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学从依附或混杂于哲学、美学等其他学科,到逐渐走上自足、自立的体系化,经过了曲折、断续、艰难的漫漫之途。20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可以划分为创建、沉寂、确立和发展三个时期。在这曲折的过程中,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格局中,中国艺术学一直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着如何处理与西方艺术思想的关系,探索转型中的中国艺术之现状,在悠久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建构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国艺术学。其间有收获的喜悦、成功的经验,需要我们来继承;同时,也有难言的尴尬和沉痛的教训,值得我们去反思。当今的艺术现象、艺术活动是何等丰富,艺术的内涵和外延无限扩大,艺术的边界不断被冲破,艺术的概念频繁被颠覆,这无疑给艺术学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研究空间和深厚的研究资源,为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契机,需要我们对艺术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冉云华先生为国际著名学者,在佛教研究、禅学、敦煌学、道教研究等领域均有精湛之研究,其中尤以中国佛教研究享誉学界。本文从冉云华先生生平、其学术成就、“从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的探索三个方面较为深入地展开论述;本文认为在其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始终围绕“佛教从印度到中国的转变及其过程”这一宏大的学术目标而开展诸多个案研究,后者是其佛教研究的初衷和一生探讨的主题。冉云华认为在公元8世纪形成了中国佛教的核心思想即“一心”的思想。这一思想最早由澄观(738-839)建立,由宗密(780-841)和延寿(904-976)最后完成。“一心”的概念首先由天台宗倡导,再由华严思想补充和丰富,经过禅教合一的酝酿,又加上禅宗,后来成为中国佛教主流的发展,终于成为中国佛教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发布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这是我国27年来第4次更新学科目录.新目录中,原为"文学"门类下一级学科的"艺术学",独立成为我国第13个学科门类"艺术学",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经过多年的努力,艺术学终于自立门户,这不仅可以看出艺术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力量,而且也为艺术学学科的自主性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艺术学就是研究关于艺术的本质、创造、欣赏、美的效果、起源、发展、作用和种类的原理和规律的科学.这是艺术学的目的,同时也是艺术学的意义."[1]在艺术学下设的五个一级学科中,艺术学原理可谓是其他艺术学科的基础.它通过打通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壁垒,探寻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联,从而构建涵盖各门类艺术的普遍规律的宏观理论体系[2].因此,艺术学理论对于整个艺术学学术水平和研究水平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宏芹 《美与时代》2015,(1):125-126
河北省设计艺术学研究生的培养及就业情况是整个国家设计艺术学研究生教育状况的缩影。设计艺术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应立足设计艺术实践性特点,将理论研究型和项目设计实践型的培养模式交互、融合,提升设计艺术学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构建更符合艺术特点的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使设计艺术学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需求。  相似文献   

5.
唯识之意趣     
本文从西洋哲学和宗教概念入手,以古典悉昙学和现代梵文学的知识体系为依托,通过对印度佛教的精要梳理,着重考察“唯识”一词的内在演变以及作为这一演变之来源的佛教定慧修行方法的内在转变,从学理与体验的双重视角,深入探讨和阐释了“唯识学”的核心问题,为在更高层面透视“唯识”本义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6.
“格义”是佛教传入中国初期中国人对佛教的一种理解方法,可分为狭义“格义”与广义“格义”两种。就东晋道安的佛学诠释思想而言,他针对小乘毗昙学多涉及名相概念的“事数”而采取了狭义“格义”的解经方法,对大乘般若学的“性空假有”思想则采用了广义“格义”的诠解方法。道安通过灵活使用两种不同意义的“格义”方法,促进了小乘毗昙学和大乘般若学在中土的广泛流行,特别是他在研究方法上从狭义“格义”转换到广义“格义”,显示了中国僧人在促进印度佛教中国化和建立中国佛学理论上的努力,这为我们当代中国佛教和宗教学研究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邹相 《中国宗教》2022,(2):60-61
作为禅宗祖庭、中国佛教名刹,少林寺自公元495年建寺以来,有序传承至今,积淀深厚。作为少林功夫与少林文化发祥地,少林寺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挖掘少林文化的历史内蕴、厚重内涵与时代价值,进一步认知与诠释佛教中国化,少林寺积极开展“少林学”研究。“少林学”概念最初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提出,得到季羡林、饶宗颐等多名国学泰斗的认可与支持。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风光旖旎,巍峨庄严,享有“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中国四大灵境之一”、“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历史长廊”、“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历史画卷”、“世界佛教的文殊信仰中心”、“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等多项美誉。五台山的佛教历史融合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精华,见证了我国封建王朝的兴衰与近代社会的发展,更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与期望。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何谓"艺术"的问题,以及建构起关于艺术的知识体系,就有了作为知识学的"艺术学"。对艺术及其本质问题的探讨,显然不能完全停留在艺术学的范围内,有必要上升到一般哲学的层面加以考虑与探究,因此,关于艺术的哲学思考与研究,一般也都归属于"艺术哲学"及其相关的领域。当然,艺术哲学的探究比艺术学往往来得更为深刻,这是由哲学自身的本性与特质所决定的。在艺术问题的研究上,艺术学与艺术哲学既相互区分,同时又有密切的生成性关联。因此,一切关于艺术的知识与学术研究,都将在后现代的思想语境里得到重构,并成为一种后哲学时代的新的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应中国佛教协会和对外友■的邀请,由美国东部美中友协组织的美国“中国佛教艺术研究团”一行13人于4月16日至7月29日访问了我国。这是美国研究佛教艺术的学者首次来我国进行的学术研究活动。团长玛丽林·黎女士,研究中国佛教艺术已达二十余年之久。1964年以《天龙山石窟唐代雕刻风格分析及年代》的论文获得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70年又以《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佛像历史文化证明及风格年代之研究》论文获得芝加哥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