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三大体系",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在于打破"概念短缺"的困局,提升概念供给能力,打造标识性的哲学概念。哲学理论与哲学概念之间具有内在的、本质的相关性,在一定意义上讲,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概念更迭的历史,是不断赋予既有概念以时代性内涵以及适时提出并打造标识性概念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者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在哲学研究中自觉地以学术的方式实质性地介入中国现实问题,赋予既有概念以时代性的中国内涵,提出了诸如"矛盾""实践""价值""发展"等"中国化"的概念;汲取各种理论资源打造了"以人为本""和谐""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中国特质和世界普遍意义的标识性概念,推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繁荣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三大体系"应该确立研究的主体性,在"扎根中国大地、关注中国问题"的导向中,在对重大理论与重大现实问题的观照中,打造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标识性概念,构建真正具有中国气质并能自立于世界哲坛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2.
"共善"这一概念既非地道的舶来品,亦非土生土长的国货,而是世人在长期中外文化交流中达成的共识。"共善"之思想古今中外皆有,并且在共同体的语境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从哲学目的论的角度来把握,"共善"乃终极之善(至善);从历史发生论的角度来把握,"共善"是道德之源和道德之本;从规范伦理学的角度来把握,"共善"是道德判断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萨特从“意识的意向性“出发建构的实存主义,具有反对本质主义的显赫动机;由实存主义出发得出“他人就是地狱”、自我与他人正相冲突的结论,也具有反对规范伦理学的典型意义;但以此出发构建一种伦理学的理论主张却是不可能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其理论基石的实存主义依然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致思路径,以此为视点无法与具体的伦理经验相兼容,而且必然陷入悖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