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片新闻     
《法音》2018,(3)
正①2月1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在京会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尤权向班禅祝贺春节和藏历新年,班禅向尤权敬献哈达。供图/中新社②3月16日,中国佛学院传统文化艺术研修班学员一行45人参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演觉、宗性副会长,刘威秘书长热情接待。摄影/陈长松③3月14日,演觉副会长、刘威秘书长在北京广济寺会见来访的台湾新北市佛教会理事长净耀法师一行。摄影/陈长松④3月3日,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卡鲁纳塞纳·科迪图瓦库来北京广济寺供斋。摄影/李星海⑤3月4日,福建省莆田南少林寺住持空性法师率禅武文化交流团抵达印尼,进行了为期9天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尚止 《法音》2006,(12):11-11
本刊讯11月2日,福建省莆田南少林寺隆重举行恢复宗教活动场所暨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法会,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厅长王聚仁、副厅长余险峰,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道元法师、如妙法师等领导莅会祝贺。庆典活动由莆田市副市长李力利主持,市政协主席翁毅彪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莆田广化寺方丈学诚法师均作了讲话。学诚法师在讲话中指出:众所周知,少林功夫名扬天下!南少林寺是历史上的武林圣地,曾因“南拳北腿”与河南嵩山少林寺遥相呼应,世称“南北少林”,是我国宝贵的佛教禅宗文化遗产和少林南拳的发源地,有着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3.
邹相 《中国宗教》2022,(2):60-61
作为禅宗祖庭、中国佛教名刹,少林寺自公元495年建寺以来,有序传承至今,积淀深厚。作为少林功夫与少林文化发祥地,少林寺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挖掘少林文化的历史内蕴、厚重内涵与时代价值,进一步认知与诠释佛教中国化,少林寺积极开展“少林学”研究。“少林学”概念最初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提出,得到季羡林、饶宗颐等多名国学泰斗的认可与支持。  相似文献   

4.
见闻 《法音》1994,(12)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福建莆田广化寺住持学诚法师,应印度尼西亚大乘佛教僧伽会、占碑市甘露寺邀请,于10月12日至19日前往印尼作为期一周的弘法活动。13日:雅加达广化寺诵经回向、礼谒师友被誉为“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人口一亿七千多万,国家规定凡公民必须要信仰某种宗教,其中伊斯兰教徒居多。由于历史原因,本世纪前的几百年时间里,印尼的佛教已被消灭。1901年,福建莆田广化寺本清法师(1878~1962)随闽地商人飘洋过海,移居印尼,成为第一位到印尼复兴佛教的出家比丘,先后创建万隆协天宫(今灵山寺)、雅加达广化寺,其后…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南传佛教与南亚东南亚南传佛教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圈",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公共外交中应充分发挥南传佛教民间外交的独特优势,使南传佛教成为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的"共同话题",实现南传佛教"地缘优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传佛教与南亚东南亚南传佛教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圈”,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公共外交中应充分发挥南传佛教民间外交的独特优势,使南传佛教成为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的“共同话题”,实现南传佛教“地缘优势”与“中国叙事”的良性互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传输中国正能量,真正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囤家问的民心相通、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7.
2006年月10月11日至13日,由河南嵩山少林寺与中国元史学会共同举办的“元代佛教与少林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登封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代表,以及来自日本与美国等地的学者共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涉及到元代佛教与少林寺等相关问题,特别是元代中外文化交流与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等方面,都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次会议是在纪念雪庭福裕圆寂731年时间召开的。参会人员对少林寺及其一系的僧人在元代历  相似文献   

8.
桑吉 《法音》2013,(1):62
本刊讯2012年12月29日,福建省莆田市佛教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莆田召开,来自莆田市的12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莆田南少林寺方丈空性法师当选为会长。会议还礼请学诚法师为名誉会长,定兴法师、文富法师为顾问。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012年12月29日上午,福建莆田南少林寺隆重举行空性法师升座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本性法师、界相法师、广霖法师,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李祖可先生、福建省民宗委高闽处长,莆田市副市长封丽霞女士,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主任宏度法师,以及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南少林寺两序大众,各界嘉宾近千人出席了升座法会。  相似文献   

10.
国内新闻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参访少林寺5月12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和夫人南希一行来到河南少林寺参观,受到了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及僧众的热烈欢迎。参观途中,一块美国华林寺访问少林寺的纪念碑引起了基辛格的驻足,永信法师向客人讲解了中国佛教和美国佛教交流的有关情况。西藏萨迦寺搬  相似文献   

11.
福建南少林寺问题,经过约十年的研究和论争,以批准莆田、泉州、福清三地各自修建或复建少林寺而暂告一个段落,研究热潮亦已渐渐降温。笔者与蒋维锬先生一直较关注这个课题,蒋先生手辑有三厚册《福建南少林研究资料》,搜罗有关福建南少林各种资料甚全。南少林论争的焦点在于史证,现笔者就以蒋的资料集及自己搜集的补充资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6,(12)
正2016年11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陕西省组委会承办,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协办的"祖德流芳,共续胜缘——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西安举行。来自韩国、日本、越南、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亚、中国两岸三地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两百余名专家学者、佛教界代表,围绕汉传佛教祖庭与文化弘扬、中国实践、国际交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5,(8)
<正>本刊讯8月2日至8月6日,少林文化代表团一行80余人,在少林寺常住院和下院法师的带领下,赴泰国开展"少林文化丝路行"活动。行前,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指出:"中外文化交流是少林寺的优良传统,而‘一带一路’,一端连着历史,一端指向未来,一端系着中国,一端通往世界,这和少林寺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高度契合。"8月2日,少林文化代表团一行前往泰国索通寺、龙福寺参访,受到寺庙住持的热情接待。当天中午十一点半,泰国北柳府市及泰国佛教众明慈善联谊会在北柳府明化善坛(护善社)宴请少林文化代表团一行。泰国原国防部长、中泰工商  相似文献   

14.
宏度 《法音》2000,(8):46-47
本刊讯 应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组织的以春光法师为团长的韩国佛教青年僧侣中国寺院修行生活体验团一行27人 ,于6月5日至15日在福建厦门南普陀寺和莆田广化寺体验中国寺院的修行生活。 体验团的成员分别来自韩国佛教的天台宗(10人)、太古宗(8人)、观音宗(2人)、元晓宗(2人)、曹溪宗(2人)、总指宗(1人)、法轮宗(1人)和曹洞宗(1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体验团共分二组,一组赴厦门南普陀寺,一组赴莆田广化寺。这是继前年和去年中韩两国佛教界互派青年僧侣体验寺院修行生活后的又一次友好…  相似文献   

15.
陈星桥 《法音》2008,(12):58-60
11月20日至21日,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联合主办.厦门南普陀寺承办的“灾难危机与佛教慈善事业暨第二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在厦门南普陀寺隆重举行,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副司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刘威.福建省民宗厅副厅长林致知,  相似文献   

16.
邹相 《法音》2014,(10)
正本刊讯9月20日,"河南省少林文化交流中心新址落成典礼"在位于郑东新区的少林寺都市禅堂总部隆重举办,少林寺方丈永信携少林寺常住僧众出席本次盛会,郑州大学民俗文化研究所高天星所长,以及社会各界少林文化爱好者、少林寺居士等400余人随喜参加。上午9点,少林寺都市禅堂总部梵音袅袅。经过一年的筹备和试运行,河南省少林文化交流中心团队首次集体亮相。据该中心负责人延贯居士介绍:"河南省少林文化交流中心是在河南省  相似文献   

17.
黄全春在2008年第1期《消费导刊》上发表文章《从佛教中国化看少林寺的现代化》。文章指出,近年来,少林寺先后创办了实业发  相似文献   

18.
谈起少林寺,国内外的人都不会感到生疏,因为媒体对它介绍得太多了,电视、电影里少林寺僧人以正压邪敢作敢为,平地而起腾空飞跃,棍棒飞舞刀光剑影,拳打脚踢喊声如雷,好一幅激动人心的场面,它刺激视觉,让人感官亢奋,少林功夫为国增光,不愧天下第一!少林寺不仅以武术赢得了世人刮目相看,而且在中国佛教里也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还是中国佛教禅宗的祖庭。近年来在中国经济改革大潮影响下,少林寺及其周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已经成为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的受益者。笔者十余年来曾经数次去过少林寺,目睹了它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邹相 《中国宗教》2018,(4):46-47
交流是文化的生命,少林寺本身就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少林寺开创者跋陀、禅宗初祖菩提达摩都是印度高僧,日僧邵元、德始,新罗僧惠超等都与少林寺有着不解之缘。近20余年来,少林寺一直注重“文化走出去”,通过各种有益的模式,走出国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正信的佛法,宣扬少林文化。  相似文献   

20.
行方 《佛教文化》1994,(4):24-25
用“历尽劫波”这个本来出自于佛教的词汇,来形容近现代中国佛教所走过的历程,可能再也贴切不过了。1990年深秋时节,中国佛教界一位众望所归的领导人从北京出发,前往南中国考察佛教现状。此时佛教界早已结束十年浩劫,并且经历了又一番十年生聚、元气恢复的发展变化。这位几乎与我们的世纪同龄、为中国佛教事业倾注了大半生心血的老人,来到众多的著名寺庙和僧俗群众中间,深入细致地考察访问,心中感慨万千。回到北京,他在中国佛教协会发表了长篇谈话。其中,特别提到了本文主人公学诚法师和他所主持的福建莆田广化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