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平 《法音》2000,(11):21-24
上海是现代中国佛教报刊杂志的发源地,也是佛教报刊杂志出版最多的地区,这与佛教各宗派在上海同兴并存、佛门高僧和著名居士云集上海是分不开的。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年间上海佛教界出版的佛教报刊杂志约有33种,占当时中国佛教报刊杂志的半壁江山。上海地区佛教报刊杂志的繁荣,充分反映了民国年间上海地区佛教文化事业的兴盛。现将民国年间上海地区出版的佛教报刊杂志按创刊先后顺序分述如下: 1、佛学丛报《佛学丛报》是综合性月刊,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刊物,于1912年10月创办,主办人狄楚青,编辑濮一乘,有正书局出版,内容包…  相似文献   

2.
上海是现代中国佛教报刊杂志的发源地,也是佛教报刊杂志出版最多的地区,这与佛教各宗派在上海同兴并存、佛门高僧和著名居士云集上海是分不开的。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年间上海佛教界出版的佛教报刊杂志约有33种。占当时中国佛教报刊杂志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上海地区佛教报刊杂志的繁荣,充分反映了民国年间上海地区佛教文化事业的兴盛。现将民国年间上海地区出版的佛教报刊杂志按创刊先后顺序分述如下:  1佛学丛报《佛学丛报》是综合性月刊,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刊物,于1912年10月创办,主办人狄楚青,编辑濮一乘,有正书局出版,内容包…  相似文献   

3.
黄夏年 《法音》2008,(7):39-43
民国时期佛教文化复兴活动,是近现代佛教振兴运动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一时期,佛教界先后办刊出报近三百种,现在已经能见到的达256种,未见有名的尚有30余种。太虚大师曾经专门回顾了民国早年办报刊的经历。他说:"吾国佛教之有月刊,始于民国元年濮君一乘、狄君楚青之《佛学丛报》。然光、宣以来,予于是盖筹之久矣,特以时机未熟,未能有成。至民二,予于上海佛教总会遂创办《佛教月报》,《佛教月报》仅出四  相似文献   

4.
田丰 《宗教学研究》2023,(1):122-124
梁启超《论佛教与国民之关系》刊载于农历1912年十月初一《佛学丛报》第1期上,未收入《梁启超全集》和其他作品集,也未在年谱中提及。该佚文与梁启超的《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不仅题名相似,而且内容也有一定的关联性,堪称姊妹篇,但因前者佚失已久而不为人知,后者却早已耳熟能详。在该佚文中,梁启超认为中国求治之所以佛教最为合适,原因是中国之程度以佛教为最逗机,也即佛教最能适应中国不同资质品类的芸芸众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佛学院阅览室,摆着各林国内外的佛教杂志,我经常沉醉其中。有一天沉思之际,意识到应该让更多的人分享现代文字般若的风味。佛教界办刊物,已有较久的历史。清末民初就有《佛学丛报》、《浪潮音》、《佛教日报》等杂志报纸出现。解放后,出版了《现代佛学》、《觉讯》、《弘化月刊》等影响较大的刊物。现在,国运方兴、法缘殊胜,佛刊的数量与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各研究单位及政府有关部门也出版了与佛教相关的刊物,如《世界宗教研究》、《敦煌研究》、《宗教》、《西藏研究》、《中国宗教》、《西藏民族宗教》等等。本文所介绍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正>赖永海,福建漳州人,哲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旭日佛学研究中心主任。撰有《中国佛性论》、《佛学与儒学》、《中国佛教文化论》等数十部专著,主编了《中国佛教通史》、《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禅学丛书》、《禅学研究》等书刊。研究专长为中国哲学、佛学、宗教学。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6,(7)
正金陵刻经处是海内外著名的佛教文化机构,由杨仁山居士于清同治五年(1866)创办,作为居士道场及经籍刻印、流通之场所,杨仁山居士在此讲学刻经40余年,刻印流通佛教经典百余万卷,印刷佛像十余万张,设立"癨洹精舍"、"佛学研究会"等佛教讲学和研究机构,造就了众多佛学人才,开中国近代佛学教育新风,对后来的佛学研究和佛教教育影响深远。杨仁山居士之后,欧阳竟无及吕贗先生等,复创支那内学院,精研法相,影响广泛,为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复兴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也为中国  相似文献   

8.
我在太虚法师创办的汉藏教理院读书六年,任教九载。八年抗战期间,法师经常驻锡汉院指导学僧的修学,曾为学僧讲授《中国佛学》、《真现实论》等,并总括其学行为《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及《我之佛教革命失败史》二文。我忝列师门,屡蒙慈诲,法乳深恩,铭记难忘。法师是智者、贤首后集佛学之大成者。他融摄古今各家学说,判释一切佛法,系统地提出了人生佛教的理论,为近代佛子继承佛教优良传统,适应时代潮流指明了方向;他和  相似文献   

9.
太虚大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高僧,是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被誉为佛教界的马丁·路德。他提出了"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提出了人间佛教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佛教的转型。创办世界佛学苑是太虚大师进行世界佛教运动的重要实践之一,旨在将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通过佛教改造人类的思想,从而促进世界和平。成立"世界佛教联合会",是太虚大师创办世界佛学苑的远因;太虚环游欧美各国,使"创办世界佛学苑"从设想转化为实践;世界佛学苑的分支机构———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成立;太虚提出中国佛学者应成为世界佛学苑的倡导人以及太虚与印度摩诃菩提会等佛教团体的交流合作;最后总结了世界佛学苑失败的原因和它对后世汉传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20,(5)
正我跟净慧老和尚的交往有三十多年。净慧老和尚是中国现代佛教界一位很有学养、很有战略眼光的高僧,也是我们学术界的忠实朋友。他早年在中国佛学院读研究生,属大陆佛教界最早的一批研究生,在佛学和修证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改革开放以后,他开始负责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杂志编辑工作,后来又肩负起修复河北赵县柏林禅寺祖庭之重任。三十多年来,他一直走在佛教事业的最前沿,为推动中国大陆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20,(5)
正太虚法师(1890-1947),民国时期四大高僧之一。目前学术界研究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的成果非常丰富,如欧阳镇《论太虚人间佛教儒学化的特色》主要考察太虚大师引用儒家思想建构人间佛教的特征与价值[1],张雪梅《民国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重在考察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特征[2]。贲利《太虚大师佛学思想的世俗化探求》考察太虚大师佛学理论的"世俗化特征"。[3]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揭示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特色与贡献,但是他  相似文献   

12.
蒋维乔是中国近代一位颇有声名的学者、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近代居士佛学的代表人物和佛学专家,还是南方高等学府开讲佛教哲学的前驱.其佛学著作<佛学概论>、<佛学纲要>和<因是子静坐法>等,传诵甚广,尤其是他编著的<中国佛教史>,是中国第一部以近代方法写就的系统的佛教通史.本文对蒋维乔学佛因缘及其在佛学上的贡献略作通观,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5,(12)
<正>一、规划背景与指导思想20世纪80年代初,赵朴初居士高瞻远瞻地提出"佛教是文化";1987年,又创办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创办《佛教文化》、《佛学研究》,开创了中国佛教协会以文化弘法的新局面。国家宗教局王作安局长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守护者和传承者,当代中国佛教承担起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可谓因缘具足、责无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5,(12)
<正>本刊讯11月20日上午,由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山东菏泽惠慈集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佛教媒体编辑研讨会暨"中国当代佛教期刊数据库"测试版发布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开幕。来自《法音》、《中国宗教》、《禅》刊、《中国佛学》、《佛教文化》与凤凰佛教、佛教在线、龙泉之声等多家佛教刊物、门户网站、佛教新媒体和寺院官网,及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法鼓文理学院、台湾慈济大学等两岸高校的相关专家学者共80人欢聚一堂,交流了探讨了各自的办刊办网理念,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6,(7)
正南京金陵刻经处由被誉为"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父"的杨仁山居士于1866年所创立,他一生致力于搜集、校勘、刻印、流通佛教经典,并办有癨洹精舍,开中国近代佛教教育之先河。另外,他还首倡建立佛学研究会,其思想主张,与时俱进,深具世界性眼光,给当时的佛教界、文化界以深刻影响。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对杨仁山如此评价:"晚清所谓新学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而凡有真信仰者,率归依文会。"正因如此,金陵刻经处成为了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的策源地、中国佛教教育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方立天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佛学研究专家,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佛教与传统文化关系诸方面有独到的研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宗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在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之际,我们走访了方立天先生。他就自己与中国佛学研究的不解之缘及其经验体会娓...  相似文献   

17.
包兆会 《天风》2016,(6):52-53
他曾是晚清庠生,在国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其学术生命的多半时间都是在向教会大学的学生们教授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著有《孔子哲学》、《孟子研究》、《道家哲学》、《中国学术体系》等著作。他也是上世纪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而他在中国宗教史尤其是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又奠定了其杰出的教会史学家的历史地位。其基督宗教方面的著作有:《中国基督教史纲》、《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中国历史的上帝观》、《基督徒之佛学研究》、《孙文主义与耶稣主义》等,另独编和合编有《耶稣基督》、《评基督抹杀论》、《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等。他是当时中国基督教界比较有影响力的、多产的基督徒学者之一。他就是王治心。  相似文献   

18.
正太虚大师(1889-1947)是近代中国佛教最有影响的领袖和改革家之一,他继承融汇中国佛教传统,志在革除佛教在封建时代所附着的尘垢和弊端,力图引导其能契理、契机地适应新的时代,走向现实人生,化导社会、人心,被誉为"近代佛教的马丁·路德"。太虚大师还是继杨仁山居士之后,具有世界佛教视野的又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致力于佛教教育事业,组织创办了"世界佛学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佛教有着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历史上,玄奘法师不仅是一位很有名望的高僧,而且是一位在佛学研究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佛学家,他译著的大量佛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玄奘这样的高僧大德在中国佛教史上是指不胜屈的。这就告诉我们:佛教界不研究佛学就只徒有虚名,失其本分。人所共知,佛经卷帙浩瀚,内容丰富,一部《大藏经》实际上就是一部综合性的佛教大丛书。这些宝贵遗产,经过历史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佛教的现代化是20世纪佛教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如何实现佛教的现代转换,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居士佛学中南京支那内学院的中坚人物吕澂,在1949年以后,自觉地把佛教的现代化方向指向了学术化。他在《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中,明显地表现出对印度佛教思想发展规律的自觉探讨。这种探讨同他对佛教思想的本质以及对中国佛学发展规律的探讨一起,共同构成了作者“佛教学术化”和“佛学学科化”的尝试,实际上也是他对佛教未来发展方向的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