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法庭辩论中的分情况证明法庭辩论中的分情况证明就是把某种犯罪的所有构成要件逐一加以证明的逻辑方法。犯罪构成是一系列要件的总和。每一种犯罪可能有各不相同的具体要件,但总的说来,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要件。  相似文献   

2.
反证法和归谬法是逻辑学论证部分两个非常重要的论证方法。在法庭辩论中,反证法和归谬法常被控辩双方运用。我们知道法庭辩论对法律的正确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控辩双方站在不同角度,根据事实和法律来论证被告有罪或无罪,罪重或罪轻,应从重或从轻处罚。这里要运用到各种逻辑推理和逻辑方法。反证法和归谬法的恰当运用,可起到用其它方法难以起到的特殊作用。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某一论题为真的证明方法,它通过论证与原论题相矛盾的反论题的虚假来确立原论题的真实性。就是说当我们要证明某个论题为真时,我们不去直接证明它,而是先假设存在着一个与之  相似文献   

3.
《法庭辩论逻辑》一书,最近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专著。作者系熊文轩、周光明两位副教授。全书共16万字,篇幅不大,但读起来却令人有一种新鲜的感觉,是近年来出版的法律逻辑书中较好的一本,值得津师、公诉人和广大的法律逻辑爱好者一读。本书的新鲜之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体系新。本书主要有辩护论点的提  相似文献   

4.
美国已故著名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的一系列关于科学和宗教的讲座被重新发掘出来并整理出版,这让萨根重新加入了一场正在进行的关于宗教的辩论。  相似文献   

5.
1946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以东条英机为首的28名日本甲级战犯,为了排定法庭座次,11个参与国的法官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中国法官理应排在庭长左手的第二把交椅,可是由于中国国力不强而被各强权国否定.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出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面对列强展开了一场机智的舌战.梅法官认为,中国法官应坐在庭长左手第二把交椅.为此,他首先阐明排定法庭座次所应坚持的唯一正确的原则立场,那就是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精神世界中,哲学是一个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又变化无穷的领域。走近哲学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场接一场的辩论,人类的理性、思想和智慧在这里相互砥砺,竞长争高。辩论以问题为中心,旧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问题又随之产生。就连哲学是什么这个需要首先回答的问题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始终处于未完成状态,这也许正是它的常态。对于哲学是什么与做什么,需要不断地追问。这是哲学令人困惑之处,也是其充满魅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诡辩是一种不正当的辩论文法,主要是采取巧妙的方法,故意违反逻辑,为自己的错误论点进行辩护。诡辩在学术讨论中有之,在法庭辩论中亦有之。诡辩的伎俩很多,几乎所有的逻辑规律和规则它都有空子可钻。我们要善于揭露诡辩,就要学习和掌握有关的逻辑知识,本文仅就一个辩护案例窥见一案清简介:被告彭某某,于1983年农历12月27日夜乘下雪之机,窜至邻乡包村老山队孙某某家牛棚,将一头价值千元的水沙牛盗走,连夜牵回家中。次日凌晨,本队农民左某某去被告人家要钱时,发现此牛。被告人见事已暴露.即伪称晚上忘记关门,牛自己跑进家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E.卡西尔和M.海德格尔在瑞士达沃斯进行的一场辩论的整理稿,集中体现了以卡西尔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和海德格尔在对康德哲学的不同解释中所生发出来的对于自由、有限性、客观性、真理和哲学的本质等问题的不同观点。这种面对面的辩论,一方面充分展现了新康德主义和海德格尔哲学的差异、冲突和某种共同的东西,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对这些哲学基本问题本身的理解,并深化对康德哲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学校临时工王×的定期存款单丢失,存款被他人冒领。王×要求储蓄所赔偿,遭到储蓄所拒绝,于是他向法庭起诉。储蓄所访了银行的法律顾问做辩护律师,王×却请了一位逻辑课教师为自己代理诉讼。法庭辩论开始。逻辑教师读起桥状。被告律师带护:律师:你丢失存款单没有及时挂失,在你挂失前八个月该项存款就被他人支走了。《储蓄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受理挂失前,该储蓄存款已被他人支取的,储蓄机构不负赔偿责任。”教师:我们对法律条文不要断章取义,也不能偷换概念。《储蓄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中所说的“被他人支取\星指被他人…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还是本世纪的事。50—60年代西方发生了一场关于“意识形态终结”的辩论,把意识形态研究推向了高潮。这场辩论持续了十几年,参与者主要是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但吸引了各方学者的强烈关注,其影响之大,牵涉的茫围之广,为学术研究所罕见。西方非马克思主义传统意识形态理论的创始者曼海姆(Karl Mannheim、)预示了“意识形态终结”的理论。在《意识形态和乌托邦》(1929)中,他提出随着科学合理性和求实态度的流行,当代社会已经丧失了意识形态因素。辩论的直接起因则应该归于美国社会学  相似文献   

11.
罗胜德 《心理学报》1986,19(4):86-91
(艾宾浩斯)记忆实验心理学研究整整一个世纪了。本文简溯并试评记忆脑机制研究的简史,特别是本世纪内的两场学术辩论及代表假说。  相似文献   

12.
大一时,我参加了一场辩论赛。论题是:大学生是否可以谈恋爱。我是反方的一辩,虽然我们引经据典,慷慨陈辞,结果仍然败下阵来。正方一辩是个名叫章浩的男生,表现格外出色,我输得心服口服。 大四时,我坠入情网,男友正是那个章浩。 尽管要忍受自食其言的尴尬和同宿舍姐妹们“不怀好意”  相似文献   

13.
一、印证在法庭辩论中,要证明一个人是否有罪,往往需要把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结合在一起,相互印证。只用间接证据进行证明的更需要相互印证。在法律证明中,被某一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还需要得到其他证据证明,其真实性才是可信的。用其他的证据来辅助证明这个证据所证明的案件事实的方法,就称为印证。例如:有一个罪犯在交代他过去所犯的罪行时说,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他在某处强奸了一位女青年。他的交待是否事实,还需要其他的证据来印证。假定有某甲向公安  相似文献   

14.
赵秋生 《天风》1995,(8):24-25
1994年12月7日下午1点30分。金陵协和神学院的小礼堂一反往日的肃穆与宁静,变得喧闹、热烈起来。台下坐着的同学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前排齐齐地坐着丁光训院长、陈泽民副院长、彭萃安副院长、徐如雷教授等,大家一个个神情专注地看着台上。原来今天这里是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  相似文献   

15.
就刑事案件来说,法庭辩论的主要证明方法就是定罪三段论的证明方法。所谓定罪三段论就是以罪名定义为大前提。以对某人行为是否符合罪名定义指出的某类犯罪本质特征的断定为小前提。从而推出某人行为是否应定为罪名定义中规定的罪名的推理。所谓是否定为罪名定义中规定的罪名是指,如果小前提中的断定与大前提中指出的本质特征完全符合,那么某人的行为就应定为该罪;如果不完全符合或完全不符合就不应定为该罪。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沙里亚法庭是英国穆斯林自发调解内部民事纠纷的一种民间法律机构。通过这一法庭,使穆斯林自觉遵守伊斯兰沙里亚法,满足精神需求,进而维系伊斯兰的信仰认同。虽然沙里亚法庭的存在面临一定阻力,并给英国  相似文献   

17.
1964年前后,在我国哲学战线上开展了一场“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大论战。这场辩论由于那个“理论权威”的捣鬼,也由于我们的一些同志没有能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观,做出了“一分为二”就是辩证法,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合二而一”就是形而上学,就是矛盾调和论的错误结论。后来,林彪、“四人帮”利用和引伸了这个结论,极力  相似文献   

18.
在迎接建国三十五周年大庆的时候,中国佛学院派赴日本京都佛教大学留学的四名学僧传来了喜讯——定基、隆藏二同学于六月十七日在日本高野山高等学校举行的第二十九届文部大臣杯全国青年辩论大会上荣获特别奖。日本“文部大臣杯全国青年辩论大会”从一九五六年创始以来,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辩论联盟主办。每次评选最优秀奖一名,优秀奖九名。今年是日本真言宗开祖弘  相似文献   

19.
1988年1月5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第三审判庭开庭,宣布对龚品梅减免剩余假释考验期,恢复政治权利。法庭庄严肃穆,正中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下午2时,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审判长,审判员依次入席。审判长宣布传龚品梅到庭,龚品梅由法警和医生陪同进法庭。审判长宣告与两名审判员一  相似文献   

20.
聪明的法官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富有口才,善于辩论,常常雄辩滔滔,在辩论中税不可挡。有一天,有一个名叫爱瓦特尔的青年前来拜他为师,向他学习辩论的方法,也学习法律。他的愿望是学成后成为一名律师。普罗塔哥拉觉得这个青年聪明伶俐,决定收他为徒。青年说,一旦当上了律师.只要第一次出庭胜诉,一定给老师一大笔学费。普罗塔哥拉担心口说无凭,要立字为据。双方协议后签定了一个契约,规定受瓦特尔第一次出庭辩护胜诉后交给老师学费。双方在契约上签字后,普罗塔哥拉就教他学习辩论术。年青人认真学习,学业大进,~年以后,老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