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虎彬作品选     
《美与时代》2014,(5):126-127
虎彬.1983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07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乌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乌海书画院美术创作部主任。  相似文献   

2.
猫与虎     
山里居住着一个叫神通的动物。它虽然年龄很大了,但身手强健敏捷,捕猎技术高超。许多动物登门拜它为师,它都一一谢绝了。猫和虎都是十分执著的,它们虽然吃了闭门羹,并不气馁,也不肯放弃。一次不行,就去第二次,第二次不行,就去第三次……最后,神通被它们的真诚和耐心感动了,于是收它们为徒。  相似文献   

3.
清真虎家寺     
据四川省新都县民国县志载:“清真虎家寺在县东龙虎桥,建于清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又据传说:“虎家人乃陕西渭南九里沟虎姓人氏。清乾隆初年,有虎成林,虎松林兄弟俩,回族人,因带兵打‘长毛’,从原籍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经典向来不孤立地推崇勇的精神本身,在中国文化里,有理智的前提和仁爱的内核,勇才有价值。孔夫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中庸》进而把知(智)、仁、勇这三样品质明确为三达德。清醒、理性、充满智慧的头脑,对他人乃至天下万象的关怀仁爱之心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勇气,这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古代儒家心目中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5.
虎像有着深厚的审美文化意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在社会生活层面的"虎威吉祥";其次是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里的"龙虎和合";最后是在精神与人格理想层面上的"虎虎生生"。而欧阳巨波、欧阳雨梦的《中国瓷上虎文化》是一部以"瓷上虎纹饰"为切入点,探讨虎文化在陶瓷上传播和发展的专门著作。在多年有针对性地虎纹饰瓷器收藏基础上,作者通过实际藏品的研究,以图并文的方式整理出虎纹饰的瓷上艺术史与审美文化史。该著以博物学知识为基础、立足于艺术学的视角,借助美术考古与民俗学的方法,来进行艺术品鉴、文化溯源、民俗揭示。它既是一部艺术史的专题著作,又是一部古代艺术品收藏与品赏的文化推广读物。  相似文献   

6.
著名画家张善子是天主教教友,四川内江县人,清光绪壬午八年(1882年)农历5月初5日生,原名张正兰,单名泽;善子本孪生,故初字善孖,含双生子意,后改为善子。先生爱虎画虎,如痴如迷,其师曾农髯以“虎痴”目之,先生遂亦以此自号,人则尊为“虎公”、“虎髯”。善子祖籍湖北麻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因“湖广填川”,定居内江,至善子辈已为第八代。父张忠发,字怀忠,号悲生,母曾友贞,俱信基督教。父在教堂工作,先生亦随时出入教堂。母亲长于绘画刺绣,名诗人谢玉岑谓:“曾太夫人以工笔花鸟,负名于蜀。”人们呼为“张画  相似文献   

7.
邢莉 《中国道教》2000,(5):47-48
东方朔谓谁 ?东方朔系西汉武帝时侍臣 ,好诙谐 ,因汉武帝“洞心于道教”、“穷神仙之事” ,常向东方朔求仙问道 ,东方朔也故作惊人之语 ,故《汉书》曰 :“其事浮浅 ,行于众庶 ,童儿牧竖莫不炫耀 ,而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著之朔。”所以民间不少神话、故事皆以东方朔为主角。《论衡》即称其为道人 ,终于被封为神仙。郭宪曾写过《东方朔传》。历史上虽实有东方朔其人 ,但是与《东方朔传》大相径庭。在这篇传记故事里东方朔已脱去了凡人肉身 ,成为地道的超凡脱俗的仙人。他幼时就记忆超群 ,熟谙秘谶 :“年三岁 ,天下秘识 ,一览暗诵于口 ,恒…  相似文献   

8.
《法音》1992,(8)
阳春三月,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到处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 4月21日,万里无云,气候燥热。下午二点左右,西竺庵所在鸡罩笼山,突然浓烟冒起,响着毛竹爆裂劈拍声,这时,九华山佛学院学僧们正在上课,副院长圣辉法师正在接待菲律宾华侨香众,闻声忙从接待室跑到甘露寺山门前,遥望对面山峦滚滚浓烟,虽有人在东扑西打,毕竟人少,已难能为力。而西竺村又地处高山,孤立无援,如不及时抢救,后果将不堪设想。圣辉法师当机决断抢救,转身跑到教室,动员学僧灭火。九华山佛学院师生40多人,在圣辉法师带领下,携带灭火机和镰刀等灭火工具,奔赴现  相似文献   

9.
我曾写过一篇《常思走麦城》的杂文,意在提醒一些行走于“华容道”上的人们,要不忘败走麦城之鉴。这文章,虽稚嫩,自忖也有点意思的。但币有两面,河有两岸。清静下来想一想,如果在人生进程中,常记起失利的阴影,陷入失败的泥淖,造成心理障碍,失去自信也不好。我们常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其实“当年勇”也要时而提一下,适当说儿句,只是不要反反复复说过去、絮絮叨叨吹牛皮就好。因为那些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当年事”,毕竟是靠胆略、智慧打拼出来的辉煌。对于失落、失利、失败这种种人生不如意,这些伤疤,这类隐痛,倒要少提甚至尘封为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1.
虎,乃百兽之王,也有称大虫、山君、啸风子的.古称封使君、黄公、寅客等,甚至称虎为"当朝一品".<风俗通>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在<水浒传>中写道:"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於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武松在景阳冈醉卧大青石上时,"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历来有关虎的词汇举不胜举:虎啸龙吟、生龙活虎、龙腾虎跃、藏龙卧虎、英雄虎胆……虎是威武与力量的象征,古时常将英勇善战的将士称为"虎将".  相似文献   

12.
当芦沟晓月照着桥面霜花的时候,杨度从庐山回到了北京。三个月不见了,在家人的眼里,他俨然成了另外一个人。出门时瘦瘦的,现在胖多了,也结实多了。先前一天到晚眉头紧锁、思虑重重,现在一天到晚平平和利的,仿佛万事都不在心上。他把家中过去所张挂的名人字画全部下掉,换上地手书的条幅。他给母亲房里挂的是:“或有于佛光明中,复见诸佛现神通。”结夏寿田房里挂上:“佛身如空不可尽,无相无碍遍十方。”给叔姬的房里挂上:“菩提树下成正觉,为度众生普现奥。”给自己民间舆控的是:“皮肤脱浩目,低余一真实。”在餐厅的正中,高…  相似文献   

13.
14.
春寒料峭,车出南昌,在昌九高速上疾驰。我们一行五人,因缘相凑,虔诚地去寻访中国净宗祖庭庐山东林寺。寺前有溪,名虎溪;溪上有桥,称虎溪桥。桥畔蹲伏着一尊古拙的石雕虎,水淙淙地在乱石中流淌着,似乎在述说一个千古流传的佳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20,(9)
正将圣经中的精意与中国现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仍能寻见引导我们前行的亮光一、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基督徒发起的三自爱国运动开辟了中国基督教历史的新篇章。之后,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并在改革开放初期又成立了基督教协会(或教务委员会),爱国团体的成立在中国基督教的健康发展上发挥了重大和积极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6,(1)
正扶危济困是佛教慈悲精神的体现,佛法中的缘起论、慈悲观、布施观和福田思想都为佛教积极参与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扶贫可说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之一,佛法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扶贫的实践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因此,当代中国佛教更应该继承传统,积极应对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灵活创新,方便施救,切实履行佛法利益众生的精神。佛教以慈悲为本怀,以入世为方便,佛教徒践行佛法,就应当将慈悲的精神落实于  相似文献   

17.
对于作为心理品质意义上的"勇",孔子反对行为上恃勇妻为和现念上以武论勇,他主张把这样的"勇"纳于"仁"、"义"的目标之下.为使"勇"由形式之德变为内容之德,孔子进而将"勇"限定为维护.仁"、"史"而生发出的那些顽强性意志品质,由此提升"勇"为一道德范畴.孔子的"勇"论开创了儒家一系的"勇"的学说,也促成中华民族敢担道义、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精神品质.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孔子的"勇"论仍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土家族还傩愿与祭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傩愿是土家族民间普遍流行的文化现象,至今还残存于边远的土家山寨.土家族民间还傩愿与祭虎往往联系在一起,还傩愿时所敬奉的罗神公公和罗神娘娘就是虎的化身;跳摆手舞和玩茅谷斯等祭祀活动也有祭虎的内容.土家族还傩愿祭虎与彝族的"跳老虎"、土族的"跳於兔"一脉相承.此种文化现象缘于史前西北崇虎的氐羌族群的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