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经将中韩日佛教交流比喻为三国间友好关系的“黄金纽带”。倘若仅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则中韩佛教交流便是这条纽带中关键的一环。2005年11月,法门寺佛指舍利被恭迎往韩国供养是中韩佛教交流的新篇章。温故而知新,回顾一下中韩佛教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体会这次迎奉供养舍利的重大意义之所在。一、中国佛教初传朝鲜半岛佛教传播至朝鲜半岛,始于公元4世纪70年代。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角度看,高句丽最高,百济次之,新罗最落后。从与中国交通方面看,高句丽与中国毗邻,百济越西海(即黄海)…  相似文献   

2.
法门寺地宫原是唐代密教道场以出土释迦牟尼佛指舍利等稀世珍宝而震惊世界的法门寺地宫之谜,经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教授等专家潜心研究已经破译──法门寺地宫原来是供养佛骨舍利的唐密曼茶罗。据佛教经典释义,佛教术语所说的曼茶罗,是指坛场或称道场,为"圣...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宗教舞蹈通常意义上是指佛教舞蹈,如果抛开原始宗教中的巫舞不谈,没有哪一种宗教比佛教对中国的舞蹈影响更深远了。佛教舞蹈在中国舞蹈历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随着东汉初年佛教经西域的传入,佛教舞蹈作为娱神、宣化的重要手段一并传入中原。与中国原有的条把乐舞相结合,成为宗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的寺院中,大多供养一些被称作“神的侍女”的少女,她们多是信徒的女儿,为还愿将她们送入寺院,在这个歌舞之乡,再没有比为神起舞更能表达对神的虔诚与敬仰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的寺院中,同样供养一…  相似文献   

4.
塔的来历佛教典籍里有给孤长者求得佛的指甲头发造塔供养的记载,说明释迎牟尼佛住世时,印度就已有塔.佛入灭荼毗后,弟子们将佛的舍利分藏八塔中.后来阿育王开启八塔分发舍利令各地建塔供养.这就是佛教史上广为流传的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的故事.塔,梵语窣堵波,汉译坟冢.印度现存著名的桑志一号大塔(创建于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孔雀王朝时期),就是一座建在圆形塔  相似文献   

5.
2002年12月15日至2003年3月1日,中国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远赴泰国供奉76天,佛牙一经抵泰,即有成千上万的信徒顶礼膜拜,同时也引起了世人广泛的关注。佛牙舍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入灭后留下的牙齿。据说释迦牟尼火化后,全身都变成细粒状舍利,但牙齿完整无损,因此被称为佛牙舍利。根据佛教史籍记载,释迦牟尼涅后留有2颗灵牙,一颗传到斯里兰卡,一颗传到当时的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境内),后由乌苌国传到于阗(今我国新疆和田县)。5世纪中,南朝高僧法献西游至于阗,将佛牙舍利带回都城。至隋代,佛牙舍利被迎请到长安。五代时期,朝…  相似文献   

6.
宗教经济的积累、宗教消费水平以及宗教经济的管理和运作模式是构成寺院经济体系的几个重要因素。就南传佛教寺院经济而言,村社供养制、南传佛教的寺院管理模式以及寺院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是影响中国南传佛教寺院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变量,它们以三足鼎立的态势影响着南传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围绕着这三个重要支撑点进行研究,分析当代南传佛教寺院经济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其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7世纪以来成为信徒朝圣的国际中心。本文讨论晚唐至金国初期五台山地区的佛教状况。五台山即使在相对昏暗和混乱的历史时期,仍然是持续而富有活力的宗教中心,当地的供养对于五台山持久的生命力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略论佛骨舍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门寺佛骨舍利的出土,为我们从新的角度研究佛教的信仰提供了新材料。尽管佛陀在世说法时,反对任何神灵崇拜,然在其涅槃后还是兴起了规模宏大、影响久远的佛舍利崇拜。目前,我们对这一崇拜形式还缺乏足够的注意。本文仅对佛舍利崇拜的流行情况作一简要考察。一舍利,本来指尸骨、遗骨之意。佛陀涅槃后,弟子取其遗骨建塔供养,舍利便成为佛家所专用。起初,舍利还是严格意义上的佛身骨。随着佛教的传播,舍利的含义逐渐呈开放势态。不光可以建塔供奉佛祖舍利,  相似文献   

9.
作为西行求法的第一人,法显对佛教在中国的立足与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他对佛教思想、佛教制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佛教从宗教走向信仰方面有着他人无可比拟的开创作用。法显西行所取经书丰富了中国佛学宝库;律藏的搜求与翻译对佛教僧团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佛国记》中对印度各地佛教供养行为的记录与传播,对推动佛教在中国从贵族走向平民,从宗教走向信仰,起了极大的引导作用。法显西行其始也简,而成之却也巨。  相似文献   

10.
游祥洲 《法音》2002,(4):15-17
一切佛法不出二谛。世俗谛是接引凡夫入门的方便,第一义谛则是圣者内证的境界。没有世俗谛的接引,就没有上达第一义谛的可能。佛指舍利到台湾,无论是从世俗谛看,或是从第一义谛看,都有无比殊胜的意义。先从世俗谛看,“舍利崇拜”原是佛教重要的传统之一。“舍利”(1arīra)在梵文中的原意,乃是人类死后遗骨的通称。法藏部的《四分律》明言:“学菩萨道,能供养爪发者,必成无上道。”爪发是舍利中的一种。供养佛陀爪发,可以助成“无上道”,此所以“舍利崇拜”,自古迄今未曾改易。而史籍之中有关舍利崇拜的感应之事,也颇多记载…  相似文献   

11.
常妙 《法音》2005,(12):40-43
中韩两国是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源远流长。自公元4世纪后期佛教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后,两国佛教法脉相承,有着一千六百多年的友好交流历史,两国佛教徒也有着深厚的法情道谊。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韩佛教友好往来更为密切,“黄金纽带”关系不断发展。2004年,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向中国佛教会郑重提出,希望迎请陕西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赴韩国供奉。经中国政府批准,佛指舍利定于2005年11月11日至12月20日赴韩国供奉,成为中韩两国佛教友好交流史上又一殊胜因缘。一11月9日晚,中国佛教协会和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在陕西咸阳国际机…  相似文献   

12.
二○○五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一日,来自中国陕西扶风法门寺的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飞往韩国供奉四十天,这是两个相邻国家佛教徒千余年宗教交往史上新的一页。尽管佛指在韩国供奉时的参拜规模与人数远不能与其在台湾、泰国等地的相比,但这在韩国已是登峰造极了。佛指赴韩谱写了中韩佛教交流史上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3.
应全印比丘僧伽会的邀请,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五人,于1月22日至2月5日对印度进行了为期15天的友好访问。中国佛教代表团由圣辉法师任团长,游壤先生任秘书长,加木扬·图布丹喇嘛、宏度法师、张开勤先生为团员。代表团的出访,引起了印度各界的关注。印度《觉悟报》、印度广播电台、印度新闻社、《公共论坛报》、《宗教日报人《贝纳勒斯日报人《勒克脑报》的记者,分别对代表团进行了采访,并作了报导。在印方诸长老和文化官员的陪同下,代表团朝拜了莱奇(佛陀两大弟子舍利弗、目控连的舍利供奉处)、那烂陀寺遗址(相传为舍利弗出生地,…  相似文献   

14.
王理  张开勤 《法音》2006,(10):28-28
本刊讯9月25日上午,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来华访问的缅甸宗教部副部长都拉吴昂哥率缅甸政府代表团一行6人,拜访了中国佛教协会,受到副会长圣辉法师、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的热情接待。会谈中,圣辉法师深情回忆起去年率团出访缅甸的情形,对缅甸宗教部的周到安排和副部长阁下的盛情款待再次表示了感谢!他强调:佛牙舍利曾应缅甸政府邀请三次巡礼缅甸,供缅甸佛教徒瞻礼膜拜、沐浴佛恩,充分说明中国的佛牙舍利与缅甸人民有着殊胜的因缘,是联系两国佛教信众的金色纽带。圣辉法师说:今天上午,副部长阁下参拜了灵光寺并瞻礼了佛牙舍利,可谓因缘…  相似文献   

15.
正各种极富建筑装饰美感的古塔,构筑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大运河沿岸雄伟挺拔、高标云际的古塔,既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也成为佛教建筑中国化历史的真实记载。塔在印度佛教中意为"高显处""功德聚",最初是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建造的建筑物。据《十诵律》的记载,须达长者曾求取佛陀的头发,起塔供养,是为造塔的起源。后来逐渐延伸为供奉诸佛菩萨像、祖师高僧遗骨等。概括而言,印度佛塔主要是作为供养、礼拜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16.
时至世纪之交 ,宗教与宗教学界的一个主要话题就是新世纪的宗教应该如何发展。其中 ,自然会涉及到二十一世纪佛教的发展 ,特别是佛教的改革问题与佛教的发展模式。有些学者亦曾著文对此加以论述 ,就佛教与现代社会的相互关系、佛教传统及其发展模式的现代转换、佛教的存在形式如居士佛教、佛教教义的现代阐释及其与现代文化思想的关系等等 ,均在近现代佛教历史发展基础上作出了富有时代意义及展望式的解读。太虚大师在近现代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对于现当代中国“人间佛教”的形成与发展 ,他的近现代佛教改革运动史云云 ,由此得到了当…  相似文献   

17.
公元七至九世纪期间,由六祖惠能(公元638—713年)开始的中国佛教南宗禅,在禅学乃至整个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完成了一次重大变革。南宗作为对以往禅学即佛教特有的宗教修行的理论与实践的批判继承者,其革新的宗教修行实践形式及其宗教修行方法的特质何在?对于这一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提供充分的解答,而且至今还存留着一些模糊笼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4月20至21日由法门寺博物馆主办的"法门寺佛舍利学术研讨会"在扶风县关中风情园召开。来自国内外50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共收到论文39篇。会议紧紧围绕"佛舍利"这一主题展开三个场次的讨论,对舍利的渊源与历史、舍利的流传与瘗埋、舍利的地位与价值以及舍利供养的仪式与仪轨等方面进行了梳理阐释和考察论证。感应舍利、法舍利等舍利种类的考证与论述、当代高僧本焕舍利安奉的讨论与思考和对"舍利热"的反思是本次会议的最大突破和亮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了发现于不同地域塔基中的舍利实物资料,探讨了舍利信仰所依存的二种物质形态的变化,即舍利形态的演化和佛舍利塔的功能变化。由此提出了宋代舍利信仰的“泛化”问题。继而通过对古代舍利遗物的形态变化分析,阐述了自宋代开始,舍利信仰已从原初以圣骨崇拜为核心的印度式信仰,泛化为具有象征意味的中国式的符号物信仰。进而指出了“泛化”的原因与晚唐至宋代佛教中国化与世俗化的时代背景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宗教》2018,(10):56-56
佛教是以“佛”为最高教主,以佛崇拜为基本特征的世界性宗教。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相传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创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