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灯谜中的春     
正在谜语百花园中,一些含春意的灯谜,芬芳吐艳,充满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猜射起来,别有一番意趣。谜底为"春"的字谜,其蕴含的汉字形态结构特点一般都非常突出。比如谜面"三人同日来,喜见百花开",前句是用拆字法将"春"拆成"三、人、日";后句是会意,轻轻点出春的特征,一气呵成,耐人寻味。再如谜面"为人要一日三省","一日三省"典出《论语》:  相似文献   

2.
竞争与情绪对顿悟的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字字谜为材料, 采用“原型学习-问题测试”范式, 考察不同竞争水平(高、中、低竞争强度和无竞争)情境下诱发的情绪效价(积极、中性和消极)对顿悟中的原型启发的影响。结果发现:1)竞争水平对字谜问题解决中的原型启发有显著影响, 低强度竞争水平最有利于靶字谜问题的解决, 中等强度和高强度下效果次之, 无竞争条件下效果最差; 2)诱发情绪对靶字谜问题解决的原型启发也有显著影响, 消极情绪和中性情绪下比积极情绪下靶字谜的正确率更高; 3)有无竞争与情绪效价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体现了竞争和情绪这两种动力相关因素在原型启发中的动力作用不是独立的。  相似文献   

3.
宋朝王安石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造诣颇深的文学家。他擅长作谜语,有年春节他就出了一个字谜让王吉甫猜。谜日:“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王吉甫听了这个谜语,稍稍一想,并不马上回答,他接着也作了一个谜语:“东海有一鱼,无头又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王安石听罢,欣然一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成语谜语为实验材料,采用两阶段研究范式(解题阶段和词汇判断阶段),考察以谜底首字、谜语猜射规则、谜底语义相关词为解题线索时,FOK判断与信息激活之间情况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以谜底首字为线索时,谜题的顿悟性质受到影响,FOK判断可以有效地监测信息激活情况;(2)以猜射规则和谜底相关词为线索时,这两类线索不影响谜题的顿悟性,FOK判断无法有效地监测信息激活情况。  相似文献   

5.
纪晓岚爱好猜谜,也喜欢出谜。传说有一年元宵节,纪晓岚在一对大灯笼上写了副字谜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狸狼狗半边仿佛,即非家禽,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一片模糊,虽是短品,亦是妙文。”黑白红黄都不是,那就是“青”,半边狐狸狼狗即为“犭”,合起来就是“猜”字,诗词论语上都有就为“言”字,四方模糊即是“迷”,合为“谜”。所以其谜底就是“猜谜”二字。此则谜联用语诙谐,对仗工整,隽永清新,且耐人咀嚼寻味。曾有个不求至道的僧人向纪晓岚索联,纪晓岚就为其撰联曰:“日落香残…  相似文献   

6.
谜语诗说趣     
谜语古称“度辞”、“隐语”,它源远流长,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谜语语言精炼、生动、富于形象性,常以某一事物或某一诗句,成语,俗语或文字为谜底,用隐喻,形似、暗示或描写其特征的方法做出谜面,供人猜测,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7.
正大家知道,我国的汉字具有一字一形的特点。而所谓象形字谜,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将字的笔划形状比喻成某种物体,寄以别解,或全部象形,犹似一幅幅微型图画,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有这样一则字谜,堪称象形字谜中的上乘之作:"远树两行山倒影,扁舟一叶水平流",谜底是"慧"。此处把"丰丰"比作两行远树,"彐"看成"山倒  相似文献   

8.
通过3个实验考察了汉字字谜任务中的限制解除和组块分解机制及其原型启发效应。实验1a表明,字谜的常规型语义比字谜型语义更容易激活,实验1b采用“学习-测试”范式,结果表明在学习阶段启动字谜语义比启动常规语义更有利于测试阶段的常规语义限制的解除。因此实验1表明常规语义和字谜语义的通达性差异是限制形成和限制解除的认知机制。实验2表明,涉及镶嵌或者笔画单元分解的紧组块比相应的松组块解答率更低,反应时更长,这表明组块分解是字谜顿悟的机制之一。实验3通过实验3a和实验3b分别揭示了在限制解除和组块分解上原型启发比非原型启发以及无启发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总之,本研究揭示,汉字字谜任务中存在限制解除和组块分解机制并且原型启发可以促进二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与年轻人在—起猜谜,他们往往对这样一类谜语很感兴趣,就是谜面中出现相互矛盾的说法,看起来似乎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猜出来之后却又在情理之中。比如“:一物生得真奇怪,它是世间一味菜。娘死以后才生它,它死以后娘还在。”这个谜语的后两句看起来实在有些悖理,怎么会出现“娘死以后”还生下它,它死了以后“娘还在”的怪事呢?原来谜语用的是障眼法。“它死以后娘还在”,这“娘”显然已经不可能死而复生了,只不过是她的躯体还存在罢了。你猜出了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它就是“木耳”之类的食用菌。因为它生在枯死已久的段木上,便是“娘死以后才…  相似文献   

10.
一、蒲松龄嘲弄财主(字谜)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连试不第,只好靠教书为生。有个财主望子成龙,慕名请蒲松龄去当师爷。教书3个月,临近春节,蒲松龄便要告辞。财主问:“吾儿文章如何?”蒲松龄回道:“高山响鼓,闻声百里。”财主又问:“吾儿在易、礼、诗诸方面不知长进如何?”蒲松龄应道:“八窍已通七窍。”说罢便启程返家。财主赶去衙门,将这喜讯告诉当师爷的胞弟。师爷说:“大哥,你让那教书匠戏弄了。”你知道蒲松龄的话是何含意吗?谜底:(不通,不通。一窍不通)二、施耐庵考弟子(字谜)明朝有个姓刘的财主,有3个儿子…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出在猫眼上,因为《正午牡丹图》画的是“正午”,而这时的猫应该是两眼瞳孔眯成细线,所以张队长从这里看出了画是仿制的。二、盆中放的是毛巾,它就是字谜的的谜底“巾”。三、六项全能冠军。四、缺黑线的是贵州省代表所住的房间(因为贵州简称‘黔”,缺‘嘿”...  相似文献   

12.
谜语问题解决中线索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谜语在性质上属于顿悟问题,当谜语的谜底为汉语成语时,这样的谜语问题称为成语谜语问题。本研究探讨线索在成语谜语问题解决中的作用特点与方式。三个实验以汉语成语谜语问题为实验材料,采用了语义线索与规则线索,操纵了线索的有效性(有效线索占75%,无效线索占25%),以及线索呈现的时间长短(长时间即阈限上呈现线索(实验1),短时间(20ms)即阈限下呈现线索(实验2与实验3))两个因素。实验1与实验2的任务是要求被试写出成语谜语问题的答案(谜底),实验3则要求被试从6个备择答案中选择出正确的答案。被试为武汉某大学的206名低年级本科生。实验结果表明,(1)无论是阈限上还是阈限下呈现规则线索,有效规则线索对成语谜语问题的解决具有促进作用;(2)有效语义线索对谜语问题的解决具有促进作用,而且,阈限上有效语义线索对谜语问题解决的促进作用更大;(3)阈限上呈现两类无效线索时,它们对成语谜语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干扰作用;但是,阈限下呈现两类无效线索时,它们对成语谜语问题的解决没有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机会同化模型,采用催化范式,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比较有准备阶段和无准备阶段汉字字谜理解过程中准备效应的脑内变化。结果发现,在200ms-900ms内,准备效应引起了一个正的ERP成分(P200-900),大部分脑区得到激活;在900ms-1400ms内,准备效应主要在额区、中央区引起了一个P900-1400成分,在枕区引起了一个N900-1400成分。结果表明,准备期的加工影响了对字谜的理解,准备效应对字谜理解的作用是促进与抑制作用并存。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天,学生出了一个谜语让老师猜,谜日:“一院隔成两下,五男二女分家,两家打得乱纷纷,打到清明才罢。”要求:打一用具。这个原本很简单的谜语,一时让善于猜谜的老师“走投无路”。  相似文献   

15.
归献 《天风》2001,(7):8-9
基督徒(徒11:26原文的意思是“基督人”,即属于基督的人,像基督的人)信神,不是神为我们所用,乃是我们让神使用;不是神为我们服务,乃是我们事奉神。但是,人若不奉献自己,就无法事奉神。奉献,不是我们有什么可以给神,乃是我们灵魂身体归于神,让神恩待我们,为他所用。  相似文献   

16.
周伟驰 《现代哲学》2004,(3):98-111
本文分析奥古斯丁三一神学中人的“是”的来源、方式、内容和品质。(1)人的“是”来源于创造主,上帝作为“我正是我所正是”的“正是者”,创造了人的“是”,故而人的“是”是“正是”。(2)由于上帝是一而不是多,上帝有其固有的“同一性”,故而人亦有其“同一性”。(3)但由于人不是上帝,而是介于上帝与虚无之间,因此人“是”的方式不是“永恒”,而是作为“永恒”尘世形象的“时间”。(4)人的时间之“是”中,集中体现了上帝形象的,乃是“现在”或“正是”,作为“活生生的现在”,“正是”将“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将来的现在”统一在一起,构成人的活生生的同一性。(5)奥古斯丁对“活生生的现在”分析是与意识分析结合在一起的,过去一记忆、现在一理解、将来一预期。(6)人“正是”的内容主要是“思”。(7)决定“正是”的品质的,是与“思”紧密连结在一起的“爱”。  相似文献   

17.
创造“石井式汉字教育”的日本幼年国语教育会名誉会长石井勋先生经过大量研究认为,日本儿童早学汉字比晚学汉字的智商高(中国《神奇的汉字》第二集)。这说明汉语汉字可以使人聪明。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的权威人士几乎公认由汉语汉字武装起来的华人是智慧很高的一类人。例如美国人口专家经研究发现,在建筑师、物理学家、博物学家等专家中,智商都以美籍华人为最高,美籍日本人次之,美国人最低(中国1991、6、9《人民日报》第8版)  相似文献   

18.
沈汪兵  刘昌  张晶  张海兵 《心理科学》2012,35(6):1298-1303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采用猜谜任务范式,从字谜问题解决中谜底“催化”所诱发顿悟的时间过程和源定位两方面来探讨顿悟的认知神经机制。脑电时程分析显示,在320-550ms内,“有顿悟”较“无顿悟”的ERP波形有一个更大的负向偏移,且在“有顿悟-无顿悟”差异波中,该负成分的潜伏期约为380ms,差异波的脑电峰值锁定在Cz点。EEG时频则显示N380主要表现为减弱的高频gamma波和beta波的频谱特征。独立成分溯源结果显示,N380存在四个独立源,主要分布在右侧额中回、左侧顶下小叶、右侧颞上回和右侧额下回。这些结果表明,三字字谜顿悟的N380就是N400,且主要负责三字顿悟字谜外显含义到内隐隐喻意义的表征转换加工。  相似文献   

19.
埃及狮身人面兽让人猜的谜语是:“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猜一猜,这是哪种动物?”答案是:“人。”因为,婴儿用四肢爬,成人用两条腿走路,老人靠拐杖支撑。这拐杖,就是老年人的第三条腿。缁素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20.
夏新穗 《天风》2006,(23):4-6
“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树立正确的信仰,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现实,发挥神所赐给人类的智慧和才华,去努力营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读经:路19:10,9:56;可10:45两千多年前,神子耶稣道成肉身,成为人子。人子来的使命是什么?“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19:10),“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路9:56)。“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可10:45)。在欢度救主诞辰这个美好的时刻,让我们默想这些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