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3月30—31日,由清华大学哲学系圣凯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开题会暨"观念史与社会史视域下的汉传佛教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出席项目开题会的领导与专家有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教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6月30日~7月1日,由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佛学论坛、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新加坡莲山双林禅寺联合主办的"汉传佛教寺院与亚洲社会生活空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莲山双林禅寺举行。新加坡前社会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庄日昆先生、前《新民日报》《联合晚报》统筹总编辑杜南发先生、双林禅寺惟俨法师出席开幕式并且致辞。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12月2日,"首届中国汉传佛教思想建设——当代汉传佛教修学体系建设"研讨会在北京什刹海书院举行。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司长刘威、巡视员裴飚、研究中心副主任加润国,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兼北京雍和宫住持胡雪峰喇嘛、副会长兼北京广化寺方丈怡学法师,四川大学陈兵教授等嘉宾出席会议。研讨会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主办,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承办。研讨会围绕"当代汉传佛教修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0,(10)
<正>本刊讯9月19日,"2010北京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这是继"2008北京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以来,由北京市佛教协会举办的第二届北京汉传佛教讲经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5.
汉传佛教在新加坡的早期传入,是作为"文明象征"与"权力象征",与移民社会、帮权结构紧密相关;二战前后,随着"人间佛教"在新加坡的传播,其菁英色彩与超越性特点获得主流社会的"文化认同"。随着中国大陆佛教输入的停止,汉传佛教作为"地方性宗教"完全"被嵌挂"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上,"人间佛教"的现代性与资本主义获得场域上的暗合。60年代后,汉传佛教在教育、文化、慈善、社团组织等领域有更大的作为,呈现出"人间佛教"背景下性别意识、菁英色彩与社会行动的结合。百余年的新加坡汉传佛教实践脉络,是汉传佛教逐渐放弃农耕文明的"地方性"向现代文明的"世界性"回归;其实践经验亦充分表明汉传佛教现代转型的困境与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7,(1)
<正>2016年12月18日,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主办、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协办、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承办的"2016佛教思想建设研讨会"在北京什刹海书院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安徽、浙江、河南、广东、上海、香港,以及美国等地近百位大德高僧、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此次研讨会是继2014年"当代汉传佛教修学体系建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1月13日至16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云南省佛教协会、汉传佛教讲经交流基地协办,昆明六甲宝华寺承办的"2014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在宝华寺须弥讲堂隆重举行,共有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39位法师参加讲经交流活动。本届讲经交流会是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第7届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仍以"清净·和谐"为主题。在为期3天的5场讲经交流活动中,参与讲经  相似文献   

8.
正由福建省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福建省圆瑛大师研究会主办的"21世纪海丝佛教福建论坛"2016年9月1日至5日在福州奥体中心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福建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福建佛学院、柬埔寨智慧大学、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泰国大乘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美国汉传佛教国际文教中心和中国香港、澳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7,(7)
<正>初夏时节,天朗气清,清爽宜人,枫叶飘香,2017年6月16日至21日,中加美三国佛教论坛暨纪念加拿大汉传佛教开创50周年系列活动在加拿大多伦多隆重举行。中加美三国佛教论坛以"圆融中道,持久和平"为主题,由加拿大佛教会倡议发起,中国佛教协会、加拿大佛教会、美国佛教联合会共同主办,多伦多湛山精舍承办、多伦多大学协办。经三方一年多的精心筹备,论坛成功在世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7,(3)
正中新社香港2月26日电"佛教汉传、南传、藏传三大语系交流论坛"26日在香港举行,来自两岸及香港的高僧大德,以及20多位专家学者、佛学爱好人士,围绕"慈悲与智慧的现代观",探讨三大语系佛教交流对佛教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玉佛寺住持觉醒法师在开幕式上作主题演讲时指出,传承了两千余年的中国佛教,拥有内容丰富、绚丽多彩的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智顗所著<摩诃止观>,解读天台"圆顿止观"的根本加行--"大开圆解"的实践义涵,及其正解圆开的教授方法.力图融和"教理"与"观行"两个角度,充分尊重佛教的特质,以佛教自身的实践原则,以智顗的止观教学法解读其所教授的止观法门.智顗止观加行理论及实践对重建当代中国汉传佛教道次第系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7月27日—8月2日,"五台山信仰国际研讨会"在佛教圣地五台山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山西省佛教协会主办,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清华大学哲学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佛学论坛协办,五台山大圣竹林寺承办,来自欧美亚三大洲的33位学者参加了研讨。开幕式上,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巴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7,(7)
<正>自太虚大师(1890-1947)提出"人间佛教"的创见,迄今已经近百年了。在两千多年的汉传佛教史上,人间佛教思想是继中国禅宗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创造,成为汉传佛教现代化的指针,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佛教全球化的进程。正如太虚大师所言,人间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如何以佛教的道理改良社会?历经一个世纪的探索,汉传佛教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人间佛教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6,(12)
正2016年11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陕西省组委会承办,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协办的"祖德流芳,共续胜缘——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西安举行。来自韩国、日本、越南、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亚、中国两岸三地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两百余名专家学者、佛教界代表,围绕汉传佛教祖庭与文化弘扬、中国实践、国际交  相似文献   

15.
1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佛教生命观研讨会在成都举行。研讨会以"慈心悲愿、善待生命"为主题,来自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及南传上座部佛教三大语系约40名高僧大德和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相似文献   

16.
图片新闻     
《法音》2016,(4):2+85
正14月9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汉传佛教教务教风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浙江舟山召开,学诚会长出席并作重要讲话。摄影/李星海233月25日下午,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在琼海博鳘亚洲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作为方法的汉传唯识学"的理念。认为汉传唯识学有不同于天台、华严、禅宗等的独特的中国化方式,本文称之为"内发创新模式"。所谓"内发",是指其基本框架,甚至基本问题都来源于印度佛教;所谓"创新",是指在印度佛教的基本框架下,对那些印度佛教的基本问题作出了原创性的回应和新的开展。最能表明汉传唯识学"创新"特质的是,它是有相唯识学体系的最终完成。通过对汉传唯识学独特的中国化方式的考察,可以丰富乃至重构佛教中国化的多元图景。  相似文献   

18.
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南传佛教并称为佛教的三大体系,其中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为佛教中重要的两大派系,但是由于时间、地点以及传入方式的不同也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教义上讲,汉传佛教为大乘显教,而藏传佛教为显教和密教合而为一的教派。明代瞿昙寺壁画将藏传佛教绘画与汉传佛教绘画艺术巧妙融合,是汉藏文化交流大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十分有利于我们对于同时间、同地域的汉、藏两种佛教寺院壁画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6,(10)
正(2016年9月20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第一条为了规范汉传佛教教务管理,维护汉传佛教教职人员合法权益,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和《中国佛教协会章程》等有关规定及佛教教义教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汉传佛教教职人员(以下简称教职人员),是指汉传佛教的比丘、比丘尼。第三条教职人员资格由中国佛教协会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认定。第四条成为教职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是世界上佛教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之一,佛教在我国分为三大语系,分别为:汉传佛教(汉语系佛教)、藏传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汉传佛教: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末年,主要由西域来的佛教经典被译成汉文,同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和宗教观念相结合,并开始向全国传播。魏晋时期,佛教般若学与玄学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