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法音》1989,(1)
止持与作持所谓戒律,应该是两种类别的共同称呼。广义地说,比丘戒也包括了比丘律;狭义地说,戒是戒,律是律;律中包含戒,戒中不含律。因为毗尼(律)藏中有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波罗提木叉中不能摄尽毗尼藏。说得明显一些,毗尼是统括止持与作持的,波罗提木叉则唯有止持。所以持律含有持戒,持戒不含有持律;因持律是僧团大众共同的事,持戒是各个比丘个人的事。持戒  相似文献   

2.
正佛教典籍的总称被称为"三藏",是梵文Tri-pitaka的意译。"藏"(Pitaka)的原意是盛放东西的筐箧。佛教用以概括全部佛教典籍,义近"全书"。共分三个部分。一、素怛缆藏(Sutrapitaka),旧译"修多罗藏",意为"经藏"(说教);二、毗奈耶藏(Vinayapitaka),旧译"毗尼藏",意为"律藏"(戒律);三、  相似文献   

3.
《知津》在解题方面的特色一、经藏和律藏各部之首均有“述曰”,概述收录经典的主旨及范围。经藏中方等部的“述曰”内容较为充实:“述曰:方等亦名方广,于十二分教中(居)十一,并通大小,此唯在大。盖一代时教,统以二藏收之:一声闻藏,二菩萨藏。阿含、毗尼及阿毗昙,属声闻藏;大乘、方等,属菩萨藏。是则始自华严,终大涅槃,一切菩萨法藏,皆称方等  相似文献   

4.
《大毗婆沙论》记载律藏有三种不犯,即苦痛、心狂乱、最初犯罪者不犯。但是现存律藏中却为四种不犯,即狂者、乱心、苦痛者、最初犯罪者不犯,与《大毗婆沙论》引用的律藏之间存在矛盾。本文首先考察《大毗婆沙论》中与心狂乱相关的梵语,并调查这些梵语词在《阿含经》、律藏、阿毗达摩论书中对应的译语,及在注释书中的解释,发现这一矛盾可能是由于k?iptacitta译语的变化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农历四月是佛诞吉祥月,每年的这个时候,世界上的佛教徒总要举行丰富多采的宗教活动纪念佛祖圣诞。今年的四月对中国佛教徒来说,更是一个特别喜庆的日子──我国在佛祖诞生地兰毗尼举行了中华寺落成典礼和释达牟尼佛像开光仪式。凡是读过佛经的人对兰毗尼这个地名都不陌生,但真正确认其地址则是在1896年。当时尼泊尔考古学家根据我国法显法师的记载,在兰毗尼发现了佛祖诞生地的阿育王石柱,从此,尼泊尔的兰毗尼就被确认为佛祖的诞生之地。中华寺就位于尼泊尔兰毗尼,距悉达多太子出生的地方不到1公里。兰毗尼地势平坦,郁郁葱葱,一派…  相似文献   

6.
《法音》1994,(12)
本刊讯10月24日至11月4日,苏州西园戒幢律寺依照宝华山三坛传戒正范,为灵岩山佛学院和栖霞山佛学院的学僧传授了三坛大戒。为确保此次传戒活动正常进行,西园寺召开了执事会和全体僧众会议,成立了“西园戒幢律寺传戒筹备委员会”,对传戒工作进行统一安排,规定戒期中不作佛事,不予挂单;同时,制定了传授三坛大戒的日程,把传戒期间的作息时间、活动场所、法务内容安排得井井有条。此次传戒活动是西园戒幢律寺专为成就灵岩山佛学院和栖霞山佛学院学增而举办的,因两院学僧在院事先学律习礼,背诵毗尼,故戒期时间稍短了一些。此次受戒…  相似文献   

7.
上座部巴利文律藏注释书Samantapasadika是巴利语佛教注释家觉音所著,约成书于公元5世纪。汉译律论《善见律毗婆沙》与巴利Samantapasadika有很深渊源关系。由于《善见律毗婆沙》在汉译过程中插入了《四分律》的内容,因此在古代汉传佛教中一直被误认为是法藏部《四分律》的注释。这一误解出自唐代律宗相部律师定宾,后唐和宋代的景霄、允堪、元照均沿袭了定宾的误解,进而影响到日僧凝然对《善见律毗婆沙》与《四分律》关系的判定。1896年,日本学者高楠顺次郎通过对勘研究巴利Samantapasadika和《善见律毗婆沙》,才澄清这一误解。  相似文献   

8.
张开勤 《法音》2005,(8):48-48
本刊讯7月27日下午,会长一诚法师、副会长圣辉法师、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在广济寺大客厅亲切会见了以副秘书长怀善法师为方丈的中华寺新僧团一行5人。新僧团由方丈怀善法师和广西省容一法师,江西省容贤法师,江苏省容常法师、觐东法师组成,定于7月28日启程赴尼泊尔兰毗尼中华寺,接替以玄中法师为监院的中华寺僧团的工作,期限为5年。在会见中,圣辉法师回顾了中华寺创建的历史,强调指出:目前已有近十个国家分别在兰毗尼修建了佛教寺院,使尼泊尔兰毗尼园得到恢复和发展,逐步成为国际佛教友好交流的中心。尼泊尔中华寺不仅是展示当代中国佛教…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作为专指敦煌城的"城隍"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敦煌城及周边城市不时地遭到外族入侵所致.而敦煌的城隍神信仰并不甚流行,原因是敦煌盛行毗沙门天王信仰,毗沙门天王已经代替了城隍神,担当起了护卫敦煌平安的使命,成为敦煌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6,(7)
正引言《法显传》中,开篇即言"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阙"~([1]),标明其西行求法之目的。至于其回国后所译经典影响深远,其中《大般泥洹经》中的佛性说,更对当时思潮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汤用彤在《魏晋南北朝佛教史》中评价说:"开中国佛理之一派,至为重要。"法显求法本来目的,乃为律藏残阙,求补律藏,共携带回国三部律典,分别是《摩诃僧癨律》(以下简称僧癨律)、《萨婆多众律抄》、《弥沙塞五分律》(以下简称五分律)~([2]),他为何会选择翻  相似文献   

11.
正一、问题的提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封闭的原因可谓千古之谜。自从100多年前藏经洞被发现后,世界各国的敦煌学学者一直在执着地探求解开这个谜底,为此提出了"避难说"~①、"书库改造说"~②、"废弃说"~③、"末法说"~④、"供养说"~⑤等种种假说。近些年来,笔者也一直关注这一问题的探索。多年考察思考的结果,成为"供养说"的赞同者。2010年笔者曾撰文指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藏经的来源、结构及其封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9,(12)
我国在尼泊尔佛陀诞生地兰毗尼建造的中华寺已竣工验收,我会派遣的僧团已于今年7月1日正式进驻中华寺,拟于明年春天隆重举行中华寺开光庆典,这是我国佛教界的一件盛事。兰毗尼是全世界佛教徒向往的圣地。尼泊尔王国政府在联合国开发署的帮助下,吁请世界佛教国家和佛教组织共同庄严这一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遗迹,使之成为弘扬佛教。开展国际佛教友好交流、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阵地。八十年代初,应尼泊尔王国政府及尼泊尔佛教界的请求,经我国政府同意,我会已故名誉会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十世班禅大师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举行的世界佛教徒…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1,(10)
寂灭香光逝水流,尘封遗墨几春秋。不因舒指窥明月,焉得凝眸望斗牛。东塔毗尼兴坠绪,南山律学赖重修。苇编已获刊梨枣,缘此名城著九州。  相似文献   

14.
学诚 《法音》2012,(8):53-55
自古以来,戒律一直被视为佛法所以住世的根本命脉。佛陀临涅槃时,殷切付嘱比丘们以戒为师,方能令正法久住。《善见律毗婆沙》说:"佛语阿难:‘若我灭度后,毗尼即是汝大师也。’是名令正法久住。下至五比丘解律,在世能令正法久住。若中天竺佛法灭,若边地有五人受戒,满十人往中天竺,得与人具足戒,是名令正法久住。如是乃至二十人得出罪,是名令正法久住。因律师故,令正法久住。是名持律五德。"唐代道宣律祖《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说:"今戒律大藏住持功强,凡所施造并皆粗现。以人则形服异世,法则轨用有仪,住既与俗不同,杂行条然自别。由世随相有,法逐相成,便能纲维不坠于地。又以法能资人,亲成众行,使人能弘法。故律云:以众和合故,佛法得久住。"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4,(6):70
正本刊讯6月6日,安徽省合肥市开福禅寺隆重举行圆藏法师荣膺方丈庆典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安徽省暨合肥市佛教协会会长妙安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广济寺方丈演觉法师,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宗性法师,台北净业寺方丈宽道长老,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慧庆法师,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六安大华山云峰寺方丈慧开法师,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西园戒幢律寺方丈普仁  相似文献   

16.
尼泊尔之行     
今年五、六月间,我跟随以一诚祛师为团长,惟贤法师、刀述仁居士为副团长,由102人组成的中国佛教代表团,访问了山区之国─—尼泊尔。我有幸游览了尼泊尔著名的宗教圣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园,以及新建成的中华寺和博斯博地神庙。 一、兰毗尼园 佛教徒和稍有佛教常识的人,一定都对释迦牟尼降生的故事并不陌生。传说,当年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按当地的风俗要回娘家临产,从迦毗罗卫国回娘家的路上经过兰毗尼园,在一棵无忧树下生下了释迦牟尼。因此,佛教徒便把兰毗尼园看作是佛教圣地,以来此朝圣为一生之荣。中…  相似文献   

17.
"律分五部"是南朝初期出现的一种观点,反映了当时的僧人对早期戒律传承史的一种知识史建构。这种观点的出现受到西域佛教的影响,其目的是为了将当时传译的几种律藏纳入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框架中。到隋唐之际,随着十八部论的兴起,义净"四种尼迦耶"的影响,五部说又被不断的重新建构,形成新的五部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最后一部刻本大藏经《毗陵藏》直至21世纪初才引起学术界关注。《毗陵藏》的刊印涉及到晚清宣统时期到民国初期,常州以及湖北一带的佛教出家僧众、在家居士、文化人物以及相关刻工问题。《毗陵藏》刊刻有其独特的版式风貌,包括封面目录签、内页千字文编号、书口文字特征、封面和封底的独特版画图式等,也有其独特的纪年方式。民国最重要的刻书家之一陶子麟及其家族参与了《毗陵藏》的刊刻,综此可逐渐建构起对于《毗陵藏》之发起与刊刻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尚止 《法音》2001,(1):44-45
本刊讯 2000年12月12日,位于上海市卢湾区的天台宗首刹法藏讲寺装点一新,法藏讲寺大雄宝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典礼于上午9时在这里隆重举行。 庆典由上海市佛协副会长慧明法师主持。法藏讲寺寺务处名誉主任觉慧法师,市佛协副会长、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市佛协副会长、上海真如寺方丈妙灵法师,卢湾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丽华女士、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吴孟庆先生先后致词,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党委书记孙金富先生、主任杨奇庚先生,中共卢湾区委副书记江介华女士、副区长王丽华女士,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北京市佛…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6,(7)
正元《至顺镇江志》卷九《僧寺·大兴国寺》抄录了《大兴国寺记》。大兴国寺为元代镇江之也里可温教堂,"记"即此教与寺的介绍。据学者研究,也里可温乃蒙元时代之景教。"记"的原文刻在一块石碑上,据说石碑已没入长江,马相伯先生曾亲见石碑拓片(见陈垣《元也里可温教考》)。碑文录入《至顺镇江志》,可能不是原碑的全部,但大致内容与观点应无差别。"记"开篇即说明寺与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