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其基本理论特质的探讨构成了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早在20世纪30—40年代,著名哲学史家汤用彤先生首倡玄学哲学是本体论之论,并将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发展看作是中国哲学史上从宇宙生成论向宇宙本体论的转变。在他看来,汉学执滞于经验,“本天人感应之义,由物象之盛衰,明人事之隆  相似文献   

2.
齐鲁书社新近出版的严正先生所著《五经哲学及其文化学的阐释》一书 ,是近年来经学研究中出现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作者在系统地阅读儒家经典的基础上 ,详细地剖析了经学的起源和儒家经典确立的过程 ,并运用现代哲学的研究方法 ,对经学在传统文化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深入的探讨 ,极大地拓展了经学研究的空间。经学研究是近年来国学研究热潮中出现的新领域。经学是自汉代以来传统儒学的存在形态 ,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 ,因此经学思想对于传统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但是 ,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 ,特别是自…  相似文献   

3.
《太玄》是拟《易》之作,同时又吸收了道家的天道观和辩证法,因此是会通“易”、“老”的杰作。但就运思理路而言,《太玄》明显地近于《老子》,而与《周易》有所不同。《周易》以二分法把阴阳视为两体,故而两体的“中和”、“中介”不易透显。《太玄》则不同,它以三分法代替了《周易》的二分法,凸显了贯通阴阳而兼体的“和”的作用。扬雄一方面希冀以《太玄》取代汉代经学而又未能予以取代,另方面他想超越烦琐的象数之学向思辨哲学迈进而又未能达到魏晋玄学的高度,从而成为两汉哲学向魏晋玄学转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4.
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经历两汉经学神学几百年的迷信、荒诞、烦琐、干枯、死气沉沉的统治之后,进入魏晋,人们的思想骤然为之得一解放。清新、潇洒、自由,驰骋于玄远、超脱、辩名析理的玄思之境,迅速把中国哲学推进到以本体论为特征的新阶段,留下了丰富的哲学遗产,深刻的思维经验教训,众多的研究课题,吸引人们发掘、思考、剖析、总结。解放以前汤用彤先生著《魏晋玄学论稿》,前驱先路,提纲挈领,对玄学的  相似文献   

5.
魏晋玄学关于宇宙本体思想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玄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它出现在魏晋时代到底有何思想价值?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为什么在继先秦诸子、两汉经学之后要出现和能出现这样一种以究玄为主要方式的思想文化?对这一问题的解读,尽管离不开对魏晋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状况的分析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魏晋玄学之历史发展的分梳、阐述,但主要的方面不应是对魏晋玄学作史的考察,而应是对其作哲学的考察,即首先要确定玄学思想的哲学主题。  相似文献   

6.
<正>一魏晋玄学"论语学"的定性及其诠释前提与两汉"论语学"(主要指两汉经学思潮影响下的《论语》注解)相比,作为魏晋南北朝"论语学"(主要特点为重义解新学)的组成部分,玄学"论语学"的解经特色与汉代训诂旧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河间儒学中心对汉武帝独尊儒术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汉前期 ,在河间地区形成了一个地方儒学中心。它对儒家经学典籍的传播、对汉代今文经学发展方向的确立和古文经典阐释方式的确定、对汉代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等 ,都起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子学和经学     
从诠释学观点考察汉代新经学的建立和性格特征,可以证知,董仲舒《着秋繁露》新儒学哲学、人学体系的建立,是汉代新经学得以成立并成为汉代政治、伦理、道德、学术之全面指导思想的关键。董仲舒所以成功,除了政治和时代的风云际会,实有赖于其抓住了"人"这个根本,喊出了"人为贵"的响亮口号,并成功地完成了对先秦诸家学说的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9.
从授学方式上来看,汉代的儒学教育概可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官方教育系统包括京师太学和各地设立的州郡学校。整体上看,朝廷对太学教育较为重视,开明官吏对地方学校的建设亦多有可观,官学所在之处也成为传授经学知识和社会礼仪的重要场所。私学是对官方教育的有益补充,汉代的经师名儒甚至位高权重的大官吏,都可能成为私授经学的主体,其生徒则是公府察举和辟除的对象。官学和私学的共同发展,促使汉代儒生的队伍愈发庞大,他们彼此之间以及与士大夫官吏间交结频繁,从而成为社会上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两汉学术标帜经学。经有数经,各经异解;学分个古,二派异说。今文经学,内存数家;古文经学,亦有歧义。而汉代经学独尊,设立学官,诱以利禄,经学纷争,自然而生。汉代经学之争,依纷争的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汉武帝到汉元帝时,主要是今文经学内部之争;其二是从汉哀帝到东汉末年,主要是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争。今文经学的内部之争既刺激了今文经学的发展,又给古文经学的兴起提供了条件;而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则促进了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融合。因此,从汉代经学纷争中,可以探寻到汉代经学演进的某种轨迹。…  相似文献   

11.
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产生在中国哲学史上引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变革,表现在它不仅最终结束了统治两汉时期达数百年之久的经学传统,同时也开创了贯穿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代玄风。经过这一时期的洗礼,不仅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哲学抽象思维水平,而且玄学本身无论在理论形态、概念范畴、思维方法以及向其它文化领域扩展渗透所形成的时代精神风貌,也颇为新颖独特。本文仅对魏晋玄学中包含的必然和偶然及其关系的思想作一发微并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2.
王符、仲长统等人开创的东汉儒学批判思潮,是经学向玄学过渡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环节。虽然说王符等人所尝试的哲学探索还尚在量的积累阶段,但是如果没有这种量的积累,那么也就没有思想史上经学转变为玄学的飞跃。它为魏晋玄学在理论上做着准备,尽管这种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很多缺陷,可它毕竟开启了一个新的理论时代,值得认真注意。  相似文献   

13.
汉代经学的基本特征是经学与阴阳家说的结合 ,即经学的阴阳五行化。任何有效的政治统治 ,都必须建立在对该统治合法性的信念上 ,并通过某种经典的确立或援引来完成 ;汉代政治信仰的重建为经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董仲舒精研“五经” ,吸纳阴阳五行说 ,以《春秋》公羊学重构天人之道 ,促成了汉代经学的大变化。汉代经学吸纳阴阳五行说 ,不但是经学发展史上的一次新变 ,而且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对于汉代及其以后的思想文化发展都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 ,对此我们应当有较为充分的估计并作出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郑玄的人格与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玄是汉代著名的经学大师。他一生不慕名利,不羡豪奢,不倚权势,潜心经籍,遍注群经,敢破家法,务实求真,致有“经神”之称。由于他毕生不懈的努力,西汉以来长久的今古文经学的纷争烦扰终告结束。“郑学”的确立,代表了汉代经学的最高成就;而郑立的学术思想,既标志着汉代经学哲学的终结,又孕籍着魏晋一代玄学理性的精神因子。一、文化生命的人格涵养齐鲁之邦曾经养育了众多灵杰的儿女,孔孟二圣俱生长于这方厚土,儒家学说的创源与发展跟这片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则深受着儒家思想学说的浸润。郑宝家乡北海高密本…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唐末五代分裂动荡的灾难,进入北宋以后,地主阶级执政的封建国家,加强了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统治,以维护统一的封建社会秩序。在学术思想领域,则出现了作为封建社会后期官方哲学的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历史产物。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所主张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内容的修身治国之道,一直是封建统治者遵循的主导思想。融汇中国古代文化而出现的道教,以其修道成仙,长生不老的神秘宣传,吸引着喜爱太平、长寿的人们的向往。源于印度的佛教传人中国以后,逐步与中华本土文化结合,它所宣扬的善恶报应、因果轮迴的思想,获得不少人的信仰。尽管儒释道之间,曾  相似文献   

16.
从形式上说,魏晋玄学是汉末清议的延续,这一点已得到学界大部分人的肯定。我以为,汉末清议与魏晋玄学之间不仅存在形式上的联系,而且有实质上的关联。汉代的清议和魏晋玄学实质都是士大夫阶层在感到人生价值失落情况下对人生价值的重新确立,二者的区别在于清议是以一种新的尚未提到哲学高度的人生价值准则去评议具体人物,而魏晋的百谈则力图从抽象的哲学层面确立一种新的人生价值准则。一、魏晋之前中国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准则基本上是由儒家确立的。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就是心与道为一。孔子所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指的就…  相似文献   

17.
在魏晋玄学中,王溺的哲学思想起了奠基者的意义,他的哲学比较好地表达了魏晋玄学的主题,也比较好地实现了儒道思想的会通;既建立了自己本体论哲学,也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现实关怀以及价值主张。与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康德思想比较,存有许多相通之处。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他的自由境界、道德追求以及价值取向和魏晋玄学有许多可比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就构成了两者超越时空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清儒重申汉学有本,重师法、家法,现代以来的经学研究多落其窠臼。汉代经师强调师法、家法的地位与博士官有关。汉朝立经学博士,以经学为施政教、选人才的依据。经学的政治应用要求经学相对统一,而这并不合于经学之为学术思想的本性。因此,汉代政治多次重申恪守师法、家法,但汉代的经学屡屡突破师法、家法,在不断地演进。东汉后期外戚、宦官掌权,经学的政治地位下降,是以师法、家法混同。汉代师法、家法的兴衰是政治与学术之关系合与离的表征。清儒以汉儒重师法、家法是清代学术之争所产生的问题,并不是对汉代学术的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东汉中后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确立的重要时期,但由于政局的变化,士人阶层在伦理生活方面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态势:一方面继续强化了东汉前期以来官方确立的儒家伦理意识形态,造成了道德的偏至;另一方面随着士人精神的演进,伦理生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孕生了魏晋玄学伦理的某些质素.  相似文献   

20.
经学是封建时代的官学 ,是统治者治国平天下的指导思想 ,它与传统社会的关系极其密切 ,值得深入研究。张涛先生最近出版了《经学与汉代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版 )一书 ,选取经学与汉代社会这一课题作了一次全新的考察 ,尤其是对汉代经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阐释。通读该书 ,我们深感这是一部创发精深、颇具学术见地的经学史研究力作。该书的主要特色 ,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该书编著体例、叙述体例系统清晰 ,结构安排合理。全书 2 6万余言 ,共分两部分、六个章节。前三章依次为“经学的早期发展”、“汉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