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既是明清律宗授戒法的重要法源地,也是律宗授戒法系活动的重要地域之一。明清律宗授戒法系的祖师是如馨律师,如馨律师的受戒及其戒法来源与五台山文殊菩萨有关。如馨律师之后,分别有千华系、圣光系、三峰系、古林系等支系,与五台山有关的法系主要集中于圣光系和千华系。以"宗师"为线索,对五台山律宗授戒法系的概况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第二节戒法的发展一、五百结集佛在世时,随缘为诸弟子制戒,并且为了督促弟子持戒,又制定了半月说戒的制度,使弟子们能够经常忆念戒法,安住于净戒中。为了使戒法得到传持,佛陀还规定五腊比丘,应当诵戒、诵羯磨通利,否则将结罪。随着佛陀制戒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2,(1):63
本刊讯2011年12月13日,江西省丰城市佛教协会第二次代表会议在丰城市洪州大酒店召开,来自全市的60余名佛教四众弟子及省、市佛教协会,宜春市统战部、宗教局和市政府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丰城市佛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丰城市佛教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和新一届领导班子。耀茂法师当选为会长,和德法师、养戒法师当选为副会长,养戒法  相似文献   

4.
正六、戒法东传各部戒法随着佛教的向东传播和弘扬而进入汉地,在与中华文明及社会文化的融合、适应中,有的成为了历史而仅存于大藏经里,有的则成功扎根本土,在中国佛教占有了一席之地。以下将对各部戒法东传的过程作一简要介绍。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佛法由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以白马驮经传入汉地。但在当时,佛教的戒律并没有一同传到汉地,所以在后来一百多年的时间中,中国的出家人除了剃发换服以区别于俗众外,也仅是受三归而已,并没有立羯磨法受具足戒。  相似文献   

5.
正第三节时方毗尼一、印土基因随着结集、分部、流传、融合与发展,戒法本身的内容和形式也进行了相应的调适,其所处时代文化背景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戒法产生于古印度,不可避免地也带有了印度文化的基因。从戒的内涵来看,"戒"的梵文为Sīla,音译为尸罗,有防备、警惕的含义,"尸罗"则是从梵语词根Sīl(行为)转化而来,具有"行为、习惯、性格、道德、虔敬"等义项。由此可见,戒是佛陀为弟子们制定的一种"行为、习惯、道德",与当时印度'  相似文献   

6.
香江波涛涌佛子十方来——香港大屿山宝莲禅寺举办传戒法会宏度本刊讯高树律幢振宗风,传授戒法继大雄。香港宝莲禅寺依据每三年传戒一次的惯例,于1996年10月12日至10日31日隆重举行了为期20天的传授三坛大戒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法师和香港佛教联...  相似文献   

7.
成蹊 《法音》2009,(6):32-32,33-53
2009年4月4日至29日.香港西方寺举办了传授三坛大戒法会.共有162位戒子参加,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内地的13个省市以及中国香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地。笔者作为大陆戒子中的一员.有幸亲临盛会.纳受如来戒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从一个普通的沙弥成长为菩萨比丘.内心有很多感触.愿用我这支拙劣的笔.把在戒会中的见闻觉知记录下来.供养给诸佛菩萨、各位大善知识以及护持戒会的各位居士,并与读者们分享。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5,(1)
<正>一、无相戒的流弊无相戒流传到后世,由于有的人一味追求洒脱、无视戒律,也出现流弊,因此被人曲解而遭异议。究其原因是后世弟子只知慧能祖师的戒法无相,唯求方便,而不去探求戒律与世间的不共性,不了解六祖授无相戒法的用心与意义,而走向偏颇。殊不知,慧能的戒法,是以戒体为核心,直视自性,是自我精神上的完全超越,是自心摆脱一切束缚的自然显现,是佛性在自我体悟中的实现与提升。同时,他也不否  相似文献   

9.
释明圣 《法音》2021,(11):28-33
佛制女众出家受具,在沙弥尼十戒之后,必须经过式叉摩那尼二岁学戒。然如此重要的一步,却在中国佛教这条历史长河中沉沉浮浮,有时被想起,有时被遗忘。如今,恰逢盛世,戒法兴隆,式叉摩那尼戒法逐渐被实行,但因为沉没太久,导致很多出家僧众,对此认识的还不够清晰,重视程度也还不够。故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式叉摩那尼戒法的梳理,可以使更多的出家女众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0.
刘泽亮  田希 《法音》2022,(2):8-11
<正>宋代杨杰为《宗镜录》所作的序言中说:永明延寿(904-975)“深达禅宗,禀奉律仪,广行利益”[1]。可见,戒法思想在延寿整个佛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学界对此鲜有专门的探讨。[2]延寿的戒法思想主要见于《受菩萨戒法并序》一卷[3],收入《卍续藏》,尾题《梵网菩萨戒仪》[4]。这是延寿以“摄心为戒”为基础,圆融戒定慧三学,重构、再释戒法思想的代表作。本文以此为文本,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2012,(1):29-31
(2011年9月22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过。2011年11月3日公布)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和《汉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中有关传授三坛大戒法事的规定,使传戒工作得以如法如律地进行,确保中国佛教持续、稳定、健康  相似文献   

12.
简讯一束     
《法音》2009,(4):91-92
▲4月2日,四川省佛教协会第15次传授三坛大戒法会在成都昭觉寺隆重举行。法会礼请省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成都昭觉寺方丈演法法师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85,(3)
△由中国佛教协会福建省分会主办的第四次传戒法会,从1984年12月27日开始,至今年1月12日结束。这次历时十五天的传戒法会是在莆田广化寺和福州崇福寺、法海寺分别举行的。参加这次三坛大戒法会的,有来自本省各地寺庙以及江西等地的四众弟子共八百多人。其中受二部僧戒的尼众有二百多人,她  相似文献   

14.
清远 《法音》1994,(12)
金秋九月,凉风送爽,丹桂飘香。著名禅宗道场江西云居山真如寺为续佛慧命、绍隆佛种,隆重举行了传授三坛大戒法会。这是中国佛教协会正式颁布《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戒实施暂行办法》之后,按照传戒办法举行的首次传戒活动。笔者躬逢盛会,所见所闻,感受到云居山真如寺在一诚大和尚的主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六届佛代会精神,在加强自身建设、如法如律传授戒法方面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依照《办法》做好准备工作真如寺自唐代道穿禅师开山,历代祖师中兴传灯,均以成为根本,弘扬佛法。本世纪五十年代虚云老和尚中兴后,即遵佛制传授三坛大戒,后…  相似文献   

15.
何小平 《法音》2008,(1):10-15
一、发心决定得戒品位的高低发心,本义是说发誓愿以求一切诸佛种子之无上菩提心;平常说的发心,其实说的是一种誓愿,亦即是一种内心的向往。誓,其要义是自制其心;愿,乃为随心而求、志求满足。发心大,愿力就大,就能与佛菩萨的本愿契合,可速疾成就无量殊胜功德;发心低下,愿力就低微,不仅受戒时难以领纳戒法,而且持戒时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修行就难以成功。虚云老和尚在"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中讲道:  相似文献   

16.
吴明 《法音》1990,(10)
三聚净戒律宗立有三聚净戒,以广摄一切戒法.一、摄律仪戒,一切诸恶悉皆断舍故.二、摄善法戒,一切诸善悉皆修行故.三、摄众生戒,亦谓饶益有情戒,荷负众生遍施利益故.戒律条文虽多,总的精神不外止恶、行善、利他三个方面,故三聚净戒即总括一切戒法.戒可分通戒别戒二类:通戒即三聚净戒;别戒即五戒、八戒、十戒、五百大戒乃至三千威仪.如上三聚净戒,亦有通受别受二种.别受摄律仪戒,即是别受,如今丛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1,(11)
(2011年9月22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会议通过)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和《汉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中有关传授三坛大戒法事的规定,使传戒工作得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6,(4)
正受戒可以说是正统佛教出家弟子以及全真道教道士完全其特定宗教身份的重要表征。明清以来,佛道两教在戒法内容、传戒仪轨等方面似乎都有自己系统完备而相对独立的发展,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呢?早在民国时期,日本学者五十岚贤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饮食、衣物等日用资具,僧物与私人物之划分,说明早期佛教僧团经济之来源与实际分配之制度运作。指出早期佛教僧团管理的经济制度,是以利和同均之团体分配原则,辅以个人诫慎行持与戒法威德之助成,经济制度之完备,构筑了衣食无虞,互敬互利,和合无诤之僧团,令僧众能专心修行,趋向解脱大道。  相似文献   

20.
曙正 《法音》2009,(5):59-59
本刊讯4月2日至5月3日,香港西方寺举办传授三坛大戒法会。应西方寺之邀,中国佛教协会协助组织内地近150名戒子赴港受戒。4月3日上午,戒子在深圳弘法寺报到,并参加组团会议。国家宗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