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拜读专家、学者近几年公开发表的佛学论文,在一位教授、博导的高谈阔论中读到一句“不想成佛作祖的和尚不是好和尚”,不禁哑然失笑。首先,这样的语言表述没有什么新意,无非是从拿破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名言中套用过来的。作为教授、博导,这样生搬硬  相似文献   

2.
佛教是什么?     
首先得说清楚,“佛教是什么?”这个题目,不是古德的公案,不是哪一位禅师振聋发喷的棒喝,也不是我不知轻重要作的什么大文章。我学佛才几年?“佛教是什么?”的话头,轮不到我来说。面对这样的大问题,予生也晚,才学更差,古今中外,巨著煌煌,前辈时贤,山外有山,我怎敢妄说一二?既便想说,这只字片纸,三言两语,又岂能说清?倘若有人正儿巴经地请你用一句话说清楚“佛教是什么”,我想,诸位看官怕也难回答。我要说的,其实是我碰上的一件小事。那还是去年,一天清早,我赶去中国佛学院上课。佛学院在城南牛街附近的法源寺,我家…  相似文献   

3.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不知激励了多少人,可是谁又曾想过,有一个职业同时兼备了将军与士兵这两种角色,甚至更多职业功能,那就是我们的班主任。一个班级带的久了,那些孩子做事的风格潜移默化中就有了这位班主任的影子,可想而知班主任该有多大的魅力。换言之,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付出了多少时间与心血在那些孩子身上。班主任不仅在学校要时刻观察着“他的孩子”,甚至下班回到家还要心系孩子,甚至半夜失眠也会想他们,这不是做作,也不是自己的意志所能改变的,这就是班主任的常态。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征服欧洲的战事中,拿破仑吩咐手下将自己的千里驹交给传令官,命他火速传达一份十万火急的作战指令。可那士兵却惶恐不安地迟疑道:陛下,我怎么可以骑您的骏马?拿破仑用坚定的目光直视着他,果断地说:天  相似文献   

5.
无法控制一位外国留学生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诸位女士、诸位先生,我首先得向各位道歉,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我与贵国语文的关系就如同我跟太太的关系一样,我很爱它,却又无法控制它。”  相似文献   

6.
老妈很注重对我进行启蒙教育,从小到大,她对我说过的哲理性的话不下几万句,可我却全不以为然,尤其是那句“帅,不能当饭吃”。既然帅不能当饭吃,那她为什么还要嫁给我那很帅的老爸?对老妈都不适用的话,却要我把它奉为真理,我才没那么傻呢。  相似文献   

7.
失去的往昔     
维多利亚时代流行的文字里有两种经典是非读不可的,一个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地下小说,许多著名的色情描写远远超过所谓后现代的不知所云;另外一个就是克贝特对往昔基督教的怀念。 克贝特的怀念见于他那句最经典的名言:“我出生时的英国。”说这句话的克贝特根本就不像那个《政治记事》周报的激进派成员,而更像一位典型的英国乡下人。 我想,说这句话的克贝特肯定记得流行于18世纪的一句话:美德正在广阔的前线挺进。或许克贝特也还记得一个致力于反对法国大革命,尤其是反对拿破仑的福音派教徒,这个人曾经当众宣称:胜利果实应该有他们的…  相似文献   

8.
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曾经聘用了一位年轻的小姐当助手,替他拆阅、分类及回复他的大部分私人信件。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听拿破仑·希尔口述,记录信的内容。有一天,拿破仑·希尔口述了下面这句格言:“记住,你唯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脑海中所设立的那个限制。”当她把打好的信件交还给拿破仑·希尔时,她说:“你的格言使我得到了启示,对你、我都很有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799年,法国巴黎市政大厦内一片金碧辉煌。法国军界、政界、商界名流云集于此,海阔天空地议论着上流社会的秘闻。个子不高但精明强干的法国意大利军团司令拿破仑异常活跃。突然,拿破仑举起一杯红葡萄酒,颇有深意地朝各位来宾询问:“诸位,请静一静。目前,法国正跟俄奥联军大战。你们猜猜奥国军营有谁是足智多谋的骁将?谁会成为我们强硬的对手?”大厅内霎时鸦雀无声,大伙都想不出个究竟。静了一会儿,拿破仑再举起酒杯:“谁说出来,我愿受罚喝下这手中一大杯酒!”谁都说不准,所有的目光都扫视过来。拿破仑“噗哧”一声笑了:…  相似文献   

10.
我非常喜欢这样一句歌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常常想,一个人只要能够时刻这样想,赠人玫瑰,自己因而也满手余香,那他在生活中就不会常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他必定是家中常高朋满座的那种人。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那种在你快乐的时候可以与你共同享受快乐,在你痛苦的时候可以分担你的痛苦的人。当你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他像你一样沉浸在幸福之中;当你遭遇困境厄运,他同你一样悲痛忧伤。不论你遇到什么事情,你时刻都会感觉到在这个社会上你不是一个人在孤立无助地生活,你时刻都在另一双眼睛的视野里,你时刻都在另一颗心…  相似文献   

11.
如果您真想活出个人样来,请收起自己那种天天有牢骚、事事都不满的态度,静下心来做好任何一件事,那么,成功就离你不远了。到那时,满心欢喜还都欢喜不过来呢,哪还有闲工夫抱怨什么。这一观点,不是我的经验之谈,也不是我的失败教训,套用一句广告词来说,那只是“矿泉水的搬运工”而已。  相似文献   

12.
常规     
滑铁卢战役的失败是拿破仑一生最后的失败?我说,不是。拿破仑的最后失败,失败在一枚棋子上。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之后,被终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他在岛上过着十分艰难而无聊的生活。后来,拿破仑的一位密友听说此事,通过秘密方式赠给他一件珍贵的礼物——一副象棋。这...  相似文献   

13.
能输才会赢     
那天与朋友“再见”,为表示礼貌,很传统的送了他一套书。殊不知,他玩笑着说:我是生意人,收书是会输的。   人生为何如此畏“输”如虎呢 ?  “爱拼才会赢”由一首通俗的流行歌曲,转而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经典”已经很有一些日子了,眼下就连摆摊卖菜的主儿,冷不丁的都能吼出一句“赢者通吃”之类的豪言壮语来。   可是,不知是因为我输多了,且心甘情愿“输”到底的原因,没来由的,我对输一直有着一种“亲切”的感觉,我始终认定,人生“能输才会赢”。   不是吗 ?纵观古今中外,哪一个真正的赢家,不是输出来的。比如:司…  相似文献   

14.
售后服务     
一个手拎皮包的青年,到著名画家F的府邸拜访。“对不起,久疏问候,您一向可好?今天前来只是想向您进几句对您大有裨益之言。”看到来者那副彬彬有礼的样子,F立即先发制人地宣布:“烦你费心,本人已经人了人身保险,并拥有高级私人轿车,还刚刚购进了一套百科辞典呢!”“不,不,我说的不是这一类的事。今天,我带来了为您解除烦恼的灵丹炒药。”“我没有什么烦恼。本人身体健康,作品受到社会好评,收入很是丰厚。”“这些我很清楚,我说的是关于您的头发的问题。”听完此话,F皱了皱眉头。他的画风素以精确、细密著称,而他的头发…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     
《思维与智慧》2005,(10):61-61
我不是笨蛋“我加到工资啦,但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不告诉妻子,那她一定会说,不加我工资是因为我是笨蛋。”“那你就告诉她说!”“不,我才不是那样的笨蛋呢!”道歉邻居:“我们刚才敲击墙壁,想挂一幅画,可能骚扰了你,特来道歉。”“没关系,我正想过去问问你,假如我们在那钉子尖上挂画,是否牢固?”戒酒之后某人在酒店叫来两杯酒,喝完一杯又一杯,服务员问:“你真好酒量。”那人说:“不!一杯代表我,另一杯代表我病重的朋友。”第二天,那人又到酒店去,这次只喝了一杯。服务员问:“你的朋友……死了?”他说:“不,我戒酒了。”世界记录冠军运动员因…  相似文献   

16.
许多成功的人都是老早就立下志向,非成功不可的。拿破仑从小就在自己居住的小岛上演练过后来他从士兵到元帅的战役;希尔顿从6岁起就做起了饭店皇帝的梦;斯皮尔伯格从小就混在电影界……孤注一掷中终于玉汝于成。这种“正打正着”的成功很了不起。但那些“歪打正着”的成功更令人惊异。莎士比亚的成功,就极具戏剧性。为了维持生存,他在剧院门前给观众看马车。一干就是10年。靠耳濡目染,积累了相当深厚的功底。一天,剧院的老板找到他,因为一个主要演员生病,想让莎士比亚试试。莎士比亚一上台,就博得了满堂的喝彩。老板立刻与他签…  相似文献   

17.
解脱自己     
禅宗二祖慧可为了表示自己求佛的诚心,挥刀断臂,拜达摩为师。有一次,他向达摩祖师请求:“请老师为我安心。”达摩当即说道:“把心拿来。”慧可于是到处找心,最后只得向达摩说:“弟子找不到那颗心。”达摩于是开导他说:“如果能找到,那就不是你的心了,现在我已经帮你安好心了,你看到了吗?”慧可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8.
“每人正好得到他所需要的那一份。”(出16∶18)我想这句圣言里的“正好”一词是非常关键的,这说明圣恩的赐予从来都是恰如其分、适得其所的。你看,当以色列人看到降下的玛纳,“他们采集食物,有人多拿,有人少拿。但当他们用‘曷默尔’来称食物时,搜集多的人并没有剩余;搜集少的人也没有缺  相似文献   

19.
小蒙在班里的“故事”比较多,同学们经常来“告状”,小蒙的缺点倒是真不少,诸如懒惰、散漫、冲动、斤斤计较、撒谎……对待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光盯着他的缺点也不是办法。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好好表扬他一番机会终于来临了——  相似文献   

20.
“不是”辩     
“是”是判断动词,它的后置成分是判断宾语,这已经被人们所承认。然而,对“不是”,人们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很多人认为“不是”是偏正词组(前偏后正),在句子中,“不”充当判断动词谓语“是”的状语,如: ①他[不]是教师。②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把“不是”当作词组,在句中分别充当状语和谓语,无论从语法角度分析,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