要的科学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朴素理论”,他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作者主张儿童的科学教育(包括健康教育)应该以儿童的“朴素理论”为基础,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知识社会学及其哲学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一个哲学家对科学的历史和编史工作有强烈的兴趣,那么近20年最令人感兴趣、同时也最令人困扰的理论发展也许就是爱丁堡的巴恩斯(BarryBarnes)和布卢尔(DavidBloor)以及巴斯的科林斯(H.M.Collins)所阐明的科学知识社会学。一方面,这一纲领鼓励了科学史领域内的创造性工作,也就是把社会历史的方法应用到现代科学进步的重要事件中,以便对这些事件的广泛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有特别丰富的记载。另一方面,科学知识社会学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明显地具有哲学任务,这种任务拒绝传统的哲学理想,即存在着理性、客观性和…  相似文献   

16.
实践建构论:对一种科学观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和批判传统科学哲学理智主义科学观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社会建构论科学观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提出一种可以被概括为“实践建构论”的科学观,其基本观点是认为科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历史性和建构性的实践活动。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初步探讨这种“实践建构论”科学观的基本路向,以及它对开辟理解科学的新视野的意义。一、科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建构论”首先把科学视为一种实践活动,这根本区别于理智主义科学观。在理智主义科学观看来,科学只是一种理性的认知行为,认知主体“看”与“思”的结合最终引向关于能够严格与主体两分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通过2个实验,考察不同高低抑制水平对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影响。通过安排不同难度的Simon任务(不一致试次占70%或10%)来消耗被试的认知资源,达到操纵被试的抑制水平,以侧抑制任务的前后测来评估被试抑制水平的变化情况,实验1和实验2分别以科学创造力测验和粘贴画任务测量被试的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结果发现,在科学创造力测验上,高抑制水平组被试的流畅性和灵活性得分显著高于低抑制水平组;在粘贴画任务中,低抑制水平组被试的创造性、可爱程度、综合印象得分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高抑制水平组。表明高认知抑制水平有利于科学创造力,低认知抑制水平有利于艺术创造力,认知抑制对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影响存在分离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一、M·韦伯的“价值中立”观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是近代西方学术界持续争论的一大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事关不同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与价值观选择。M·韦伯是西方近代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他在科学与价值关系上的立场——“价值中立”观曾长期在西方居于主导地位。概而言之,这一观点主要包括两方面内涵。  相似文献   

19.
西方医学对老年痴呆认识的历史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古希腊罗马时期对意识障碍与老龄期必然相关的认知、法国哲学家福柯所谓的"古典时期"的疯狂与理性的对峙、精神病学的诞生和近代分类医学体系中的老年痴呆以及19世纪末阿尔茨海默病命名及现代研究。在该疾病的认知史上,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能科学地认识它,甚至是对该种病患加以道德评判或人格歧视。在这样一种境况下,相对于理性的非理性对待其实才是"疯狂"。直到21世纪的今天,在对阿尔茨海默病认知上依然存在未解之谜,需要以理性态度去对待。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学已经走向了"后学院"时代,在应用语境下与社会之网紧密纠缠。然而,随着科学语境的变迁,科学道德问题却日趋复杂,不断凸显出科学共同体自由和自律缺失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反思之后的理性选择是:在科学与社会适度"亲和"下保持道德张力,积极培育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和自治能力的科学共同体,以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的辩证融合促进科学和社会的创新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