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人间佛教”(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人间佛教”(二)陈星桥(三)太虚、印顺、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简介如前所述,太虚大师、印顺法师和赵朴初居士对“人间佛教”的形成与发展贡献至巨,极具代表性,因此实有专门介绍的必要。1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太虚大师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其思想...  相似文献   

2.
晚清之际的中国社会与中国佛教,都处于内忧外患的历史阴影之中,救亡图存成为许多爱国爱教人士的重大使命。在此背景下,杨仁山居士于1866年创办了金陵刻经处,刻经弘法、办学育人、振兴义学,成为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的重要奠基人。本文详细回顾了金陵刻经处创办150年以来的曲折历程与卓异成果,展现了杨仁山居士、太虚大师、欧阳竟无、赵朴初居士等著名佛教人士为全面复兴中国佛教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同时,清晰梳理了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经典翻译及义学研究的嬗变脉络,尤为翔实地阐述了金陵刻经处对近现代佛教义学的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文中引用大量文献资料,真实再现了金陵刻经处从出版、教育、研究到统一佛教组织、创办佛教刊物,从博搜广弘大乘经典、重兴义学研究热潮到启迪社会革新思想,从民族文化的传承坚守到世界弘法的国际视野等多方面历史贡献,为当代中国佛教的思想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世界传播提供了丰富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1.近年来,佛教界和佛教学术界均大力倡导人间佛教,从而出现了一种明显的佛教革新运动。这场运动上承近代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改革,近续赵朴初居士的人间佛教号召,横向上又受台湾印顺和星云等人的人间佛教实践的推动,目前已成为中国佛教在新世纪最突出的发展动向。2.作为一种新的佛教运动,人间佛教呈现出强烈的人间性特征。方立天先生认为,中国现代佛教所倡导的人间佛教,就是以现实人生为基点,以人的清净心为基础,通过大乘菩萨道的修持,达到完善人格进而建立人间净土的佛教。(参见方立天)这一概括是非常准确的。具体来讲,笔者认…  相似文献   

4.
《法音》2020,(5)
正太虚法师(1890-1947),民国时期四大高僧之一。目前学术界研究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的成果非常丰富,如欧阳镇《论太虚人间佛教儒学化的特色》主要考察太虚大师引用儒家思想建构人间佛教的特征与价值[1],张雪梅《民国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重在考察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特征[2]。贲利《太虚大师佛学思想的世俗化探求》考察太虚大师佛学理论的"世俗化特征"。[3]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揭示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特色与贡献,但是他  相似文献   

5.
圣凯 《中国宗教》2017,(8):82-83
恰逢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赵朴初居士诞辰110周年、杨仁山居士诞辰180周年之际,在国家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宗教文化出版社的支持下,以学诚法师、楼宇烈教授为主编,怡藏法师为执行主编,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组织法师和专家学者特别编辑《人间佛教思想文库》,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文库的组织者与推动者,略谈文库的出版意义,共享此殊胜因缘。  相似文献   

6.
中国佛教应走什么道路——关于居士佛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教应走什么道路——关于居士佛教的思考何劲松本文认为,两千年来的传统佛教总体上是消极发展的,明清以降,佛教队伍已衰败至极,近代,杨文会、太虚等人提出“人间佛教”理念,为中国佛教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杨文会、太虚二人的改革经验证明,中国佛教的改革只有靠...  相似文献   

7.
正恰逢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赵朴初居士诞辰110周年、杨仁山居士诞辰180周年之际,在国家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宗教文化出版社的支持下,以学诚法师、楼宇烈教授为主编,怡藏法师为执行主编,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组织法师和专家学者特别编辑《人间佛教思想文库》,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文库的组织者与推动者,略谈文库的出版意义,共享此殊胜因缘。  相似文献   

8.
程恭让教授的新著《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台湾高雄市佛光文化,2014年12月出版)分为四卷。卷一题"星云大师与20世纪人间佛教",包含三篇长文,分别讨论星云大师在现代人间佛教近百年发展历史以及元明六百年来汉传佛教革新、转型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前者题为"从太虚大师到星云大师:现代人间佛教的倡导与创立——二十世纪人间佛教理论与实践展开历程的一种解释模式",从人间佛教理论构建及实践运作两方面考量,探论了太虚、星云大师与20世纪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开展的关系。作者认为太虚大师在20世纪上半期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方向性理念以及人间佛教建设的  相似文献   

9.
杨文会被视为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开创者,原因之一是他开启了近代佛教新式僧教育的序幕,这与他参与其中的近代东亚佛教现代化运动有着很大关系。出访欧洲的经历以及与南条文雄、达摩波罗等人的交流,使得杨文会的僧材培养理念与实践不同于传统佛教的僧材培养模式。他强调对现代佛学研究方法的运用,构建了以新式教育制度为框架的僧教育体系,创办了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弘法能力、能够担当振兴佛教重任的僧材为目的的祇洹精舍,从中走出了欧阳竟无与太虚两位民国时期居士与僧伽的代表人物。杨文会的僧教育理念与实践开创了近代佛教僧教育的新局面,为民国的佛教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太虚大师是我国近现代佛教改革的倡导者。面对清末民初中国佛教内外交困的危机,太虚大师在佛教菩萨  相似文献   

11.
学诚 《中国宗教》2017,(8):16-17
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太虚大师是我国近现代佛教改革的倡导者。面对清末民初中国佛教内外交困的危机.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佛教面临内外困境亟待革新,20世纪早期传教士对待佛教的态度也开始转变。在此背景下,佛教与基督教在民国初期进行了有效的交流对话。其中,太虚大师既从佛教本位出发对基督教神学教义进行了批判,也在佛教革新过程中发挥大乘佛教善巧方便的智慧对基督教现代性组织、传教方式等进行了借鉴。近代的新教期刊《教务杂志》中对太虚大师的基督教神学观及其对基督教现代方式的借鉴也有所反映,同时对太虚大师的改革与现代佛教的兴起多有涉及。太虚大师吸收借鉴基督教现代化经验对中国佛教所进行的革新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佛教的现代化进程,书写了人间佛教的序章。  相似文献   

13.
时至世纪之交 ,宗教与宗教学界的一个主要话题就是新世纪的宗教应该如何发展。其中 ,自然会涉及到二十一世纪佛教的发展 ,特别是佛教的改革问题与佛教的发展模式。有些学者亦曾著文对此加以论述 ,就佛教与现代社会的相互关系、佛教传统及其发展模式的现代转换、佛教的存在形式如居士佛教、佛教教义的现代阐释及其与现代文化思想的关系等等 ,均在近现代佛教历史发展基础上作出了富有时代意义及展望式的解读。太虚大师在近现代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对于现当代中国“人间佛教”的形成与发展 ,他的近现代佛教改革运动史云云 ,由此得到了当…  相似文献   

14.
太虚法师(1889~1947)是中国近现代绋教界的泰斗,新佛教运动的大师.太虚的佛教革新运动及其业绩,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考察,而"关于僧众寺院制度在理论上和事实上的改进为最重要".1922年武昌佛  相似文献   

15.
太虚大师作为近代佛教旗帜性人物,于其时代开演"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之理论,进而力推中国佛教近世改革,这与其对《仁王经》的理解于义理上或有一贯性。此外,太虚大师对佛法护国思想的理解亦非仅仅停留理论层面,更于战火年代奋身践行。大师所言所行,实为近世佛教之模范。  相似文献   

16.
正太虚大师(1889-1947)是近代中国佛教最有影响的领袖和改革家之一,他继承融汇中国佛教传统,志在革除佛教在封建时代所附着的尘垢和弊端,力图引导其能契理、契机地适应新的时代,走向现实人生,化导社会、人心,被誉为"近代佛教的马丁·路德"。太虚大师还是继杨仁山居士之后,具有世界佛教视野的又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致力于佛教教育事业,组织创办了"世界佛学  相似文献   

17.
太虚大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高僧,是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被誉为佛教界的马丁·路德。他提出了"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提出了人间佛教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佛教的转型。创办世界佛学苑是太虚大师进行世界佛教运动的重要实践之一,旨在将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通过佛教改造人类的思想,从而促进世界和平。成立"世界佛教联合会",是太虚大师创办世界佛学苑的远因;太虚环游欧美各国,使"创办世界佛学苑"从设想转化为实践;世界佛学苑的分支机构———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成立;太虚提出中国佛学者应成为世界佛学苑的倡导人以及太虚与印度摩诃菩提会等佛教团体的交流合作;最后总结了世界佛学苑失败的原因和它对后世汉传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7,(9)
<正>在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之际,中国佛教协会和各地佛教界以各种方式,隆重纪念这位"人生佛教"和"人间佛教"的首倡者、中国近现代佛教改革的开拓者、中国佛教世界化的推动者。大半个世纪以来,尽管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太虚大师深邃宏富的思想、锐意改革的精神及其开创的不朽业绩,至今仍为中国佛教的一面旗帜和宝贵财富。今日中国欣逢盛世,国泰  相似文献   

19.
慧远大师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义学高僧,他为佛教的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从东晋时期本土文化对佛教的伦理责难切入,阐释当时慧远大师如何回应、吸收本土文化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佛教的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太虚大师的建僧思想如吉太虚大师“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因此,建立健全的僧伽制度,举办完整的僧教育,培养能住持现代佛教的僧伽人才,是大师改革佛教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对大师有关这方面的设想和实践活动作简单介绍。一、关于僧教育的构想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